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案 第2课 声乐艺术欣赏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欣赏》教案 第2课 声乐艺术欣赏概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课题声乐艺术欣赏概述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声乐的演唱方法(2)熟记声乐的演唱形式能力目标:(1)能够准确判断声乐作品所用的演唱方法(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声乐作品进行初步分析素质目标:(1)能够准确体会声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声乐艺术之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声乐的演唱方法和演唱形式教学难点:对声乐作品进行初步分析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赏析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问题导入【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什么是声乐艺术?【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
2、】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声乐艺术欣赏概述传授新知【教师】讲解声乐的演唱方法和声乐的演唱形式一、声乐的演唱方法(一)美声唱法美声唱法又称柔声唱法,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其特点是音色优美,富于变化;音域宽广,音调变化幅度大;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高、中、低声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色的可塑性强;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讲究作品的艺术风格和音乐表现;等等。(二)民族唱法【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有什么不同?【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民族唱法是我国各民族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音乐风格和韵味
3、创造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演唱方法.它吸取并继承了戏曲、曲艺、民歌等民族传统唱法的精髓,又借鉴和吸收了美声唱法中的优秀成果,强调语言和音乐的相互融合,讲究字音的五音、四呼、出声、归韵和收声,要求演唱者根据演唱语言的发音规律来处理发声、共鸣和行腔,从而使声音展现出一种符合民族审美习惯的质朴感和亲切感。同时,民族唱法还特别强调歌曲的风格和韵味,要求演唱者的表演体现出声、情、字、味、表”的民族特色.【名词解释】声是指演唱时要有感而发,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听众。情是指演唱时要投入情感。字是指演唱时要注意咬字清晰,不能咬死,也不能太松。味是指演唱时要根据乐曲的意境,唱出其韵味.表是指演唱时
4、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都要结合音乐进行表现,使歌曲的情感通过耳艮神、表情、肢体语言等充分表达出来。(三)通俗唱法【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通俗唱法有哪些特点?【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通俗唱法又称“流行唱法”,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广泛传播。其特点是无严格的技术规范,声音自然,通常在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使用假声,很少使用共鸣,音量较小,强调歌曲的倾诉性和宣泄性,善于表现细腻而真实的情感,追求演唱的生活化、大众化和口语化。【知识角】【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区别“(详见教材
5、),帮助学生了解发声方法的区别、共鸣运用的区别、喉位运用的区别和咬字部位运用的区别【学生】阅读、学习、理解二、声乐的演唱形式【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声乐有哪几种演唱形式?【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一)独唱独唱副旨由一个演唱者单独演唱歌曲的形式。它要求演唱者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较好的歌唱技巧,可分为男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童声独唱等。演唱时,一般用钢琴或小乐队伴奏,有时还可以加入人声伴唱。(二)齐唱齐唱是三由两个以上的演唱者同时演唱歌曲旋律的形式。它要求所有演唱者的发音整齐、音色统一,宜于表现雄壮、严肃,或者明朗、淳朴的感
6、情。齐唱可以是男女混声齐唱,也可以是男声齐唱或女声齐唱。由于齐唱可以表现出宏大的气势,因此通常用于战斗动员、群众歌咏活动等场合。(三)合唱合唱是!旨在多声部歌曲中,每一声部均由若干演唱者演唱的形式,如混声二部合唱(由男女声混合组成)、混声四部合唱(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同声合唱(分男声、女声、童声合唱)等。合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声乐演唱形式,其音域宽广、音色丰富,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常用于表现重大的音乐题材和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演唱时,要求各声部音色的呼应与统一,讲究整体的和谐。另外,对各声部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也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四)领唱领唱是指在齐唱或合唱的开始部分或
7、中间部分安排演唱者独唱的形式。领唱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一般由一人或数人担任。领唱常用于我国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中(如劳动号子),或者大合唱与齐唱歌曲中。(五)对唱对唱是指由两个演唱者或两组演唱者进行对答式演唱的形式,可分为女声对唱、男声对唱和男女声混合对唱。对唱的形式较为活泼,气氛热烈而欢快,在我国的民歌中较为常见。(六)重唱【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什么是重唱?重唱和合唱有哪些区别?【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重唱是指在多声部歌曲中,每一声部单独由一人或两人演唱的形式.重唱根据声吾蹶量的不同,可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
8、重唱和五重唱等。(七)轮唱轮唱是指由多人分别演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各声部相隔一定的节拍数,先后演唱同一曲调的形式。轮唱时,各声部此起彼落,具有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我国近现代群众歌曲(如歌曲保卫黄河)常用这种演唱形式。【学生】聆听、理解、记忆【教师】常析我和我的祖国和欢乐颂,讲解作品的相关知识一、对祖国的深情礼赞我和我的祖国赏析(一)了解作品我和我的祖国由张藜作词,秦咏诚作曲,李谷一首唱。作品采用了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将优美动人的旋律与朴实真挚的歌词巧妙结合,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衷心依恋和真诚歌颂.【艺术家介绍】赏析活动张藜(19322016),辽宁大连人,著名词作家.张藜的词作构思独特、新颖
9、且富有生活气息。他为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亚洲雄风我和我的祖国久别的人山不转水转鼓浪屿之波女人不是月亮等歌曲写的歌词,都深受群众的喜爱。他还出版了歌诗之路百灵鸟相思潮张藜歌诗三百首张藜歌诗评论集草原上有个美丽的传说等作品集。秦咏诚(1933-2015),辽宁大连人,著名作曲家,曾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理事等职务。他的作品旋律清新,手法简洁,情感朴实,通俗易懂。其代表作品有声乐协奏曲海燕,管弦乐欢乐的草原,小提琴曲海滨音诗,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我和我的祖国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电影音乐创业等。一般来说,歌曲创作都是先有词再有曲。但是,我和我的祖国却是先有曲再有词.1985年,张藜找到秦咏诚,表示
10、自己很喜欢秦咏诚的小提琴曲海滨音诗,但是因为器乐曲与歌曲的旋律、音区等差异,无法为海滨音诗配词。因此,张藜想要秦咏诚按照海滨音诗的类型写一首歌曲,自己配词。于是,秦咏诚按海滨音诗的风格谱了曲,并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融入曲中(详见教材)(二)感受作品【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我和我的祖国“视频(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请仔细聆听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说说该作品是如何表达爱国之情的。【学生】观看、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作品的旋律优美、流畅,具有律动感,并配合歌词呈现了高山、河流、炊烟、村落、大海、浪花等具体事物,准确、生动地塑造了音乐形象,给人们展现出一幅优
11、美的画卷,丝丝入扣地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衷心依恋和真诚歌颂。歌词还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诉说了我和祖国相依相偎的亲密关系,并运用了两个具象化的比喻:一是将我和我的祖国的关系比喻成子女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抒发了母子之间的眷恋之情;二是将我的祖国和我的关系比喻成大海与浪花之间的关系,诉说了大海与浪花之间的依托之情。这两个比喻准确又动情,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与依恋。【歌词欣赏】【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我和我的祖国“(详见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歌词大意【学生】阅读、学习、理解()分析作品1 .音乐语言从结构上看,我和我的祖国是有主歌、有副歌的单二部曲式(由两个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也叫二段体)。从调性上看
12、,作品是温暖明朗的E大调,整首曲子优美大气、深情庄重。从节拍上看,作品的主歌为6/8拍,副歌为6/8拍与9/8拍交替使用。其节奏明快,流动性强。从旋律上看,作品的旋律走向与语言节奏、曲词音调基本一致,词曲融合得恰到好处,适于各种形式的演唱与演奏.2 .主歌第一段歌词的前两句总领全曲,表明祖国与我是互相依托、不可分割的关系。第二段歌词用海和浪花表述祖国和我”的关系,用意象化的手法,道出了人民与祖国母亲就像浪花与大海一样亲密无间。3 .副歌副歌部分充满激情,采用了混合节拍,音域在高音区回旋,以;娘的大值接进入高潮,与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部分是爱国情感的升华,进一步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13、。第一段歌词中,紧依和心窝十分贴切,表现出我强烈的归属感。第二段歌词中,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表达了每当我站在大河之畔的时候,心里总有一份感动,感恩祖国的包容和滋养和要为祖国唱赞歌情感。(详见教材)【知识角】【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歌曲的主歌与副歌“(详见教材),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最基本架构【学生】阅读、学习、理解二、团结胜利的凯歌一欢乐颂赏析(一)了解作品【课翱问】【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欢乐颂的作者是谁?该乐曲表达了什么内容?【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欢乐颂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也称合唱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这一乐章是贝多芬根据德国著名诗人席勒
14、的诗歌欢乐颂(又名自由颂)进行创作的,借以表达他对平等、自由、博爱的理想追求,充分体现了他通过奋斗得到欢乐通过斗争得到胜利”的人生信念.席勒是一名具有强烈反专制思想的诗人。贝多芬在青年时期就受到了席勒诗作的影响,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渴望自由、要求平等的思想。欢乐颂构思宏伟,是一部吟唱生命的起源、生存、斗争、发展、壮大,直到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壮丽史诗,描绘了一个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世界,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详见教材)【艺术家介绍】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作曲家,被称为乐圣。他的作品创作体裁广泛、数量众多。在器乐领域,主要
15、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1首管弦乐曲和戏剧配乐、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在声乐领域,其作品涉及歌剧、清唱剧、弥撒、康塔塔、幻想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歌剧费德里奥、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1759-1805)是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也是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品有戏剧强盗、悲剧阴谋与爱情、历史剧瓦伦斯坦、诗词欢乐颂、诗剧唐卡洛斯等.(二)感受作品【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欢乐颂片段欣赏“视频(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请仔细聆听该作品,说一说作品
16、中出现了哪些声乐演唱方式?【学生】观看、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在作品中,贝多芬做了许多大胆突破.他突破了传统交响曲的结构框架,使用了变奏曲与回旋曲的混合形式,将乐队与合唱、独唱、重唱结合起来,拓展了作品的篇幅,充分展现了整个作品的宏伟构思。贝多芬还扩大了乐队编制,加入短笛、低音大管、大鼓、钱和三角铁等乐器,使整个作品的音响效果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震撼力。【名词解释】变奏曲是一种乐曲体裁,是指主题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进行一系列变化反复的乐曲。回旋曲是一种乐曲体裁,其特点是表现基本主题的旋律部分(主部)多次重复出现,次要部分(插部)插入主部中。作品开端是较长时间的器乐部分。这部分音乐首先由
17、低音大提琴奏出,接着加入小提琴,然后逐渐加入更多的乐器,直至加入整个乐队,整个曲调刚毅、惊心动魄,饱含着对痛苦经历的回忆。随后,作品的旋律如火山爆发一般,迸发出巨大的能量。这种力量激励人们进行改革,并势如破竹地摧毁一切丑恶的东西。这段旋律能使人们在不知不觉间感到一股暖流在心间流淌,激励人们不断向前。在器乐部分渲染出汹涌澎湃的气势之后,乐队突然一片安静。片刻之后,从乐队深处传出低音提琴和大提琴质朴而低沉的旋律,而后出现了号角声,象征着人们在经过艰苦的斗争之后,终于找到了通往自由、欢乐的道路。紧接着,男中音唱出了自己的歌词:啊!朋友,何必老调重弹!还是让我们的歌声汇合成欢乐的合唱吧!随后,在领唱者
18、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声加入进来,逐步将作品推向高潮,代表着欢乐颂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传唱。.(详见教材)(三)分析作品这首作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器乐部分和声乐部分。同时,作为变奏曲式,整个作品还对主题进行了H次变奏,其中,器乐部分有2次变奏,声乐部分有9次变奏。1 .器乐部分器乐部分包括序奏、宣叙调(是大型声乐作品中,一种类似于朗诵的曲调)、前三个乐章的主题再现。序奏开端是一段管乐器演奏的号角声,其疾走的节奏犹如狂风暴雨,因此被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瓦格纳称为恐怖的号角.紧接着,号角声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宣叙调否定,表示不,这会使我们想到过去的苦难,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随着弦乐
19、的加入,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一呈现,又被宣叙调一次次打断。(详见教材)2 .声乐部分声乐部分是一部用庞大的人声合唱谱写的回旋变奏曲。作曲家在这个部分揭示了“亿万人民团结起来”的中心思想,并得出”斗争取得了胜利,欢乐战胜了苦难”的结论,是整部交响曲的落脚点。在这一部分,作品采用严格变奏和非严格变奏相融合的理念,运用独唱、合唱和重唱相结合的方式,并融入复调手法,使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这种方式既可以将不同的乐段自然地连接起来,又可以围绕主题对旋律进行最大限度的改变。在器乐部分的演奏戛然而止后,声乐部分在男中音独唱中揭开了序幕。男中音先是唱出宣叙调的歌词,紧接着又唱出欢乐颂的主题.随后,作品依次以独唱
20、、重唱、合唱的形式唱出了席勒欢乐颂中的诗句。在交响合唱部分,变奏3、变奏4、变奏5的结构相似,都是先独唱、后合唱(重复独唱的部分).但是这三次变奏又有所不同:它们的独唱部分有区别,变奏3是男低音独唱,变奏4是男女声四重唱,变奏5是男女声按照JI顺序加入并合唱;变奏5的音符很密集,曲调发生了变化,并分别在乐段的前后加入了小型的引子和尾声,在尾声部分推出全曲的第一次高潮。变奏6、变奏7、变奏8在调性、节奏、速度、力度和配器等方面发生了极大变化。变奏9回到D大调,是具有进行曲风格的合唱乐段,欢乐颂的主题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是整首作品最具激情的乐段之一.随着变奏10的最后一个长音结束,作品自然
21、地过渡到变奏11.(详见教材)【歌词欣赏】【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欢乐版“(详见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歌词大词【学生】阅读、学习、理解【学生】赏析、理解、记忆探索活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问”视频(详见教材),并完成以下活动:问是我国近代作曲家萧友梅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写于1922年。歌曲用优美的旋衡口含蓄的歌词唱出了对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国家沉沦的忧虑。世纪风云匆匆流去,如今再听这首歌曲,有一种别样的韵味。请学习这首歌曲,并分组排练,在全班进行表演。(I)全班学生以57人为一组进行分组,各组选出组长并根据表1-1-3(详见教材)的内容进行任务分工和排练。(2)教师组织各组学生轮流进行表演。【学生】聆听、观看、分工、排练、表演【教师】对各组表现进彳元平价课堂小结【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声乐的演唱方法和声乐的演唱形式。【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作业布置【教师】完成课后作业请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一首声乐作品进行欣赏,查找相关资料,对所选声乐作品进行赏析,并将表皿-】(详见教材)填写完整。【学生】完成课后任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