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蜀国为什么如此短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代十国时期蜀国为什么如此短命.docx(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五代十国时期,蜀国为什么如IH短命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群雄逐鹿。一时间,那些节度史、刺史等,纷纷拥兵自重,自立山头。中国大地,出现了若干个小国。这个时期,盘踞四川的王建与孟知祥,也仿效中原诸侯的做法,在这里建立了他们的独立王国:前蜀和后蜀。不过,这两个独立王国,分别存在了18年和32年,就土崩瓦解了。前蜀国就此烟消云散公元907年9月,被唐昭宗封为司徒、蜀王的王建,脱离唐王朝的羁绊,自己称帝,建立了前蜀国。公元919年6月,18岁的王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第二年夏天刚过,王衍提出要进行“北巡”。出发那天,随从的队伍“旌旗戈甲,百里不绝工当然,北巡是假,游山玩水是真。到达广汉后,他就停下
2、了脚步,终日“泛舟奏乐,饮宴弥日”;几个月后,王衍的队伍又到了川北有镇闽中。他流连忘返,在嘉陵江上泛舟游玩,饮酒作乐,直到第二年3月,才返回成都。北巡的时间长达8个月之久。在此期间,既没有去看看边境兵士,也没有了解各地政务。就在王衍北巡之前,他指示大臣们为自己修建座“宜华苑”,并赶在他回成都之前竣工。果然,在王衍返回成都时这座“延袤十里,土木之功,穷极奢巧的宜华苑落成了。从此,这里成为他宴饮享乐之处。王衍还不满足,经常“夜宿倡家,饮于酒坊”,临走之时,还要在墙壁上题上“王一来也”几个字。由于王衍不务正业,不理政事,号称天府之国的蜀国,在他统治的七八年间,“林木皆枯,赤地千里,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3、。听闻王衍统治下的蜀地人心涣散,公元925年,唐庄宗李存助决计收及蜀地,派遣魏王李继岌、枢密史郭崇韬率兵6万前往讨伐。王衍决定应战。据说他离开成都时,“天地冥晦,兵不成列,有群鸦泊于旗杆上,其鸣甚哀工但没过多久,听说自己的兵土都不敢与唐军正面作战,他只好退回成都。看到唐军离成都不远了,王衍只好宣布投降,被唐庄宗封为安乐公,命其迁入洛阳。王衍于是带着自己的数千家人前往洛阳。才走至西安,年仅28岁的王衍就被杀死在驿站。前蜀国就此烟消云散。后蜀国的命运如何?就在前蜀国灭亡9年后的公元934年,时任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史大使的孟知祥,看到唐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便皇泡加身,建立了后蜀国。不过,孟知祥
4、在皇位上屁股还没坐热,就一命呜呼了,同年,他的儿子孟昶登上了皇帝的贡座。孟昶刚登上宝座时,对自己的左右说,坚决不学前蜀国王衍“薄而好轻艳之辞”,要一心一意治理朝政,为民造福,让蜀国成为真正的天府之国。他这样说,也确实这样做了。孟知祥信任的大臣李仁罕、张业不遵守法纪制度,大造房宅,夺人良田,挖人坟墓。孟迎便逮捕李仁罕并将其杀掉.当听说眉州剌史申贵对待民众十分凶残,又十分贪婪后,孟昶罢了他的官,还将此人赐死。同时,他还在朝堂上设置“随函,即今天的举报箱,接受臣民投书,以便宜接了解民情。孟昶的这几招,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官吏们有所收敛。为了警示官员,孟昶又在公元941年写下了24句96字的诚谕辞:
5、“朕念赤子,阡食有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并将这一诚谕辞下发到各地,要求官员们牢记。值得一提的是,北宋灭蜀之后,宋太祖赵匡能从孟昶的诫谕辞中重点摘录出4句,作为宋朝“官箴”:”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宋太宗又将这16字“官箴”命名为“戒石铭”,颁示天下,刻石立于全国各府州县衙门之中。在整饬吏治的同时,孟昶还大力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他下发了“赋役俱省政令,
6、减轻赋税,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他颁布了劝农桑令,组织蜀国老百姓,大力发展农业、蚕桑、纺织业。他还要求各级官员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发展农业、蚕桑生产上来,让凋敝的蜀地经济尽快得到恢复,并将农桑生产的发展作为考核官员的指标。经过孟昶几年的治理,蜀国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从此以后,孟昶忘记了前蜀国的教训,与当年的王衍一样,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了。公元944年,他下达诏令:大选良家子,以备后宫。不但皇宫布置富丽堂皇,连尿壶上也镣上金银宝石,其奢华可见斑。同时,孟昶又迷恋上音乐,还经常亲自作词作曲,与艺人们一起演唱。孟昶渐渐荒废了政务,后蜀国也渐渐走上衰败。公元965年,执政32年的孟昶在宋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宣布投降。接着,他被迁徙到宋王朝的首都开封,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接见,封为秦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