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认知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认知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统计认知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68学时理论学时:46学时实践学时:22学时总学分: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适用专业及学期:会计专业,1学期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统计认知与技术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建立一般统计观念的基础上,认知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掌握统计调查、数据整理、统计描述、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指数分析等统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强化计算机在统计实践中的应用技能,提升采集数据、设计调杳问卷、利用EXCeI软件处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基本能力,使学生通过一定的统计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
2、应用的一般理论和必备的技能,提高学生进行定量分析的实际能力,为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或其它财经管理工作打好坚实基础。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课程内容既包括基本的统计方法,也包括相关的统计技术。教学中应使学生既能认知现代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能运用所学的统计技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因此,在教学上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统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及统计技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统计课程是一门理
3、论性较强、应用性较广的学科,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到学好统计是做好各项社会经济管理工作所不可缺少的业务基础。具体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启发式为主,由浅入深,围绕重点讲清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注意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力求通过统计实践活动的知识认知与技能训练,使高职高专的会计专业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培养学生较好地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解释等统计方法与实践技能,并通过运用统计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问题分析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在工作实践中解决统计应用方面问题的基本的能力,为学生发展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序号项目模块参考学时理论实践Ol项目一
4、统计观念的建立86202项目二统计调查技术106403项目三统计整理技术128404项目四统计描述技术86205项目五静态分析技术86206项目六动态分析技术128407项目七统计指数分析技术64208项目八统计分析报告技术422合计684622三、教学内容与要求项目一统计观念的建立教学内容:1 .认知统计数据2 .认知统计工作过程3 .认知统计学中常用基本概念4 .认知统计计算工具教学重点:认知统计数据建立基本的统计观念,统计学中的若干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各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统计工作过程的设计。教学要求及建议:(1)教学要求:能对统计数据、统计工作过程、统计学中常用基本概念以及统计计
5、算工具有初步的认知,了解统计的特点和作用,建立基本的统计观念,理解统计观念的职业意义,了解统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2)教学建议:能够设计简单的调查活动,尝试用四种统计计量尺度去收集相应数据。通过阅读网络或报刊上的统计资料感知统计信息的功能。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生产经营统计工作过程,了解统计信息作用。组织与指导学生学会EXCel软件的基本统计计算与分析功能。教学时数:8学时项目二统计调查技术教学内容:1 .认知统计调查2 .原始资料的收集3 .次级资料的收集4 .编写统计调查方案5 .设计调查问卷教学重点:统计调查的种类,重点掌握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教
6、学难点: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区别、统计报表与普查的区别、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区别。教学要求及建议:(1)教学要求:能熟悉统计调查的一般问题,能根据实际问题具有初步设计统计调查方案的能力,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式和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条件,了解数据资料收集的各种方法并学会几种常用的方法。(2)教学建议:能够针对具体的调查活动,设计有关调查表和调查问卷。组织学生在校内或校外进行某项调查活动,完成统计调查报告。及时介绍或能够参与国家、地方政府以及企业进行的各类调查活动。组织与指导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调查资料。教学时数:10学时项目三统计整理技术教学内容:1 .认知统计整理2 .数据排序3 .数据筛选
7、4 .数据分组5 .编制分配数列6 .数据汇总教学重点: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并运用统计分组的种类与方法。教学要求及建议:(1)教学要求:能够学会数据资料整理的各种方法,包括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分组和汇总等,能运用统计分组的方法,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组限,编制各种变量数列并计算必要的分析指标,学会在计算机上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分组和汇总等操作技能。(2)教学建议:能够给出一定量的原始数据,组织与指导学生利用EXCel软件和一定的统计整理技术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分组和汇总等,体会分组标志选择是关键以及统计分组的重要分析作用。组织学生进
8、行简单的调查活动,进行整理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综合运用各项数据整理技术。教学时数:12学时项目四统计描述技术教学内容:1 .认知统计表2 .编制统计表3 .认知统计图4 .绘制统计图教学重点:统计表的种类及其编制、统计图的种类及其绘制。教学难点:复杂统计表的编制、复杂统计图的绘制。教学要求及建议:(1)教学要求:能够学会用统计图表显示数据和说明数据的方法,认知和熟悉各种统计表的结构和类型,能根据现象的实际情况,遵循科学、实用、简明、美观的原则设计出体现现象总体特性的统计表;了解统计图的构成和认知各种统计图的类型,掌握几种常用的统计图形的画法,能根据不同现象总体的数量特性选取恰当的统计图形反映现
9、象的统计资料。(2)教学建议:能够给出现实资料的统计数据,组织学生在对数据资料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一定的表现形式,运用手工技巧编制恰当的统计表和绘制体现数据特性的统计图。组织与指导学生利用WOrd或EXCel软件,设计出符合现象特征的统计表,绘制出能很好表现现象总体资料的统计图形。教学时数:8学时项目五静态分析技术教学内容:1.总量指标分析5 .相对指标分析6 .平均指标分析7 .标志变异指标分析教学重点: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集中趋势的度量: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比较。离散程度的度量: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教学难点:相对指标;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
10、比较;方差和标准差、离散系数。教学要求及建议:(1)教学要求:能够了解各种静态综合指标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中的作用,能区分时期总量指标和时点总量指标,熟悉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资料熟练计算各种相对指标并对总体作出准确评价,能说出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各种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的计算并能利用其对总体进行全面准确地分析。(2)教学建议:组织学生根据汇总的初步资料选择计算必要的相对指标体系并进行分析;根据某月的企业会计报表计算该月若干财务指标体系并对该月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作出诊断;根据各种现象的调查资料选择适当的平均数法并进行具体计算,选择适当的标志变
11、异指标种类并计算评价。组织与指导学生利用EXCel软件和一定的静态指标分析技术对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辅助计算与分析等。教学时数:8学时项目六动态分析技术教学内容:1 .编制动态数列2 .发展水平分析3 .平均发展水平分析4 .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分析5 .发展速度分析6 .增长速度分析7 .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分析教学重点:时间序列的含义;时间序列的图形描述;增长量分析;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增长速度分析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难点:时间序列的增长速度分析,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教学要求及建议:(1)教学要求:
12、能够了解动态数列的种类,熟悉动态数列的编制方法,掌握常用的动态分析指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及平均增长速度等计算与分析。(2)教学建议:能够组织学生按给定现象不同时间的实际资料编制动态数列。根据动态数列资料计算适当的动态水平指标和动态速度指标并能进行大致的动态判断。组织与指导学生利用EXCel软件对动态数列进行水平指标分析、速度指标分析。教学时数:12学时项目七统计指数分析技术教学内容:1 .认识统计指数2 .计算综合法总指数3 .计算平均法总指数教学重点:统计指数的含义;总指数的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指数;指数体系的影响因
13、素分析。教学难点:同度量因素的选取;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指数;指数体系的影响因素分析。教学要求及建议:(1)教学要求:能够认识统计指数的意义和分类,能读懂网络和报刊媒体报道的常见统计指数信息。熟练掌握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形式及编制方法,能掌握和应用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和平均数指数法的计算公式并能对计算结果作出简单分析。(2)教学建议:能够组织学生按给定现象的实际资料计算统计指数,并进行简要分析作出文字评价;通过网络或企业实践,了解国家现行常用的各种经济指数、作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时数:6学时项目八统计报告分析技术教学内容:1 .认知统计分析报告2 .统计分析报告的选题与撰写教学重点:统计
14、分析报告的涵义和种类;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统计分析报告中的常见问题。教学难点:各种统计分析报告的区别;统计分析报告选题;统计分析报告的规范撰写。教学要求及建议:(1)教学要求:能够认知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知识与案例,掌握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撰写方法,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分析的总结与评价能力。(2)教学建议: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查阅国家政府统计部门的各类统计分析报告,归纳分析报告的选题与撰写要领。结合经济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和取得的实际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撰写统计分析报告。教学时数:4学时四、考核方式与要求1 .考核要求:本课程突出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技术,对社会经
15、济现象具备最基本的统计分析思想,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数据计算分析能力。每项统计技术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考核测试项目,应以统计技术目标为评估机制,重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采取考、评、鉴结合的测试手段,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要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考核、管理办法,体现本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2 .考核方式:结合平时过程性学习考核、综合统计实践活动考核、期中期末考试三个方面综合评定。3 .考试成绩:具体考核成绩的评价比例建议为:笔试40%,平时过程性考核30%,综合统计实践30%。五、推荐教材和参考文献1 .推荐教材:统计认知与技术,苏州大学出版社,王玉梅、刘新勇主编统计认知与技术职业能力训练,苏州大学出版社,王玉梅、刘新勇主编2 .参考文献:中国国家统计局网,httpwww.stats,江苏省统计局网,http各地市级统计局网等。编写人:刘新勇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