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真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真题及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真题及解析【第一题:方案设计,20分】题目:某社工站受街道办事处委托,为辖区内的老年居民做关于“老年人社会压力和社会支持”的问卷调查,预计发放500份问卷问题:1.这个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采用随机抽样法,如何选取500人。3、文献回顾的主要内容。4、社会调查报告的主要框架。主要考点老年人社会压力与社会支持问卷调查研究社会调查研究,文献回顾,随机抽样,社会调查报告框架。参考解析:1.本次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研究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压力和支持来自哪里,有哪些。2.随机抽样法:就是调查对象总体中每个部分都有同等被抽中的可能,是一种完全依照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的抽样调查,被称为是一种”
2、等概率,随机抽样有四种基本形式,即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类型抽样和整群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如果通过逐个抽取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样本,且每次抽取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则这样的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3 .文献回顾:也称文献考察或是文献评论,文献回顾是指某一特定领域里已发表的信息。文献回顾是社会研究过程中前期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对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地查阅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便于确立自己的研究在该领域中的位置,知道自己对理论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制作者研究问题的角度、
3、策略、具体的方法等;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4 .社会调查报告的主要框架:4.1 标题:写明调查对象的名称及内容,如关于老年人社会压力和社会支持。4.2 导语:此为社会调查的开头部分,也称前言、导言。此部分需写明社会调查的意图、性质、时间、地点、对象,以及调查的范围和采用的调查方法。4.3 主体:这是社会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也称正文。情况部分:介绍调查所得到的基本情况,应注重具体事实、统计数据、文字应简明、准确,条理分明,也可兼用数字、表格、图示说明。分析部分:重点分析所调查事情或现象的产生背景、原因、实质,条分缕析,有事实有依据,抓住问题的实质、规律,揭示出其重要意义或危害性,给人印象深
4、刻,提醒世人注意。建议部分:在有力的分析下,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有关部门恰当处理提供参考;4.4结语:总结全文、深化主体、警策世人,也可在建议部分结束。【第二题:案例分析,25分】题目:第一段是国家推出双减”政策的简介。第二段是实施双减的情况下,学生的现状,家长的焦虑加码,学校的经费不足,社区的新课题第三段是介绍了某社工站运用系统理论取向的视角下开展的一系列家校社”的活动以及成效问题:1.阐述系统理论视角下“双减带来的问题原因。2、系统理论视角下社工如何开展服务?3、社工从中扮演的角色和功能。主要考点:“双减与社会工作介入,系统取向社会工作,“双减政策的问题原因,社工角色与功能
5、。参考解析:1.阐述系统理论视角下“双减带来的问题原因。双减政策是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政治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国之大计。一方面要看到政策背后的初衷,其次也应看到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课堂教学效率、科学布置作业、教师弹性工作、优质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家校沟通、家长的焦虑、担心、对良好教育资源的向往等。系统理论认为,环境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如家庭、学校、社区、工作单位、政策、文化等,个体遇到的问题要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反对将问题单独归因于个体特质或某一外在因素的
6、简单化观点。而是从整个相互关联的环境系统着眼,分析构成整个系统的各要素间存在的复杂联系和相互关系,以及存在于社会场景和外部环境中的其他相互影响的要素,进而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资源。学生的升学压力、家长的“焦虑加码、学校的经费不足,社区面临的新课题等等,均反映了社会环境各层面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面临的问题要放到环境中去看待,政策的出台牵涉到社会主体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立足整体进行实务工作。2 .系统理论视角下社工如何开展服务?2.1 在微观层面,立足个人和家庭正确评估需求。双减政策背景下,社工应看到政策背后各方面展现的需求,比如青少年群体在自身学习能力提升、全人发展以及自我时间支配的需要;
7、家长对于缓解教育焦虑,以及正向人生价值观念引导的需要。此外,也要看到学校层面加强家校联动,获取相关服务支持的需要;社会辅导机构在内部运营策略调试和市场适应方面的需要。2.2 在中观层面,立足社区做好宣传工作。社工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营造一个氛围良好的大环境,让家长能放下焦虑,让父母多关心孩子的想法、感受,多关注他的内心世界,不要仅仅执着于成绩。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让大家知道这是孩子的人生不是父母的人生,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23在宏观层面,立足社会做好政策倡导。关注关心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的政策、计划等,督促政府单位或者教育部门重视各级学校心理辅导制度的建立
8、。在学校层面积极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制度的建立,参与推动学校制度的改动,实现教育均衡。3 .社工从中扮演的角色和功能。3.1 服务提供者:一方面,社工应加强政策学习,从而在服务过程中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家长正确解读政策。另一方面拓展服务内容,开展相关小组活动及“家校社”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如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刷题、养成主动提问和整理错题集的习惯等。在老师方面,要健全作业模式和形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转变教育评价方式等。3.2 资源筹措者:社工可以组建志愿者队伍,邀请有心理学、社会工作等背景的父母担任志愿者,增加学校心理辅导的资源与能量。
9、33关系协调者:双减”意见的实施需要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实现,社工应加强与学校、社会辅导机构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的联系,对合作方所关注的需求进行一定回应,成为学校、社区与家庭的纽带,与所服务地域的多方主体开展合作,做多方关系的协调者。3.4 支持者和使能者:社工需要在服条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好家长工作,引导家长树立正向的教育观,疏导家长的焦虑情绪,疏解负面影响,提供专业的建议,使得家长和青少年们从容面对学习和生活。【第三题:案例分析,25分】题目:几个年龄相仿的青少年在足球场上认识成了好朋友,对未来没有认识,无所事事,到处闲逛社工外展服务与他们认识,设计了一个小组,小组的目标是:探索和了
10、解自我,提升自我觉察意识,发挥自我潜能。给了某一节的小组程序设计(1)热身活动;(2)回顾上一节的家庭作业;(3)主题活动:“秀秀我自己”;(4)绘制自画像,材料准备,制作过程,准备“自画像”的演说词;(5)分享:介绍自己的自画像;(6)邀请其他组员点评;(7)总结与布置家庭作业。问题:1.阐述案例中小组目标设计的理论依据。2、分析小组活动设计的作用,以及每个环节设计可以产生的小组动力和动力类型。3、结合案例分析小组活动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功能。主要考点:青少年社会工作小组,小组工作目标设计的理论依据,小组动力。参考解析:1.1 小组动力学理论小组动力学是描述小组过程中各种因素和力量的相互关系的理
11、论,其研究的内容包括小组的形成、维持、发展,小组内部的人际关系,小组与个体的关系,小组的内在动力,小组间的冲突,领导方式对小组的影响,小组行为等。小组动力理论的主要观点有:1.Ll关于小组特性。小组绝不是各个互不相干的个体的集合,而是有着联系的个体间的一组关系。作为小组它不是由各个个体的特征所决定的,而取决于小组成员相互依存的那种内在的关系。1.L2关于小组的内聚和分裂的问题。勒温和他的学生认为,任何一个小组都面临着内聚和分裂的压力。分裂的压力缘于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交往有太多的障碍,或者个体的目标与小组的目标有强烈的冲突。为了抵抗分裂需要加强小组内的凝聚力,使小组各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凝聚力取
12、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小组成员间的吸引力,如对其他小组成员的喜爱等;二是领导者的工作作风;三是小组成员对小组活动的兴趣泗是遵从与交往,小组成员遵从行为表现越高,小组的凝聚力就越高,兴趣与态度一致的交往促进小组凝聚力的增长。1.L3小组行为随着小组成员的改变而改变。在一个稳定的小组中,小组的动机强烈地连接在一起,以致很难将小组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清楚地界分开来。所以要改变个人应先使具体的小组发生改变,这远比通过直接改变个人要容易得多。1.2 镜中自我理论其主要观点有: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库利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各种过程的复合体。社会是一个统一体,在社会这个庞大的
13、互动组织中,它的任何一部分的变化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这个有机体所有的其他部分。1.2.2关于镜中自我的概念。镜中自我是库利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指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1.2.3关于首属小组的概念。首属小组指那些亲密的、面对面的交往以及有直接互动和合作的小组。这些小组包括家庭、邻里以及儿童游戏伙伴。首属小组是对个人的成长发展影响最深远的小组。很多积极或消极的品质都是在首属小组中获得并强化的。2.分析小组活动设计的作用以及每个环节设计可以产生的小组动力和动力类型
14、小组活动设计的作用:通过设计小组活动,社工可以对将要开展的小组做好充足的准备,可以促使小组过程紧紧围绕小组的目标进行,可以把控小组的进程,最大程度发挥小组的动力,促进小组组员的成长。(1)热身活动:产生的小组动力是进行破冰”,使组员互相熟悉,打破陌生感和紧张感,营造轻松的小组氛围。(2)回顾上一节的家庭作业:略(3)主题活动:“秀秀我自己:略(4)绘制自画像,材料准备,制作过程,准备“自画像”的演说词:略(5)分享:介绍自己的自画像:略(6)邀请其他组员点评:略(7)总结与布置家庭作业:略3 .结合案例分析小组活动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功能。3.1 塑造青少年的平等意识和共同体归属感社会工作者必须主
15、导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塑造平等基础上的被接纳的文化感受。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小组组员就会彼此认同,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对小组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案例中社工通过小组活动,使青少年对小组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3.2 提供青少年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景小组如同一个真实的社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小组外的真实世界。在这一模拟社区的互动过程中,小组组员任何新的改变和提升都会被大家接受、肯定和分享,从而会激发他们对外在的真实社区、现实社会的信心,会激发他们以同理心的态度去理解现实的社区和社会,进而以改变了的自我去融入社区和社会。案例中,通过“秀秀我自己”以及其他组员的点评,促使青少年探索
16、和了解自己,为青少年提供了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景。3.3 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小组组员通过诚实和真诚地回应其他成员的成长,表达对他人的接纳和肯定。这种接纳和肯定,使得小组组员彼此之间愿意和乐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实现共同成长。案例中通过邀请其他组员进行点评,可以表达对他人的接纳和肯定,从而促使青少年乐于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促进青少年的成长。4 .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小组工作过程中,通过小组组员之间、组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互动分享,在每一个人的周围必然会形成一定的相互支持网络。这种支持网络对于每一名小组组员潜能的发挥、自我改变和提升的影响一定是持久而又深刻的。案例中,
17、通过将社区中年龄相仿的青少年组织起来,开展小组活动,通过在小组中的互动分享,为青少年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促进青少年潜能的发挥。【第四题:论述题,30分】题目:提到关于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文件问题:1.阐述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的含义。2、共同富裕对困弱、低收入群体的功能。3、共同富裕对社会发挥了什么样的功能?4、结合增强权能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阐述社会工作参与困弱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的可能思路和策略。主要考点:共同富裕与社会工作,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的内涵、功能和社会工作参与路径。参考解析:具体可参考王思斌困弱群体的参与性共同富裕与社会工作的促进作用。1.共同富裕的含义1.1 共
18、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富裕,不是仅仅物质上富裕而精神上空虚;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的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同等富裕。1.2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1.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 .共同富裕对弱势、低收入群体的功能2.1 促进正常生活与物质方面的改善;2.2 促进弱势、低收入群体的可持续发展;2.3 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2.4 恢复弱化的功能。3 .社会工作参与困难弱势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的思路3.1 协助其增加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和能力,如参与公共设施建设、社会项目、社区公益岗位的机会和能力,增加稳定收入;3.2 协助政府做好基本社会保障,提供基本社会服务,在公共服务中对该群体给予特别的关照;3.3 协助这一群体建构良好的、资源丰富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其参加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活动和社区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连接,增加社会资本是社会性富裕的重要方面;3.4 协助其建构积极理性的生活观,参与对家庭、社区和社会有意义的活动,增强自己生活的意义感,理性地对待困难,正面地感知获得和进步,增进精神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