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八下第五单元教案《壶口瀑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八下第五单元教案《壶口瀑布》.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课题17.壶口瀑布课型教读课学习目标1 .了解游记的特点,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2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3 .领悟作者借景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学习重点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情感。学习难点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学习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教学准备网上查阅资料多媒体课时安排2主备教师使用教师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此文适合诵读,要上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一步步走近瀑布,走进文本。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历代文
2、人赞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中“黄河天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梁衡先生的脚步,去欣赏他眼中的壶口瀑布,去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磅礴的气势!二、初读课文,感知壶口瀑布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从文中找出壶口瀑布名字的由来。(解题)参考:(1)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2)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简练版:黄河奔流至此,河口忽然收束,在不到五百米的距离内,河面宽度从数百米急剧收束
3、为二三十米,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2 .浏览课文,梳理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第二部分(第25自然):作者介绍两次游览壶口瀑布所见到的胜景。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赞美黄河伟大的性格,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参考资料:余映潮“探究精致结构”课堂实录)师:我们开始对壶口瀑布这篇美文的欣赏,欣赏全文的“构思之美”。大家的任务是,速读全文,根据第一段观察全文的美妙精致结构。“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师:好,我们来交流看法。全文共有六段,从第一段我们就能感受到它的谋篇布局。生:作者说两次到过瀑布,第二段是第一次,后面是第二次。师:这位同学阐述的很清楚,请大
4、家把“第一次”和“第二次”圈出来,这就叫做关键字。还要把“雨季”“枯水季节”圈下来,这又是关键字。好,继续发现。生:除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最后一段还说了黄河的精神。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像这种写景咏物的短文,最后一段,往往用于升华的,用于抒情议论的,所以作为整篇文章的收束它有重要的作用。生:雨季是略写,枯水季节详写,详略得当。师:很明显写雨季是为了引出枯水季节的描写。这叫“铺垫”,用略写把详写的内容展开,这叫美妙的构思。师:请大家做好旁批,在第一段批注:简洁入题,总领全文,这让我们想到了紫藤萝瀑布: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立刻引出紫藤萝的描写,简洁入题,总领全文。再如荷叶母亲。师:接着来,读懂第2段
5、与3、4、5段的关系。在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间批注:巧作铺垫、详略有致。这就叫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师:读懂第五段,课文写水,为什么写石呢?这是课后思考探究问题。通过石头的巨大变化来表现壶口瀑布的威力。这是写作的艺术,笔锋一转,用另外一样事物表现本身要写事物的美妙。这叫视点变化,侧面映衬。师:读懂最后一段的用意:议论抒情、篇末点题,师:我们还要读懂全文的题材:游记散文,写景抒情。师:我们就这么略略地走一遍,就收获如此丰厚的知识。我们刚才进行的训练就是,抓住一个句子,将一篇文章的脉络梳理清楚。三、研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一)雨季中的壶口瀑布1.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
6、绘的?朗读圈画,体会交流。听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比喻),近处涛声“震耳欲聋”;视觉: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感受:急慌慌、心还在不住地跳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1.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注意观察的点)圈画出能够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体会其表达作用。(侧重修辞上)上游:“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挤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通过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奔腾激越的
7、情势。表现出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充溢着催人奋进的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龙槽壶口:“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无形的大洞吸着,顿时拢成一束,一大川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J运用比喻、拟人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河水被碎成点,碎成雾,变成了水的另一种形态。“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是奔腾的黄河之水己变成了非流而下的瀑布一一浑厚、壮阔、猛烈、凝重。“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一或像一曲交
8、响乐,幅写意画。”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眼前的河水:”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一切出一道深沟。”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河水坚强,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第二课时一、品味语言,掌握方法学习重点:理解本文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侧重用词、句式上)教学策略:重点品读一处语言,做到以点带面。活动设计: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重点品读第三段文字(学生边读议)第一次比较阅读:理解梁衡为何要将意思相近的动词罗列在一起。原文:“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操操,前呼后拥,撞向石壁
9、,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改文:“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用词精准,表现力强)第二次比较阅读:理解梁衡为何要长短句相间使用,而不选择排比。原文:“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揉操,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改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不断地互相挤撞推操,不断地前呼后拥,不断地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节奏感强,张弛有度)第三次比较阅读:理解梁衡为何要为使用这么多登词。原文:“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
10、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揉操,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改文:“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操,前呼后拥,撞向石壁,黄浪霎时碎成白雪。”(音韵美节奏感)(如叠词“推推操操”读出拖音,水前进的姿态就会由听觉诉诸于视觉,更富有立体感,增加了文章的音韵美,而且突出了河水排山倒海、湍急汹涌的气势。又如删掉叠词“排排”,就无法体现后面作者所说的仰观河面,浊浪奔涌,“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的奇险,修饰词“排排”还有一种阳刚、崇高之美。)(品读结束后请同学们自由读,体会感受水的特点。再齐读,并指导。)追问:壶口瀑布的水除了“猛”的特点之后,还有
11、什么特点?一还有柔和的一面。如品读第四段文字:“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像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学生品读,运用所学方法,实践交流语言特点,老师点拨。(以上答案可参考教参)二、体悟情感,归纳主旨作者梁衡先生在他的散文集名山大川感恩录的自序中也提到“大自然对人的赐予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空气水分,粮食蔬菜,给人生存的条件;二是精神,花好月圆,明山秀水,给人享受的环境。”毛主席曾说:“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齐读第六自然段)明确:黄河水正是在和山石的搏斗中,
12、汇聚了各种各样的情感,也正是也与山石的搏斗中,铸就了伟大的性格。黄河的美不在终点,而在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作者从威武雄壮、奔腾雄壮的黄河水中不仅看到了祖国锦绣的山河,更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忍刚强民族精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其实赞颂黄河的作品有很多,我们全班来齐读黄河颂中的片段: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在配乐朗读中,再此感受黄河的蓬勃气势和她的伟大坚强。三、布置作业1 .朗读课文,背诵全文(或重点段落)2 .完成配套练习册。3 .课外拓展阅读“黄山黄河”“长江长城”主题游记。板书设计壶口瀑布第一次: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第二次:上游:波澜壮阔前赴后继勇往直前龙槽壶口:碎成点,碎成雾瀑布泉、溪眼前的河水:石一一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切出一道深沟河一一人一一中华民族的精神(无坚不摧、坚忍刚强、勇于反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