《蔡襄的德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襄的德政.docx(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人,是北宋一代名臣。他十九岁中进士,后授漳州军事判官,由此步入仕途,历任朝廷诸多要职,并多次外放京都开封、福州、泉州、杭州等名郡主持政务。他不仅学识渊博,书艺高深,而且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可谓是德才兼备。他为官30余年,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以民为本,关爱民生,推行了一系列有益于百姓的政策措施,为百姓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深受百姓爱戴,堪称爱民惠民的楷模。蔡襄的德政,体现在急民所急、解民之忧上。“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蔡襄深知民生问题关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懂得民心、民力的重要,民本思想在其内心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具体地表现于他对百姓的重视、关心、同情、爱护
2、等诸多方面。他每主政一方,所到之处,总能抓住社会民生的焦点、热点问题,解除百姓急需解决的困苦。例如:丁口税一事,原是五代时期实行的税赋制,到北宋时仍在沿袭。庆历七年,蔡襄任福建路转运使时,见闽省泉州、漳州和兴化三郡地狭民贫,即便百姓终身佣作,也难以生存,于是便数次奏请朝廷将这三地的丁口税减半,最后朝廷准允,于是就极大地减轻了百姓税赋,一举使无数生民性命得以全活,此举可谓功德无量。又如:在改革厢军轮换制度方面,当时福建厢军被派往遥远偏僻的广南(今广东广西交界),因水土不服染病死亡严重,回防时仅余半数。蔡襄闻知后,立即奏请朝廷允许福建不再派往,而由当地就近屯驻更戍,这样也就拯救了许多生命。蔡襄的德
3、政,体现在求真务实、兴利除弊上。蔡襄为政,坚决不搞那些“短、平、快”的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注重做那些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做一些有益有利的事,真正让百姓得到实惠。据福建通志水利志记载,福州的原东湖处即是宋代的五塘所在,庆历年间,东湖逐渐被阻塞积成农田。此后,每当下雨溪水暴发,便淹没下游农田,而抗旱时则无水灌溉。蔡襄第一次知福州时,立即发动民众在东湖的地方复修五塘,“乡民愿自捐资开之二古五塘复修之后,大片农田受益,促进了农业生产。他第二次知福州时,因西湖部分淤塞,造成沿岸农家用水困难,他又发动闽县、怀安和侯官三县民众兴修水利。据记载,一共发动群众89000人次,开挖渠道和疏浚河韩潇
4、图匡正社会风气,以消除腐败丑恶现象。他对贪官庸吏深恶痛绝,不畏权贵,敢于坚持原则而不计名利得失。庆历四年,他刚直不阿,不徇私情,上疏乞罢自己座师、时为宰相的晏殊一不谋其政国事,唯图家私置业,强占田产,建盖府第。在蔡襄等人的多次弹劾下,晏殊因以权谋私终于被罢相。至和六年,他出知开封府时,任职期限虽短,但他同样不避权贵,大刀阔斧,采取有力措施,惩治污吏庸官,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十分出色。嘉祐二年,蔡襄第二次知泉州。上任伊始,便着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毫不心慈手软,比如:对贪赃枉法的晋江县令、宰相章得象的侄儿章拱之“按以赃罪,坐废终身”,把章拱之革职为民而大快人心,万民拍手称赞。在宋廷腐败的
5、社会环境里,蔡襄却能够始终做到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着实难能可贵,无怪乎后人称他是一位“一身藏正气,两袖重清风”的好官。流176条,可以灌溉良田3600多公顷。蔡襄曾两知泉州,当时晋江县东南有龟湖塘,居住于水塘附近的村民常因天旱无水灌溉上的困难引发械斗。蔡襄了解这一情况后,亲自为村民定塘分界,修渠蓄水,解决村民矛盾,恢复并促进了农业生产,“自蔡襄定塘规至明朝的五百年间,粮食产量往往二、三倍于他乡”。蔡襄的德政,体现在率先垂范、倡廉肃贪上。他在三十多年的仕宦生涯里,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维护统治的“妙方”,而且还严以律己,身体力行,积极加以贯彻施行,努力纵观蔡襄一生,他为官坚持以惠民利民、安民济世为己任,始终爱民如子,嫉恶如仇,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执政理念和施政风格。他的人品官德和思想境界,是很值得当今从政者学习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