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46249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4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部分易县发展基础和背景条件1一、“十一五”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总结1(一)县唳济持续发展1(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三)工业发展势头良好3(四)旅游产业增长飒3(五)项目建设成效显著4(六)对外开放步伐加快4(七)节能减排成效显著5(八)基础设施日趋完善5(九)社会事业蓬勃雌6(十)稳定局面持续巩固7二、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8三、“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分析9(一)国际、国内形势分析9(二)易县发展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10(三)易县面临的力感和挑战11第二部分易县发展定位12一、总体定位12二、功能定位12三、发展模式定位12四、品牌形象定位13第三部分

2、易县“十二五”时期发展总体思路13一、指导思想13二、总体思路13三、基本原则13四、行动步骤14五、定性定量目标14第四部分易县优化空间布局方向17一、总体空间布局17二、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布局17三、产业中心布局18第五部分易县“十二五”时期的重点任务18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18(一)加快绿色农业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18(二)力促工业转型升级,拉动县域经济发展23(三)强力提升旅游产业,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24二、加快城镇建设,建设新型城市27(一)新型城镇建设理念27(二)易县城镇规划构想27(三)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8三、集约利用资源,推进绿色发展30(一)加快工业

3、园区建设30(二)加强国土资源保护32(三)优化矿产资源开发32(四)全力推进节能减排33四、推进文化大发展,提高城镇软实力33(一)树立核心价念33(二)大力弘扬易县传统文化34(三)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34(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34(五)力口强文体设施建设35(六)丰富群众文体活动35(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36五、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城镇36(一)努力保持就业形势稳定36(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6(三)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事业37(四)做好科教兴县和扶贫开发37(五)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38(六)维护社会安全稳定39六、培育高级要素,打造服务型政府40(一)高级要素培育

4、40(二)实施人才工程41(三)打造服务型政府42第六部分保障措施42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42二、健全机制,保障实施43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43四、争取支持,加快推进43“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根据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结合易县实际,制定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部分易县发展基础和背景条件“十一五”期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一系

5、列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全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目标全面完成,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十一五”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总结(一)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国民经济较快发展。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7.83亿元,年均增长12.8%,是2005年人均水平的2.1倍。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28亿元,年均增长8.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8.39亿元,年均增长14.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16亿元,年均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6、由33:37:30调整到25:42:33,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5850元提高到12165元。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58.4亿元,年均增长25.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7.3亿元,年均增长33.1%。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L95亿元,年均增长18.3%,是2005年水平的2.32倍。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10年全部财政收入达到3.31亿元,年均增长17.5%,是2005年的L8倍,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L77亿元,年均增长20.29%,是2005年的2.5倍。金融行业健康运行。2010年全县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1

7、.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达到60.6亿元,贷款余额26.8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50.8亿元、34.7亿元、IL4亿元。人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7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22元,分别是2005年的1.4倍、2.1倍。(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粮食总产22.56万吨,比“十五”末期增加20虬特色种植、畜牧、林果产业规模扩大,甘薯产量达到12.8万吨,蔬菜产量达到24.72万吨,肉类产量达到5.7万吨。五年累计完成造林52万亩,有林面积达到182.5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48%,比“十五”末增加6.2个百分点

8、,实施退耕还林8.5万亩。山区综合开发成效显著,建成了狼牙山、西陵、流井、高村四个精品林果示范园区,全县果品产量达到3.4亿斤,比2005年增加1亿斤。“十一五”期间,我县确定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区、河北省规模化造林示范县,狼牙山、千佛山、摩天岭三个景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家,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5%o劳务经济不断壮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8.1亿元。深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建沼气池L2万个,创建文明生态村164个,实施了12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建

9、设。(三)工业发展势头良好深入实施“工业西进”、“对接京津”两大战略,积极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工业经济逐步增长。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4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7.3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1.3倍、3.1倍,年产值过亿元规模企业达到25家。建设了占地12平方公里的易水工业产业园区,入驻企业16家,累计完成投资13.8亿元。全县民营经济组织发展到1.2万家,比2005年增加3326家。五年累计完成技改投资近7.6亿元,比“十五”增长65.9%。初步形成了金属采矿、非金属建材、机械铸造、木材加工制品等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同时,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了化肥厂、板厂、机械厂等

10、11家企业改制。(四)旅游产业增长强劲立足山水资源优势,举全县之力,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努力培植壮大旅游产业。实施了狼牙山4A景区创建、五勇士纪念地基础设施建设、清西陵水系恢复、878精品行游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总投资167亿元的易水湖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完成,用地工作全面开展。投入资金3500万元,举办了狼牙山登山节、露天音乐节、央视寻宝等宣传促销活动30余次,旅游知名度显著提升。到“十一五”末,初步形成了以“狼牙山、易水湖、清西陵”为标志的旅游精品景区,同时带动了周边农家游、乡村游,旅游社会收入逐年增加。五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9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92亿元,分别是“十五”的L4

11、6倍、2.2倍。(五)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五年累计实施省市重点项目58个,总投资278.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3.1亿元。天泽林板业、双盛河矿业、万港机加工等一批亿元项目竣工投产,京兰水泥、宇圣木胶板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航天科研、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前期项目进展顺利,项目建设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进展快、后劲足的良好态势。(六)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深入实施“对接京津”战略,组织了一系列招商活动,开放度和外向度明显提高。五年累计引进京津项目162个,资金到位22亿元;引进省外资金32.5亿元,直接利用外资1461万美元;出口创汇20587万美元,是

12、“十五”期间的3.5倍;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97亿元。北极星创意文化石、龙山石材、长安铸造等龙头企业成为我县出口的中坚力量,初步形成了以石材、铸造、餐具生产等为主导产业出口的多种格局,有力拉动了县域经济增长。(七)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坚决禁批,严格项目准入;加大了节能监测力度,严格控制用能超标企业能耗,坚决取缔和淘汰落后产能;对超标燃煤锅炉、工业噪音等严格治理,控制烟尘排放。“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五年降低29.8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2142吨、1733吨,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八)

13、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三年大变样”工作,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村镇规划编制,县城规划面积扩大到15.25平方公里,完成了“燕都新城”建设总体规划。五年累计完成投资60亿元,实施了北易水综合治理、回民公墓搬迁、“两厂”建设、路网改造、荆轲公园等重点工程,完成拆迁67万平方米,新建商住小区20个,人均住房面积由2005年的23平方米增加到27平方米。深入开展了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城区环境明显改善。交通运输:张石高速一期竣工通车,二期工程顺畅施工,荣乌高速征迁全面展开。累计投资6.32亿元,改扩建国省道、县乡村公路626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42公里,比2005年增

14、加121公里,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实现了“公路建设村村通”。电力:投资L8亿元,新建、增容改造变电站9座,新建和改造电力线路1657公里,完成了21个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通讯:到2010年底,我县电话普及率达到18部/百人,是2005年的L4倍;宽带用户达到L3万户,是2005年的9.5倍。水利:累计投资3.7亿元,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新打机井558眼,铺设地下节水管道17万米,修地上防渗渠14.5万米,建各类小型水利工程875处,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7.8万亩,完成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解决了8.9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完成了马头、太宁寺、莲花池、良岗四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南水北调实

15、现应急供水,对北易水、中易水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投资3467万元,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36平方公里。(九)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五年来,全县新增就业岗位4710个,累计新增就业L2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累计培训城乡劳动力3.54万人。到2010年底,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分别达到24703人、24270人、14000人、IoOO9人、17966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低保户、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均做到了“应保尽保”。建设廉租住房217套1万平方米,为649户城市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补贴128万元。文教事业。提高学校标准,2

16、6所中小学通过市标准化学校验收;改善教学条件,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完成了实验中学、易县小学等24所中小学校建设和职业技术学校建设;高考成绩实现了连年攀升。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了20个乡镇文化站新建项目,新建376个农家书屋、14个共享工程服务点、63个村的农民体育健身点,易县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县;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2006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卫生事业: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84万元,新建改扩建项目25个,新增业务用房9354平方米,80%的乡镇卫生院建成了标准卫生院;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

17、险,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56%,累计为47.7万人次补偿医疗费用L2亿元,初步解决了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科技扶贫事业。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五年累计实施省市科研项目13项,推广先进技术60项,引进人才50人,科技带动作用明显加强。扶贫力度不断加大,五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819万元,帮助贫困村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对103个贫困村实施“周转畜”项目;对L4万户贫困群众发放小额贴息贷款3800万元;55个贫困村、3.5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步脱贫。(十)稳定局面持续巩固法制建设逐步健全,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全县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水平大大提高,基层民主建设成绩卓著,西

18、山北乡石家统村被命名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建议248件,政协提案902件,办理行政审批事项2.62万件,办结率均为100%。安全保障工作全力推进,深入开展了“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五年中共破获刑事案件4272起,打掉犯罪团伙78个,强力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初步形成了网格化监管格局。认真监测物价形势,严厉打击各类价格违法行为,维护了物价稳定。群众工作站工作、信访工作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调节矛盾纠纷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同时,国土资源、技术监督、民族宗教

19、、金融、审计、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二、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三农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着力解决。林果、畜牧等特色农业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缺少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低;我县地处北京周边,地理位置优越,但大城市拉动效果不明显,经济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多来源于外出务工,增收受限,需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次产业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至“十一五”末,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5:42:33,但工业和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依然较小,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其中工业项目规模小,工业化水平较低,服务业发展不完善,把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20、优化升级的战略目标,任务艰巨。旅游业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易县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古文化遗址遍布全县,但旅游资源没能有效整合,缺乏专业的、科学的、合理的规划,特色彰显不够,市场竞争力不足,旅游对服务业的带动成效不明显。今后需不断创新旅游营销方式,整合资源,培育精品景区和旅游线路,全力带动养老、健身、休闲等高端服务业,打造旅游业发展的制高点和竞争新优势。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城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与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不匹配,随着人口及车辆的逐年增加,县城道路已略显拥挤,县城公共卫生设施缺乏等问题日益凸显,需下大力提高县城的承载力,完善城市功能

21、设施。物流业及大型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商贸流通业处于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单打独斗的局面,缺乏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的经营,缺乏竞争力较强的服务类企业。物流服务只能承担简单运输,缺少装卸、仓储、存货管理及分拨、分销、包装、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需进一步健全和发展。三、“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分析(一)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国际方面。经济危机带来国际经济形势新变化,全球贸易、储蓄与消费正处于再平衡和调整过程,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和升级,加大了经济复苏的阻力。另一方面,危机后,各国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源,将重点转移到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培育上,国际上将出现新一轮的新科

22、技革命,这将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国内方面。“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工业化、城镇化、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消费升级加快发展,经济快速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将出现新的特点:一是我国将逐步放弃“以资源促发展”、“以市场换技术”等要素和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技术创新将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二是平衡需求增长动力、内需拉动作用逐步增强,成为长期趋势。三是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成为新的产业增长动力,要加速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四是城市集聚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作用增强,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扩大内需、带动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

23、力。(二)易县发展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易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区位优越,具有后发优势;“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建设取了得长足发展,“十一五”期间列入的省市重点项目将在未来五年投产见效,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为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张石高速的通车使用、荣乌高速的修建,强化了我县与外界的联系,为我县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环京津都市经济圈的加速崛起和“南资北移”的大力推进,加之“工业西进”、“对接京津”两大战略的实施均为我县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不利条件:我县总体经

24、济水平与发达县市的差距还很大,现有工业产业升级步伐慢,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层次低,产品竞争力不强,缺少拉动经济增长的大型工业企业,发展后劲乏力;受地理位置所限,我县未列入“环首都经济圈”一线城市,不能享受国家的一系列特区优惠政策,若放松跟进步伐,将进一步拉大我县与发达县市的发展差距;矿产建材是我县主导产业之一,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就业压力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医疗、教育、保障等社会问题突出;高层次人才不足,近邻北京是我们的优势,同时也使我县人才不断向北京流动,急需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总之,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将成为“十二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

25、展方式任务紧迫。综合分析国内外环境和我县基础条件,“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全新机遇,又面临着重大战略转型任务,未来将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和竞争考验。(三)易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易县全面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机遇之一:“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力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我县可以通过创新驱动、找准定位、优化结构,力促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机遇之二:京津等大型城市正在向外产业转移,易县要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根据自己的发展定位,锁定招商目标,

26、紧盯项目推进,以小带大,以少带多,全面带动上、下游产业配套,培养产业集群,增加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机遇之三:“环首都经济圈”的确定,易县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建立“泛北京一小时经济圈”示范区,按列入“环首都经济圈”县市的标准,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挑战之一:环京近邻,与易县的环境条件相差不多,但“特区”的优惠政策将使其经济快速发展,如何做好良性互动和融合发展,搭乘顺风车,对易县是个挑战。挑战之二:“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对能源总量进行控制,能源是工业发展的动力,特别是我县工业产值比较低,服务业不很发达,水泥、矿产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对我县经济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27、,如何以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的方式扩产,调整方向,顺应国家产业发展目标,同时下大力培育发展“三农”项目和服务业等低碳产业,这对易县的未来经济发展是个挑战。挑战之三:我县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支点。国家出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中小城市也将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直接受益者。如何快速提升城市化水平,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更好地落到实处,对我县的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部分易县发展定位一、总体定位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二、功能定位从文化、生态、城市、经济四个方面来定位,分别是:文化定位“千年古县”文化弘扬区生态环境定位“绿色易州”生态休闲区城

28、市发展定位建设现代中等城市经济定位“泛北京一小时经济圈”示范区三、发展模式定位优化产业,定位招商,开放管理,互利共赢。四、品牌形象定位易县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尊贤重义,敢于争先。第三部分易县“十二五”时期发展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千年古县、绿色易州、中等城市”发展定位,唱响“争先进位、跨越发展”主旋律,深入实施工业西进、对接京津“两大战略M着力推进旅游整合、工业聚集、城建造区”三项重点工作二加快实施农民增收、项目建设、民生保障、平安创建“四项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京南

29、生态旅游文化名城。二、总体思路突出一个大字:“大规模、大气魄、大发展”强调一个跟字:“跟进政策、跟进产业、跟进对接”落实一个抓字:“抓机遇、抓主体、抓项目”做到一个保字:“保民生、保环境、保稳定”三、基本原则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力促投资较快增长,发展壮大现代特色农业、节能环保型矿产建材、生态旅游服务等支柱产业,增加收入、提高县域经济实力,努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转变为主线。更加有效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更加积极的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调整、转变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坚持以统筹为方法。着眼于促进

30、城乡一体化,妥善处理好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等各方面的关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建设和谐、文明、富裕新农村。坚持以民生为根本。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民生为先,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差距,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百姓。四、行动步骤分三步走:一是定位对接;二是重点发展;三是全面提升。第1年,在全面做好产业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定位做好对接京津产业转移;第2-3年,全力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第4-5年内,重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全面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五、定性定量目标

31、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实现2000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000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率完成市定目标;林木覆盖率达到59%o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类别2010年2015年完成值五”年均(%)规划目标“十二五”年均(%)经济发展全县生产

32、总值亿元67.8312.8155.1918预期性人均生产总值元1216515.602675717三it全部财政收入亿元3.3117.57.9019地方一幅算U队亿元1.7720.294.22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58.4)25.8(508)24预期性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37.3)33.1(462)24三M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25:42:3321:44:35屏%2633新增就业岗位个(4710)(7500)登记失业率%44.5三H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1.9518.354.6220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1461)(2000)三Jf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20587)(20000)旅游接

33、待国内外游客人次万人/年221350三H旅游社会总收入亿元4.8712三H社会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6.688约束性高中教育毛入学率%89.890预期性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人2.52.5每千人拥有床位数个23.7人民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元1262218.5203281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6786.9592310活居民人均住房5FM2735生态环境万元生产总值综合除e/三zZyc5年降低29.88%达市要求约束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0100约束性城市污水处理率%60以上80约束性林木覆盖率%4859约束性备注:1、预期性指标是凝聚人民意愿的战略意图,是在导向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实现意愿的指标。

34、2、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向人民做出的承诺,是政府对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是在导向性、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政府意图的指标。3、“完成值、规划目标”栏带O的为五年累计数。第四部分易县优化空间布局方向一、总体空间布局根据易县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现状,确定总体空间布局:县城: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旅游服务基地;东部:以高陌、桥头为中心,重点发展粮食、绿色蔬菜种植和特色养殖、铸造业;西部:以西陵、紫荆关为中心,重点发展旅游、矿产业;南部:以高村、裴山、狼牙山为中心,重点发展建材、特色养殖、林果、旅游业;北部:以流井、白马为中心,重点发展旅游、高效农业、食品加工业。二、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布局规划四级城

35、镇结构:第一级为县域中心城市一易县城区(易州镇、城管处);第二级为4个重点中心城镇,分别是良岗镇、塘湖镇、紫荆关镇、狼牙山镇;第三级为7个一般建制镇,分别是裴山镇、西陵镇、梁格庄镇、高村镇、桥头镇、高陌镇、凌云册镇。第四级为15乡,分别是蔡家峪乡、白马乡、流井乡、大龙华乡、安格庄乡、富岗乡、牛岗乡、尉都乡、西山北乡、独乐乡、七峪乡、坡仓乡、甘河净乡、桥家河乡、南城司乡。三、产业中心布局随着产业优化升级,我县确立绿色农业、新型环保工业、旅游及服务产业为我县新时期发展主导产业,构筑“东中部农业,西部矿产,南部建材,北部食品,遍地旅游业”的产业新格局。第五部分易县“十二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一、促进产业

36、转型升级,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国家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我县顺应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结合本地比较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加快绿色农业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1、大力发展优质种植业。以建设“京津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突出抓好蔬菜、杂粮、食用菌、药材、花生五个高效农业种植基地建设。蔬菜种植:定位: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做好直供京津的“菜篮子”。规划:在张石高速和京赞线沿线建设绿色蔬菜基地,冷凉地区建设土豆基地。布局:高陌乡、桥头乡、凌云册乡、易州镇、梁格庄镇、流井乡、白马乡、高村乡、裴山镇和塘湖镇,建高标准日光温室3万亩;在易州镇建立1万亩优质大葱生产基地;在高陌乡建设

37、优质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在紫荆关镇、蔡家峪乡、南城司乡和桥家河乡建立冷凉地区土豆生产基地1万亩。建设100O亩以上的蔬菜标准园20个。杂粮种植:定位:绿色及无公害杂粮生产基地。规划:以京赞线、易黄线沿途的白马等十几个乡镇的旱地为主产区,重点发展甘薯和谷子、豆类,到2015年全县甘薯种植规模8.5万亩,谷子及豆类种植规模2万亩。布局:在白马、流井、凌云册、梁格庄、易州镇建立鲜食型甘薯产区;在高村、塘湖、牛岗、坡仓、高陌建立淀粉型甘薯产区;在裴山、尉都、西山北、高村旱区建立优质谷子、豆类产区。盥用菌种植:定位:特色绿色香菇。规划:利用本县气候差异,分别在“十八盘”以上的山区和以下的平原区,搞特色香

38、菇种植。到2015年发展到100O万棒,年产15000吨。布局:以凌云册乡、易州镇、高陌乡及桥头乡四个乡镇为重点,发展林下高温型香菇;以紫荆关镇、蔡家峪乡和南城司乡为重点,发展低温型香菇。药材种植:定位:优质高效中药材生产。规划:以西陵优质知母为基点,带动西北部适宜山区乡镇药材种植,发挥山地综合经济效益。布局:沿112国道、241省道两侧的梁格庄镇、紫荆关镇、南城司乡、良岗镇、坡仓乡等西北部山区乡镇的大部分地区。花生种植:定位:优质高效花生种植。规划:以北易水、中易水两岸为主,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布局:高陌乡、易州镇、凌云册乡、高村乡、裴山镇、桥头乡等六个乡镇。2、大力发展特色养

39、殖业。以建设“直供京津鲜活畜禽基地”为目标,优化畜牧产业结构,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畜禽生产。建设以生猪、肉牛、禽类(鸡鹅)为代表的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做好直供京津的“肉案子”。生猪产业:建设高陌、凌云册、桥头、流井东部农区生猪活储基地,支持和培育绿苑标准化生态养殖公司、金色农业标准化养殖场、广源标准化养殖场、狼牙山牧业标准化养殖场、靓豪标准化养殖场,建成高品质无公害生猪活储基地,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到2015年,生猪饲养量达到90万头。肉牛产业:建设塘湖、凌云册、裴山、高村、梁格庄等肉牛养殖基地。做大做强塘湖清真汇伟肉类公司屠宰加工厂,规范屠宰加工标准,培育高端牛肉分割销售份额,发挥龙头带动作

40、用。统一易县牛肉名牌,合力出击,巩固、扩大京津市场占有率,十二五期间,全县年均供京津无公害牛肉1万吨。到2015年,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4万头。一命类产业:一是扩大生态散养柴鸡规模。易县山场广阔,生态环境良好,柴鸡散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柴鸡倍受京津等大城市顾客的青睐,着力建设以狼牙山、紫荆关、良岗为代表的深山区柴鸡生态养殖基地。二是规模鸡场实现标准化养殖。推进以狼牙山养殖园、兰宝牧业有限公司、凌云食品有限公司大方鹅业为龙头的肉禽产业化进程,扩大京津市场销售份额。到2015年,禽饲养量达到430万只,禽蛋总产2.9万吨。3、大力发展绿色林果业。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完善投入机制,实施山、水、林、田、

41、路综合治理、立体开发,真正把山区综合开发区建成精品示范区,把林果基地建设成生态观光园、旅游采摘园和农民致富园。突出生态、绿色、健康元素,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条件、林业承载能力以及林业发展要求,对林业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形成以生态建设为主线,重点工程为载体,发展与保护相协调的林业发展态势。在总体布局上,将易县分为西部山区、中部丘陵、东部平原三大治理区域,形成“西防护、中经济、东用材”的林业发展格局。到2015年,全县有林面积达到22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59%,果品产量达到4亿斤。西防护:以坡仓、安格庄、紫荆关、蔡家峪、良岗、桥家河等西部山区乡镇为主,加快治理步伐,快速增加林草植被,形成我县重

42、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中经济:以狼牙山、独乐、山北、塘湖、龙华、西陵、梁格庄等中部丘陵乡镇为主,大力发展经济林和防护林,打造果品产区和生态林业过渡带。东用材:以凌云册、高陌、桥头等东部平原乡镇为主,建设林业用材供给区,重点是加快高标准平原农田林网和沿河两岸的速生用材防护林建设。4、强力推进农林产业化进程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突出抓好易县板材、果品深加工、酸枣汁生产等产业发展,壮大天泽林板业集团木材加工的生产规模,扩建狼牙山食品饲料公司的生产规模,逐步向生物制品等多品种过渡转型,为与央企等大集团公司合作开发创造条件。同时培育规范甘薯深加工、小杂粮加工、药材加工三类龙头企业。统一品牌,叫响市

43、场。借鉴徐水、顺平等周边县市的成功经验,农产品加工、开发采取统一品牌销售,用好已有的中国驰名商标一易水牌,省著名商标一狼牙山牌,壮大系列产品、产量规模,通过广泛宣传,叫响叫亮易县的代表品牌,彻底改变过去多、舌L、杂,单打独斗的不利局面。5、强力推进物流业发展。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进物流建设的机遇,利用“泛北京一小时经济圈”的有利条件,培育空间布局合理、市场功能齐全、服务水平优质的物流市场。“十二五”期间,采取保留、改造、整合、撤销等方式,进行市场的布局优化调整和改造升级,实现“建网络、创品牌、进京津、上超市”的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厂东关菜市场升级改造工程。规划“一楼、一环、四棚、两场”的市场平面布

44、局。“一楼”指建设一栋七层综合楼,一环”指沿市场东、南、西环形建设二层门脸,“四棚”指规划市场中间建设四个简易交易大棚,“两场”指在市场南北两侧建设小型车和大型车停车场。同时做好道路、给水、燃气、电力、热力、通讯和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建成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的高标准蔬菜交易市场。建农产品大型交易市场。在高速路口显著位置,建设集装卸、仓储、存货管理及分拨、分销、包装、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与独乐果品交易市场、西山北乡石家统干鲜果品市场、流井乡东豹泉村干鲜果品批发市场、狼牙山镇干鲜果品批发交易市场、高村乡西北奇干果交易市场、白马乡南白羊村甘薯交易市场、南城司乡白麻村综合

45、农产品批发市场、畜禽定点屠宰场以及其他乡镇的农贸交易市场,形成有效对接,应用电子商务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平台,实现全县农村市场信息共享,有效配货,确保规模,形成合力,把易县产品打入大中城市的农贸市场和超级市场。建设综合商贸物流带。依托112国道、京赞线等交通干线,在后部、店北村112国道南、北两侧,北易水河北岸,建设规模砚台交易市场、蜂产品交易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新车交易市场等,将我县建设成为承接京津,引领保北的商贸物流城市。(二)力促工业转型升级,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我县资源、地缘、区位等优势,不断提高招商实效,努力构建大开放格局,吸引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我县。“十二五

46、”期间,着力谋划实施重点项目45个,总投资775.8862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投资700亿元。(后附重点项目表)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扶持重点,积极培育。把易水工业产业园、城南新型建材产业园、燕都易水文化产业园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将新材料、先进能源、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及医药、先进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确定为我县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到2015年,培育5家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生物及医药产业:依托易水湖健康饮用水项目,打造安全健康用水品牌区;依托天龙生物制药项目,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全新作用机制和药理活性的新型化学合成药物、新型抗生素药物、糖类药物等;依托太阳能光热高效设施农业项目,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及高科技生物育种。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建设台湾美律声音传输电子产品加工和易县明安电子有限公司家用电器连接线生产等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配合“数字河北”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对我县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公共事业信息化、金融信息化、宏观管理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