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二简答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二简答题整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弟一早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 .没有阶级性。2 .主要是为生产劳动服务。3 .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4 .教育手段极为原始。二 .学校产生的条件1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3 .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4 .国家机器的产生。三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1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2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 .教育内容丰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4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5 .官私并行的教育体制。6 .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2、四 .近代社会的教育特征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 .教育世俗化。4 .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五 .20世纪以后教育的发展趋势(口诀:全民多现身)1 .教育的终身化。2 .教育的全民化。3 .教育的民主化。4 .教育的多元化。5 .教育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无第三节教育的基本规律六.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口诀:规速目结,社选方手组)1 .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2 .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的目的和教育机构。3 .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4 .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学方法,手
3、段和组织形式。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教育的经济功能)1.促进经济增长。5 .推动科技发展。6 .提高劳动者素质。七.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口诀:决定社领受,影响宗目体)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3 .政治经济制度影响教育宗旨和目的。4 .政治经济制度影响教育管理体制。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口诀:维稳促变,提水培人)1.维系社会政治稳定。5 .促进社会政治变革。6 .提高社会政治文明水平。7 .培养社会政治人才。八.教育对文化的影响(教育的文化功能)1 .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功能。2 .
4、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3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功能。4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功能。九.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1 .遗传素质一生理前提2 .环境一现实基础3 .教育(学校教育)一主导因素4 .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决定因素十.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 .遗传素质事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2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3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5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口诀:三有教师,全面控制)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5、,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 .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 .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十二.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口诀:社会规范可加速,唤自觉,开个性)1 .学校教育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为个体发展做出社会要求的规范。2 .学校教育能加速个体发展,促进个体又好又快发展。3 .学校教育能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发展个体的个性.4 学校教育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为个体的生命发展奠基。第四节教育目的十三.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口诀:生科社政史进不同受)1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确
6、定一定历史时期教育目的的物质基础。2 .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 .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4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5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十四.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口诀:社全结不同)1 .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这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现。2 .坚持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3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4 .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突出强调某些方面的素质。十五.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能背背不能背拉倒)1 .人的发展同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2 .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3 .机器大工业生
7、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4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也是根本途径。十六.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压宝题)1.德育是通过师生交往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政治意识,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通过内化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6 .智育是通过师生交往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并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能力的活动。7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8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
8、文明素质的教育。9 .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的教育。第五节教育制度十七.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学制建立的依据)(口诀:生科社政受国内外文人影响)1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4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5 .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人口状况。十八.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口诀:强免普公基)1 .强制性。2.免费性。3.普遍性。4.公共性。5.基础性。第六节课程十九.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学生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2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要求
9、)。3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科知识水平)。4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二十.学科课程的特点1 .强调知识本位,从不同的知识体系出发设计课程。2 .以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为核心编制课程。3 .重视学科的理论知识,强调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教给学生。二十一.活动课程的特点1.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4 .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5 .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二十二.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1 .课程计划(含义: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
10、目标指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 .课程标准(含义: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3 .教材(含义: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及各种视听材料。)二十三.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1.要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 .要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普适性。3 .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 .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5 .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
11、,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6 .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二十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1.开发和利用教师资源。7 .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L充分了解学生,努力营造氛围。2.引导学生参与,促进资源生成。3.进行合理选择,适度开发利用。4.及时进行调控,促进资源再生。)(口诀:了解参与,选择调控)8 .开发和利用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资源,二十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口诀:功能结三性,结改建三级)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密切结合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
12、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二十六.评价观(口诀:功主指标方过)1 .评价功能的转化。2 .评价主体多元化。3 .评价指标多元化。4 .评价标准差异化。5 .评价方式多样化。6 .评价过程动态化。二十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压宝题)1.信息技术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2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3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室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
13、习活动。4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获得多方面发展的具有操作性学习特征的教育活动。第七节学生与教师二十八.教师的职业角色1 .传道者。2 .授业,解惑者(知识的传授者)。3 .示范者(榜样)。4 .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 .父母与朋友。6 .学习者和研究者。7 .学生心灵的培育者。8 .学校的管理者。二十九.教师的劳动特点1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3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4 .教师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5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6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三十.教师的
14、职业素养1 .教师的道德素养。2 .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3 .教师的能力素养。4 .教师的心理素养。三十一.新时代对于教师的新要求1.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口诀:道理扎心)2 .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0(口诀:锤学创奉)3 .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口诀:教言潜关学)三十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
15、存适应性。他们注重自己在学生,同事及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出于这种生存忧虑,教师会把大量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管理学生.4 .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他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学生成绩的提高,这时就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5 .关注学生阶段,在关注学生阶段,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三十三.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 .开展微格教学。3 .进行专门训练。4 .进行教学反思。三十四.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1.师德为先:热爱小
16、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 .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3 .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文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4 .终身学习:(这条不重要)学习先进
17、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三十五,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1 .职业理解与认识。2 .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3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4 .个人修养与行为。三十六,师生关系的内容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5 .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6 .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三十七.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尊师爱生,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2 .民主平等,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教学的成功有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3 .教学相长,在
18、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4 .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是群体成员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和相互理解。三十八.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到(口诀:了树爱公主善于努力健全)1 .了解和研究学生。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4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自身人格。第八节心理学基础知识三十九.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客观因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等。其中,刺激物的对比强度对无意注意起决定作用。主观因素(个体本身的状态):个体的需要,兴趣,
19、对事物的态度,当时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等。四十.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 .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2 .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3 .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4 .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四十一.怎么样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5 .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6 .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四十二.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1 .培养学生广阔而稳定的兴趣(培养间接兴趣)。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 .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4 .重视集中注意的自我训练。四十三.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 .
20、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2 .学习的程度。3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记忆材料的重要性。4 .识记方法。5 .时间因素。6 .识记者的态度。7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四十四.关于遗忘原因的主要理论1.痕迹衰退说(消退说)。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巴甫洛夫,桑代克等。主要观点: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2 .干扰说。代表人物:詹金斯和达伦巴希等。主要观点:遗忘是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干扰说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3 .压抑说。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等。主要观点: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4 .提取失败说。代表人物:
21、图尔文等。主要观点: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要求的信息。5 .同化说。代表人物:奥苏伯尔等。主要观点:遗忘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只有这个观点是积极性的)四十五.提升记忆能力的方法(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口诀:明理组块精加工,多重编码防遗忘)1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 .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 .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5 .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6 .注意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四十六.有效进行复习的方法1 .及时复习。2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集中究习与分散第习相结合.3 .尝试回忆与反更识记相结合。4
22、.复习方式多样化。5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 .掌握复习的量。四十七,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 .提供直观材料,丰富小学生的感性经验。2 .重视表象作用,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3 .教给小学生思维的方法,发展其抽象思维。4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四十八.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口诀:生社家学自自早)1 .生物遗传因素。2 .社会文化因素。3 .家庭环境因素。4 .学校教育因素。5 .自我调控因素。6 .自然物理因素。7 .早期童年经验因素。四十九.针对不同气质的教育1.胆汁质:采取直截了当的教育方式,但不宜激怒他们,对他们进行批评时要有说服力。2 .多血质: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
23、提醒他们,对其缺点严厉批评。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3 .黏液质: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考虑和作出反应。4 .抑郁质:采取委婉暗示的教育方式,多关心爱护他们,不宜在公共场合指责他们,不宜过于严厉地批评他们。五十.良好性格的培养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5 .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6 .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7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8 .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9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五十一.能力(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1 .遗传因素。2 .环境和教育。(L产前环境的影响。2.早期经验的作用。3.学校教育的作用。)3 .实践活
24、动和主观能动性。第九节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五十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1 .探索教学改革。2 .提高教学质量。3 .提高教师素质。4 .发展教学理论。五十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 .选定研究课题。2 .检索教育文献。3 .提出研究假设。4 .制定研究计划。5 .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6 .得出结论。7 .撰写研究报告。五十四.好的研究课题特点1 .必须有价值。2 .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3 .必须明确具体。4 .必须新颖,有独创性。5 .必须具有可行性。五十五.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1 .检索的全面性。2 .检索的准确性。3 .勤于积累。4 .善于思索。五十六.取样的基本要求1 .明确规定总体。2 .
25、取样的随机性。3 .取样的代表性与典型性。4 .合理的样本容量,数量居中,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五十七.观察法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 .观察是获取原始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2 .观察是课题选择和形成的重要来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3 .观察是验证理论的重要手段,是检验科研结果可靠性和科学性的重要途径。缺点:1.观察对象受到限制,观察的样本和范围相对较小。4 .观察的过程缺乏控制。5 .观察的结果受到限制,常常只局限于了解表面的现象。五十八.问卷调查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 .方便实用,省时,花费较少。2 .由于被试可以不署名,在某种情况下结论比较客观。3 .能收集大量样本信息资料,收效大。4 .
26、便于整理归类,能做量的统计处理,使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缺点:1 .问卷设计的问题是否明确,题量大小,被试合作意向等都会影响结论的客观性。2 .收集到的信息往往比较表面,对被试不作答的情况难以究其原因,影响问卷效度。五十九.问卷调查的基本步骤1 .编制问卷。2 .发放问卷。3 .回收及审查问卷。4 .分析及整理问卷。5 .归纳总结,撰写报告。六十.访谈调查的优缺点优点:1 .可以更详细,准确,真实地了解有关细节,深入了解情况。2 .操作简单,方便可行,引导深入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3 .与问卷调查相比更加灵活,适用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按需要访问不同类型的人,容易获得不同类型的材料。4
27、 .具有生动性和情感交流的成分。5 .团体访谈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与会者可以放松心情,做较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相互启发影响,有利于促进问题的深入探讨。缺点:1 .样本小,需要更多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2 .无法控制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种种影响。3 .要求研究者有一定的经验和水平。4 .一般在研究对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调查,测验调查结合使用。六十一.实验法的优缺点优点:1.可以人为的创造条件,对某些在自然观察下不易观察到或不易集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研究,从而扩大研究范围。5 .可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其他研究方法难以达到的。6 .可以重复验证,提高结论的科学性。7
28、.实验结果以较为精确的数据说明问题。缺点:1.高度控制造成环境失真。、8 .由实验人员和实验过程带来的负效应。9 .不可避免的样本不足和选择误差。六十二.实验法的基本步骤1 .确定实验目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拟定实验计划。2 .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3 .进行实验。4 .处理实验结果。六十三.个案研究法的基本步骤1 .形成研究问题,选择研究个案。2 .搜集个案的资料和数据。3 .整理与分析个案资料。4 .撰写个案研究报告。六十四.行动研究法的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5 .拟定研究计划6 .实施行动研究7 .进行总结评价第二章第一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六十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
29、表现一方面,人的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平衡。另一方面,人的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六十六.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感知觉发展的特点。2 .注意发展的特点。3 .记忆发展的特点。4 .思维发展的特点。5 .想象发展的特点。六十七.感知觉发展的特点1 .感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2 .知觉的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3 .空间、时间知觉的发展。六十八.注意发展的特点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4 .对具体直观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5 .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6 .注意的范围小,注意力的
30、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六十九.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7 .意义识记逐步发展。8 .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9 .记忆策略形成与发展。七十.思维发展的特点1 .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2 .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仍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3 .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4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七十一.想象发展的特点1 .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强。2 .想象逐渐符合客观事实,即想象的现实性增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
31、往往与客观现实不相符合,或不能确切地反映现实事物。3 .想象的概括性逐渐增强。七十二.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4 .情绪的丰富性不断扩展。5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增强。6 .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7 .情绪能力迅速发展。小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情绪表达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迅速发展。七十二.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1.理智感的发展。2 .道德感的发展。3 .美感的发展。第二节学生的心理发展理论与个别差异七十三.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4 .练习和经验。5 .社会性经验。6 .平衡化。七十四.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启示小学生正处于学龄期,教师应帮助学生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此阶段的学生总是在努力保
32、持着积极的自我概念,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体。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因此教师应尽量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学校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他们参与社会所需的工具,设置有挑战性的任务,同时给予一定的帮助,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勤奋感对自卑感的危机。七十五.能力的个别差异1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 .能力类型的差异。3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4 .能力的性别差异。第三节小学生学习指导七十六.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口诀:心机所言,别改原题)1 .信号学习。2 .刺激-反应学习。3 .连锁学习。4 .言语联结学习。5 .辨别学习。6 .概念学习。7 .规则或原理学习。8
33、.解决问题学习。七十七.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口诀:胭脂太动人)1 .言语信息的学习。2 .智慧技能的学习。3 .认知策略的学习。4 .动作技能的学习。5 .态度的学习。七十八.对学习过程的认识(理解背)1.注意过程指学习者对被观察对象的特征有选择地观察的过程。2 .保持过程指学习者记住榜样的行为,并以符号表征的形式保存在记忆系统中的过程。3 .动作再现过程指学习者将记忆中的符号表征转换为外显行为的过程。4 .动机过程指决定学习者是否会表现出己习得的行为的过程。七十九.知识观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最终答案。5 .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需要针对具
34、体情境进行再创造。6 .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的个体之外。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八十.学生观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7 .学习的社会互助性。8 .学习的情境性。八十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 .生理需要。2 .安全需要。3 .归属与爱的需要。4 .尊重的需要,5 .认知和理解需要。6 .审美需要。7 .自我实现的需要。八十二.成败归因论的教育启示1.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8 .在学生付出同样的努力时,教师应对能力低的学生给与更多的奖励。9 .对能力低而努力的学生给与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
35、力的学生则给与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八十三.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力感)及其教育启示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总是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感。八十四.自我效能感的功能(口诀:决定选坚持,影响态表情)1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2 .影响人们在困难前的态度。3 .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4 .影响人们活动时的情绪。八十五.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1 .学习的成败经验(直接经验)。2 .替代性经验(间接经验)。3 .言语劝说(言语说服)。4 .情绪唤醒
36、(情绪的唤起)。八十六.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教育启示1 .目标具体,有明确的评估标准。2 .有一定的挑战性。3 .通过努力是可实现的。4 .长远目标应分为若干容易实现的子目标。八十七.学习动机的激发(口诀:创设表根充正对)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和维持好奇心)。5 .设置合适的目标。6 .表达明确的期望。7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8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9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10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八十八.学习动机的培养1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 .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
37、.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八十九.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1 .事物本身的特性。2 .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3 .人们对事物产生的愉快情感体验。九十.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1.加强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4 .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产生成就感。5 .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激发学生兴趣。6 .利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兴趣。7 .启发学生自觉培养兴趣。九十一.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1 .发挥课题主渠道的作用,在课堂中正确引导。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参与活动的习惯。3 .家校共促,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
38、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4 .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5 .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6 .建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九十二.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措施1 .灵活选用各种直观形式,包括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选用、词与形象的配合。2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九十三.心智技能的培养1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 .注意原型的独立性、完备性与概括性。3 .根据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九十四.操作技能的培养1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 .建
39、立稳定清晰的动觉。九十五.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 .精选教材。2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九十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5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6 .给学生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7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8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水平。九十七.创造性的培养方法1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第四节小学德育九十八.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逐步形成自觉地运行道德知识来评
40、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4 .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5 .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生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九十九.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1.依从:依从是指个体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行动,但缺乏对规范的必要性或依据的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6 .认同:认同是指个体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7 .内化:内化是指个体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一百.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外部因素1 .家庭因素。2 .学校因素。3 .社会因素。4 .同伴群体。内部因素1 .认知失调
41、。2 .态度定势。3 .道德认知。一百零一.品德的培养方式1 .有效的说服。2 .树立良好的榜样。3 .利用群体约定。4 .给与恰当的奖励与惩罚。5 .价值辨析。6 .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一百零二,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注意什么1 .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产生可接近感。2 .要给学生呈现受人尊敬、地位较高、能力较强且具有吸引力的榜样,这样的榜样具有感染力和可信性,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3 .要反复示范榜样行为,并给予学生指导。一百零三.德育内容1 .理想信念教育。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4 .生态文明教育。5 .心理健康教育。一百零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
42、律(能背背不能背拉到)1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一百零五,德育原则(口诀:一尊观音正,积极疏导之)1.导向性原则(贯彻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2 .疏导原则(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贯
43、彻要求:L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对学生提出要求后,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4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贯彻要求: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5 .因材施教原则(贯彻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0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
44、行教育。)6 .知行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贯彻要求: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4.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7 .长善救失原则(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贯彻要求: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了解和分析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他们自觉地开展思想斗争,克服缺点,发
45、扬优点。)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贯彻要求: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用以科学的理论、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学生的自觉,做到事要实、理要真,情理交融。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严格管理,认真执行,督促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9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贯彻要求:1.建立健全的学校集体。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3.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一百零六.德育方法1 .说服教育法,2 .榜样示范法。3 .情感陶冶法。4 .实践锻炼法,5 .自我修养法。6 .品德评价法。一百零七.说服教育法基本要求1 .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2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 .注意时机。4 .以诚待人。一百零八.榜样示范法基本要求1.选好示范的榜样。5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不要停留在表面模仿的层次上。6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7 .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境界。一百零九.实践锻炼法基本要求1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