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依托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逻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依托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逻辑.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职院校的茜蟠Iig人才培养质量断霹专业群构筑建设将直接涉及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与办学特点的形成,关系着整个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规划,这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健康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每一所高职院校都需要根据自己学校的文化积累、办学环境和独特性,结合自身的专业技术背景和地理区位优势逐渐建立自己具有优势的专业群,以专业群内的核心专业为依托,将精品专业或者特色专业建设成为标杆性的专业,使精品的专业或者特色的专业能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健康快速发展。一、专业群的内涵目前,国内存在着许多关于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具体说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第一,专也群主要指具有共同的行业背景、共同的知识和技术基础、共同的人才和
2、资源,为了能达到特殊的目标而组建的专业群,专业群也需要包括一个最核心的专业或者几个实力相对较强、就业比例较大的国家重点建设的专业。第二,专业群泛指由若干个与专业技术知识基础相同或者与专业技术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的专业技术人员所构成、具备一定共性且可以涵盖特定的技术或范围等方面的一个综合性集群。二、专业群建设的内容(一)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构筑的课程架构体系,适宜采用“平台+模块”式的专业模型方法进行综合构建,例如,“双平台+三模块+五阶段”专业群。目前国家标准化技术类专业群已经开始搭建起知识技术和综合素质教育“双平台”、职工技术能力及综合素质教育“三模块”以及实施“五个阶段”的职工技术能力培
3、训过程。知识能力“双平台”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平台、基本能力平台。第一,“基础知识平台:通过学习知识基础、计算机专业基础、英语等知识课程,搭建一个能引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知识平台。第二,“基本能力平台”。通过对相关科学知识基础和分析科学技术、微生物学、化学和检测等专业的技能学习、食品应用化学、食品营养和健康等密切相关专业的基础教育课程,搭建一个培养学生自身综合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基础与交流平台。建立“三模块”主要内容包括综合性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与教育模块、综合性素质培养与教育模块、能力拓展培养与教育模块。第一,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与教育模块。例如,通过学习掌握食品加工等各类技术课程,以及了解到
4、食品中添加剂的应用、食品科学检验与食品安全技术、食品健康检测、食品质量认证、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等多个专业课程,使得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巧。第二,素质培养教育模块。通过为广大学生专门开设的人文素质培养特色课程,如学习膳食与健康、餐饮文化、摄影图像、形象设计及服饰礼仪、应用语言等,拓展广大学生思维综合能力。第三,能力拓展培训课程的模块。通过研究性课程为学生开设“企业生产运营”“实验室建设管理”“企业认证与管理”等培训班,让全体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其中一个项目的培训班,使得全体学生熟悉并掌握与行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拓展自己的专业及创业能力。实施“五阶段”专业技术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过程专业
5、体验技能的培养、专业综合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顶岗入职实训技能的培养、顶岗锻炼技能的培养、就业磨合技能的培养。第一,专业体验技能的培养。在第一个学年过后的放假时间,结合校外企业的用工需求以及学生所希望就业企业和岗位,集中安排大量学生前往其他企业特别是检测单位参与其中的生产、学习等活动,进行学生自己的职业经历感受体验,了解相关行业的未来发展情况。第二,专业综合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第一个至第四个学期,开设专业基础知识课、专业技能课,通过对课堂教学、课程实践、专业知识教学以及具体操作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第三,顶岗入职实训的培养。在第五个学期,针对每一
6、个工作岗位的各种关键技术和各种常规知识,开展3周的专业实训,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二)专业群的建设定位与发展专业群内的人员建设和定位应当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依据产业、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对人才进行培养。准确地把握行业的发展现状,是实施专业群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根本。开展相关行业发展现状深度调查研究工作,及时深入地研究和掌握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和判断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发展规律,建立起促进行业发展、企业运作、队伍建设、就业引领之间的互动,适时调整院校办学的方略,深化专业体制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地引导院校的发展。在进行专业群建设中,需要
7、进一步强化专业类型的集群,充分考虑各专业类型的相互关联性,做到对专业群内部所有专业技术人才和信息资源的共享。高职院校在自己专业群内的学科发展方面,一是尽量做“优”传统的学科,对传统学科专业需要适当稳定地发展,要进行资源整合,办出自己的品牌,办出自己的形象;二是努力做“强”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专业,对具备巨大发展潜力的专业,要从进一步加强学科文化教育的内涵和建设入手,其中素养水平必须走向新台阶。三、专业群的构建(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学校组织各专业学科专家、高级教育人员、资深教师等,共同探究、构筑公共基本知识培养模块、专业基础知识培养模块、专业技能培养模块,素质拓展性教育模块、能力培养和创造性教育模块
8、等一体模型化的培养课程,大力实施培训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密切跟踪科技进步和企业创新成果的实际运用,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着眼于能力培养基础上的综合素质提升,推动广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二)构建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学校以专业群为主要信息基础,以其内容、方法、途径等信息为核心,在总结借鉴国外精品课程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加大与技术标准、课程数据库、资源素材数据库、项目信息数据库等以信息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系统,进行资源的整合,构建集专业教师讲授、学生线上学习于一体的综合化教学网络平台。对广大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学校也应当积极配合团队进行组建,构造公共基础教育的资源与平台,以便广大高职院校学生均
9、可以进行研究学习。(三)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学校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注重校内各类课程的自主学习和实际活动相互协调统筹,探索将课堂和实践场所融合成为教育组织形式的全新教学。积极引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以致用、顶岗实习等具有促进成长的教育模式。运用学习和实习一体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进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四)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学校通过实地考察、培训、组织论坛学习和研究会议等多种渠道,加强对管理专家团队的领导者和行政管理带头人的教育与培养,在其理想、思维、境界、意识等各方面都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教育和行政管理学科专家素质。以帮助青年教师克服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采取代职顶
10、岗的措施,增进“双师”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四、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现实路径针对高职学校专业群建立过程中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学校应当首先确定专业群建立的基本原则;总结专业群体建设的重要指标与评估准则,以冲破建设规范不足、项目引导标准笼统、建设方法杂糅等瓶颈;从动态化建设的视角入手,克服建设离散性过大、规范引导缺失的问题。(一)明确原则,夯实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核心主线首先,坚持产教结合。以高等职业学院为特色的高水平专业集群建设,应当以高校企业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内核和中心支柱产业发展的壮大为导向,以进一步增强高校企业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能力。同时,国家也要进一步创新产教融合
11、的发展机制,逐渐突破大学传统校企合作的“天花板”,通过主动引导和帮助学校全方位介入专业集群建设的全过程,从专业集群建设的顶层设计到课程设置、课程编制、师资培训、见习实训等,达到学校学科群和地方产业集群的有机连接,为行业企业输送“零距离”人才,形成“多赢”局面。其次,着力扶优扶强。高职院校在专业群体构建上,应兼顾校内学科、教师数量、在校生数量分布,同时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的整体布局,在“发展质量为先”的原则指导下,对基础资源条件较好、优势明显的学科优先推进,对基础资源全面集中,组合成群。同时,还需要形成企业内部共同发展成果的制度和机制,以避免与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各方冲突,并带动企业内部有序竞争,从而形
12、成企业内在的工作合力。再次,坚持持续发展。高职专业群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抓好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对高职专业群发展的不断推动,搞好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坚持“有进有出”,强化“优胜劣汰”的发展方针,在项目中逐步厘清高职专业群体建设问题,并进行项目方案调整,以做到高质量发展。最后,强调区域统筹。各地的高教主管部门都要着力做好高职院校学科专业集群规划的顶层设计工作,并重点考虑资金、资源保障问题,以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相关单位、产业集群、高职院校等进行学科专业集群规划与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使总体规划策略和规划方式更接地气,便于实际监管和具体实施,从而做到了既“出好题”,又在统筹管理中保障“答好题”。(一)
13、构建关键指标体系,高职专业群的量化策略为克服建设规范不足、目标指向笼统的问题,就需要首先明确了高职学科专业群建设的基本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逐一明确了高职学科专业群建设的主要目标,从而引导高职院校根据各自特点制定学科专业群建设的“行动路线图”。由于当前发展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内容重点表现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建设、行业发展趋势、高职专业、学生生活等领域,所以,在明确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发展核心要求之后,必须把多元组织主体一起列入发展考虑范畴。(三)实施动态化管理,提升高职专业群的建设成效为了增强专业群建设的精细性,就必须强化施工流程管理,即通过动态化管理,提高施工效果。首先,转变建筑远景目标为阶段性或短
14、期目标。高职专业群培养工程的最高周期活动,基本要求是最终服务于区域经济现代化建设、促进地方民众高效就学的重点培养项目,它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展开工作并深入下去。而通过不同阶段的活动,才在科学合理地正确设定理想目标的同时,也应该集中工作重点、精神对目标进行阶段性研究,并制定切合实际的短期目标。其次,双方应建立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要在“盈利理念”与“人才理念”之间寻找平衡点,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利益共享目标的驱使下,使校企合作双方建立了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共同致力于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集群建设。另外,各地政府部门要明确特色高水平课程和学科集群建设的高职院校作为第一社会责任承担主体,充分调动高校
15、内部各类干部和教职员工的主体力量,积极做好与各行业的合作衔接,积极寻求协同办学机遇,积极参与高职专业办学工作,为高职专业集群的建立提出新思路或建设性意见。最后,应加强自我完善机制。虽然在当前,中国的高职特点与较高水平学科群的创新研究领域还处在探究阶段,但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不断摸索下,成功经验己初见成效。同时,在中国高职学科与专业集群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对标与对表空间,可借助标杆比较,进而实现各自的完善和突破。五、结语我国目前已经发布的高职院校课程目录分类方法,就是在秉承“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的基础上对目录进行划分。但是各高职院校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能力、经济水平、院校环境条件以及专业发展等因素决定,一所完善的高职院校不可能把自己院校的各个专业都变成“龙头专业”,必须在比较突出的基础上,努力让突出的专业群体融合并办成院校独特的专业,使提升高职院校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