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定级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域定级技术规程.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CCS点击此处添加CCS号B地方标准DBXX/TXXXX-XXXX海域定级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lassificationonSeaArea(报批稿)(完成时间:20230926)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前言T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2I1海域定级的基本原则24i)级别划分要求24R评价单元确定214海域定级的内容24海域定级的工作流程35定级资料收集与数据处理4KI资料收集45.1.1资料内容45.1.2资料要求4Hi)数据处理45. 2.1数据处理要求
2、46. 2.2数据标准化46海域定级方法5R1指标体系构建57. 1.1指标体系构成58. 1.2评价因子选取原则59. 1.3指标体系构建方法5i)权重确定66.2.1权重确定原则66.2.2权重确定方法6fi。综合分值计算方法6R4海域级别划定76.4.1级别数量确定76.4.2定级单元边界划定7KG面积量算76 A海域级别管理线确定77成果编制与管理77 I海域定级技术报告78 9海域定级图件774海域定级成果更新与归档7附录A(资料性)海域定级指标体系9附录B(资料性)评价因子分值量化方法13附录C(资料性)海域定级技术报告大纲格式与内容20附录D(规范性)海域定级图件编绘图例图示及样
3、式21附录E(规范性)海域定级矢量数据属性结构23参考文献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贾后磊、田松、涂植凤、李珊、张翠萍、苏文。海域定级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广东省管辖海域的基本原则、定级单元确定、级别划分方法和图件制作等。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管辖海域的海级别划分工作,沿海地市管辖海域的级别划分工作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4、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025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HY/T123海域使用分类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1海域评价单元seaareaunitforassessment将沿海行政区所辖海域按照规定大小划分的基本空间单位。海域定级单元seaareaunitforclassification将质量相近、空间上彼此相邻的若干海域评价单元圈围形成的空间区域。注:海域定级单元与行政区划没有关联,但单元内资源质量和经济属性具有相对均一性。a1海域分等gradati
5、ononseaarea根据影响海域效益的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海域使用价值的地域差异,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将全国海域的综合质量水平等别化。来源:GB/T30745-2014,3.1海域定级classificationonseaarea在沿海县级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上,根据自然条件、区位条件、海域资源利用程度、用海适宜条件等因素对县级行政区所辖海域进行评定划定级别的过程。注:未制定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沿海县级行政区,逐级参照上一级已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海域级别的顺序在全县(市、区)范围内统一排序。来源:GB/T30745-2014,3.2,有修改35近岸海域nearshor
6、earea距大陆海岸较近的海域。注:已公布领海基点的海域指领海外部界限至大陆海岸之间的海域,北部湾一般指水深Iom以浅海域。来源:GB/T19485-2014,3.3,有修改1A沿岸海域coastalarea近岸海域之内靠近大陆海岸,水文要素受陆地气象条件和径流影响大的海域。注:一般指距大陆海岸IOkm以内的海域。来源:GB/T19485-2014,3.44总则41海域定级的基本原则4.1.1 综合分析原则海域定级应按照海域使用类型,对海域区位、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状况及周边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划分海域级别。4.1.2 海域分异原则海域定级应充分体现海域资源的稀缺性,区分海岸线、
7、海湾等资源的空间价值和水质、底质等条件的资源价值差异。4.1.3 主导因素原则海域定级应重点分析影响海域利用质量优劣和资源价值的主导因素及其作用差异,突出主导因素的影响并赋予较高的权重。4.1.4 3级别划分要求依据县(市、区)管辖海域特征,针对海域分异性强、价值差异大的填海造地用海和非透水构筑物用海,可划分3-6个级别,一般3级为宜;其它用海方式可划分1-2个级别.级别的表示用罗马字母I、II、HI等表示。4.1.5 1评价单元确定采用标准网格划分法,原则上海域评价单元设置为IknlXIkm网格。沿岸海域,可适当提高网格精度;近岸海域,可适当降低网格精度。A4海域定级的内容海域定级的主要工作
8、内容包括: 海域定级指标体系构建; 数据获取、预处理及标准化;一一海域评价单元划分及综合分值计算; 海域定级单元划定及面积量算; 海域定级技术报告编制及图件编绘。4A海域定级的工作流程海域定级的工作流程具体为:a)前期工作准备。国家划分了沿海各省、直辖市所辖海域的等别,海域定级应在国家海域分等的基础上进行。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应掌握海域分等情况,广泛收集相关数据资料,编制任务书和开展现场踏勘等;b)指标体系构建。根据海域特点,对影响海域使用效益的海域自然条件、海域资源利用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合适的评价因子,并依据定级因素及评价因子对不同用海方式的影响程度,确定其权重值;c)海域级别划定。可
9、采用标准网格划分法,划分评价单元,并对评价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按照权重加权计算各海域评价单元综合分值,通过数轴法等方法确定海域级别数量后,依据评价单元得分情况划定海域定级单元,根据实际情况局部优化调整后,划定海域级别;d)成果编制。编制海域定级技术报告,编绘图件和制作矢量数据。资料搜集与现场踏勘指标体系构建海域资源利用海域自然条件筛选定级因素和评价因子特尔斐测定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定级因素和评价因子权重海域级别划定划分海域评价单元数据获取、预处理及标准化海域评价单元综合分值计算异常斑块剔除一_包络线取直海域定级单元划定成果编制图1工作流程图5定级资料收集与数据处理41资料收集5.1.1 资料内容海
10、域定级工作应充分收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规划、基础地理信息等资料。 自然资源数据,主要包括海岸线、海岛、海湾、港口、海洋生物、海洋旅游等资源数据; 生态环境数据,主要包括海洋水文气象、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海水水质、海底底质、海洋生态等数据;一社会经济数据,主要包括各行政区的社会经济基本状况和海洋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毗邻的土地价格等数据; 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规划,包括省、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戈J,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等; 基础地理信息,主要包括行政区划、海域勘界、遥感影像等数据。5.1.2 资料要求数据资料应注重时效性和可靠性,具体要求为: 自然资源
11、、生态环境数据等以基准年近3年数据为准,海洋生态环境数据应是由具有国家级、省级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资质的单位提供; 气候气象数据应为长期历史统计数据;一社会经济数据、基础地理信息等,应以政府公布数据或公开出版数据为准,社会经济数据等以基准年近2年数据为准;一一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规划应是现行有效的; 遥感影像以海域定级基准年为准。53数据处理5. 2.1数据处理要求资料应处理成常用地理信息软件可编辑的矢量数据,并统一数学基础,具体要求为: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0分带;一一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一一深度基准采用理论最低潮面。5
12、.2.2数据标准化5.2.2.1极值标准化对于可进行线性变换的数据,宜采用极值标准化方法,见公式(I)。式中:fl表示第i个评价单元评价因子X对应的标准化值,值域为0,1;xmin全部评价单元中的评价因子X的最小值;XmQX全部评价单元中的评价因子X的最大值;Xi第i个评价单元评价因子”的初始值。5.2.2.2极值对数标准化对于分值差异很大的情况,宜采用极值对数标准化,见公式(2)。Inx-InAmin(2)EX-InX.maxmm式中:fi表示第i个评价单元评价因子X对应的标准化值,值域为0,1;Xmm全部评价单元中的评价因子X的最小值:Xmax全部评价单元中的评价因子X的最大值;Xi第i个
13、评价单元评价因子X的初始值。5. 2.2.3标准化赋值对于不适宜采用极值标准化和极值对数标准化的数据,如海岸质量指数、占用岸线指数、自然保护地距离指数、海滨浴场距离指数、交通条件发达指数等评价因子,宜采用标准化赋值方法,值域为0,1,具体赋值方式见附录B。6海域定级方法6. 1指标体系构建7. 1.1指标体系构成指标体系由定级因素与评价因子两个层级构成。定级因素分为海域自然条件、海域资源利用程度、海域区位条件和用海适宜条件4个方面,每个定级因素包括若干评价因子。6.1.2 评价因子选取原则评价因子选取应注重代表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具体原则为:一易获取。可通过资料查阅、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得;可量化
14、。通过标准化处理,可以数值形式定量表示评价因子的差异;独立性。同一定级因素的评价因子应相互独立,具备唯一性。6.1.3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依据HY/T123中规定的用海方式及其特征,对有等别差异的15类用海方式,构建了A、B、C、D、E、F等6类指标体系,具体见附录A。跨海桥梁、海底隧道用海和其他用海方式,区域差异不明显,不开展定级工作。不同用海方式所采用的指标体系如下:工业、交通运输、渔业基础设施等填海,城镇建设填海,农业填海造地用海和非透水构筑物用海,均属于完全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特征的用海方式,采用A类指标体系;透水构筑物用海,采用B类指标体系;一港池、蓄水用海和专用航道、锚地用海,均属于交通
15、运输用海,采用C类指标体系;围海养殖、开放式养殖用海、其他围海和其他开放式用海,主要反映渔业用海特征,采用D类指标体系。其中围海养殖、开放式养殖用海,采用Dl类指标体系;其他围海和其他开放式用海,采用D2类指标体系;一围海式游乐场、浴场用海、开放式游乐场用海,反映旅游娱乐用海特征,采用E类指标体系;盐田用海,采用F类指标体系。6?权重确定6. 2.1权重确定原则权重反映定级因素和评价因子对海域质量的影响程度。权重确定的原则为:a)权重值对海域质量影响的大小呈正比,数值在01(含1)之间,各定级因素的权重值之和为1;b)定级因素涉及的评价因子权重值在(M(含1)之间,每个定级因素包含的评价因子权
16、重值之和为1;c)可选用特尔斐测定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值,也可两种方法结合。6.2.2权重确定方法6.2.2.1特尔斐测定法(DeIPhi方法)特尔斐测定法,即专家打分法,按公式(3)计算确定。参与打分的专家应包括业内权威专家、海域管理者或用海主体等,总人数不少于10人。专家按照附录A的格式独立打分。%=n,j=1,2,m(3)式中:N-第J个指标的权重值;5一一第/个专家对第J个指标的评分;n专家数量;m一一评价指标总数。6.2.2.2层次分析法(AHP方法)对定级因素相对重要性进行判断,组成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值。定级因素相对重要性判别可使用特尔斐测定法的数据,判断矩阵应通过一致性检验。6
17、3综合分值计算方法评价单元综合分值按公式(4)计算:y_y.y.(4)Z-乙%乙”/=1式中:Yi第i个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做一一定级因素A的权重值;WJ一一评价因子/的权重值;XiJ第,个评价单元评价因子/的分值;一一定级因素个数;m评价因子个数。评价因子分值量化方法见附录B。64海域级别划定6. 4.1级别数量确定级别数量确定可采用数轴法或聚类分析法。数轴法:将评价单元综合分值标绘在数轴上,根据数轴上综合分值实际聚合程度,确定海域级别数量和级别临界值。聚类分析法:对评价单元综合分值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效果确定海域级别数量和级别临界值。6. 4.2定级单元边界划定根据海域级别临界值,将同一
18、级别的相邻评价单元进行合并,形成定级单元包络线。定级单元不宜破碎化,其边界应保持平直。宜根据实际剔除细碎斑块,对锯齿状定级单元进行取直处理,划定海域级别边界。相邻同级别评价单元数小于3的,不纳入本级定级单元;对于形成孤岛的定级单元,单元面积占邻域面积5%以内的,纳入邻域定级单元。对于折线和锯齿状分布的定级单元,按照减少拐点、降低曲折度的原则,对其进行取直处理。AS面积量算根据海域定级结果,按地理位置确定投影基准,进行面积量算。粤西地区:中央经线采用东经111;珠三角地区:中央经线采用东经114;粤东地区:中央经线采用东经117;面积量算可借助地理信息软件实现。AA海域级别管理线确定为便于海域管
19、理和实际操作,可计算AF类评价单元综合分值的平均值,再按照6.4的相关规定划定海域定级单元后提取海域定级分界线,并通过征求海洋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意见,确定不同海域级别的最终管理线。7成果编制与管理71海域定级技术报告海域定级工作应编制技术报告,报告大纲及编写格式参照附录C。73海域定级图件海域定级图件按海域使用类型或用海方式分别编制,应反映海域定级单元或海域级别管理线,并包含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海岛、等深线等基础地理信息。图件编绘应进行必要的图面整饰,图例图示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出图比例尺可参照GB/T20257的相关要求。海域定级矢量数据包括海域定级单元和海域级别管理线,采用ESRlSha
20、pefile格式,应符合附录E的要求。根据海域定级因素变化的范围和程度,采取下列方式:定级成果使用3年以上,可对海域进行全面或局部评定,更新成果;因海域质量发生较大变化或毗邻陆域社会经济条件发生变化,已有的海域级别成果不能满足沿海经济发展需要,适时对海域进行评定,更新成果。成果更新工作中,应尽量利用原有资料,使新老资料具有连续性。7.3.2成果归档海域定级成果应进行归档,内容主要包括: 海域定级技术报告; 海域定级图件; 海域定级矢量数据。成果更新后的资料作为当前海域定级成果归档。原海域定级成果作为历史资料归档。附录A(资料性)海域定级指标体系A.1A类指标体系适用于表示工业、交通运输、渔业基
21、础设施等填海,城镇建设填海,农业填海造地用海和非透水构筑物用海。表A.1A类指标体系定级因素权重评价因子权重备注海域自然条件海岸质量指数水深指数海水质量指数底质质量指数合计1海域资源利用程度占用海湾指数占用岸线指数岸线稀缺指数合计1海域区位条件城区距离指数海滨浴场距离指数自然保护地距离指数合计1用海适宜条件交通条件发达指数毗邻相同用地类型土地价格合计1合计1注:所有定级因素的权重和为1;每个定级因素所包含的评价因子的权重和为1,下同。A.2B类指标体系适用于透水构筑物用海。表A.2B类指标体系定级因素权重评价因子权重备注海域自然条件海岸质量指数水深指数海水质量指数底质质量指数合计1海域资源利用
22、程度占用海湾指数占用岸线指数岸线稀缺指数合计1海域区位条件城区距离指数合计1用海适宜条件交通条件发达指数合计1合计1A.3C类指标体系适用于港池、蓄水用海和专用航道、锚地用海。表A.3C类指标体系定线因素权重评价因子权重备注海域自然条件海岸质量指数水深指数海水质量指数底质质量指数淤积指数合计1海域资源利用程度占用海湾指数占用岸线指数岸线稀缺指数合计1海域区位条件城区距离指数合计1用海适宜条件交通条件发达指数吞吐量泊位数港口年总产值合计1合计1A.4D1类指标体系适用于围海养殖、开放式养殖用海。表A.4D1类指标体系定级因素权重评价因子权篁备注海域自然条件海岸质量指数水深指数海水质量指数底质质量
23、指数合计1海域资源利用程度占用海湾指数占用岸线指数岸线稀缺指数合计1海域区位条件城区距离指数合计1用海适宜条件交通条件发达指数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密度底栖生物密度合计1合计IA.5D2类指标体系适用于其他围海和其他开放式用海。表A.5D2类指标体系定级因素权重评价因子权重备注海域自然条件海岸质量指数水深指数海水质量指数底质质量指数淤积指数海底坡度指数合计1海域资源利用程度占用海湾指数占用岸线指数岸线稀缺指数合计1海域区位条件城区距离指数合计1用海适宜条件交通条件发达指数合计1合计1A.6E类指标体系适用于围海式游乐场、浴场用海、开放式游乐场用海。表A.6E类指标体系定级因素权重评价因子权重备注海
24、域自然条件海岸质量指数水深指数海水质量指数底质质量指数海底坡度指数气温指数合计1海域资源利用程度占用海湾指数占用岸线指数岸线稀缺指数合计1海域区位条件城区距离指数海滨浴场距离指数合计1用海适宜条件交通条件发达指数旅游区质量等级指数旅游区年客流量旅游区年收入合计1合计1A.7F类指标体系适用于盐田用海。表A.7F类指标体系定级因素权篁评价因子权篁备注海域自然条件海岸质量指数海水质量指数水深指数底质质量指数气温指数海底坡度指数合计1海域资源利用程度占用海湾指数占用岸线指数岸线稀缺指数合计1海域区位条件城区距离指数合计1用海适宜条件交通条件发达指数盐田产量盐田年产值合计1合计1附录B(资料性)评价因
25、子分值量化方法B.1海岸质量指数反映评价海域的毗邻海岸质量优劣程度。海岸质量优劣程度依次为自然海岸、河口海岸、人工海岸。岸线位置及长度等以省政府最新颁布的海岸线数据为准。根据区域海岸重要程度在0-1区间赋值。评价单元内包含多种岸线的海岸质量指数采用公式Bl进行计算:E/端(B.1)in卒式中:Ei第i个评价单元的海岸质量指数;WiJ一一第i个评价单元第j段海岸的质量指数,其赋值方式见表B.1;Iii一一第i个评价单元第/段海岸的长度,单位为米;一一岸段数量,单位为个。表B.1海岸质量指数海岸类型砂质海岸生物海岸淤泥质海岸基岩海岸生态修复后具有生态功能海岸和河口海岸人工海岸海岸质量指数1.00.
26、90.80.70.50.3对于评价单元不直接占用海岸的,海岸质量指数以距离最近的海岸类型为基准,进行距离衰减,根据评价单元的分值变化特征,选取适宜的衰减速率,可采用公式B.2进行计算。.叱Ei=卡(B2)式中:Wj距离第,个评价单元最近海岸的质量指数分值,其赋值方式见表B.1;C第i个评价单元到距离最近海岸欧式距离的k次累,k为距离衰减速率。B.2海水质量指数反映评价海域海水质量优劣程度的指数。海水质量优劣程度依次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和劣四类水质,其定义见海水水质标准。根据区域海水质量重要程度在51区间赋值,见表B.2。评价单元内包含不同海水水质类型的海水质量指数采用式B.3进行计
27、算。Miy-(B.3)5iJ式中:M第i个评价单元的海水质量指数;bij第i个评价单元第j类海水质量分值,其赋值方式见表B.2;第i个评价单元第j类海水的分布面积,单位为公顷。表B.2海水质量指数水质类型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劣于四类海水质量指数1.00.80.60.40.2B.3水深指数反映评价单元中心的水深差异,采用式B.4进行计算。-,A1Hi=hi(B.4)1,1式中:Hi一-第i个评价单元的水深指数,无量纲;hi-第i个评价单元的中心水深,单位为米。B.4底质质量指数反映海底底质类型不同导致的海域质量和用海效益的差异。根据底质类型采用不同的赋值标准,质量优劣程度在0-1区间内赋值,
28、见表B.3。评价单元内包含不同底质类型的底质质量指数采用式B.5进行计算。%B=y-(B.5)5yJ式中:Di一一第i个评价单元的底质质量指数;UJ一一第i个评价单元第j类底质质量分值,可根据底质类型,按照表B.3进行赋值;Q-第i个评价单元第J类底质的分布面积,单位为公顷。表B.3底质质量指数分值底质类型粉砂质粘土砂.粉砂.粘土粘土质粉砂粉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砂砂砾石质砂砂质砾石砾石底质质量指数1.00.90.80.70.60.50.40.30.20.1B.5淤积指数反映海底沉积物淤积速率不同导致的用海质量差异。以年平均淤积速率的倒数表示。年平均淤积速率取海区内数值模拟结果或者调查数据,采用式B
29、.6进行计算。Vi=h,2hn(B.6)t2-t式中:第i个评价单元的平均淤积速率;t一一表示时间,为基期年,单位为年;t2表示时间,为末期年,单位为年;%表示力时间(基期年)的第i个评价单元的水深,单位为米;ht2表示/2时间(末期年)的第i个评价单元的水深,单位为米。8.6 海底坡度指数反映海底坡度差异导致用海质量及用海效益的变化。以评价单元内坡度的倒数表示,采用式B.7进行测算。Si=-(B.7)Si式中:Si第i个评价单元的坡度指数;Si第i个评价单元的中心坡度。8.7 气温指数反映气温差异导致用海质量及用海效益的变化。以县(市、区)级行政单元的年平均气温表示。同一县(市、区)的评价单
30、元海域,采用统一值。8.8 占用海湾指数反应评价海域与海湾距离远近不同导致的海域质量和用海效益差异。海湾以两端最外凸点连线为界,对于评价单元中心位于海湾以内的,分值为1;位于海湾外的,以评价单元中心与毗邻最近海湾连线的最短距离确定占用海湾指数分值(见表B.4),参照式B.2进行距离衰减。表B.4占用海湾指数分值距海湾的最短距离(km)指数分值位于海湾内1.0100.18.9 占用岸线指数反应评价海域与海岸线距离远近不同导致的海域质量和用海效益差异。根据岸线远近程度在51区间赋值,见表B.5。评价单元占用海岸线的,分值为1;不占用海岸线的,以评价单元中心与毗邻海岸线的最短距离进行指数衰减,参照式
31、B.2进行距离衰减。表B.5占用岸线指数分值距岸线最短距离(km)指数分值占用岸线1.0100.18.10 岸线稀缺指数反映评价海域毗邻行政区内人均占有岸线不同所带来的资源稀缺性及资源价值差异。以单位长度岸线分布的人口数表示,单位:万人/米。按照县(市、区)级行政单元资料进行计算,同一县(市、区)的评价单元海域,采用统一值。评价单元内占用岸线的,岸线稀缺指数等于该段岸线单位长度岸线分布的人口数;评价单元不占用岸线的,以评价单元中心与毗邻岸线的最短距离进行岸线稀缺指数分值衰减,参照式B.2进行距离衰减。8.11 城区距离指数反映评价单元中心与城区距离远近所反映的海域质量和用海效益的差异。城区以定
32、级海域所属行政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位置表示。根据评价单元中心于毗邻城区的位置关系进行赋值,见表B.6。以评价单元中心与毗邻城区的最短距离确定城区距离指数分值衰减,参照式B.2进行距离衰减。表B.6城区距离指数分值城市级别城区距离(km)20省会及单列市10.750.60.450.30.2地级市0.80.650.50.350.250.15县级市0.60.50.40.30.20.1B.12海洋自然保护地距离指数评价单元中心与海洋自然保护地边界距离远近所反映的海域质量和用海效益的差异。海洋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程度在0/区间赋值,见表B.7。评价单元位于海洋自然保护地内的,分值为1;评价单元位于海洋自然保护
33、地外的,以评价单元中心与毗邻最近海洋自然保护地连线的最短距离进行海洋自然保护地距离指数分值衰减,参照式B.2进行距离衰减。表B.7海洋自然保护地距离指数分值与海洋自然保护地距离(km)指数分值保护区内1.050.18.13 海滨浴场距离指数评价单元中心与海滨浴场边界距离远近所反映的海域质量和用海效益的差异。海滨浴场的重要程度在OJ区间赋值(表B.8)。毗邻海滨浴场岸线的最短距离进行海滨浴场距离指数分值衰减,参照式B.2进行距离衰减。8.14 交通条件发达指数反映评价单元交通便利性程度。以评价单元中心与公路、港口、机场及铁路等最近距离确定各交通方式便捷指数,见表B.9。交通条件发达指数应为公路便
34、捷指数、港口便捷指数、铁路便捷指数、机场便捷指数的平均值。按照公式B.8进行计算。Ei=C1+c2+c3+c4(B.8)式中:Ei表示第/个评价单元的交通条件发达指数;ci表示公路便捷指数;C2表示港口便捷指数;C3表示铁路便捷指数;C4表示机场便捷指数;Cl,C2,C3,C4计算方式参照B2表B.9公路、港口、铁路及机场便捷指数分值交通设施类型与交通设施的距离(km)便捷指数分值公路0-11.01-30.73-100.4100.1表B.9公路、港口、铁路及机场便捷指数分值(续表)交通设施类型与交通设施的距离(血)便捷指数分值港口()-21.02-50.75-200.4200.1铁路0-51.
35、()5-100.710-200.420().1机场0-101.010-200.720-500.4500.1B.15毗邻相同用地类型土地价格反映县(市、区)管辖海域毗邻土地的价格,单位:元/n?。评价单元内占用岸线的,毗邻相同用地类型土地价格等于该段岸线毗邻土地的价格;评价单元不占用岸线的,以评价单元中心与毗邻岸线的最短距离进行毗邻土地价格衰减,参照式B.2进行距离衰减。B.16吞吐量反映一年内经由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单位:万吨。以评价单元中心与毗邻港口的直线距离进行吞吐量衰减,参照式B.2进行距离衰减。B.17泊位数反映港口码头可同时靠泊船舶的数量,单位:个。以评价单元
36、中心与毗邻港口的直线距离进行泊位数衰减,参照式B.2进行距离衰减。B.18港口年总产值反映港口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单位:万元。以评价单元中心与毗邻港口的直线距离进行泊位数衰减,参照式B.2进行距离衰减。B.19初级生产力反映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固定、转化为有机碳的能力,单位为tC(m2.y)评价单元的初级生产力以评价单元中心点的初级生产力值表示。B.20浮游生物密度反映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单位:indn评价单元的浮游生物密度以评价单元中心点的浮游生物密度值表示。反映栖息于海洋或内陆水域底内或底表的生物的密度,单位:ind/n?。评价单元的底栖生物密度以评价单
37、元中心点的底栖生物密度值表示。B.22旅游区质量等级指数反映沿海旅游区质量等级不同导致的海域质量和用海效益差异,为各级旅游区质量等级指数的平均值。旅游区质量等级按照国家旅游局公布的等级确定,无等级但具有旅游价值的旅游区,如滨海公园、旅游度假村和度假区、古迹、风景区、特殊建筑物(寺庙、教堂)等为其他旅游区。以评价单元中心与毗邻旅游区的直线距离进行旅游区质量等级指数分值衰减,参照式B.2进行距离衰减。表B.10旅游区质量等级指数分值旅游区质量等级5A级旅游区4A级旅游区3A级旅游区2A级旅游区A级旅游区其他旅游区质量等级指数1.00.80.60.40.20.1B.23旅游区年客流量指数反映旅游区每
38、年旅游人口数差异,为行政区域内所有旅游区年客流量的算术平均值。以评价单元中心与毗邻旅游区的直线距离进行旅游区质量等级指数分值旅游区年客流衰减,参照式B.2进行距离衰减。B.24旅游区年收入指数反映旅游区每年平均总收入差异,为行政区域内所有旅游区年收入的算术平均值。以评价单元中心与毗邻旅游区的直线距离进行旅游区年收入衰减,参照式B.2进行距离衰减。B. 25盐田产量指数反映盐田每年的平均总产量,为行政区域内所有盐田产量的算术平均值。以评价单元中心,与毗邻盐田的直线距离进行盐田产量衰减,参照式B.2进行距离衰减。B. 26盐田年产值指数反映盐田的年平均总产值差异,为行政区域内所有盐田年产值的算术平
39、均值。以评价单元中心与毗邻盐田的直线距离进行盐田年产值衰减,参照式B.2进行距离衰减。附录C(资料性)海域定级技术报告大纲格式与内容C. 1文本格式C.1.1文本规格文本外形尺寸为A4(21OmmX297mm)。C. 1.2封面格式第一行书写:XX海域定级技术报告(一号宋体,加粗,居中);第二行书写:编制单位全称(三号宋体,加粗,居中);第三行书写:XXXX年XX月(小三号宋体,加粗,居中)。以上各行间距应适宜,保持整个封面美观。C.1.3封里内容封里中应分行写明:报告编制单位全称(加盖公章);编制人、审核人姓名等内容。D. 2报告编写大纲按照图C.1编制XX海域定级技术报告。可根据实际情况,
40、对有关章节做适当增减。1背景阐述海域定级工作的任务由来、工作依据、工作范围、工作内容、技术路线等。2海域资源及海域使用概况阐述定级海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状况、海洋生态状况、自然资源、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等。3海域现场踏勘情况阐述定级海域现场调查的基本情况,并分析和总结,给出现场踏勘和调研的内容和结果。4定级指标体系构建详细阐述根据海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等,指标筛选原则,指标体系构建,给出评价因素和评价因子的含义及相应计算方法。5数据来源与处理阐述数据来源,评价单元确定、以及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和处理结果。6海域定级详细阐述指标权重确定和综合分值计算方法,给出典型数据处理结果和权重
41、值,开展定级综合分值计算,分析综合分值结果,划定海域级别。7结论及问题分析给出定级单元划定结果,并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附件包括海域定级图件等。图C.1XX海域定级技术报告大纲附录D(规范性)海域定级图件编绘图例图示及样式绘制海域定级成果图,图例应符合表D.1的要求,样式可参照图D.1。图中基础地理信息应按照GBZT20257的相关要求给出。表D.1海域定级成果图件编绘图式图例信息表代码图式名称图式图例及尺寸(mm)说明01级别标注清晰、美观,与图幅大小适宜采用罗马数字I、II、III、IV、V、VI,黑体。02省政府批准海岸线0.5C100/M3003省海域管辖分界线2.0fJj.O.351.0C100/M5604市、县海域管辖分界线1.0上不上0.20*1.0C55/M3005海域级别管理线HI1.0M50/Y5006I级海域定级单元KlOO07II级海域定级单元KlOO08In级海域定级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