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的研讨交流发言材.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56422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的研讨交流发言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的研讨交流发言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的研讨交流发言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的研讨交流发言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的研讨交流发言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的研讨交流发言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的研讨交流发言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的研讨交流发言材篇一,共七篇山水浙江,如诗如画,全省3万多个村庄散落在这秀美风光中。XX市莲都区古堰画乡,江碧山青,翠柳画桥,古街悠长,多所艺术学院在此建立写生基地;XX市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11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此,被称为“江南民族第一村”;XX市黄岩区宁溪镇乌岩头村,群山相拥,云遮雾绕,成为旅游爱好者心中的热门目的地。这份美丽得到了国际赞誉。北京时间2018年9月27日,中国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标志着“千万工程”从中国农村走向世界。这份美丽源于2003年。当时的浙江,经济发展迅速,但面临“成长的烦恼

2、”: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环境脏乱差,群众生活质量没有得到相应提升。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深入调研、亲自擘画,浙江省委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战略决策一一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一任接着一任干,浙江久久为功,15年推进“千万工程”不断深化。整治范围不断延伸,从最初引领示范的1万个村庄,推广到全省2.7万个村庄,村庄整治率达到98%。整治内容不断拓展,从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扩展到生活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整治、农房改造,形成农村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同步建设格局。整治内涵不断提升,从环境整治扩展到发展绿色产业、移风易俗,让村美

3、人更美。天蓝水清,环境质量稳中向好。2014年以来,浙江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年攻坚行动,510万户农户生活污水实现截污纳管,90%建制村、74%农户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全面推开农村劣V类水剿灭战,目前全省劣V类水质断面全部消除,劣V类小微水体基本消除。今年16月,设区城市PM2.5浓度3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2.2%。垃圾有去处,违建被清除,美丽乡村在升级。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实现垃圾“分好类”“扔进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体系建制村全覆盖。毫不手软清除农村违法建筑,做到新增违法建筑零增长,全省共创成无违建县(市、区)6个、基本无违建县(市、区

4、)27个。积极开展“赤膊墙”整治,建设具有乡土气息、江南味道的“浙派民居”。告别“小散乱,拥抱绿富美,农业新产业涌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种种砍砍”变为“走走看看”,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态势良好。2017年,全省农家乐接待游客3.4亿人次,营业收入353.8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额506.2亿元,增长27.8%。守护乡愁乡韵,培育淳朴民风,富了口袋也富脑袋。开展乡风评议和新乡贤活动,全省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0966家。建立2559个古村落项目库,先后开展6批259个重点村、1284个一般村的保护利用,一大批濒临消亡的古村落重放光彩。“千万工程”在浙江落地生根,深刻改

5、变乡村面貌,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推进。浙江的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千万工程”累计让3万人口受益。篇二纵观国外乡村建设历程,在快速工业化时期,各国均出现了“城市大跃进”,农村发展则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然而,在工业化后期,农村的发展优势重新凸显,国外均纷纷开展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关注民生、人文生态、乡村复兴的过程。我国乡村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国内不同地区的建设水平也良莠不齐。为切实提升我国乡村发展水平,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使得乡村面貌发生巨变。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顺应广大农民的

6、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亲自谋划和推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提出建设千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对万个行政村人居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开创新农村建设先河。2011年,浙江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深化“千万工程”的目标,至2020年底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2021年,浙江在关于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坚持数字化与村庄建设深度融合,聚焦“五化十场景”制定指导意见。同年,在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上提出,要围绕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的建设内容,系统构建党建统领的系列民生场景,建设一批引

7、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未来乡村。未来乡村始于“千万工程”,与美丽乡村一脉相承,是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迭代升级。一、未来乡村建设的科学依据2021年,浙江作出建设未来乡村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未来乡村是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总体架构,集成推进“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未来乡村源于“千万工程”,是新时代浙江推进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的主抓手,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深厚的历史逻辑,符合新时代乡村建设的现实要求。理论依据未来乡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是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美丽环境、美丽经济之上叠加的新形态。未来乡村立足乡村资源特色、地域禀赋、

8、产业优势和人文特征等元素,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突出、环境优美、服务便捷、智慧互联、整体智治、共同富裕的,引领乡村发展方向的生态、生产、生活共同体。建设未来乡村,主要有以下理论依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对人居环境、公共服务、文化生活、社会治理等方面有了更高的期盼。未来乡村建设就是顺应新时代农民群众的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同时注重把村庄建设的主动权、话语权交给农民自己,尊重民

9、意、维护民利、依靠民资、强化民管,共建美好家园、共享诗画浙江。坚持以系统理念为引领,深刻把握乡村建设发展规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未来乡村建设,是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的基础工程、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造福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解决长期以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从实际出发,针对高山村、空心村、文化村、城中村、城郊村、中心村等不同类型村庄分类推进。同时也注意把握好政治力度、建设程度、推进速度和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关系,不搞“千村一面”和“一刀切”。历史逻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从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走向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美丽

10、乡村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行动,城乡关系、乡村形态不断重塑,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面貌,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20年来,以“千万工程”为基础的美丽乡村建设在整治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将自身生态环境优势向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民主法治、乡风文明等领域多元转化,生动体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深度融合、全面推进的实践要求。未来乡村建设是“千万工程”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和内容拓展。回顾浙江乡村建设的历程,20032010年,为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政治、文化利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浙江启动实施“千万工程”,广大乡村从脏乱差迈向整洁有序,是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的

11、“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阶段。20112020年,围绕村容整洁、农民增收、乡风文明等方面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进入了“千村精品、万村美丽”阶段。2021年,提出深化“千万工程”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该阶段以未来乡村建设为重点,开启了“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新阶段,推动乡村从美丽宜居迈向共富共美。2022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策文件,在全省全面推开未来乡村建设,着力打造浙江乡村“富春山居图”。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阶段,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广大乡村从脏乱差迈向整洁有序。该过程遵循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因地制宜、规划先行、统筹安排、

12、保护生态、协调发展,以民为本、整体推进,各方支持、密切协作原则,以“环境整洁、村貌美化、设施配套、布局合理”为目标。前期为示范引领阶段,以“环境整洁、村貌美化、设施配套、布局合理”为目标,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改善,提升文化软实力为重点,从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个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后期是“千万工程”的整体推进阶段,全面完成全省村庄整治任务。在“千村精品、万村美丽”阶段,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广大乡村从整洁有序迈向美丽宜居。该过以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为标志,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着力把农

13、村建成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家园、市民休闲乐园。从2016年开始,“千万工程”又迈向新的转型升级,即美丽乡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型,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在“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阶段,以未来乡村建设为重点,推动乡村从美丽宜居迈向共富共美。该过程的整体架构是“一统三化九场景”,即以党建为统领,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打造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场景,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立足于乡村原有资源生态特色,嵌

14、入数字化、生态化、集成化等新技术元素,充分体现乡村“三生融合”功能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实现城市与乡村相融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技术与文明相渗透、集体与个体相统一、共创与共富相呼应,使乡村真正成为高品质宜居、宜业、宜游共同富裕的美丽乡村、幸福乡村的建设。从本质上看,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是“美丽”,而未来乡村建设更体现“人本化”“生态化”和“现代化”核心,落脚点是“幸福”,既是人们安居乐业、增收致富和实现美好生活的幸福,也是人与自然、社会、科技完美融合的幸福。简言之,未来乡村建设是由美丽乡村向幸福乡村的升华,是从追求物的具象向人的体验升华。嵌入未来乡村建设的思想主线是城乡融合和共创共富,

15、技术主线是数字化应用和低碳化应用。未来乡村的基本类型从空间看,可以是单一村庄类型,或乡村群类型,也可以是城乡融合的特色小镇类型。未来乡村的基本特征应该呈现宜居的生态环境、现代的产业形态、融合的城乡关系、富足的居民生活、包容的文明乡风、高效的公共服务、和谐的善治社会。现实要求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颁布,赋予了浙江重要改革示范任务,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先行先试。浙江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短板在“三农”领域,发展潜力也在“三农”领域。未来乡村是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基本单元,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招”。未来乡村建设,通过提升

16、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让共同富裕“触手可及”;未来乡村建设,通过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人才、资金、科技等要素,激发乡村发展潜力,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未来乡村建设,通过数字化技术助力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让乡村发展提质增速。二、未来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分析未来乡村建设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创新工作。在实践中,其建设路径主要以坚持一体推进“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为核心,根据各村资源禀赋,进行场景化和特色化创建。下文将从五个建设路径分析浙江未来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经验,为下一步乡村建设工作提供有效建议。(一)建设美丽乡村,谱写未来乡村发展

17、新篇章。未来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美丽乡村。绿水青山的生态、整洁有序的村容、错落有致的农房,是未来乡村风貌的外在具体体现。在环境卫生方面,以生态保护和修复、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厕所管护、环境绿化为主抓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乡村。在基础设施方面,改善乡村交通、能源、信息、物流等设施建设,完善浙派民居、邻里中心等生活配套,持续推进乡村建设现代化改造。在村落改造方面,始终坚持尊重村落原有肌理,实施“微改造、精提升“,最大程度上保留乡村的原味和韵味,实现传统特色与现代元素在乡村建设中的有机融合。如XX定海区新建村拥有丰富的山海自然资源和海岛山村特有的风土人情,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18、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回顾发展历程,为破解“出行难”等问题,通过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畅工程通了乡村发展血脉;为提高村民经济收入,通过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等发展手段带领全村致富圆梦;为紧跟时代步伐,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通过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引进多元化低碳环保项目,率先实现了高品质的低碳人居环境,是未来乡村建设的有益实践。(二)建设数字乡村,赋能未来乡村发展新动力。加快数字化技术赋能,从整体上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的质量、效率变革,是未来乡村建设的重要动能。近年来,浙江主抓“乡村大脑”建设,加快推广“浙农码”,贯通“浙农”系列应用,做大做强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农村电商,加快推动农业全产

19、业链数字化转型,让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如XX海曙区茂新村通过大数据、物联网、遥感等数字化技术在水稻种植全生命周期中的集成应用,实现全信息化育种、播种、防害、收割等一体化作业,使劳动力成本、用水和肥料分别降低10%、10%和8%,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打造数字化集成平台,加快智慧医疗、文化、教育等率先落地未来乡村,提升乡村智能服务水平。如德清县五四村搭建了“数字乡村一张图”,助力村民网上办理上学、就医、建房等公共服务事项。依托数字平台打造“无围墙养老院”,实现老年人健康远程监护与子女、村委、家庭医生之间的联通,为村内461位老人多样化、个性化的点单式助老服务,提升乡村智

20、能化服务适老化水平。(三)建设共富乡村,跑出未来乡村发展加速度。未来乡村的共同富裕不仅要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村落格局,还要人人有事做、家家高收入。不同于城市社区,产业功能是乡村所特有的功能之一,不可或缺。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基,只有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乡村发展才能稳步前行。为此,浙江在坚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守牢乡村发展的基本底线。加强培育“百链千亿”农业全产业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加强对农民就业创业和低收入农户帮扶。加快推动三产融合、产村融合,完善村庄运营机制,用好乡村生态、文化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农事节庆、休闲养老等新业态,助力乡村

21、发展打开新格局。完善“两进两回“支撑政策,持续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盘活乡村人才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吸引人才走进农村、建设农村。如乐清市大荆镇下山头村,曾经是没有资源、没有产业、没有发展环境的“三无”村。后来在乡村建设中,该村围绕“村企共建、以企带村”的发展理念,引入企业合建“石斛田园综合体”“铁定溜溜主题乐园”等项目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以企业出资、村民入股、集体收成的共富发展模式让下山头村“从无到有”,实现了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村民人均纯收入达4.2万元,村民分红股金达200万元。(四)建设人文乡村,绘就未来乡村发展新图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

22、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未来乡村既要有美丽宜居的村容村貌,更要有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乡愁可寄的人文气息。浙江在建设农村精神文明方面,充分利用农村文化礼堂,推进移风易俗,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提升村民精神风貌和文化自信。在弘扬乡土文化方面,加大对古村落、古民居、古树名木等乡土遗存的保护力度,传承克勤克俭、耕读传家等乡土基因,弘扬二十四节气等优秀农耕文化,提升人文乡村品牌影响力,推进以文化人、以文铸魂、以文弘业,不断释放文化红利。如XX市柯城区余东村,充分发挥“中国第一农民画村”的品牌优势,深入挖掘农民画特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以余东画村为核心的九村共富联盟,走出一

23、条文化振兴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深耕稻鱼共生文化,借助数字科技推进稻鱼共生系统智慧化,创制4个稻鱼品牌、11款农产品,20余类文创产品,带动产业增收50余万元,累计帮助80余户农户增收200余万元。(三)建设善治乡村,奏响未来乡村发展最强音。乡村善治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更是未来乡村建设发展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万村善治创建,构建“四治融合”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是浙江乡村建设一以贯之的重要举措。面对城乡发展、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坚持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持续推进,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促进基础设施和。如XX市泗门镇谢家路村在传

24、承“小板凳”群众工作法基础上,升级打造“智慧板凳”,在村庄治理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设备搭建村民客厅等十多个智慧应用场景,有效改变了村民进村办事脸难看事难办的状况,使村民的各类需求得到及时高效的闭环解决。面对“一老一小”等社会民生服务需求,提出打造20分钟医疗圈、15分钟养老圈、15分钟健身圈,配套托幼服务,在最小单元里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如苍南县马站镇山海田城片区,通过建设中魁健康园,智慧健康平台、5G云诊室、自助健康体检机、“一老一小”健康驿站、智能药柜、健身广场,推动优质健康服务便利化、多元化。三、持续推进未来乡村建设的建议未来乡村是深化“千万工程”确保浙江乡村建设始终走在全国

25、前列的重要一招。其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面临人才、资金等要素匮乏的难题,只有画好“政府一社会一个人”这一同心圆,多措并举形成乡村建设合力,才能凝聚起共同推进的磅礴力量。(一)推进未来乡村产业振兴创富路径更加多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产业场景是未来乡村的首位场景,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坚持全面深化“两进两回“,不断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完善创业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美丽经济、村庄经营齐头并进。推进乡村经营方式创新。推广片区组团新路径,推广“大下姜”联合体等做法,积极推进未来乡村组团连片成带、抱团发展。创新强村公司新载体,优先支持未来乡村以全资、控

26、股、参股和多村抱团等形式有序发展强村公司,发挥共同富裕百村联盟、“飞地”抱团等作用。大力推行乡村经营,推广整村运营模式,建立“乡村运营师”制度,确保运营商扎根乡村。加大闲置资源盘活力度。建设农房盘活一件事改革应用场景,积极推进农村资源资产集中收储、资产交易、招商对接等工作,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支持利用闲置厂房、农房等建设“共享创业”空间,支持改造建设创意办公、拓展培训、农业研学等乡村体验活动场所。将闲置农房盘活率、土地流转率、村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纳入未来乡村创建考核评价中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产业“十业万亿”培育工程,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打造景区村2.0版。

27、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发展稻渔共生、林下种养等。提升农家乐民宿,壮大电子商务、养生养老、文化创意、运动健康等新业态,加快三产融合、产村融合。(二)推进未来乡村数字赋能变革重塑更加有效。数字化建设是我省乡村建设的特色实践,是未来乡村得以引领数字生活体验的物质支撑。数字化建设应坚持以村民需求为导向,聚焦高频需求、小切口开发,共享共建,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应用效率。聚焦小切口开发核心应用。聚焦老百姓高频需求,打造小切口应用场景,破解数字化普惠作用发挥不明显、展示效果大于实用效果、可体验的应用不多、群众接受度不高等问题。

28、重点推进推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文化、智慧旅游、智慧救助、智慧养老、智慧托育等多跨应用场景落地,加快对接“浙农富裕”“浙农牧”“浙农田”“浙渔安”“浙农险”“浙农优品”“浙农服”“浙农经管”等一批成熟应用场景低成本下沉乡村。加快推广“浙里未来乡村在线”应用平台,完善“省建通用版+地方个性化”的模式,推进应用组件“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充分用好数字社会系统已经搭建的“四梁八柱”,积极对接浙有善育、浙里康养等重大应用,整合优质应用功能,实现数字社会应用在未来乡村集成落地。强化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品牌建设,加大乡村旅游品牌线上宣传推广力度。推进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认养农业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

29、三)推进未来乡村更加惠民。坚持城乡,深入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建设公共服务城乡一体的乡村新社区聚力提高“一老一小”服务品质。实施“老有所养”行动。健全县镇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残疾人等关爱服务,提升建设规范化残疾人之家。实施“幼有所育”行动。发展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打造一批“15分钟”城乡养老和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圈。推进城乡基本供给模式,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医疗、文化共同体建设,以数字化手段加快推进城市优质公共服务下沉乡村,建设一批云课堂、云诊室等数字化应用。实施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工程,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推

30、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县域内实现优化配置。推进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同规同网。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建设。加快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股建设产地冷链。明晰乡村建设项目产权,以县域为单位组织编制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进乡镇商贸综合体建设。(四)推进未来乡村物质精神富裕富足更加协调。推进未来乡村物质富裕精神富足,保留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保留乡村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增加乡村文化场所设施,不断提高农民群体的文化自信与身份认同。丰富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推进乡村

31、文化设施建设,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积极开展农民喜闻乐见、参与广泛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打响农民讲故事大赛、乡村春晚等乡村文化活动品牌。深入推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活化传承农耕文化、传统农耕民俗,持续开展“跟着节气游乡村”等活动。建成乡村博物馆,加强乡土文化研究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创新文化特派团制度,建设非遗工坊,推动艺术振兴乡村。推动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域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一实践站”三级阵地,推动农村文化礼堂提质增效。建设“四治融合“善治乡村。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县乡一体、条

32、抓块统”和“141”体系落地,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农村肌理,进一步形成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格局。深化清廉村居建设,推动运行机制向统一领导、各司其职转变,治理手段向民主管理、数字协同转变,监督管理向刚性约束、统一监管转变。(五)推进未来乡村”形态风貌整体大美更加彰显。我省乡村发展到这个阶段,需要通过自然空间、历史文化和现代建筑三个方面的整体提升,高水平塑造未来乡村的形态风貌,彰显江南韵味、体现浙江气质,形成融合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的整体大美。推进“浙派民居”优先落地未来乡村。按照保护利用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新建呈现一批的方式,分类打造、全面推进浙派民居建设,整体

33、塑造浙派乡村风貌。保护利用传统民居。注重发挥传统民居的历史文化价值,加强活化利用、以用促保,因地制宜改作博物馆、文化馆、展示馆、邻里中心等公共空间,结合发展民宿、旅游等产业,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改造提升存量民居。对结构不安全、风貌不协调的既有存量民居,按照宜拆则拆、宜改则改、宜留则留的思路,消除环境乱象,提升建筑风貌,打造有品质的民居、有特色的庭院、有记忆的空间,体现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推广“微改造、精提升”理念做法,推广以“生态修复、村容修缮、乡愁修护”为主线的修复理念,做“绣花功夫”,从细处着眼、小处入手。未来乡村与未来田园一体推进。把“未来田园”建设作为未来乡村

34、风貌场景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提升田园清洁化、生态化、景观化水平。充分挖掘美丽田园的多重功能。依托美丽乡村、历史文化村特有生态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内涵,开发农业多重功能,加快发展休闲、创意、体验农业,实现“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农业区变风景区、美丽乡村变美丽经济(六)推进未来乡村”党建统领共建共享更加充分。坚持党建统领未来乡村工作,破解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多头管理、资源不整合等问题,实现系统推进、统筹推进。把党建联盟建设与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相衔接,探索涉农资源力量向党建联盟投放,实现组织融合、资源统合、发展聚合。党建联盟应成为未来乡村的标配。突出大党建思维,打破各村党组织之间的“无形藩篱”

35、,建立片区党建联盟,以党建一体化推动片区未来乡村发展一体化。把党组织建到实事项目、产业链条上,围绕片区未来乡村共同发展目标,平等协商、集体决策、责任共担、比学共进,成为组团发展核心力量。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贯穿片区未来乡村建设全过程,引导农民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发展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坚持片区化打造、组团式发展。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构建区域发展联盟,形成抱团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一体规划设计。立足片区实际,由一个或若干个行政村组成一个规划单元,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集成联动推进。集成各级推进力量,市、区县、乡镇、村四级统筹推进片区打造工作;集成各条线政策措施,涉农政策优

36、先用于片区发展;集成各部门资金,清单式推进项目建设;集成各方面实施主体,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深化“两进两回”行动。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建立高效完善的“两进两回”机制,进一步畅通人才、科技、资金等下乡通道,让乡村成为投资兴业的沃土、创新创业的热土、安居乐业的净土。支持乡贤组织在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开展活动,把乡贤组织培育成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篇三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发现问题本源,亲自部署和推动,创新性地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并把它定位为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37、的龙头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工程,推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民心工程。20年来,浙江发挥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浙派作风”,坚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高层推动,真金白银地投,乡村建设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迈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千万工程”造就了浙江万千和美乡村,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成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2018年9月,浙江“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38、,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O“千万工程”深刻改革了浙江,深刻改变了中国,深刻影响了世界。在“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这一新起点上,系统总结这一工程的典型实践经验,既是引领浙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实际需要,也是统领全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实现要求,其意义和价值极为明显。一、“千万工程”时代缘起与演变迭代21世纪初,浙江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建设面貌日新月异,而农村建设面貌明显滞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高瞻远瞩谋划,亲自定题,亲自推动实施“千万工程”。20年来,浙江省持续发力推动“千万工程”内涵升级,浙江“千万工程”从单一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持续迭代升级,其建设内容已涵盖

39、了乡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等各个领域。“千万工程”先后跨越了六个建设阶段:(一)千万工程示范引领阶段。2003年6月5日,浙江正式启动“千万工程”,采取“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建设路径,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改善为重点,从全省所有约3万余个建制村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重点是扎实推进村庄道路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经过4年的努力,到2007年,全省成功完成1181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全面推进了10303个环境整治村的改造,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彰显。(二)千万工程整体推进阶段。2008年3月,

40、浙江省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意见,从2008年起浙江省深入实施第二轮“千万工程”,开展全省村庄整治建设的全面铺开,本轮建设重点行政村体现了整治数量上的扩展和整治内容上的扩展。即整治数量涵盖了全省所有,整治内容拓展为农业非点源污染、农村基础设施、农民住房风貌等建设。经过三年多努力,到2010年,全面完成了全省所有行政村的既定任务建设,乡村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提档升级。(三)美丽乡村建设阶段。2010年12月,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率先提出了“美丽乡村”概念,开启了浙江乡村建设的“美丽”时代。着力把农村建成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

41、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家园、市民休闲乐园。“千万工程”推动全省乡村沿着“千村精品、万村美丽”主线持续深化。2012年4月,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的出台再一次推动了“千万工程”建设内涵的从环境风貌“形象美”向历史文化“气质美”的转型。(四)美丽乡村升级版阶段。2016年11月,围绕“两富”“两美”建设目标,为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省深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建设新部署,重点具体要求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全域美”、千村3A万村IA阶段2017年6月

42、,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了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导向,继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并把万村景区化作为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2018年4月浙江省出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正式提出到2020年,累计建成1万个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景区村庄1个。这项“千村3A景区、万村A级景区”的“新千万工程”的核心,是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2021年,浙江省印发浙江深化千万工程建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212025),提出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共美、环境秀美、数智增美、活力强美、风尚纯美、生活甜美“六美”行动。(五)千

43、村未来万村共富阶段。2022年1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1个以上未来乡村,全面擘画打造“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的现代版浙江乡村“富春山居图”。“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这是浙江力抓“千万工程”20载之后,基于新阶段、新征程所开启的新篇章,创新推动“千万工程”在新的起点上朝着乡村共富迭代跨越的重大战略谋划。充分彰显“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的新“千万工程”已成为浙江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标志性工程。二、“千万工程”的乡村嬉变与伟大成就20年来,浙江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推动“千万工程”持续深化,迭

44、代升级,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基础上,还带动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的流动,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缩小,并向着共同富裕目标奋勇前进。(一)聚力“三大革命全域推进,农村环境面貌彻底改观。早在2003年“千万工程”启动之时,浙江就从农村垃圾、污水、厕所入手,开启了村庄环境清洁卫生治理的行动。20年来,浙江基本完成了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任务,农村环境面貌彻底改观。一是持续发力垃圾革命。建立起覆盖全域、运作规范、处理高效、保障有力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成功推动农民群众由“垃圾扫出门”到“垃

45、圾扔进桶”再到“垃圾分好类”的三级跳。2022年,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60%,资源化利用率达100虬二是集中发力污水革命。浙江标本兼治、集中发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全面实施“五水共治”,把治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和洗涤污水截污纳管率达到95%,乡村劣V类小微水体全部消除,实现了水环境由“脏”到“净”,再到“清”,并正在向“美”的持续改变。三是有效发力厕所革命。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重要指示精神,每年2个村、50万户左右的进度推进农村改厕,到2022年,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

46、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9%以上。(二)聚焦大花园全域打造,乡村呈现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谋划把全省乡村作为一个大花园、大景区来打造,在全省部署实施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美丽乡村风景线示范镇、美丽乡村精品村特色村、美丽庭院“四美联创“,着力建设全省域美丽乡村大花园。一是以点带动,创建美丽庭院、精品村。以户为单元,着力把千家万户庭院建成精美精致小品,以一家一户的小美,推动村域的大美。以村为单元,培育村庄风貌优美、产业特色鲜明、民风淳朴正气的精品村、特色村。二是以线联动,打造美丽风景线、示范乡镇。以道路、河流或乡镇全域为单元,打破村界,以精品村、特色村、中心村、历史文化村落为支点,开展片区化、组团

47、式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功能多样的风景线、示范乡镇。三是以面驱动,建设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以整县域为单元,坚持全领域、全方位、全面推进,创建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形成乡村整体美丽。2022年,全域推进“五美联创”,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14个、示范乡镇114个、示范带22条、特色精品村335个,全省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93%o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一县一品牌”的美丽乡村格局全面彰显。(三)统筹村庄建设运营,乡村美丽经济方兴未艾。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响民俗牌、生态牌、田园牌、乡愁牌,统筹村庄建设和村庄运营,将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48、。一是建设景区村庄。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旅游发展规划融合,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旅游景区,一大批彰显休闲农味、景区韵味、文化风味、乡愁野趣的景区村庄模式相继问世,2022年底,全省已累计创建3A级景区村庄2240个,累计打造中国最美休闲乡村72个。二是培育美丽新业态。浙江按照美丽经济化的要求,把大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美丽农业培育成为美丽经济产业,做大做强养生、健身、运动、休闲、养老产业和绿色农林产品、保健品、医药品、美容化妆品生产,促进美丽乡村加速向美丽经济转化。2021年,全年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9亿人次,营业总收入469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带动农户26.4万户

49、。三是壮大村集体经济。树立经营村庄理念,把建设美丽乡村、经营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有机结合,把乡村旅游业、美丽农业、集体物业等美丽经济发展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增长极。2022年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85%以上。(四)弘扬传承人文乡愁,省域塑造文明和谐新风尚。坚持“物的美丽”与“人的美丽”联动建设,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实现乡村生态美的同时,更凸显乡村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一是塑造乡村文明新风。秉持“村美人更美”的理念,积极推广崇德向善、守望相助、互敬互爱、德行天下的“好家风”,倡导“家家有家训户户亮家训”。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领、集中治理、建章立制等举措,加强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陋习,焕发了全省乡村文明新气象。二是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以“文化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