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75684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28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事理论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军事理论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军事理论教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军事理论教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军事理论教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军事理论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事理论教学教案.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案课程名称:军事理论编写时间:20124年1月1日授课章节第一讲中国国防目的要求理解国防内涵和国防历史;了解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及国防成就;熟悉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等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对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的了解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学时教学目标中国国防国防概述国防的内涵、国防类型、国防历史与启示、现代国防观2学时理解国防内涵和国防历史,树立正确的国防观;了解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以及国防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熟悉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国防国防法规国防法规体系、公民的国防权利与义务2学时国防建设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

2、政策、国防成就、军民融合2学时武装力量中国武装力量性质、宗旨、使命及武装力量构成,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2学时思识国防动员国防动员内涵、国防动员主要内容及意义课程名称:军事理论教案内容导入:引入后汉书孔融传记:“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这是孔融针对当时国内可能发生动乱的征候,向汉献帝的谏言,意思是说国家要减少祭祀等大规模的集会活动,以维护安定,巩固政权。意指为维护团体、严明礼义而应采取的防禁措施。当代的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通过古人的描述,引出国防的概念。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的内涵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隙,其基本要素

3、包括国防的主体、国防的目的、国防的手段和国防的对象4个方面,下面选择前3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国防的主体”一般是指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这就是说,国防是国家的事业,是国家的固有职能。任何国家,自诞生之日起,就要固国强边,防御和抵抗各种外来侵略,以保障国家的安全,维系国家的生存。因此,国防必然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最终也只能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国防的目的”国防的目的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换言之,从行为上看,国防应当是一种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保卫国家领土、保障国家安全而进行的活动。1.捍卫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对内

4、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国家区别于其他社会集团的特殊属性,国家和主权不可分割,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2.维护国家统一国家的统一是指国家由一个中央政府对领土内一切居民和事务行使完整的管辖权,不允许另立政府或分割国家的管辖权。3 .保卫国家领土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领土是国家行使其主权的空间和对象,没有领土,主权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间和行使对象;没有主权,领土必然被侵犯,被分割,甚至遭到瓜分。国防捍卫国家的主权独立,必然要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教案(续页)课程名称:军事理论4 .保障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

5、家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国防的手段”国防的手段是指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我国国防的手段包括军事活动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1 .军事手段军事手段是国防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军事手段是最具威慑作用的手段,也是唯一能够有效对付武装侵略的手段,同时也是解决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最后手段。2 .政治手段政治手段作为国防手段之一,指的是“与军事有关的”政治活动,而不是政治本身的全部含义。构成国防手段的政治活动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工作和政治宣传等内容。3 .经济手段经济是国防的基础,社会经济

6、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国防建设的水平。现代条件下,无论是国防建设还是国防斗争,都要广泛采用经济手段,这些手段主要有国防经济活动、经济动员、经济战、经济制裁等。4 .外交手段国防外交活动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国防目的而开展的外交活动。由于这种外交主要涉及军事领域,因此又称为军事外交。总体上讲,国防外交主要涉及国家与国家之间、军事集团与军事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关系、军队关系、军事战略关系、军事科技关系和军事集团之间的军事经济关系等。二、国防的基本类型世界各国在国防建设上都是从本国利益和战略需要出发,按照不同的国防观念和标准,制定不同的国防发展战略,为本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服务

7、。当代世界各国的国防归纳起来有4种类型,即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1 .扩张型扩张型国防主要体现在某些经济发达、军事实力较强、政治野心膨胀的国家,为维护本国在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利益,推行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政策,打着防卫的幌子,对别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2 .自卫型自卫型国防是指在国防建设上以防止外敌入侵、保卫本国安全利益为目的,依靠本国的整体实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与支持,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其特点是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同世界诸国进行友好往来。教案(续页)课程名称:军事理论3 .联盟型联盟型国防是指以结盟形式,联合一部分国家来弥补自身国防力量的不足。联盟型

8、国防又分为两种,即一元体联盟和多元体联盟。前者是以某一大国为盟主,其余国家处于从属地位;后者的联盟国则是伙伴关系,通过共同协商确定防卫方针政策。4 .中立型中立型国防主要是指中小发达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全,严守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实施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三、中国国防的历史与启示中国国防的历史源远流长,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的发展阶段,纵观4000多年历史,中国国防曾有过声威远播、天下归附的辉煌;也有过遍体鳞伤、不堪回首的屈辱;更有过抗敌卫国,从蒙耻到雪耻、从屈辱走向尊严的艰辛历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国防遗产和深刻的历史教训。中

9、国的国防历史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和新中国成立后共3个阶段。“中国古代国防”中国古代国防始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经历了20多个朝代的兴衰更迭,呈现出兴衰交替和曲折发展的历程。1 .古代的兵制建设所谓兵制,就是军事制度,现在一般称为军制,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和兵役制度等。兵制建设是我国古代国防的重要方面。2 .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为了抵御外敌的侵犯,中国古代进行了以传统防御工程体系为标志的边海防建设,修筑了以城池、长城、京杭运河、海防要塞为代表的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3.古代的军事思想与理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异彩绚烂,在世界军事思

10、想发展史上具有杰出地位,“以仁为本”的战争观、“不战则己,战则必胜”的指导原则、“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选贤任能的用将之道等方面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大的参考意义。中国古代非常注重军事理论的研究,产生了许多不朽的军事作品,如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及其他军事理论著作。这些军事作品对于指导战争和加强国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 .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并对世界军事乃至经济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例如,公元8世纪,唐朝发明了火药并将其用于军事,引起了军事上划时代的变化。当时阿拉伯人称火药为“中国盐”和“中国雪”。到1259

11、年的宋代制成了“突火枪”。美国帕迁顿教授认为,“突火枪”的射击原理是后世欧洲步枪发射原理的先导。南宋虞允元在采石之战中使用了“霹雳炮”,金人在战斗中使用了“箧天雷”,也称“铁火炮”,它们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金属炸弹。明代在野战、攻守城、边海防使用的各种火器就有180多种,其中有多发火箭和多级火箭。课程名称中国萩国防”中国近代国防一般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阶段的中国国防。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国防历史无疑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先后经历了清朝后期和民国时期两个阶段。1 .清朝后期的国防自“康乾盛世”之后,清朝的政治日趋腐败,国防日渐虚弱。1840年鸦片战争爆

12、发后,西方殖民势力大举入侵,从此清王朝一蹶不振、每况愈下、有国无防、内乱丛生、外患不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民国时期的国防1911年暴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彻底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西方列强为维护其在华利益,纷纷通过扶植各派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掠夺;各派军阀争权夺利,混战不已,中国依然是有边不固,有海无防,人民有家难安。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建设环境。但国民党当局背信弃义,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悍然发动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4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

13、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从此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有国无防的屈辱历史,中国国防建设也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新中国的国防”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那一天起,就积极加强国防建设。新中国的国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国防与军队建设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底至1953年这一阶段,新中国正处在外御帝国主义侵略,内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建设时期,也是国防建设的初创时期。第二阶段(从1953年至1965年这一阶段,我国的国防建设突飞猛进,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体系。第三阶段(从1965年至1976年在这一时期,尽管有“四人帮”的干

14、扰和破坏,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主要领导人仍然警觉地注意维护我国的安全,保持了军队的稳定,顶住了霜权主义的压力。同时对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始终没有放松,因而保证了我国氢弹实验和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第四阶段(从1976年至今):在这一时期,邓小平根据国家形势的不断缓和,特别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观点,从而确定全党工作的重心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转变。在这一正确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我军现代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和威慑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已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经过不断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

15、大复兴中国梦,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鲜明回答了在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重大课题。课程名称四、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纵观4000多年的国防历史,中国曾有过天下臣服、四方安定的辉煌,也有过外族入侵、政局动荡的屈辱。我们重温这漫长的国防历史,就是要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1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只有强盛的经济才会有强大的国防。2 .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国防能否巩固,只有政治

16、昌明,才能使国防得到巩固。3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充分动员和组织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击侵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这些历史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四、现代国防观1 .现代国防观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上强调综合性现代国防观以新的安全观为基础。所谓安全观,就是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问题的理性认识,具体来说,就是各国对其安全利益、安全威胁、安全手段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一个国家制定国防战略的基本依据。2 .

17、现代国防观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范围上有了新拓展传统国防观维护国家安全的地域范围,多局限于陆、海、空三个空间,而现代国防观则强调维护陆、海、空、天、电全方位的安全。3 .现代国防观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手段上强调多样性现代国防观认为,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战争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代价最大、风险最高的方式,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应尽可能选择非战争方式来维护我国安全。非战争方式主要有军事威慑、政治谈判及综合影响力等手段。在和平时期,国防斗争的目标是不仅要赢得战争,更重要的是要制止战争。4 .现代国防观强调以经济和科技力量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性现代战争是包括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8、其中,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平时期,经济力量是影响国际政治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大小的主要标志。战时,经济力量可以迅速转变为战争力量,是赢得战争的条件和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作为保证,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化的军队和进行现代化的战争。因此,只有大力发展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未来的国际和国防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才能从容应对未来国防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使国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障。第二节国防法规导入: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依据。在依法治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

19、形势下,国防法规对于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国防法规的特征国防法规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国防法规是国家国防政策的法律体现,是指导国防活动的行为准则,也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防法规还有着区别于其他法规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 .调整对象的军事性众所周知,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而不同的法律规范用来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2 .公开程度的有限性公开性是法律固有的特性,因为法律只有公开才能使人们普遍了解和遵守。国防法规的公开性是有限的,是公开

20、性和保密性相结合的。为了加强法制,对能公开的国防法规,要尽量公开,以便人们了解和遵守。为了国家安全,该保密的国防法规也要严格保密,以免国家利益受到损害。3 .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国防法规优先适用,是指在解决与国防利益、军事利益有关的法律问题时,如果国防法规和其他法规都有相关的规定,则要以国防法规的规定作为司法依据,以国防法规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和采取行动的准则,其他法规要服从国防法规。4 .处罚措施的严厉性国防法规对危害国防利益的犯罪也规定了比较严厉的处罚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抢劫罪通常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抢劫军用物资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1、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破坏军事通信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国防法规体系国防法规体系是指由不同层次、不同门类的国防法律规范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谐一致的有机整体,我国现行的国防法规按立法权限区分为下述5个层次。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中的国防法律条款和基本国防法律2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国防法律3 .中央军委制定军事法规,国务院单独或与中央军委联合制定国防行政法规4 .军委各部委、各军兵种、各战区制定军事规章,国务院有关部委单独或与军委各部委联合制定国防行政规章5 .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22、制定地方性国防法规和规章三、公民的国防权利与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多处涉及国防义务和权利,而且在第九章专门规定了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公民的国防义务:国防义务是公民和组织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在维护国防利益方面应当履行的责任,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落实,我国公民承担的国防义务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 .履行兵役的义务2 .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义务3 .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 .保守国家军事机密的义务5 .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6 .支持和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公民的国防权利:按照权利与义务一致的原则,公民在履行国

23、防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国防权利。公民所享有的最基本的国防权利是和平劳动和正常的学习、生活受保护的权利,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还赋予公民对国防建设事业提出建议的权利,对危害国防的行为进行制止和检举的权利,在国防活动中受到直接经济损失获得补偿的权利。1 .提出建议的权利2 .制止和检举的权利3 .获得补偿的权利国防义务与权利的关系1 .国防义务与权利的统一性2 .国防义务与权利的一致性3 .国防义务与权利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第三节国防建设导入:国防建设是指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是国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防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武装力量建设,边防、海防、空防和人防

24、建设,人力物力动员、战略物资的储备和战场建设,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防工业建设,国防教育、国防体育事业建设,军事理论、军事科学研究和国防法规体系建设,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以及与国防相关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电、能源、水利、造林、气象、卫生、航天等方面的建设。其中重点是武装力量建设。一、国防体制国防体制是国家防卫机构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及领导体系的制度;是国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体制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其内容主要包括:国防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国防经济体制、国防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发展的管理体制、兵役制度、动员制度、国防教育制度及国防法制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25、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等有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职权由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行使。1 .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职权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3 .国家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4 .国务院在国防方面的职权5 .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二、国防战略国防战略主要是指筹划和指导国防建设与斗争全局的方略,是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受国家战略的指导和制约,其任务是决定国防力量的建设和发展,指导国防斗争的实施,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它通常是由国家最高决策机关依据国家安全利益和国防环境,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制定的。三、国防政策国防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

26、所制定的关于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行动准则。我国的国防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出发,依据宪法和法律,着眼国际安全形势的特点和变化,立足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和地理等方面的客观实际,在科学总结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对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具有全面的指导作用。1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根本目标2 .坚持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鲜明特征3 .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战略指导4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发展路径5 .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7、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世界意义四、国防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 .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3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第四节武装力量一、中国武装力量概述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通常,武装力量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成,武装力量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或政治集团实现阶级统治、推行内外政策的暴力工具,通常由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最高领导人统帅。中

28、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三章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军队的性质问题,是党建设军队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邓小平指出:“我确信我们的军队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这个性质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邓小平从军队同党、人民和国家的联系上,全面而精辟地论述了人民解放军的性质。1 .中国人民解放军

29、是党的军队2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3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军队宗旨又称建军宗旨,是指建设军队是干什么的,是为谁服务的。军队的宗旨是由军队的性质决定的,同时又是军队性质的集中表现。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这一宗旨,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通,其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力量源泉。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人

30、民解放军行动的最高准则。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根本目的。4 .中国共产党在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军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保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使命:军队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依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要求,坚决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战略支撑,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提供战略支撑,为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提供战略支撑,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2 .保持常备不懈的战备状态3 .

31、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4 .维护重大安全领域利益5 .遂行反恐维稳6 .维护海外利益7 .参加抢险救灾课程名称二、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其中,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主要担负防卫作战任务,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预备役人员为基础,按规定体制编制组成的部队。平时按照规定训练,必要时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战时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转为现役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武装力量,其前身是1927年南昌起义后留存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经过五次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

32、战争,1946年中国爆发国共内战,解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陆续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一直沿用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组织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现已发展成为一支包括步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和舟桥部队及海军、空军等专业技术兵种在内的诸军兵种合成的新型预备役部队。(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中担负国内安全保卫任务的武装组织。受国家公安系统指挥,归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双重领导、管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国家主

33、权和尊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组建于1982年6月(前身为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建于1949年),在北京设有领导机关武警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武警总队,地区(地级市、州、盟)设支队,县(县级市、自治旗)设中队或大队、站、所。有的总队还编有直属支队,按支队、大队、中队、排、班的序列编制。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装备轻便、精良,有自己的服装式样、识别标志和军衔等级,其内务制度、纪律要求、队列基础训练和政治思想工作等则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关条令、条例和规定。(三)中国民兵中国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34、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民兵工作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由总参谋部主管,平时担负战备执勤、抢险救灾和维护社会秩序等任务,战时担负配合常备军作战、独立作战、为常备军作战提供战斗勤务保障及补充兵员等任务。三、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人民军队,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其名称先后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变动,初创时期,各地起义武装有“农军”“土地革命军”“工农讨伐军”“工农革命军”等多种称呼。1927年K)月23日,中央决定将各地起义武装统一定名为“工农革命军”。抗日战争时期,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

35、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开始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称沿用至今,但不论名称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这支军队,是来自人民并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军队,因此又统称为人民军队。(一)十年风雨中的工农红军1 .人民军队的诞生2 .井冈山的星星之火3 .反“围剿”胜利与失败4 .红军不怕远征难(二)抗日烽火中的八路军新四军1 .从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2 .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战3 .建军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三)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的人民解放军1 .粉碎国民党的猖狂进攻2 .千里跃进大别山3 .伟大的战略决策4 .百万雄师过大江(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前进1

36、 .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2 .维护祖国统一和稳定3 .参加和支援社会主义建设4 .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第五节国防动员一、国防动员的内涵(一)国防动员的概念国防动员,即战争动员,是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和政治动员。国防动员按规模分为总动员和局部动员;按动员方式分为公开动员和秘密动员;按照动员时机分为战争初期动员和持续动员。国防动员属于战略问题,涉及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外交等一切领域,关系国家的安危,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有决定性的影响。(二)国防动员的特点1

37、 .动员范围大,领域广2 .动员时间紧,速度快3 .科技动员地位凸显(三)国防动员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防动员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遵循统一领导、全民参与、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统筹兼顾、有序高效的原则。(四)国防动员的意义1 .国防动员是打赢战争的关键环节2 .国防动员是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3 .国防动员是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二、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和政治动员。三、国防教育(一)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国防教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

38、覆威胁的建设与斗争,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具有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作用;第二,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社会工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第三,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二)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四十一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

39、对象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分类组织实施。”(三)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国防建设的整体性决定国防教育内容丰富、范围广泛,现代国防不仅是指军队建设和武器装备及战场和战略要地的建设,而且同国家的经济实力、政治状况、民族心理、文化水平和人口素质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其内容包括为增进全民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以及有利于形成和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能力的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四)国家有关学生军训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

40、当在有关课程中安排专门的国防教育内容,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学生的军事训练,由学校负责军事训练的机构或者军事教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的军事训练J第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教案课程名称:军事理论编写时间:20124年1月1日授课章节第二讲国家安全目的要求正确把握和认识国家安全的内涵,理解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学生防间保密意识;深刻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增强学生忧患意识。重点难点对国家安

41、全、国家安全形势、国际战略形势的了解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学时教学目标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概述国家安全的内涵、原则、总体安全观2学时正确把握和认识国家安全的内涵,理解我国家安全形势我国地缘环境基本概况、地缘安全、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新兴领域的国家安全2学时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学生防间保密意识;深刻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增强学生忧患意识国际战略形势国际战略形势现状与发展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4学时教案内容导入:国家安全是关乎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国家的基本利益,当代国家安全包括的基本内容有: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

42、、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和核安全等。第一节国家安全概述一、国防安全的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2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14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一)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政治安全就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意识、政治需要、政治内容、政治活动等方面免于内外各种因素侵害和威胁而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二)国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国土即领土,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是国

43、家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国土安全的基本内涵是指领土与领土主权不受侵犯和威胁,,领土不被侵占、不被分裂、不被分割或兼并;其外延包括国际法规定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自然资源所有权与管辖权不受侵犯和威胁。领土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依托和基础,在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三)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军事安全是指国家的领土、领海、领空和主权乃至网络、太空等新维空间不受敌对回家或国家集团的威胁和侵犯的一种状态,军事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是其他安全的重要保证。(四)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经济安全是指一国经济整体免受各种因素尤其是外部因素冲击,或即便遭遇冲击也能保持经

44、济利益不受重大损害的状态。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指向,保证经济安全是一切安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名称:军事理论(五)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价值指向文化安全,是指保护木国优秀文化和价值观免遭异国有害文化的渗透和侵犯。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文化安全是确保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独立和尊严的重要精神支撑,在经济全球化中如何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安全的重要使命。(六)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社会安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从广义上讲,社会安全是指社会有序的运行状态,它强调协调的社会群体结构和有序的社会状态的统一。(七)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与农业经济中的土地、工业经济中的

45、资本一样,在知识经济中,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将是最宝贵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国家科学技术实力及其安全状态对国家整体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技术直接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武器与筹码,科学技术成为政府掌握的维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最重要战略资源。(八)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之一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如何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信息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前所未有,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之一。(九)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情况。生态安全与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

46、一样,都是事关大局、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安全领域。(十)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需求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资源安全分为战略性资源安全和非战略性资源安全;又可分为水资源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土地资源安全、矿产资源安全、生物资源安全、海洋资源安全、环境资源安全等,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有基础地位。(十一)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核安全是指对核设施、核活动、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质采取必要和充分的保护、监控,以及各种安全措施,防止由于任何技术原因、人为原因或自然灾害造成事故,对人或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核辐射危害。二、国家安全的原则(一)坚持法治

47、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二)坚持维护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统筹各领域安全的原则(三)坚持促进共同安全的原则(四)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三、总体国家安全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问题,成立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了国家安全战略纲要,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提出了的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代表了党中央对新时期国家安全问题的全新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新形势下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安全的强大思想武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奋力开拓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的战略智慧和使命担当,其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第二节国家安全形势一、我国地缘环境概况(一)我国的地缘环境地缘环境,别称地缘政治,是1897年拉采尔提出的国防安全问题。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是复杂多样的,这首先与我国的地理位置有关。我国处于北半球,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二)我国地缘环境的主要特点1 .陆海邻国众多,安全环境复杂2 .人口最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