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外科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病例分析专题报告(腮腺区肿物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颌面外科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病例分析专题报告(腮腺区肿物病).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颌面外科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病例分析专题报告单位:*姓名:*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202*年*月*曰一例腮腺区肿物病例分析专题报告1临床资料患者,女,9岁,主诉“发现右侧腮腺区肿物2月余工专科检查:双侧颌面部基本对称,开口度及开口型正常。右侧耳后区肿胀,可扪及一卵圆形肿物,大小约5.0cm4.0cm,质地中等,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可,无压痛,皮温不高,皮色正常,无面瘫症状。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口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颌下腺导管口及腮腺导管口未见红肿,分泌液清亮。辅助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右侧耳下腮腺深部可见一范围约4.9cmX2.9cm36cm低回声包块,上界不清
2、,其它边界清晰,与腮腺紧邻。穿刺活检见少许细小颗粒状物,可见角化物,考虑为表皮样囊肿。CT检查报告:右侧腮腺内可见类椭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4.5cmX3.Ocm,边界尚可,病灶向上达外耳廓,向下达枢椎下缘层面,向内突入咽旁间隙内(图1)。入院后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CT修育乐:1.乙状切法木千卜).M卜稣水平1C)均时见IU谷糕麻低密值快(惭头所小I,向内突入里ffl志RC丁冷今更舁常弧密度影像全麻下行“右腮腺部分切除术十面神经解剖术+右咽旁肿物切除术”,沿右侧耳屏前至耳垂向后绕下颌角向前行常规S形切口(图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达腮腺咬肌筋膜,沿着颈阔肌深面和腮腺咬肌筋
3、膜浅面向前翻瓣,显露腮腺前缘。钝锐性分离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腮腺后下极。在耳屏前方锐性分离达外耳道软骨前间隙,向下分离至外耳道软骨三角尖,见肿物位于面神经总干位置,总干受挤压向外下移位。肿物质薄且脆,内含白色豆渣样物溢出。寻找面神经下颌缘支,逆其方向向总干分离,寻找总干及其他分支,见肿物与总干黏连紧密。沿肿物边界仔细将其分离,术中可见肿物上至外耳道,向下、向内突入咽旁间隙内,周围肌肉及脂肪组织受压、推移,术中为暴露肿物,切除部分腮腺后部浅叶和深叶的腺体,将肿物完整切除后可见肿物呈囊性,囊内容物呈黄白色豆渣样。面神经总干约有2CnI与周围组织完全游离(图34),皮瓣复位,间断缝合,置负压引流,术毕。
4、术后给予抗炎及神经营养支持治疗。S3肿物乃向峨期壁H向神抬 毛十药连留肿物实等切除物术后7d拆线,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见面瘫症状。术后病理:表皮样囊肿(图5)。上皮衣照嗯的化if脩型号簿彳、图f肿物我理图片HI MO2讨论表皮样囊肿发生在口腔颌面部以皮下多见,还可发生于舌下区、颌下区或口底,以及一些相对突出或易受磨擦的部位,发生在腮腺深部且凸出向咽旁间隙的尚少见。有文献报道称表皮样囊肿为头颈部发病率最高的皮肤囊肿,国外报道表皮样囊肿发生在头颈部的几率为1.6%6.9%o表皮样囊肿源自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也可由于创伤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表皮样囊肿肉眼可见囊壁较薄,囊腔内有灰白色
5、豆渣样物质。显微镜下可看到囊壁为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衬里,结缔组织囊壁内没有皮肤附属器。囊腔内为排列成层的角化物质,偶尔可见钙化物。在声像图上可表现为有包膜、境界清晰、形态多呈椭圆形或类圆形。本例患者无外伤史,无手术史,排除了后天获得的可能。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无特殊性,卵圆形肿物,质地中等,因其位于腮腺深部及咽旁间隙,位置较深临床触诊特征不明显,易于与第一鲤裂囊肿相混淆。合理的临床辅助检查手段,可以为正确作出判断提供有效依据。CT、核磁共振可为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CT平扫时表皮样囊肿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在核磁共振图像上囊肿一般在Tl加权像上呈低信号表现,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表
6、现。包膜一般在Tl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略高信号。发生在咽旁间隙及腮腺深部的表皮样囊肿,需要与第一鲤裂囊肿相鉴别。一般认为鳏裂囊肿来源于鲤裂或咽囊的上皮剩余,发生于下颌角以上和腮腺者常为第一鲤裂囊肿,即从外耳道至颌下三角,临床较为罕见,也易误诊和漏诊,第一鲤裂囊肿占所有鲤裂囊肿5%7%,鳏裂囊肿容易继发感染,自发破溃或者切开后形成经久不愈的疹。疹管外口可在耳垂到下颌角之间的任何位置,即胚胎第一鳏裂所在的位置,经常从痿口溢出黄白色豆渣样物或黄褐色液体,有时伴有外耳、下颌骨畸形以及咀嚼肌群发育不足,称为第一鲤弓综合症。对临床应用抗炎药物和外科引流效果不理想,通常鳏裂囊肿的颈部C
7、T一般表现为与胸锁乳突肌前缘密切相邻的低密度肿块,边缘清楚,密度均匀,CT值2030HU,囊壁有时可强化。同其他囊肿一样,感染可使其表现复杂。另外,鳏裂囊肿还应与发生在腮腺深叶区的囊性淋巴管瘤相鉴别,囊性淋巴管瘤又称为囊性水瘤,多为沿间隙蔓延生长的多发病变,主要发生于颈部锁骨上区,也可发生于下颌下区及上颈部。一般为多房性囊腔,彼此间隔,内有透明、淡黄色水样液体,病损大小不一,表面皮肤色泽正常,呈充盈状态,扪诊柔软,有波动感,体位移动试验阴性,但有时透光试验为阳性。表皮样囊肿少数具有恶变的可能性,治疗方法首选以手术完整切除,手术中应完整剥离囊壁,防止囊壁破裂,造成囊壁残留而复发。表皮样囊肿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本病例提示,对于儿童及青年患者腮腺区域的无痛性肿块,除了第一鲤裂囊肿,应考虑到表皮样囊肿病变的可能。由于青少年所处的特殊时期,手术切口应尽量隐蔽,既能充分暴露肿物,方便操作,又考虑到术后美观问题。术前应该借助辅助检查,明确肿物性质,详细了解肿物部位,弄清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术中应特别注意保护面神经、颈外动脉、颌内静脉等重要结构,注意消灭死腔,防止术后感染,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还应密切观察与外耳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