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逐回导读情节梳理详解(共120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逐回导读情节梳理详解(共120回).docx(15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红楼梦逐回导读第1回第120回第1回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情节梳理:介绍写作目的一一叙述本书的来历一一甄士隐做梦一甄士隐资助贾雨村科考一一甄士隐女儿丢失一一甄家败落一一甄士隐出家。写作目的在第一段。点明写此书是为了怀念当日遇到的一些女子,为“使闺阁昭传”,因为她们的“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一个个胜过“堂堂须眉”。从第二段开始到“满纸荒唐言”一诗结束,是介绍本书的来历。一块灵石,被带到人间的富贵之家经历了一遭,回来之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书,叫石头记。空空道人见到了,把石头记抄了下来,带到了人间。后来,经过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红楼梦。这是作者魔幻的手法,其实,红楼
2、梦的作者就是曹雪芹。以下是红楼梦的正文。苏州望族甄家。甄士隐午睡做梦:1.遇到一僧一道,见他们手里拿着一块灵石。这和前文“一僧一道”以及“灵石”形成了照应。这块“灵石”,就是贾宝玉出生时嘴里含的那块玉石,也就是本书故事的亲历者。也可以说,贾宝玉就是这块灵石的化身。2.听这一僧一道谈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之间受恩报恩的神话故事,暗示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恩怨。3.见到“太虚幻境”。这是贯穿全书的暗线,是与现实中的大观园对应的仙境。甄士隐梦醒,抱幼女上街,见一僧一道,僧道预示:女儿命苦和家败。穷书生贾雨村要上京赶考,因贫困而滞留在甄家隔壁的葫芦庙里。甄士隐宴请贾雨村,资助贾雨村上京考试。这里,甄士
3、隐的善良慷慨与后文贾雨村做官之后,不救恩人之女形成了照应和对比。甄士隐独生女英莲丢失,被拐子偷走,甄士隐夫妇崩溃;葫芦庙失火,甄家也连带被焚毁,甄家彻底败落。甄士隐见一道人唱好了歌,醒悟,解释好了歌。这段解释就是全书的大主题。甄士隐跟着道人出家,甄夫人痛心,派人找,未果。注意第一回中的这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和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作者在暗示读者:小说虽是虚构,但有作者生活的影子:既有艺术加工,也有生活的真实:作者是饱含感情写成的,只有用心阅读,才能理解。第2回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情节梳理:贾雨村考中做官一一娶甄士隐夫
4、人的Y鬟一一罢官一一作林黛玉的老师闲游遇见冷子兴一一谈论贾家这一回的前半部分讲的是贾雨村的经历。这里,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贾雨村娶甄家Y鬟的时候,答应甄夫人,寻访英莲下落,“待我差人去,务必找寻回来”。这与第四回形成照应和对比。到那时,贾雨村做应天府尹,知道了英莲的下落,却不管不问。二是对贾雨村的评价,不同版本,写的不同,但大体一致,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小人。这些交代,都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到后来,贾家得势时,他攀附贾家,帮助贾赦干坏事:贾家失势时,他落井下石。帮助过他的甄家,他冷漠不顾:帮助过他的小和尚,他恩将仇报,把小和尚发配充军。总之,贾雨村就是挤破头往上爬、最后落得“锁枷扛”的势利小人。这里
5、,我们还要注意,甄土隐和贾雨村在全书中只能是模模糊糊的线索人物,连一般的次要人物都算不上,但他们的象征意义很重要。甄土隐由富贵到败落,最后出家;贾雨村由穷困到发达,再跌落,再腾达,反反复复。他们两个,一个体现了看破红尘的“出世”,一个代表了急功近利的“入世”。同时也暗示了世事无常、人生无常、富贵无常的主题。这一回的后半部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很重要。红楼梦的主人公和主人公活动的大舞台,开始渐渐地、隐隐约约地向读者走来。曹公的手法非常高妙,借两个冷眼旁观者的闲谈,让读者大概了解了荣国府的豪华,了解了四大家族盘根错节的联系,了解了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与众不同。第3回第三回贾雨村黄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
6、进京都情节梳理: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一一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见贾母一一见舅妈一一见“三春”一见王熙凤一一去大舅院一一去二舅院一一吃晚饭一见宝玉如果上一回介绍贾府是远镜头的话,这一回,作者是借林黛玉的眼睛,作为近镜头,给读者近距离介绍贾府。这一回,小说的主人公开始次第登场。曹公堪称天才,人物描写的手法十分巧妙,并且不同的人物,手法又各不相同。描写林黛玉,主要以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为主。第一次,用众人的共同眼光评价,“举止言谈不俗”,“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第二次,借王熙凤的评价,“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第三次,从贾宝玉的视角,正面描写和侧面评价相结合。正面外貌重点写眉眼,侧面评价“神仙似的妹妹”。
7、这样层层递进、多角度地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主人公林黛玉的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往后面去,作者还会时不时地顺手一笔,或正面或侧面来描写林黛玉的美。等你合上红楼梦时,你记忆中的古代美女群里就又增添了一位美女一一林黛玉,并且从此在你的脑海中永远也抹不去了。写王熙凤,主要是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又以装束为主,突出她的贪婪和俗气。写贾宝玉,先用王夫人的介绍,欲扬先抑,再用林黛玉的视角正面描写,有装束,有肖像,有情态,还用两首西江月似贬实褒,当然还有语言动作的描写。你细心一点,就会看到,红楼梦里那么多人物形象,外貌、性格没有雷同的,描写手法也绝不相同。整本书中的人物塑造可以说是巧妙绝伦!红楼梦里
8、人物众多,我们一定要留心作者安排某个人物出场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重点描写他们的时机。例如这一回,贾府的主要人物大部分都登场了,这么多人物一下子出场,该怎么安排呢?曹雪芹先生的手法实在耐人寻味,让人把玩不已。写王熙凤,采用戏剧手段,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三春”是略写,作者让她们同时登场,对每人的描写只寥寥数语;“十二正钗”之一的李纨,只一笔带过;贾母和两个舅妈,只有几句语言描写;两个舅舅,干脆故意不让他们出场;在这“百忙”之中,作者还顺带介绍了贾宝玉的大丫鬟一一袭人。我们专门说说全书的中心人物贾宝玉的出场。上一回,先用冷子兴的闲谈,给我们交代了贾宝玉的怪异;这一回,又用王夫人的话介绍贾宝玉是“孽胎祸
9、根”“混世魔王”。两次介绍,吊足了读者的胃口。然后突然出场了,没等你反应过来,又很快消失,给林黛玉和读者留下一片空白。之后才正式出场。艺术是相通的。这样的起伏跌宕,很像一些经典音乐:在观众的期待中,突然如惊雷般奏响,紧接着又沉寂下来;一片空白之后,序幕才正式拉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国的乌苏里船歌三峡情等,都是这种效果。另外,这一回的最后一段,“次早起来”,我们知道,这一段是过渡段,像这样的巧妙过渡,小说里比比皆是。但是,这里的时间词,我们千万不要太认真。其实,如果林黛玉六岁进贾府,等薛宝钗进贾府的时候,林黛玉已经十几岁了。如果“次早起来”就听到薛宝钗要来的消息,那她们两个就成了一前一后进贾
10、府的了。这样的话,贾宝玉和林黛玉青梅竹马的说法就讲不通了。当然,为了突出主人公,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这一回里描写的林黛玉也不是五六岁的林黛玉,应该是十几岁的林黛玉。红楼梦里很多时间词都是模糊的,有些地点词也是模糊的,这也许是作者故意制造的真真假假、亦真亦幻的效果吧。第4回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情节梳理:简介李纨一一贾雨村审理薛蟠打死人一案一一遇见故人门子一门子给贾雨村出谋划策一一贾雨村胡乱判案一一薛家进京一一住进贾府上一回,因为出场人物太多,作者没有描写李纨,到这一回一开始,很巧妙地带一笔,介绍了李纨:贾宝玉的嫂子,丈夫早亡,留下一子一一贾兰,安心守寡,只以教子为业,不理事务,
11、“桐木死灰”一般。这一回是贾雨村的特写。他在与门子谋划的时候,对恩人甄士隐女儿的不管不顾,对门子的冷笑,虚张声势义正辞严;胡乱判案后,急于给贾家、王家写信邀功,然后找机会发配门子。等等这些,详尽描绘出了贾雨村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忘恩负义、阴险狡诈的嘴脸。这一回,从门子那里,引出了“护官符”,这是第三次介绍贾家的豪华势力。第一次是从知情人冷子兴口中介绍;第二次是以林黛玉的目光做镜头,近距离介绍;第三次是借门子之口,写贾家在官场人眼里的地位。另外,这里还用史、王、薛三家与贾家的关系来衬托贾家的势力之大。到第四回为止,小说的主要人物基本聚齐。第5回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酷曲演红楼梦情节梳理:简叙
12、贾宝玉林黛玉青梅竹马一一众人去宁府游玩一一贾宝玉去秦可卿房里午睡一一梦中游太虚幻境一一看到十二钗的命运判词一一听隐含十二钗命运的红楼梦曲一一学儿女情事一一梦醒小说的前五回,是全书的引子。第一回暗示主旨;二至四回,引出主要人物和和人物活动的舞台一一贾府: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这个太虚幻境就是第一回中甄士隐梦见一僧一道走进去的太虚幻境,那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也是又一次出现。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见到和听到的诗词,都是隐含着贾府主要女子命运的判词,还有贾家命运的判词。作者用一诗一词,还有警幻仙姑的点拨,说这是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的终身册籍”,反复提醒贾宝玉,也是提醒读者:书中的
13、主要女子都将是“薄命”的、悲惨的,这个豪华家族也是悲剧命运。这一回是全书的纲,是总领全书的一回。试想,古今中外,哪一个作家会在小说的开头就告诉读者书中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结局?这样的小说还会有人读吗?只有曹雪芹公,就是这么大胆,这么任性,独树一帜。按说,知道结局的小说已经没有了吸引力,就不会有人读了,而红楼梦,却恰恰相反,也许正是因为前面的提醒和暗示,使它变得更加吸引人。这一回的结尾,和下一回的开头,写了贾宝玉在仙子的引导下,已经懂得了男女之事,并和袭人有了床笫之欢。有人读到这里,就会感慨:贾宝玉也不过就是个纨绮子弟。你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曹公对他塑造的这个形象是倾注了饱满的感情和心血的,方
14、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我认为,作者通过这些情节,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1.贾宝玉有性能力,不是像七十七回里面晴雯的表嫂子说的那样,是个“没用的人儿”;2.贾宝玉有性渴望,不是性冷淡者;3.贾宝玉的性取向也没有问题。有了这些印象,就避免了读者对贾宝玉的各种猜疑,然后再看后文:大观园里美女如云,贾宝玉对所有的女孩儿,只有一心一意的呵护,从没有非分之想;他喜欢的女孩很多,但在爱情方面,只钟爱一个人一一林黛玉。这样看来,贾宝玉的品格有多高贵!还有,后面大量写贾珍、贾琏、薛蟠等人,他们不仅家里妻妾成群,还要整天在外面寻花问柳;不仅贪恋女色,还要追男风。作者写这些人物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衬托贾宝玉。通过对
15、比,可以看出贾宝玉有多么纯洁和高尚。这就是作者的良苦用心。至此,主要舞台已经搭好,主要人物已经出场,小说的主题已经点明,人物的命运也已经暗示。大幕终于要拉开了,且看作者将给我们导演一部怎样的大戏。第6回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情节梳理:宝玉与袭人亲近一一刘姥姥一进贾府一一找周瑞家的帮忙一一见到王熙凤一一王熙凤送银子刘姥姥,王家过去的穷亲戚。家道艰难,来找王夫人,请求救济。王熙凤送给刘姥姥20两银子,这是王熙凤做的一件好事,从此,刘姥姥感激不尽,后来还救了王熙凤的女儿,这是后话。为了给读者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作者从方方面面、无数次地铺叙贾府的奢华。在第三回中,借林黛玉这个贵族小姐的
16、眼睛介绍贾府,这一回,借平民百姓刘姥姥的目光看贾府。走到大门口,“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几个守门人”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第三回林黛玉看到的是“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见刘姥姥是农妇,守门人“都不理她”,甚至还骗她。周瑞家的,是贾府的仆人,家里还养着小Y鬟。在王熙凤房里:平儿穿戴华贵,刘姥姥竟错把她当成了姑奶奶;王熙凤吃过的饭“仍是满满的鱼肉”;“约有一二十个妇人”来请示报告;再次写王熙凤穿着,与第三回不一样的奢华;王熙凤虽然傲慢,但出手就是二十两,让刘姥姥“喜得眉开眼笑”。刘姥姥要拿出一块银子答谢周瑞家的,周瑞家的“哪里放在眼里”。这些点点滴滴,都在诉说着贾府的奢华。当然,关于贾府
17、的奢华,作者还会在后文不厌其烦地描绘,让你读一遍红楼梦,就永远难忘。从这一回开始,我们要注意,曹公这位小说大家,在叙事描写过程中,处处都有高妙之处。他往往在描绘故事主线的路上,信手插上几笔。或闯进一个人,引出另一条线索;或通过人物拉家常式的语言,带出另一件事。通过这样的手法,耍么是为了丰富人物形象,要么是为了与前后文形成照应和伏笔,要么则是像大戏中的小插曲或园林中的精美小品一样,悦人耳目,怡人情趣。同时,这也使故事的主干显得丰富多彩、枝繁叶茂。例如这一回,刘姥姥正拜见王熙凤,插叙贾蓉来借东西。贾蓉是贾家长门宁国府贾敬的孙子,是现袭着爵位的贾珍的儿子,也是金陵十二钗之秦可卿的丈夫。贾蓉奉父亲之命
18、来借玻璃炕屏:L让贾蓉出场;2.突出奢华;3.暗示贾蓉与王熙凤有暧昧关系,为后文老仆人焦大的痛骂做铺垫。第7回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情节梳理:周瑞家的去梨香院一一见薛宝钗一一薛宝钗谈配制“冷香丸”-一周瑞家的送宫花一一给“三春”一一给凤姐一一给林黛玉王熙凤和宝玉去宁国府玩一一见秦钟一一宝玉与秦钟相约上学一一至晚坐车回一一焦大醉骂这一回,作者让我们沿着周瑞家的(周瑞老婆)的行动路线,选取新的侧重点,去领略贾府的建筑布局。周瑞家的“出东角门,过东院,往梨香院”。之后,出梨香院,至王夫人正房后的三间抱厦。从抱厦出来,“穿过了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凤姐院”,进堂屋,
19、往东屋。最后,经过穿堂,到贾母院,进林黛玉房中。周瑞家的这一趟送宫花,你可能读得晕头转向,细心的建筑学家却可以根据这段描写,把贾府局部详细画出来。上一回我们说过,曹公这位小说大家,在故事情节的主线上,往往会装饰丰富的枝叶。周瑞家的走这一遭,有很多信息我们要注意。首先,薛宝钗吃的药一一冷香丸。作者不厌其烦地详细写它的配料和制作,再一次加深读者对贵族家庭奢华生活的印象。同时,这个冷香丸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可以象征封建礼教。薛宝钗,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美少女,她也应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但正是这个“冷香丸”压抑了薛宝钗的天性,让她学得中规中矩,最后成为封建大家族最理想的接班人,其实也是封建家族的牺牲
20、品,当然也同样是一个悲剧人物,这是后话。其次,几个姑娘的性格得以展现。一个是四姑娘贾惜春。周瑞家的给她宫花时,她说:“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要剃了头跟她作姑子去呢”这些话,和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看到的关于惜春的判词一样,都为后文惜春的出家埋下了伏笔。迎春、探春虽然是略写她们在下围棋,但也在告诉读者,这几个姐妹都是多才多艺。另一个是林黛玉。见到送来宫花,先问是不是几个姑娘都有。听说都有,就说:“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会给我呀!”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也不敢言语”。这里,体现了林黛玉的小性儿。同时,从某个方面来说,也给林黛玉后来的孤独、悲凉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她这样的口无遮拦,无形
21、中就得罪了像周瑞家的这样有头脸的仆人。下一回,也是因为口无遮拦得罪了贾宝玉的奶妈。这些细节在告诉我们什么呢?虽然作者到后文也没有提过有下人说林黛玉坏话,但林黛玉有句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那么,这“风刀霜剑”又是什么呢?不就是别人的闲话吗?这就是小说耐人寻味的地方之一。红楼梦里的人物形象是最耐人寻味的,很多都是圆形人物,也就是性格复杂多样的人物。作者对倾心钟爱的主人公绝不回避缺点;一些恶人,作者也会尽心描绘他的优点。像贾宝玉林黛玉,我们能在书中找到他们的很多缺点;而王熙凤,虽然有心狠手辣、贪婪的一面,但也有资助贫弱、聪明幽默、才干超群的一面。这些正体现了作者对每一个人物的尊重,
22、对生活的尊重,当然更是对读者的尊重。也正因为如此,作者曹雪芹也得到了世世代代无数读者的尊重。另外,周瑞家的在薛姨妈处见到了香菱,这是次于金陵十二钗的、在副册里的第一人,也就是第一回中甄士隐丢失的女儿,是薛蟠买来当妾的,因为买她还打死了人。这里,既让香菱出场,也照应了前文;既借周瑞家的眼睛赞扬了香菱的漂亮,也引出了秦可卿。其实,秦可卿在第五回就出现了,但在那里,她只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并没有详细地介绍。从这里开始,先由周瑞家的说香菱”这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的小蓉奶奶的品格儿”,再到后面王熙凤得到宫花后,叫人分两朵送给秦可卿。这两处提及,自然引出了下文的秦可卿,也交代了王熙凤和秦可卿的亲密
23、关系,为后文她俩之间的故事做好了铺垫。往后面看,我们就会发现,作者不会贸然写一件事,也不会让一个比较主要的人物冷不丁地出场,往往都会在之前做好铺垫,或让要出场的人物先热身。这样显得很严谨,也让读者感到更真实。前半部分还有一个小插曲:周瑞家的送宫花途中,她的女儿来找,说女婿吃了官司,请求摆平。我们看周瑞家的一一这个贾府的仆人怎么说她女儿,“这算什么大事,忙的这么着?“小人儿家没经过什么事,就急得这么样儿”。最后,“周瑞家的仗着主子的势,把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晚上只求求凤姐便完了。这里,通过仆人家亲戚的一场官司,更从侧面突出了贾家的势力之大。这一回的上半部分以周瑞家的行迹为线索,下半部分以王熙凤的
24、行迹为线索。晚上王熙凤来回复王夫人一天里的家事。提起江南甄家送东西来、给临安伯家送寿礼等,这些闲笔,一方面真实描绘出大家族的日常事务繁多,另一方面也在为后文埋伏笔。还有晚辈昏定晨省,这些贵族家庭的礼仪,都有其作用。王熙凤和贾宝玉去宁府玩,受到了贾珍的老婆尤氏和她的儿媳妇,也就是贾蓉媳妇秦可卿的接待,并认识了秦可卿的弟弟秦钟。宝玉秦钟二人一见如故,马上成为好友,并约定同去读书。秦钟是贾宝玉在外面的四个好友之一。这四个人一一秦钟、北静王、蒋玉茜和柳湘莲,加上贾宝玉,都是风流倜傥之人。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大观园里清净的世界,一个是大观园以外龌龊的世界。他们五个人是在这个龌龊世界中能够出淤泥
25、而不染的亭亭玉立的五朵莲花。他们惺惺相惜,以纯真的友情相处。秦钟被红学研究者理解为“情种”的谐音,他和姐姐秦可卿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他们都死得很早。秦可卿第十三回就死了,秦钟到第十六回就死了,两个人都是为情而死。他们的死,都是在启发贾宝玉的情智,为贾宝玉性格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一部分一个插曲就是老仆人焦大醉骂。我们说过,作者非常尊重生活,例如这里:家族的发展趋势,碌碌众人是看不清的,或者即使有人看清,也是不会说的;只有冷眼旁观者能看得清,只有醉酒的人才会说出真话。在这一回的结尾处,作者借醉酒的焦大之口,揭露了贾家两府龌龊的内幕,既照应了第二回冷子兴的评价“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
26、了”,也为后文的家败埋下了伏笔。从眼前来看,焦大的话,暗示了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的乱伦,暗示了王熙凤和侄子贾蓉、贾蔷的暧昧关系,为后文秦可卿很快死去埋下了伏笔。第8回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情节梳理:宝玉去看望病中的薛宝钗一一两人互看通灵宝玉和金锁一一黛玉也来看望宝钗一一在薛姨妈家吃酒一一宝玉和黛玉一块回去一一宝玉发怒摔杯子一一第二天秦钟来,拜见贾母这一回,情节发展的节奏比较舒缓,作者见缝插针的高明手法又施展开了。在贾宝玉去梨香院的路上,趁机插入了两个情节。一是遇到了父亲贾政的清客。这些人太次要,没有闲笔多写,作者只通过名字就已经给读者介绍清楚了。一个叫詹光(沾光),一个叫单聘仁(
27、善骗人),一看就是趋炎附势、阿谀逢迎之人。二是遇到了一群贾府管事的人。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贾宝玉身上一点也没有贵族公子的高傲,在他眼里,人是平等的,这就是他的叛逆思想之一。我们终于有机会认识“通灵宝玉”了,这就是贾宝玉出生时嘴里含着的玉石,也就是第一回提到的大荒山上的顽石,由一僧一道带到太虚幻境挂了号,转入人间。上面的字和薛宝钗戴的金锁上的字刚好成对,这就暗示了家族所期望的“金玉良缘”,也暗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注定是个悲剧。我们看电视的时候,看到这一部分,总会对林黛玉吃醋的印象很深刻,甚至有人因此不喜欢林黛玉。薛宝钗劝宝玉不要喝冷酒,贾宝玉乖乖听从了。这让本来就有醋意的林黛玉更嫉妒了,就趁
28、机话中含讽。其实,这应该是电视剧的误导,我们如果细读一下原文,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见薛宝钗劝宝玉,“林黛玉嗑着瓜子,只管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Y鬟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她道黛玉接了,抱在怀中,笑道”这几个“笑”字,和临走时黛玉亲自给宝玉戴斗笠的行为,让我们觉得,林蕉玉少了很多醋意,多了几分聪慧和可爱。连这一回的回目都明明白白写着“黛玉半含酸,我们怎能一味地指责林黛玉“小心眼”呢?林黛玉的直言快语,上一回得罪了周瑞家的,这一回又得罪了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这些都为林黛玉后来的孤单无助埋下了伏笔。这一回前后两次提到宝玉写的字,可见,贾宝玉不是只知道贪玩的“草莽”。第9回第九回恋风流情友人家塾
29、起嫌疑顽童闹学堂情节梳理:贾宝玉去上学一一辞Y鬟一一辞父亲一一辞贾母一一辞黛玉一宝玉和秦钟在学校关系亲密一一同学金荣搬弄是非一一贾蔷煽风点火一一茗烟大闹学堂贾宝玉是护花使者的化身,从这一回开始,渐渐显现:宝玉辞别Y鬟,“你们可别整天闷在屋里,常和林妹妹一处玩玩才好”;宝玉辞别林黛玉,“那胭脂膏子等我回来再制”,别累着。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红楼梦里的人物有几百个,较重要的就有几十个,而每一个人物的出场都不一样,描写每一个人物的手法也不一样。几十个女孩子都是美女,但没有一个雷同的;大多数人物都有语言描写,但没有一个人的语气是和别人一样的。有人做过实验,在红楼梦里随便摘录出一段语言描写,熟悉这本书的人
30、,一下子就能识别出这段话是谁说的。这个说法我相信。例如这里贾府的关键人物之贾政出场,也像王熙凤、贾宝玉等的出场一样,一下子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照应了上一回贾宝玉去梨香院路上见到的清客,突出贾政只喜欢日日与清客读书论书的特点。其次,照应了第二回冷子兴的话一一贾政对贾宝玉的失望。当然,给读者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封建家长的严酷。说宝玉站脏了地,靠脏了门;说李贵,如果宝玉学不好,“我先揭了你的皮”!这些都体现了他的封建专制思想。这是贾宝玉与父亲思想冲突的第一次表现。上一回中提到贾宝玉天天写字;后文还会看到,他读书达到了手不释卷、废寝忘食的程度。所以贾宝玉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不喜欢读家长规定的
31、求取功名的书。他喜欢读庞杂的书,这正是贾政反对的。这样,贾政父子的矛盾冲突就不可避免了。我们要开始注意,曹雪芹公的又一绝妙的手法:他往往会在写宏大场面或紧张情节中,随手加一妙笔,或改变节奏,悦人耳目;或令人忍俊不禁,缓解紧张气氛。贾政痛骂宝玉,痛斥仆人李贵,情节非常紧张,而李贵的一句话一一“哥儿已经念到第三本诗经了,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让所有清客都笑了,一直绷着脸的贾政也忍不住笑了。这一笔是何等的巧妙啊!一下子缓解了紧张气氛,还恰如其分,一点都看不出有刻意安排的痕迹。这一回,有两个高潮,一个是贾政骂宝玉,一个是茗烟闹学堂。这闹学堂又是绝妙的描写。先有金荣挑事,贾蔷煽风点火,再有宝玉的书童茗
32、烟“出场”。茗烟与金荣对骂之际,背地里一方砚瓦飞来,打茗烟不着,却落在贾兰贾菌桌上,将一个磁砚水壶打了个粉碎,溅了一书墨水。贾菌如何依得,抱起书匣子抡了过去,却落到了宝玉秦钟桌上,砸得碗碎茶流。然后宝玉的几个小厮蜂拥而上“众顽童也有趁势帮着打太平拳助乐的,也有胆小藏在一边的,也有直立在桌上拍着手儿乱笑、喝着声儿叫打的。登时沸腾起来”。这描写,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正面描写到侧面烘托,把“童子闹学堂”的场面描绘得热闹非凡又精彩至极。我们还要注意几点。一、和第四回照应起来,这是第二次写到薛蟠。还是以介绍为主,并未让薛蟠正式出场。一方面突出了薛蟠穷奢极欲的本性,另一方面交代了薛蟠、贾蔷等人已经把学堂
33、变成了龌龊之地。二、借贾宝玉的养尊处优,再次衬托贾府的奢华。贾宝玉上学,要带添换的衣服,要带脚炉手炉;跟随的大仆人有李贵等三四个,小厮还有茗烟、扫红、锄药、墨雨四个。再联系后文,有一个对话,一个人问怡红院的Y鬟:宝玉屋里有多少Y鬟?那丫鬟答道:“谁知道呢,少说也有二十几个吧。”其实,你留心一下,贾宝玉的男仆也有二十多个,还有一两个奶妈、四个教引嬷嬷等等。这就是贾府贵公子的待遇,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贵族。第10回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情节梳理:金荣在学堂吃亏一一母亲劝一一金荣姑姑去宁国府告状一一见尤氏一一贾珍尤氏为儿媳秦可卿的病发愁一一冯紫英举荐张医生一一张医生给秦可卿看病上一回是两
34、个小高潮,这一回一下子从热闹转入平静,情节非常舒缓,主要以大段的语言描写为主。红楼梦里类似的大段语言描写很多,特别是年轻的读者往往会烦。其实,这样的描写一是往往透露着大量的信息,二是让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开头金荣母亲的话告诉我们:L金荣上学是托人求着王熙凤办成的;2.贾家的学堂有免费的茶饭供应;3.金荣也是薛蟠在学堂里结交的不正当朋友之一,薛蟠每年花在金荣身上七八十两银子。尤氏和金荣姑姑的对话告诉我们:秦可卿病了,且久治无果,这一信息引出以下几回的中心故事;还交代,秦可卿是“打着灯笼儿也没处找”的好媳妇,她模样好,性格好,只是太心细,病是“用心太过”才得的。贾珍尤氏夫妇的对话告诉我们:1.冯紫英
35、推荐了一个张医生,明天来给儿媳秦可卿看病:2.父亲贾敬常年住在道观里,后天是他的生日,但他不准许家人去烦他、给他祝寿;3.贾珍安排下人,后天在家以父亲生日的名义摆宴席,庆祝两天。张医生来看病,把脉象病理说得非常详细,甚至还有一个完整的药方。这段描写,让历代医学家信服。作者为什么会详细写这些?难道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医学才能吗?显然不是。那么,它要突出什么呢?对前后文有什么作用呢?有人曾经对这一部分大加探窕,说张医生的话是暗语,里面暗含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其实,愚之浅见:这是作者又一巧妙手法一一瞒天过海。例如小说开头,把小说的来历写得非常玄妙,其实就是掩盖真实,而真实是,小说的家族背景和生活常态是在作
36、者亲身经历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这一回,用大段的语言描写和病理分析,掩盖的实事是,贾珍干了“爬灰”的事,和自己的儿媳妇秦可卿有染,这正照应了第七回焦大的醉骂。而秦可卿太“心细”,“用心太过”,“不拘听见什么话儿,都要忖量三五夜”的。那么,出了这样的事,且很可能已经露馅,秦可卿肯定是忧郁、恐惧、寝食难安了。这样的病,本人不说,自然多少医生都束手无策了,怪不得之前三四个太医殷勤治了多日也不见效。下一回里,也有两处暗示。一是尤氏说,她“这个病得的也奇”二是凤姐安慰秦可卿时,说现在请了个好医生,一定会好的,秦可卿笑着说:“任凭他是神仙,治了病治不了命。”更重要的是,张医生的话也已经暗合了病因:“大奶奶是
37、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但太过聪明,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这些事实和语言,都暗暗对应了同一种病心病。为什么张医生也不敢保证能治愈呢?因为他知道,心病的治疗,主要在人,不在医药。这些推断,还可以由作者更改过的一个回目和“脂砚斋”的批语作证。第十三回的回目是“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批语中说,原来的回目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脂砚斋”说,因为有“秦可卿魂托凤姐令人悲切感服,故赦之,因命芹溪删去”也就是劝说曹雪芹改了这部分的回目和内容。另外,这样也照应了第五回中,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秦可卿的判词:“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38、”红楼梦中有很多这样含蓄的笔法,需要我们认真阅读、用心探究才能发现。这就是红楼梦的又一魅力吧!简单说一说“脂砚斋”。这是一个人的别号,他可能是曹雪芹的家人(有人说是妻子),也可能是曹雪芹的朋友。他应该是参与了红楼梦的校对、誉抄工作,并为红楼梦写了几千字的眉批、旁批、回首回末批。最初传抄的红楼梦,很多是带着他的批语的。这些批语,大多是对小说内容的鉴赏和评价,但有些提到了曹雪芹创作的情况,有些还提到了小说结局的安排。我们知道,曹雪芹公去世的时候,红楼梦还没有完成,刚开始流行的传抄本,只有前八十回。那么后面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刚好,“脂砚斋”的批语,提供了关于结局的零零星星的信息,这对急切想知道结局的
39、读者来说是莫大的满足,因此,很多人把“脂砚斋”的批语奉为至宝,说它和红楼梦小说一样重要。今天,流行于世的带有“脂砚斋”批语的红楼梦版本也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不过,所有的“脂评本”都是只有八十回,或不足八十回。第11回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情节梳理:宁国府大摆寿宴一一荣府人赴宴一一凤姐和宝玉去看望秦可卿一一贾瑞调戏凤姐一一众人关心秦可卿病情一一凤姐常去探望。否极泰来,乐极生悲,或者是喜中穿插悲,或者是悲中穿插喜,这是红楼梦常用的手法,它也饱含着中国古代传统的哲学思想。这一回,主线是宁国府为贾敬庆寿诞大摆宴席,还专门请了戏。但这时候写贾府的奢华还不是最佳时机,只
40、是寥寥几笔露出一点而已,中间大量穿插了王熙凤和贾宝玉探病人的情节。一边是说说笑笑,一边是默默悲伤。我们要慢慢体会红楼梦这种复杂而含有深意的叙事手段。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对比,例如水浒传,里面往往是一个人写完,接着写下一个人。李忠见到史进,丢下李忠写史进;史进见到鲁达,丢下史进写鲁达:鲁达见到林冲,丢下鲁达写林冲.这样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红楼梦的叙事手段要高明得多,故事要复杂得多:它往往是几条线同时在发展,不但并行不悖,还互相映衬。贾瑞在宁国府寿宴中遇到王熙凤,调戏王熙凤,自然引出了下一回王熙凤的报复。这样,使秦可卿病重的主线又生出旁支,小说也就荡开一笔,让故事丰富起来。注意一个小
41、细节:这一回最后,王熙凤的Y鬟平儿告诉王熙凤,旺儿嫂子送来了三百两利银。作者只一笔带过,暗示了凤姐贪婪的本性,拿贾府里的钱去放高利贷。这些都在为后文埋伏笔。第12回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情节梳理:贾瑞看望王熙凤一一王熙凤设计害贾瑞一一贾瑞第一次赴约,空等一晚一一回家爷爷惩罚一一第二次赴约,被贾蓉贾蔷敲诈一一被泼一身大粪一得病一一道人拿“风月宝鉴”治病一一贾瑞死这一回写得跌宕起伏,非常精彩,突出了王熙凤的智慧和毒辣,照应了第六回周瑞家的对王熙凤的评价,“少说只怕有一万个心眼子”。王熙凤惩罚贾瑞,让贾蓉和贾蔷参与,这也是耐人寻味的地方;并且王熙凤还有一段话,讽刺贾瑞“比贾蓉、贾蔷
42、两个强远了,我看他们那样清秀,只当他们心里明白,谁知竟是两个糊涂虫,一点不知人心”。这些都在暗示,王熙凤与他们两个的暧昧关系,与前后文形成了照应。在贾瑞病入膏肓的时候,跛足道人来了,带来了太虚幻境警幻仙子的“风月宝鉴”,给贾瑞治病。可惜贾瑞至死不悟,死掉了。这是“太虚幻境”这条暗线又一次浮出。我们要细心,这条线往往会在关键时候浮出水面。贾瑞在第九回的学堂里出场,到第十二回就死掉了,另外两个人物我们说过,就是秦可卿和秦钟,也是在大幕刚开始不久就死掉了。这三个人物都有象征意义和警示作用。他们的警示作用也是小说的主题之一,小说用他们的死让剧中人和读者去理解第五回的那首诗一一“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流水:
43、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以及那副对联一一“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这一回的最后,看是闲笔,却交代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林黛玉的父亲病危,林黛玉由贾琏护送回扬州探亲。当然,也顺手带出,贾宝玉的不舍和惦念。这种写法,正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红楼梦独特的复杂多维的写作手法,巧妙地让几条线纵横交织,形成一个大网,然后同时向前发展。而不是像大多数作品那样,这件事叙述到一定阶段,再从头说另一件事。第13回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情节梳理: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一一秦可卿死一一宝玉吐血,痛哭一一贾珍大办丧事一一薛蟠送棺材一一贾珍给贾蓉买官一一亲友吊唁一一贾珍邀请王熙凤协理丧
44、事秦可卿托梦提供了两点信息:一是贾家很快会有一段短暂的红火;一是暗示将来的败落,“树倒湖斜散”。到这里,我们才知道,从第七回王熙凤把宫花分给秦可卿开始,到给秦可卿的弟弟丰厚的见面礼,再到王熙凤多次去探病,作者之所以设计让王熙凤和秦可卿关系最好,原来就是为了安排这个“托梦”。贾宝玉这个“护花使者”的性格再次显现。第十一回见到秦可卿生病而哭泣,这一回听到秦可卿去世而吐血、痛哭,这表现了他对所有青春生命的关爱和呵护。贾宝玉正是在这一次次心痛而又一次次无能为力的无奈中慢慢成长,成熟,直至醒悟。当然,这一段的开头,曹公这位大师,又是信手一笔,提醒你别忘了:主人公林黛玉去了扬州,贾宝玉因此“落单”,”也不
45、和人玩耍,每到晚间,便索然睡了”。这些涓涓细流一点点汇聚,到后面必然形成汹涌之势。在第九回,我们专门分析了秦可卿的病因,这一回,有很多信息验证了前面的分析。一、听到秦可卿死了,“合家皆知,无不纳闷”。如果是久病,且日益加重,怎么会“纳闷”?二、秦可卿的两个Y鬟,瑞珠“触柱而亡”,宝珠“愿为义女”随主子守棺木,估计她们两个是知情者,是无奈而为之。三、贾珍妻子尤氏“又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这么大的场面,作为内眷的负责人,居然把自己关在屋里,不管不问,并且丧事办了四十九天,她都没有露面。什么病会几十天不出门?应该是发现了贾珍的丑事之后,因生气而故意躲避的吧!四、贾珍的做法更耐人寻味:对秦可卿的死
46、,“贾珍恨不得代秦氏之死”,他多次伤心至痛哭,“哭得泪人一般”;办丧事“恣意奢华”,“尽我所有罢了”;棺材用的是王爷的规格,贾政劝阻也不听;急切给贾蓉买官,“是为丧礼上风光些”;一切办得“心满意足”。儿媳妇死了,贾珍这个作公公的为什么这么悲伤和用心呢?最后一段列举了宁府丧礼的混乱情况,这为下一回王熙凤展示才华做了铺垫。红楼梦的容量很大,我们不要忽略了。贾蓉轻易就当上了五品官,死去的秦可卿也成了官太太。小说平静的叙述,正体现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也暗示了社会的黑暗。第14回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情节梳理:王熙凤管理宁府内务一一详细分工一一惩罚迟到者一一询问打发苏州回来的仆人一一出
47、殡一一北静王设路祭一一接见贾府人十三、十四和十五回,是曹雪芹公又一才能的展现一一描写宏大场面。作者在这里主要运用了铺叙的手法。先列一个长长的族人名单,再用数字铺叙:停灵七七四十九天期间,大厅上108名禅僧诵经超度,天香楼上99名全真道士解冤打醮,“灵前另外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这是多大的排场啊!接着还有,铺叙王熙凤的安排:二十个人分作两班,一班十人,轮换着单管客来到茶;再二十人分作两班,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又四十人分作两班,单管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这四个单管杯碟茶器:那四个单管酒饭器皿:这八个单管监收祭礼;那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扎这长长的布置清单,读起来令人仿佛置身
48、其中,满脑子都是那铺天盖地的奢华。这还不够,还要铺叙前来送殡的王公,有镇国公、理国公、齐国公等“八公”,还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等,出殡的时候,还有设路祭的各个王爷:让人感受到贾府这个豪门的超强的势力。总之,用这些数字、这些布置安排、这些送殡官客的列举,把葬礼的盛况和忙乱勾勒出来,手法实在太高明了!这样盛大的场面,我们想一想,如果让我们去写,该如何入手呢?而曹公,把这豪门葬礼描绘得令人咋舌,这就是如椽的妙笔吧!这一回,是王熙凤的“正传”,作者用饱满的笔墨,描写了一位才能出众、筹划周到、杀伐决断干净利落的巾帼豪杰。曹公一向老谋深算,总是站在幕后,让人物自己去表现,让他们互相评说,而这一次,终于按捺不住,走到前台,直接赞扬凤姐“洒爽风流、典则俊雅,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了”。前面我们说过,小说总是在紧张时刻,插入一些枝叶,让节奏慢下来,使情节富于变化。当凤姐要处理迟到的婆子时,突然停下来,中间插入了好几件事,然后才“登时拉下脸来”,喝令“拉出去照数打了”!另外,秦可卿的葬礼,这么大的场面,事情千头万绪,但作者在百忙之中也没有忘记提醒读者,主人公林黛玉在扬州的事情:跟着去苏州的仆人昭儿回来报告林如海的死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