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金融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为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的有效实施,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年度的金融业工作总结、相关工作检查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规划实施两年半时间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等完成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综合形成金融业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报告从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问题及建议等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金融业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颁布以来,紧紧围绕加快金融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金融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
2、路,围绕特色农业、资源能源、文化旅游文章,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充足金融要素支撑。十四五以来,金融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同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22年,金融业增加值850亿元,是2020的1.3倍,年均增长率12%,比同期GDP年均增长率高出5.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从2020年末的6.5%上升到8.7%,金融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截至2022年末,金融资产总额达到3.2万亿元,较十三五期初增长了58%o截至2022年末,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8500亿元、21560亿元,较2020年末分
3、别增长49%、75%,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8.4%、11.3%,存贷比从2020年末的65%上升到79.8%。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50亿元,是2020年末的1.776倍,保险深度4.5%,保险密度2850元/人,比2020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和1030元,保险业在经济社会的渗透度和影响力显著提高。2022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4200亿元,其中直接融资1600亿元。十四五时期,通过债券市场实现新增融资8650亿元,2022年末债券融资余额5500亿元,截至2022年末,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8家,较2020年末增加9家。金融科技应用场景逐步丰富,智慧县域+普惠金融试点实现县域全覆盖;搭建金融服务云平台
4、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推进小微企业实现线上贷款;金融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一)完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1.做强做优法人金融机构。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完善治理结构,实现业务规模、经营效率、资产质量同步提升。支持银行上市,成立理财子公司,争取进入国内城商行领先行列。支持银行创新发展,保持在城市商业银行领先地位,巩固标杆行地位。支持证券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成为具备综合优势的一流投资银行。支持证券上市发展,充分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持保险上市,成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向大型保险集团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在申设民营银行。继续推动金融租赁公司、人寿保险公司等金融牌照的申设。2
5、 .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做强不良资产处置主业,力争成为全国领先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加快筹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用再担保公司、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公司增强资本实力。推动组建商业保理公司协会,强化对地方金融组织行业协会的指导与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维权、协调、服务作用。坚持普惠金融导向,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行等地方金融组织规范健康发展。探索开展地方金融组织信用评级,逐步实施分类监管。3 .培育壮大新兴金融组织。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推动整合政府设立的各类引导基金,积极对接PPP
6、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子基金,探索基金招商模式。支持组建硬科技投资联盟,建立一站式、一体化的股权投资服务体系,完善落实股权投资在注册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推动境内外股权投资机构开展国际合作,推动股权投资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深化合作。4 .加快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吸引国内外知名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落户。加快发展金融信息服务业,打造1家金融信息发布机构。推动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提升专业能力,引导其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二)创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1 .创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依托创新驱动平台,加快创
7、新驱动发展新步伐。推动创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推动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在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政策支持等方面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形成可复制经验,助力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2 .支持新型创业孵化平台。做好各类新型孵化器加速器”促进器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工作,做大做强众创空间,为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支持众创空间等孵化机构聚集发展,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营造适宜的创业投资发展环境。发挥政府性引导基金作用,扩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规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价值评估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风险投资、私募基金与科研院所多方合作,为创
8、业者提供融资融智支持。支持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创业投资机构发展力争孵化实施一批含绿量多、含新量足、含金量高的项目,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3 .创新科创融资模式。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科技信贷事业部、科技金融中心,探索开展科技信贷差异化管理试点,在科技信贷审批、激励约束、拨备等方面实施差异化考核。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科技企业贷款利率定价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投贷结合、投保贷结合等模式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创业投资、证券、保险、信托等机构合作。引导融资担保机构为科技创新融资提供担保服务。鼓励科创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开
9、展直接融资,推进具备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4 .完善科技保险机制。鼓励保险公司加大科技保险创新力度,探索建立保险+产业+科技生态圈保险服务体系。大力推广首台(套)、新材料保险覆盖范围。完善科技保险扶持政策,提升农业保险科技运用水平,推进专利保险试点,探索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三)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升级1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融合发展。弓I导金融机构落实监管政策,调整信贷结构,重点支持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数控机床等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技术先进、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
10、供应链金融,支持银行保险机构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基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链条企业之间的真实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信息,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应收账款、保理、票据等融资服务。2 .推动房地产金融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政策定位,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落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加强房地产金融管理,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投放,严格房地产企业三档四线融资管理。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首套房、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抑制投机性购房。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金融支持,促进形成租售并举住房制度。3 .增强普惠金融服
11、务能力。引导各类金融机构落实普惠金融政策,加大对低收入群体、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化原则,增加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随借随还贷的规模。健全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激励机制,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制度,营造敢贷愿贷能贷的政策环境,确保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推动创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股权、债券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形成金融、财税几家抬的政策合力。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退役军人的创业支持力度。强化社区金融服务。4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绿色金融各项政策,构建基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
12、、绿色保险、碳金融等在内的绿色金融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支持力度,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探索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支持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民间绿色投资基金。发展绿色保险、绿色股权投资等。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金融服务,支持低碳生产与绿色转型发展。5 .着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巩固金融扶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引导支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强化支农支小定位,优化资金投向,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完善信贷差异化监管政策,支持银行业机构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大力推进信贷服务向
13、特色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重点工程的支持力度。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支持开展林权、生物资产等抵押担保贷款,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集体资产股份等抵质押贷款业务。支持电商进农村,创新电商企业+农户融资模式。积极运用保险产品巩固脱贫成果,引导保险资源在农村地区均衡配置,鼓励保险公司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发相应的养老保险、健康保险产品。6 .提升民生金融服务水平。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救灾救助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各类养
14、老险、健康险等商业保险产品,扩大商业养老健康保险覆盖面。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支持保险机构拓展企业年金业务。支持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支持探索开展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审慎开展以房养老金融服务。坚持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促进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增加财产性收入,打造财富管理高地。7 .积极发展消费金融。支持金融服务畅通经济国内大循环,主动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金融业务模式,提高消费信贷产品风险管理能力。支持汽车消费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消费,支持发展健康、家政、育幼等消费服务,推进文旅休闲消
15、费提质升级。创新无接触消费金融服务模式,推动线上线下双向提速发展,扩大无接触消费服务应用场景。8 .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以及无人应用、在线服务等数字金融新技术新手段,加快市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优化信贷业务流程,完善企业非银类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建档,推动线上线下业务同步,实现小额业务和信用业务在线即时办理。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纵深发展,鼓励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探索金融科技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逃废债追偿、信用修复、反洗钱等领域的应用。鼓励产学研结合,支持科研院所开展金融科技研究。市级金融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3.2万户,累计放款约100亿元。(
16、四)不断提高市场直接融资比重1.持续扩大信贷总量。建立重大项目对接机制,经常性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按照区域、行业、企业、项目,分别搭建区域性、专题式、差异化的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提升融资对接精细化水平和对接效率。建立金融机构提前介入重大项目论证机制,为融资项目和企业提供专业指导,有针对性地提供融资方案。辖内银行业机构积极向上争取信贷政策和贷款审批权限,加快企业建档、评级、授信和放款;加强金融运行分析研究,及时解决信贷投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好政府与各银行机构签订的政银合作协议。鼓励金融机构开拓非信贷融资,实现信贷、非信贷两轮驱动,通过表外业务、信托、债券、融资租赁、资产转让等方式,不断
17、做大社会融资规模。2023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8.8%左右。2.不断加大直接融资。充实优化上市后备企业库,加大精准扶持力度,不断完善上市梯队建设;加强上市辅导与定向帮扶,建立市级领导包抓企业上市责任制。根据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支持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引导风投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各类基金投向本地优质上市后备企业。平均每年上市1家、挂牌5家以上企业。加强企业评级和项目储备,研究出台非政府性债券发行配套措施,采取补贴发行费和贴息方式,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私募债等,扩大债券融资规模。3、发挥保险资金优势。加大保险资金引入,发挥险
18、资体量大、成本低、周期长的优势,参与支持我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支持银行业机构与保险业机构的合作及业务创新,推进保险机构对企业融资增信和项目融资保险。4、加强融资能力建设。加快市县融资平台整合及市场化转型,创新融资模式,利用财政、土地、矿权、林权等政府性资源和资产,增强平台实力才是升融资能力。2022年底,市投资控股集团达到AA+评级;科学编制投融资规划和融资方案,增强融资主体内生活力,提高融资水平。采用政府+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合作关系,保障各方权益。各级投融资平台要作为政府股权投资项目的主体,引导企业利用资产证券化(ABS)、房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等新型融资工具将未来收益包装
19、为金融产品,实现直接融资。(五)推动区域金融差异化发展推动区域特色金融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开展金融招商,增加金融供给,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禀赋,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支持打造城市群具有能源特色和绿色转型的金融高地。支持加快完善金融空间布局规划,建设高端装备制造金融功能区。支持示范区建设农科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农村金融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支持市建设金融科技产业园,打造金融改革创新高地。支持建设毗邻城市区域金融服务中心。支持探索绿色金融试验。(六怆!J新金融人才发展机制1 .加快金融人才培养。发展一批适应金融创新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支持金融机构在湘设立金融培训中心,推动各类金
20、融教育机构在湘落地。构建多层次金融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实现县级以上金融培训全覆盖,提升金融知识水平。积极组织金融机构与各级结对联智,加强对金融专业知识培训。2 .强化金融人才保障。完善金融人才扶持政策,重点解决高端金融人才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问题。打造高端金融人才聚集区,提升区域综合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建设金融人才公寓。完善金融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的金融专业人才市场,畅通金融人才流通渠道。充分发挥金融工会、金融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平台作用,鼓励举办高端论坛、学术沙龙等活动,推动金融人才与相关单位在学术科研、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服务与凝聚各类金融人才。3 .深化金融人才引进与交流
21、。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拥有领先的金融理念、具备通行认可的金融行业从业资格,且在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才。支持建立市场化激励机制和金融人才特聘岗位制度,加快引进海内外金融人才。强化金融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对符合标准的金融人才给予政策支持。推进金融人才交流计划,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干部交流机制。4 .健全金融人才评价机制。建立金融人才信息库,完善金融人才认定标准体系,推动成立金融人才认证服务平台,通过对不同层次的资格审定月虽化金融人才分类与管理。推动金融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在职称评定、资格认定、人才选拔中引入市场评价、行业认证等环节。促进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收入与业绩合理挂钩
22、、科学体现人才价值和贡献的薪酬分配体系,更好调动金融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七)优化维护区域金融健康发展1 .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法规。出台地方金融监管条例,为加强地方金融监管提供法治保障。加快推进地方金融监管配套制度建设,加强金融环境建设,完善金融执法体系,逐步健全基础监管制度,建立公平、公正、高效的金融案件审判和仲裁机制。研究制定加快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的政策文件,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又好又快发展。2 .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完善金融工作议事协调和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督管理体制,明确地方金融监管主体和职责,统筹地方金融发展和改革重大事项。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要加强对地方金融组织监督管理,承担
23、省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具体工作。支持市、县(市、区)地方政府加强对本辖区内地方金融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加快市县两级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队伍和能力建设。二、“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金融供给结构不优,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三农、县域经济力度不够。贷款投向过度偏重于国企、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制造业、普惠小微贷款比重偏低。金融组织体系仍需完善,地方法人金融体系中,还没有民营银行、人寿保险、金融租赁等牌照。金融数字化程度不高,金融业发展仍以传统金融业务为主,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方面应用不足,金融创新相对滞后,金融业数字转型任重道远。国有
24、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较低,对科教、文化等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的转化助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竞争力不强,从资本实力、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多指标看,地方法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行业内排名靠后,尤其受资本约束,行业竞争力和资源聚集力与发达省(区、市)差距较大,各类型地方金融组织作用发挥有待增强。与发达省(区、市)相比,金融基础设施体系还不健全,征信公司、信用评级公司以及会计、律师、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偏少。三、推进“十四五”后半期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贯彻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提高各级适应新要求,提高抓改革、促发展、防风险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在各级领
25、导下,将金融业发展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指导市县地方金融工作部门完善职能建设、充实专业人员。建立完善省对市县金融工作考核机制。(二)完善协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健全金融政策与信息共享体系和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明确属地金融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发挥地方金融行业协会与部门、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三)完善配套政策。优化财税金融政策联动机制,系统研究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财税政策,通过贴息、补贴、奖励等政策措施,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建立健全融资担保机构绩效评价体系,推动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落实落细。完善共担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建立信息数据报送制度,完善金融政策落实督查机制,加强区域金融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四)营造良好环境。加强针对十四五后半期金融业发展规划相关内容的宣传力度。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行业组织沟通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积极推动重点规划、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创新金融知识宣传方式,进一步完善公众金融知识教育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公众宣传“七进(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活动,为金融发展改革与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