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3项:江淮稻-油周年机械化绿色丰产增效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3项:江淮稻-油周年机械化绿色丰产增效技术.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3项:江淮稻一油周年机械化绿色丰产增效技术推荐单位:安徽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江淮地区是安徽粮油生产的主产区,也是优势产区,水稻常年种植面积3800万亩左右,油菜常年种植面积900多万亩,稻一油轮作是安徽江淮中南部地区的主要种植制度之一,对保障国家口粮和油料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传统稻一油周年种植模式普遍存在机械化轻简化程度不高(特别是种植环节,油菜的播种和收获环节机械化程度均不足50%)、农机农艺不配套、抗逆性差、周年肥水药投入量大、利用率低、茬口衔接存在一定矛盾等问题,导致稻油丰产增效抗逆难以兼顾,严重影响区域粮油增产潜力发挥和农民增收。为解决上述突出难题,
2、以“丰产增效为目标,以“机械化轻简化”为突破口,在江淮不同亚区选择代表性市县,采取“关键技术攻关一区域技术集成一示范推广应用”协同推进模式,经过多年研究集成江淮稻一油周年机械化绿色丰产增效技术。该技术创建了江淮稻一油周年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建立了肥料、农药机械化精准减量化施用技术,提高了肥药利用效率;实现稻油周年丰产与增效的协同。(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2018年以来,江淮稻一油周年丰产增效技术在安徽省(六安、合肥、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宣城)等地6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过2500万亩。(三)提质增效情况。与常规稻一油生产技术相比,周年产量增加5%,水稻亩省工23
3、个,油菜亩省工34个,单位面积作业成本降低20%,机械化程度提高20%以上,化肥和农药成本降低10%-15%,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13个百分点;自然灾害和病虫危害损失率降低12%;亩收入增加80元以上。(四)技术获奖情况。该技术荣获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二、技术要点(一)优化品种选择。水稻:根据不同生态区和当地主要种植模式,选用株型紧凑、分蕤力中等、适应性强、肥水利用率高、耐高温、抗倒且对稻瘟病、纹枯病等主要病害中抗以上、生育期135天150天的中迟熟杂交中釉稻或者生育期145天160天的中偏迟熟优质粳稻。油菜:选择抗病和抗冻性强、抗裂解、千粒重大、适宜机收的双
4、低型品种。(二)培育标准壮秧(水稻)/机械化精量直播(油菜)。1 .水稻壮秧标准。硬盘育秧:移栽秧龄182天,叶龄3.04。苗高1220厘米,百株干重2.02.5克,单株白根数NlO条,盘根成型良好。钵盘育秧:移栽秧龄302天,叶龄4.55.5叶,苗高1520厘米,单株带募0.30.5个,单株白根数212条,百株干重8.0克以上。2 .旱育化控培育壮秧(水稻)。精量均匀稀播:硬盘育秧(秧盘规格30厘米x60厘米)播种量为60-80克/盘(杂交稻)或90-110克/盘(常规稻);钵盘育秧(秧盘规格61.8x31.5x2.5厘米,每盘448孔)播种量分别为13粒(杂交稻)或24粒/孔(常规稻)。旱
5、育化控:依据叶龄控水精准旱育旱管,在秧苗2叶1心期前后叶面喷施150200毫克/千克烯效哇进行二次化控防徒长。3 .扩行适株稀植,构建高产优质群体。(1)水稻。毯苗机插行距株:穗数型品种25x1214厘米,穗粒兼顾型品种30x1214厘米,大穗型品种30x1416厘米。杂交稻穴数1.41.8万/亩,约2苗/穴,常规稻1.82.0万穴/亩,34苗/穴;漏插率5%,均匀度85%。钵苗机插行距33厘米等行距或者宽窄行(2733厘米),株距1220厘米(穗型越大,株距越大),杂交稻亩穴数1.21.6万,约2苗/穴,常规稻1.41.8万穴/亩,34苗/穴。(2)油菜。推荐使用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条播)技
6、术,实现旋耕灭茬、开沟、精量减量化播种和减量精准施肥一体化作业;也可以采用传统机条播或者无人机飞播,播种量250克/亩。(三)周年生产肥水耦合,提高肥水利用效率。水稻季:育秧流水线匀播(漏播率5%,均匀度90%)、稀播(杂交稻毯苗7090克/盘,钵苗12粒/孔;常规稻毯苗90120克/盘,钵苗34粒/孔)。采用毯苗或钵苗插秧机适期栽插,建立合理的群体起点。本田期,中粕稻纯氮用量为1315千克/亩,基肥:廉肥:穗肥=5:3:2;P2O5用量为57千克/亩,K2O用量为810千克/亩。中粳稻纯氮用量为1518千克/亩,基肥:及肥:穗肥=5:2:3;P2O5用量为6-8千克/亩,LO用量为9-11千
7、克/亩。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钾肥分基肥与穗肥两次等量施用。推荐选用专用控释肥机插同步侧深一次性施肥(釉稻)、一基+一追(粳稻)的施肥方式,肥料总用量较常规施肥方式减少15%左右。水分管理采取“浅露烤湿”精确定量管理模式。油菜季:用开沟机开好厢沟、围沟、腰沟。厢宽2米,沟宽20一25厘米,沟深1520厘米,做到“三沟”通畅。苗肥:腊肥:蔓肥=40-50:30-35:20-25;其中底肥采用复合肥和尿素,腊肥用尿素,蔓肥施用尿素和复合肥;硼肥作为基肥施用,一般为1千克/亩。(四)病虫草害机械化绿色防控。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优先采用农业防控、理化诱控、生态调控、
8、生物防控,结合实际开展化学防控;草害防治围绕绿色发展和农药减量控害目标要求,因时因地制宜,分类分区施策,优先采用农业防控、生态生物防控、机械物理防控,科学开展化学防控,着力提高杂草防控技术到位率;药剂选择方面,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控制病虫害,推荐结合新型助剂和增效药剂以及植保(无人机、大型植保机械等),实现药械联用,降低农药用量,提高药效。水稻季采取“预防秧苗期,放宽分巢期,保护成穗期防控策略,重点防控三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三虫(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田杂草以土壤封闭和芽前除草(3叶前)为主。油菜季采取“关口前移,治早治小”的防控策略,重点防控菌核病、根肿病、立枯病(根腐病)、霜霉病、白粉病、黑胫病、病毒病和鲂虫、菜青虫、小菜蛾、跳甲、猿叶甲等病虫。三、适宜区域安徽以及生态类型相似的稻油轮作区。四、注意事项(一)不同生态亚区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播期搭配;(二)根据不同种植模式选择适宜机械类型及机播/育秧机插;(三)采用无人机飞防时,用足水量,添加沉降剂,确保防效。五、技术依托单位(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