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媒体视域中的中国当代电影及其文化分析-OnChineseContemporaryFilmswiththeCulturalAnalysisViewedfromWesternMedia.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27871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西方媒体视域中的中国当代电影及其文化分析-OnChineseContemporaryFilmswiththeCulturalAnalysisViewedfromWesternMedi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西方媒体视域中的中国当代电影及其文化分析-OnChineseContemporaryFilmswiththeCulturalAnalysisViewedfromWesternMedi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西方媒体视域中的中国当代电影及其文化分析-OnChineseContemporaryFilmswiththeCulturalAnalysisViewedfromWesternMedi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西方媒体视域中的中国当代电影及其文化分析-OnChineseContemporaryFilmswiththeCulturalAnalysisViewedfromWesternMedi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西方媒体视域中的中国当代电影及其文化分析-OnChineseContemporaryFilmswiththeCulturalAnalysisViewedfromWesternMedi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西方媒体视域中的中国当代电影及其文化分析-OnChineseContemporaryFilmswiththeCulturalAnalysisViewedfromWesternMedi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西方媒体视域中的中国当代电影及其文化分析-OnChineseContemporaryFilmswiththeCulturalAnalysisViewedfromWesternMedia.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论西方媒体视域中的中国当代电影及其文化分析OnChineseContemporaryFilmswiththeCulturalAnalysisViewedfromWesternMedia作者:厉震林/王晶作者简介:厉震林,博士,博士后,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晶,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职员,硕士。原文出处:福建艺术(福州)2013年第1期第23-27页期刊名称:影视艺术复印期号:2013年04期一、20世纪80年代的想象认同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但是,中国海外获奖电影具有塑造国家形象的意味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此所说的塑造国家形象并不是中国电影有意

2、而为之,只是在当时刚刚实行改革开放的情况下,走出国门的中国以及中国电影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识和了解,外国人将中国电影作为中国的一张名片,以此认定电影中的中国就是真正的中国。曾有外国媒体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影业进行过评价,或许能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西方世界对中国电影的认识。作为世界上电影生产力最强大的美国在湘女潇潇中发现了中国人在价值观念和美学观念方面的变化,这已然是中国电影为开放的中国所做出的贡献。1988年,红高粱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熊奖,中国电影第一次站在世界电影艺术的最高舞台。当时的德国媒体斯图加特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金熊进入红高粱地的文章。文章中写道:张艺谋首次导演的红

3、高粱是一部水平极高的影片,其内容是生疏的,如同一个可怖的传说,但是,对于视觉是一种令人陶醉的享受。中国在制片方面达到了世界水平,评奖委员会对此表示赞赏。德新社也发表报道称,这部中国影片首映时令柏林电影节的观众吃惊和震惊。该片被评价为中国实行新的开放的证明。通过德国人对中国电影首次捧得世界电影最高荣誉的观点,既显示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所带给世界全新的感觉,也是中国电影成功的制作使得外国看到了今日中国为电影提供的创作环境。不论电影中表现了怎样的愚昧和压制,中国能够对电影中的这种愚昧和压制表现出一种接纳的胸怀,这自身就是中国进步的最好证明,中国国家形象的在银幕上的最好注释。作为在历史上与中国有着复杂

4、关系的日本在中国狎亍改革开放”之后也对中国电影进行了关注。在1987年举行的“第十一届东京中国电影节”上,日本观众对中国电影显示出浓厚的兴趣。随着中国影片质量的提高,开始引起电影爱好者们的注目。有一种要取代走下坡路倾向的日本电影和西欧电影的趋势电影评论家小川彻说,中国的电影界人士在认真地思考问题,而日本的电影被商业主义占据了。山田洋次导演说:我惊异地看到中国的电影艺术最近出色地实现了飞跃。老井可以说是其典型。我们日本的电影也绝不能落后。应该通过相互竞争,向全世界推出优秀的片子.这表明从交流过渡到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由于中国电影在20世纪80年代末给世界影坛带来的“震动,也将一个正在蓬勃向上和开

5、放进取的中国推向了世界。在1990年第14届蒙特利尔电影节上,主办方特意挑选了一些中国电影放映。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进行交流时,各个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问题自然显现。因为文化的差异,国家之间才有了界定的标准,世界的暧昧多义性才有意义,也因为这种差异,各国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存在着一定距离。中国新时期电影塑造出来的国家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延长了这段距离。因此,作为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的是包容的胸怀,作为塑造国家形象最为有效手段的电影更应该在差异中寻找共同,从而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我提供银幕上的支撑。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取得的成功赢来了多方的评论与赞誉。埃菲社发文称,红高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复苏,因为自三十年

6、代的十年黄金时代以后,中国电影一直未能在西方世界获得成功。被称之为“第五代的青年导演,大部分是这几年锻炼出来的,这一批导演已表现出执导世界一流水平影片的才干。此外,从客观环境来说也是颇为有利,他们比较能自由地表现各种题材,从批评文化大革命”到公开抨击党的干部,例如黑炮事件和孩子王。中国新一代电影工作者,代表着一种希望恢复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英国每日电讯也盛赞中国电影是当代电影最富挑战性的力量”,并特别指出:由陈凯歌导演的第一部影片黄土地在1985年香港电影节大出冷门,这预示着世界电影业出现了某种新的出乎意外的东西。令人厌烦的、矫揉造作地宣扬正统政治观念的中国影片一夜之间变得富有诗

7、意、意义含蓄和让人乐于观赏了。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取得的荣誉也让很多国外华侨、华人感到欣喜。纽约中报发文:中国新电影工作者的成就,一方面是内容的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另一方面则是形式上的突破,大胆地利用电影的语言去表现新的素材。他们一方面回归现实,但另一方面又透过电影的艺术技巧,将现实夸张与提高,溶入了西方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的色彩。在主题上,他们的特色是利用不同的素材,刻划人的种种处境,对官僚制度不惜加以无情的嘲弄。他们的作品,一方面个人风格突出,但却又充满了民族与泥土的气色。对于中国电影如此专业的评价,显示着海外中华儿女对中国电影取得的成就的赞扬,中国的强盛也是海外华人、华侨在异国他乡能够获得自

8、信的一个精神支撑。纵观世界各个主要国家对中国新时期电影的评价,除了从电影艺术自身给予高度赞扬之外,也对一个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有了新的认识。在随后的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海外获奖的电影越来越多,通过电影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在一段时期内形成了固滞的局面,电影对中国的对外交流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影响。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社会的价值理念和文化标准对中国电影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的产生无疑也表露出全球化大融合时代的到来,而中国电影必须面对挑战,从而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国家形象。自从1988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第一次代表中国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来,中国电影逐渐开始成为世

9、界观众瞩目的焦点。随之而来是菊豆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威尼斯荣获银狮奖,秋菊打官司获得金狮奖,1993年陈凯歌的露王别姬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桐奖,而田壮壮的蓝风筝虽未参赛,但在电影节上映时受到好评。同样也是在1993年,谢飞导演的香魂女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1994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获得第四十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大奖。在霸王别姬摘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楣大奖后,法国当地的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法国世界报称,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银幕上放映的亚洲电影主要是日本影片。今天,这个位置已经属于中国人。在本届戛纳电影节上就有三部盼望已久的中国影片。一部来自北

10、京,一部来自台湾,第三部是电影节受到好评的未参赛的田壮壮的蓝风筝。法新社则连续几日发文报道霸王别姬引起的轰动以及导演陈凯歌,其中的一段文字描述了陈凯歌获奖以后的想法。陈凯歌要求西方人给予新一代中国电影艺术家以关心,这一代艺术家是在“文革期间长大的,他们想把自己对人的本性和中国社会的看法告诉世人。陈凯歌在戛纳表达了他被授奖的喜悦和感激,同时也流露出一位电影导演在创作方面遭遇的种种阻碍,这些阻嚅口限制在某种情况下会对中国电影所塑造的国家形象产生某些不利的因素。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既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一种精神的负担,“第五代早期国际获奖电影既是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在

11、批判和反思历史。霸王别姬描写的是一曲以京剧和历史为背景的三角恋爰故事。它以对中国政治和文化历史的尖锐分析,对故事的隐私性和轰动效应性的出色把握和糅合而获得好评。QD在反思历史的同时,陈凯歌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京剧的魅力。西方电影观众对中国艺术的关注,体现着文化差异性带给人类的某种心理追求。当霸王别姬于1993年5月19日在戛纳放映结束以后,全场观众起立,热烈鼓掌长达十分钟之久,掌声稍停之后,又有人高喊太棒了,全场观众又第二次鼓掌致意。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既是中国电影人在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也是西方观众某种心理上的满足。京剧的优美音乐、各种唱腔、精彩的打斗和绚丽多彩的脸谱更使这些洋观众们目不暇接

12、,看得眼花缭乱。(12)因此,对于京剧的真正了解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仍然是中西方交流的某种障碍,西方观众为之欢呼的只是京剧带给他们那种视觉上赏心悦目的精彩,满足了西方文化下的消费心理。中国第五代导演早期海外获奖电影所呈现的国家形象大多都是一个衰败和落后的形象。西方人透过电影了解的仍旧是那个古老的中国。虽然电影中的中国男子不再留有长辫,但是,裸露的脊背、呆滞的眼神以及对古老传统的迷信等,都将一个与现代社会有着巨大差距的中国介绍到了世人面前。直到后来,当中国导演拍摄出关于中国城市电影的时候,西方电影专家认为城市并不代表中国。“第五代导演在银幕上所创造出来的“乡土中国”是电影创作者对民族文化反思

13、的一种思考结果,但是,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社会的落后想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打破了银幕上所塑造出来的古老与传统,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开放和现代的真实中国。因此,世界对于中国电影所树立的国家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又将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二、20世纪90年代的关注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中国和世界更加紧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聚焦在中国,中国在世界面前已经成为一个鲜活生动的真实存在。在经济体制改革之下,私营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个体意识的萌发,全社会对于自由的呼唤在电影中也有了更为具体的表现。“第六代”导演采取了另夕I个角度表现中国,然而世界银幕上关于

14、中国影像的记忆仍旧带有某种不安全感。世界各国对中国第六代电影的评价也体现着世界对于一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大国的看法,中国电影已然参与到国家外交事务之中,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电影又为世界观众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中国?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进步是得到一致肯定的,国外人士对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也表示赞同,而他们所认为的问题也多集中在社会公民自由和信仰、对世界的威胁以及中国人的不文明等。为什么中国的崛起让西方世界有如此大的忧虑和担心,其中有一点是不可忽略的,中国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道德和文化价值的流失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间接地导致了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产生的不信任态度。中国电影所塑造的

15、国家形象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尚未解决问题的一个银幕注脚。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孕育了第六代导演。他们“自觉地以平民叙事手法,真实地再现当代社会变革中普通百姓的艰难与痛苦,记录了时代阵痛中平民阶层的各色性格与各色形象。当代导演们对苦难意识与文化意识的自觉,反映出他们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悲悯天下的人文情怀。正是这种以中国式的新写实主义的镜头去蕴涵时代与历史的悲情,使中国当代在国际影坛上获得了独立的一隅。(13)第六代导演的电影记录的虽然是时代边缘的小人物,但是他们与主流一样,都是时代变革中的一分子,都亲身参与了历史,因此,对于他们的记录和关注是“第六代导演对民族历史与文化进行思考所选择的一

16、个角度。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在全球引起的新一轮中国电影热潮”有着复杂的原因。由于“第六代在艺术上独特的追求使得他们无法像“第五代起步时刃瞬获得足够的经济和技术支持,而面对着票房与市场的压力,第六代”的艺术关注必然不可能像第五代那样进行宏大的叙事,并且整个电影都带着一种忧国忧民的基调。为了使更多的观众认识自己的电影以及理解自己的艺术创作,在无法通过国内电影局审查从而无法上映的情况下,“第六代”采取了如同第五代某种类似的路线,在海夕卜电影节上获奖。只有争取到获奖,才会赢来更多关注的目光,第六代电影才有存在下去的可能。从另一方面来看,西方评委将奖项授予中国电影,一是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取得的成功表示赞赏

17、,对中国电影所做出的努力表示鼓励:二是中国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与西方观众、评委的心理预期相互符合。第六代”电影所表达的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以及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后果的关注,与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评价有着不约而同的相似。当“第六代”导演在电影中关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及其在时代变革中情感所遭受的变迁,从而引起人生悲剧的时候,西方社会对中国没有信仰与人权状况得不到改善而横加指责中国。因此,“第六代电影在海外的成功是在某种程度上牺牲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好莱坞大片中,美国是一位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英雄,经常在人类遭遇灾难时横空出世拯救人类于水火之中,难道美国在世界上果真就是这样一个正义的国家吗?所以,中国电

18、影的发展不可以以牺牲国家安全去获取西方社会的认同。三、新的世纪以来的多元阐释2000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美联社称,我的父亲母亲用清新的表现手法,讲述了1957年一位乡村教师和一个农村姑娘坠入爱河的故事。(14)世界银幕上的中国形象不再是野蛮和愚昧,反而给人留下了质朴和纯真的感觉。电影对于小人物的关注成为一种趋势。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对王小帅导演的青红进行过详细报道: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小帅执导的影片青红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时代背景,描写了从上海到贵州支援三线建设、出身普通家庭的女孩青红的悲剧生活。在遥远的西南部,她那一代人放弃了以前在上海的生活,但是,从未

19、放弃回城的梦想。王小帅说:青红诞生于大变革时代。在这部影片中,父亲是个暴君式的人物,残暴对待妻子和女儿青红。父亲与妻女之间的“斗争”构成了电影的主线,但是,最后没人胜出。女儿陷入无尽痛苦之中,因为她的渴求、希望和爱情都惨遭扼杀。(15)第六代”导演用平民的视角挖掘人物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情感,为整个社会的时代变革记录下普通人的沉浮命运。西方社会对于“第六代导演的欣赏和赞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第六代导演身上对现实关注的责任感以及对“边缘人的思考。中国电影在第六代时期所树立的国家形象已经是一个向着工业社会迈进的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中国普通百姓的情感经历是“第六代”导演所要表达的,即在现代化的进

20、程中,中国人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得到的东西是否抵得上失去的?2000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获得第7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一奖项的获得是对华语电影的一种肯定,也掀起了中国古装武侠电影的热潮。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不断上映,在世界银幕上一遍又一遍地描绘着帝国梦。如果说第五代的早期电影和“第六代电影走向海外是为了获得奖项,从而使自己的艺术创作得到世界的肯定,那么,中国导演在新世纪向世界推出的一系列武侠大片,则是全球时代下电影资本运作的某种结果。张艺谋导演的英雄成为首部进入美国主流电影院线放映的中国电影。英雄的问世是将中国电影纳入全球化经济体系之中。中国电影在全球化时代下的生存与

21、发展,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又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电影既是艺术又是商品,中国电影由此前作为艺术品在电影节上获奖到全球化时代作为商品从而需要赢得更多的市场,中国电影必须有着某种适应性策略。日本影评人宇田川幸洋说,中国电影最早进入世界视野的就是功夫电影,李小龙的精武门唐山大兄等影片中展示的精湛武术震惊世界,至今无人能出其右;中国功夫片还引发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因为中国功夫片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武侠精神,正是中国文化当中阳刚激越的一面。(16)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电影国家形象的内涵是中国文化。中国电影既能在世界电影舞台上获得话语权,又能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这才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最大意义。近些年来,世界对中

22、国的认识从“中国崛起到中国威胁,一个被妖魔化、恐怖化”的中国在世界各大媒体中间传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越来越强大的中国,而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任何I被中国超越的国家都对中国开始产生偏见。随着中国古装武侠大片所营造的大国气氛,世界对于中国的不信赖也有所增加。中国的崛起本来希望中国电影应该生产出具有大国气质和情怀的电影,从而与中国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相匹配,然而,中国电影所树立的大国形象却为中国崛起又平添了诸多问题。因此,怎样在世界银幕上既能树立中国的大国威望,同时又能得到世界的信服,是中国电影未来发展需要克服的问题。世界对中国的不安表现已经日益强烈。好莱坞已经开始翻拍电影,电

23、影中美国受到了中国入侵.英国观察家报称,这是20世纪80年代描述冷战地缘政治的经典影片。红色黎明讲述苏联入侵美国,一群美国中学生领导一场反侵略运动。这部片子也加入了好莱坞最近的翻拍浪潮之中。但它有着很重要的一个不同点,即这次入侵美国的共产主义队伍来自中国。新敌人的设定反映出柏林墙倒塌之后席卷全球的新变化。首先,苏联已经不复存在;其次,现在美国政坛上恐惧中国经济力量崛起的不在少数。新版红色黎明中尽管敌人变了,表现的不是核武器全球僵局而是美国对经济衰退的恐惧,但是,预计还是会遵循这样的文化足迹。新版在情节上会相当忠实于老版。中国部队利用美国的经济问题趁机入侵,一群爱国的年轻人奋起反抗中国人民解放军

24、。纽约一个批评性网站上刊登了电影的早期剧本。剧本中有着大量高涨的爱国主义热情。亚洲时报在线的头条写着新的红色黎明里可见美国的恐慌”。文章作者本肖伯特说:电影及电影里反面人物的设定明显流露出现在的一种不安全感。不过,艺术作品中呈现的恐慌也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无疑现在美国已经把崛起的中国视为对其全球霸主地位的下一个重大威胁。在过去十年,中国在非洲和拉美展开积极外交。它经济增长的步伐已经迅速赶上美国。它在最近这次经济危机中复原的时间远胜于美国。种种事情都导致美国部分政坛和媒体反华情绪的滋生。(17)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大失控与大混乱的文章中写道,增强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榜样的文化和

25、意识形态力量,是美国维持其露权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18)好莱坞电影也是在宣扬美国精神这一大旗下进行运作的,美国精神和价值观念依托好莱坞强大的电影工业对国外市场发出冲击。在世界银幕上,观众看到的美国是一个讲究正义、注重公平和人人机会平等的国家,这样的社会制度让全世界无数渴望获得机会成功的年轻人对美国充满了向往。然而,美国社会所存在的社会现实问题,好莱坞则采取了只表现不讨论的办法。美国社会内部的种族歧视问题、校园枪击事件等从来没有作为好莱坞电影关注和讨论的。有学者称,向世界推销西方文化价值观,是西方文化霸权的主要表现和重要内容。它一般是以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为手阳口工具,强调西方文化价值观

26、的全面胜利就是西方期权主义的目标之一。西方对华文化弱权的战略构想,是以经济全球化框架中的经济上的优势作为主要依托,附加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促销,从经济领域入手再向教育、文体等领域辐射。利用文化作为全球称霸的扩张工具,既有一定程度的合法性和隐蔽性,而且渗透力强。(19)电影在西方世界全球称霸的过程中,自然扮演着积极可靠的角色。由此,电影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重大安全。中国电影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注重电影内涵与精神层面的追求外,也要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电影在勘卜传播的策略和道路。注释:参阅参考消息:美国世界观察月刊文章中国电影的新浪潮,1989年3月13日。参阅参考消息:金熊进入红高粱地一西德舆论评在柏

27、林电影节获奖,1988年2月28日。参阅参考消息:金熊进入红高粱地一西德舆论评在柏林电影节获奖,1988年2月28日。参阅参考消息:第十一届东京中国电影节盛况空前日刊说中国影片有取代日欧电影的趋势,1987年11月29日。参阅参考消息:日报说日中电影竞争时代已来临,1987年12月19日。参阅参考消息:执导世界一流影片的才干埃菲社评中国新一代导演,演88年5月20日。参阅参考消息:执导世界一流影片的才干一埃菲社评中国新一代导演,演88年5月20日。参阅参考消息:执导世界一流影片的才干一埃菲社评中国新一代导演,1988年5月20日。参阅参考消息:法报认为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占据高位,1993年5月

28、29日。参阅参考消息:陈凯歌畅谈获奖感想,1993年5月26日。(11)参阅参考消息:霸王别姬和凶杀儿童荣膺国际影评奖,1993年5月26日。(12)参阅参考消息:“霸王”戛纳亮相外国观众倾倒记我国影片霸王别姬在戛纳电影节获金棕檎奖,1993年5月27日。(13)潘先伟论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的苦难意识与文化意识,艺术批评2007年6期。Q4)参阅参考消息:柏林电影节巡礼,2000年2月22日。(15惨阅参考消息:美报介绍戛纳电影节中国参赛片情红,2005年5月21日。(16)赵小青评述:新时期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之路,对外大传播2005年10月。(17)参阅参考消息:好莱坞翻拍电影捏造中国入侵,2010年5月31日。(18)于运全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道远,对外大传播2007年1月,第45页。(19)于运全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道远,对外大传播2007年1月,第4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