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赵佶词的艺术成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赵佶词的艺术成就.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论赵佶词的艺术成就他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精通书画、诗词、音乐等,他所创的“瘦金体”独步天下,可他却偏偏生于帝王之家,本该寄情艺术的他却无可奈何地卷入政治斗争,终落得个丧身他乡的凄惨结局,后人评价他“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他就是宋朝的第八个皇帝徽宗赵佶。本文拟在为他洗尽帝王的铅华,还原一个真实的艺术家赵佶。一、寂寞君王,千古词杰赵佶生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十月十日,据说在他降生之前,他的父亲神宗皇帝曾经到秘书省去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观后评价说:“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不久之后赵佶降生,“生时梦李后主来谒,所以风流文采,过李主百倍”。这种李煜托生的说法自然有其玄幻的一面,
2、但我们必须承认,在赵佶的身上,我们的确能够看到李后主的影子。作为君王,他纵情声色犬马,任用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大力佞道,造成了北宋国力羸弱。而面对国内方腊、宋江的起义,面对国外金人的欺凌,他显现出的却是束手无策。最终被掳到边塞之地,受尽屈辱,郁郁而亡。作为词人,他继承前代文风,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官词。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九二家宫词二卷提道:“凡宋徽宗三百首,宁宗杨皇后五十首。徽宗卷末有帝姬长公主跋,称自建中靖国二年至宜和六年,辑熙殿所收藏御制宫词,共三百首,命左昭仪孔祯同嫔御章安恺等收辑,类而成书云云。”可见,赵佶的创作数量还是很惊人的。在这些词中,赵佶艺术地展示了他在宫中的日常生活。但在
3、北掳之后,他的词风一变,词中多描绘了他身处异地的无可奈何,以及对以往生活的追忆之情。或许,这对于一位君王来说是悲惨的,可这些经历却大大丰富了作为艺术家的情感经历,更能让他寄情艺术,写下许多千古名篇。在醉落魄中,赵佶写道:无言哽咽,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在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身在异乡,作者心中的凄凉,那“哽咽”之情何处诉说?只能看眼前景、想当年事,所以只能“记得”那当年的车水马龙。他发出强烈的愿望,“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但这只是空想,再圆满的事情也是要幻灭的,作者看着这眼前之景,回想当年的情
4、形,心中无限怅惘,一个羞字,烘托出作者当时的心境,使得全词蒙上了一种感伤的色彩。同样,在临江仙中,赵佶写道:过水穿山前去也,吟诗约句千余。淮波寒重雨梳梳。烟笼滩上鹭,人买就船鱼。古寺幽房权且住,夜深宿在僧居。梦魂惊起转嗟吁。牵愁心上虑,和泪写回书。在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代君王的落魄,“古寺幽房权且住,夜深宿在僧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无可奈何。现实的环境已经不再是他所熟悉的环境,以往的锦衣玉食早已是过眼云烟,他不得不承担现实给他的痛苦,这一切无法平复他内心的伤痛,在梦中他“惊起”,却看到这周围的萧疏,只能暗自“嗟吁”,内心的愤懑只能化作心中的泪。作者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却不得,只能“和泪写回书”
5、,希望可以捎回自己的家乡。在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真挚的,他渴望能够摆脱现实的纠缠继续以往的岁月,这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这种情感的表达与作者平时的文学积累是不可分割的,读起来有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二、人生如梦,梦醒愁来在赵佶的词中,“梦”这一意象频繁出现,表现作者对现实的无可奈何,这些“梦”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怀念以往的生活,二是寄托作者的美好愿望,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燕山亭:“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梦里的流光岁月早已远去,但这流光的梦却时时闯入作者的思想,与周围的萧瑟情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留给作者的是无尽的
6、痛苦,如同璀璨烟火之后寂静的天空。又如眼儿媚:“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塞外的生活是赵佶所不熟悉的,过去的“花城”被今天的“萧瑟”所取代,作者想要回到家乡,却长路漫漫,尽管望穿秋水,也再不见那熟悉的土地,于是作者只能“忍听羌笛”,一个“忍”字,烘托出作者此时此刻的无可奈何的心境,以及渴望回到故土的热切心情。“梅花”是北国的代表,羌笛的声音都已经吹开了梅花,而作者却依然滞留北方,归国无望。北掳之后,赵佶受到的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迫害。在被掳到金国后,他被迫与其子赵恒穿上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皇后因不想受金人凌辱而自尽身亡。金人给两位皇帝起了侮辱性的封
7、号,称徽宗为“昏德公”,称钦宗为“重昏公”。因为受不了金人的折磨,徽宗曾在寝处自尽,后被钦宗救下,父子两个抱头痛哭。自身和身边人的不幸遭遇使徽宗感到了深深的无奈。这些经历都使得“梦”的意象在赵佶的词中不断出现,他无处排遣现实的无奈,只能在梦中怀念故国的一切。赵佶希望他所承担了这一切也是一场梦,在醒来的时候可以烟消云散,但现实的残酷却将他一点点推入绝望的深渊。梦总有醒时,梦中的欢乐在清醒的那一刻却化作了无尽的痛苦。赵佶的这种痛苦是复杂的,有后悔,有迷茫,甚至还有对生命的绝望。前后的反差使他艺术家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动。他把被虏之前的生活想成是一种梦境,梦醒了,目睹周遭的一切,一股愁思袭来。燕山亭
8、:“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表现了作者在梦醒后的绝望心曲。原来的生活是十万勾陈灿锦,钓台外、罗绮缤纷。欢声里,烛龙街耀,辅藻太平春”(满庭芳)。同样是春,一个是“春暮”,一个是“太平春”,不同的心境赋予了相同意象的不同感情色彩。三、身后百年,后人评说对于宋徽宗赵佶的评价,我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作为皇帝,他的功过是非,以及他对北宋文学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作为词人,他对中国词坛的影响。关于皇帝宋徽宗,人们有很多的评价。宋史记载:“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马之篡夺,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于是蔡京以猿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逸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
9、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及童贯用事,又佳兵勤远,稔祸速乱。他日国破身辱,遂与石晋重贵同科,岂得诿诸数哉?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犹告武王以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况宜、政之为宋,承熙、丰、绍圣桥丧之余,而徽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的确,宋徽宗不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他没有唐太宗傲视天下的霸气,没有主宰四方的能力,导致了北宋最后走向灭亡。但他在位期间,把文学艺术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之上,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文学的发展,他在书法、绘画、音乐、诗词上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作为词人,赵佶往往被人们拿来与李煜相比较。的确
10、,他们身上有着太多的共同之处。同样出于帝王之家,同样酷爱文学艺术,同样不善治国,导致王朝灭亡这些经历使他们的诗词中多充满了哀怨之气与故国之思。但我们在赵佶的诗歌中看到了比李煜更多的帝王之气,他不是纯文人,在他心中存在过雄心壮志,这种矛盾的心情更促使他的词风走向绝望之路。他在前期的词中描绘了北宋的盛世,在后期中表现了被掳的无奈。许多后代的词人郁郁无所为的时候都走向了赵佶的词风。可以说,赵佶是一位词人皇帝,这首先表现在他的政治地位上,他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皇帝,拥有过皇帝的无上权威。其次,表现在他在词坛的贡献上,他所开创的词风引起了后世许多乱世人们的共鸣。但我们重在强调后者,因为前者给赵佶带来的更多的
11、是负累,试想,如果他不是一位帝王,而只是一个平常的艺术家,那么他所创造的价值定不止于此。经受了九年的囚禁生涯,赵佶于公元1135年4月死于五国城,据说他死在冰冷的炕上,当人发现时,他的身体已经僵硬。被掳之后,他时刻盼望能回到故土,在诗词中屡屡发出感慨,在其不多的存世的诗中有这样一首:“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这位传奇的皇帝和艺术家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一生。不可否认,作为君主,他是失败的,而这些不寻常的经历激发了他胸中的文学之火,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尤其在他的词中,我看到了一个凄苦的没落皇帝。或许,我更愿意为他摘下皇帝的桂冠,还原一个真正的词人。1丁传靖辑.宋史.中华书局,1976.2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76.3永靖.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