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7200字(论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57267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7200字(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7200字(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7200字(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7200字(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7200字(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7200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7200字(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摘要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推广,女性面临再次脱离工作岗位以生产、哺育后代,投入家庭的时间、精力也将更多。这无疑将对女性劳动力就业产生一定冲击。由于我国传统思想中普遍认为女性承担家庭和照顾子女的义务,男性承担赚钱养家义务,使女性在就业方面一直处于弱势。虽然现代女性意识逐渐复苏,职场中女性身影愈来愈多,但是在就业质量、职位晋升、就业层次方面,女性弱势地位仍没有改变。男女同工不同酬、职业性别歧视等现象屡见不鲜。女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社会对女性劳动者缺乏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女性自身就业竞争能力薄弱。然而近几年贵州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劳动力需求旺盛,女性人力资源急

2、待开发。本文具体探究女性劳动者的就业障碍,并提出化解障碍的建议和对策,拟为促进女性就业提供合理化建议。关键词:女性劳动力;性别歧视;就业障碍目录一、绪论2二、本论3(一)简述我国劳动力目前就业形势31 .大学生就业率下降32 .城市化程度低43 .技能型人才短缺4(二)阐述女性劳动力目前就业隙碍现状41 .女性就业机会不平等42 .职业待遇不平等53 .退休年龄和退休金待遇不平等5(三)我国女性就业出现隙碍的原因分析51 .法律因素52 .经济因素63 .社会因素64 .自身因素7(四)消除我国女性就业障碍的相应对策71 .推进性别主流化,完善立法72 .规范劳动力市场,健全女性保障体系73

3、.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势,调动女性劳动力积极性84 .提高女性文化素质,加强职业培训9三、结论9参考文献H一、绪论随着男女平等,女权主义的热议,实施女性劳动力就业教育被广大女性呼吁着。一直以来,劳动力就业是社会广泛关乎的焦点。本文以特百惠对女性劳动力就业的成功性为例,从整体上分析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现状,从四个方面剖析了我国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即个人方面,社会因素,高校因素,政府因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从女性劳动力自身需要提高个人素质,社会应该减少性别歧视,提供支持,学校应该加强女性就业教育,政府也应该发挥行政职能,期望能提高我国女性劳动力整体就业率和就业能力。本文的理论意

4、义主要是基于劳动力就业从性别这一视角,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我们对就业的研究思路,鼓励女性劳动力就业意向,更系统、全面的认识女性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女性劳动力的关注,深化对女性劳动力就业的理论研究。本文的实践意义主要是通过对女性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研究,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女性劳动力就业意向现状,从而更加深刻理解女性劳动力的就业所面临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实现女性劳动力就业顺利的有效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优化女性劳动力就业的外部环境,为女性劳动力就业提供更多支持。二、本论(一)简述我国劳动力目前就业形势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国企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再加上中国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

5、我国劳动力供求总量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解决劳动力供需矛盾的方法有,通过积极的政策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组织以扩大劳动力的需求,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服务机制,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等。1 .大学生就业率下降根据我国实行素质教育之后,我国各大省市就积极开展高等教育,很多省市的高等院校数目在急剧增加,虽然这一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居民整体文化水平,但是毕竟社会所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限,导致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情况很不乐观,甚至一度流传“毕业等同于失业”。对于这种现象,我国教育部门进行了细致研究,研究发现,我国近五年内,大学生毕业人数一直呈几何形式上涨,而大学生就业率却一直直线下降

6、,这和社会经济体制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是分不开的。本文特将2009年到2013年这五年内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以及就业人数进行总结,具体见表1所示。表1:大学生毕业就业率调查年份总毕业人数(万人)就业人数就业率2012年610506.383%2013年63044170%2014年660402.661%2015年680353.652%2016年70024535%表12012年到2016年大学生就业情况由上表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从2012年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率为83%,到了2016年,应届毕业生大学生就业率为35%,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大学生人数一直在上升,但是就业率却一直在下降,这种现象在一

7、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对于高等院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的质疑。2 .城市化程度低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都会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由于城乡分割体制根深蒂固,致使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化进程滞后。二十五年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国还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至今仍有58.2%的人口在农村,有占总数近46.2%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劳动,而创造的GDP只占15%。2000年和2001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50.2%和51.2%,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43.7%和44.4%,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只有36.2%和37.7%,低714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缓慢,导致城市的经济

8、集聚作用未充分发挥,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影响了劳动力的吸纳。3 .技能型人才短缺劳动力供给结构性短缺的另一表现就是技能型人才短缺,这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尤其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尽管近年我国总体就业趋势是供大于求,但是对于大多数技术工种则是需求多于供给,技能型人才短缺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现阶段,我国技术工人总数约为7000万人,其中高级工、技术、高级技师280多万人,仅占4%左右。按国家总体发展的要求,高级技师的比例应达到15%,缺口高达700多万人。如果按照发达国家20%到40%的标准计算,高级技师的缺口将达到Il(X)2500万人纥我国技术工人的现状是,初级技工多

9、、高级技工少,传统技工多、现代技工少,单一技能型技工多、复合技能型技工少,短训速成技工多、系统培养的技工少。而且技师、高级技师的年龄普遍偏高,有40%在46岁以上,青年技工人才短缺。在东部一些工业城市中,随着老一代技能型人才的退休,开始出现后继无人的人才断层现象。(二)阐述女性劳动力目前就业障碍现状1.女性就业机会不平等女性获得就业机会是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进行就业的前提。女性如果丧失就业机会,必然影响其平等就业。目前,用人单位依据我国法律的漏洞,大肆在招聘条件中列出仅限男性的要求,而直接将女性排斥在招聘之外,拒绝给予女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EBOL,h

10、i(p:/面试机会或就业机会。有23.6%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应聘过程中有过因为自己是女性而被拒绝的经历,有16%的被调查者有过自己成绩明显优于男性却被拒绝录用的经历,说明女性就业机会不均等的现象比较普遍,就业性别歧视严重。2 .职业待遇不平等如在招聘时、在待遇上、在升迁过程中对女性的歧视,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就业和发展。甚至一些知识女性包括女研究生和女博士原是有学识、有专业的,却因为结婚、生孩子,事业不得不中断,社会又不给保留原职,致使她们丧失就业竞争力,很难回到原来的学业水平和原来的工作岗位,有的甚至被迫放弃专业。许多知识女性试图用推迟生育来解决这一问题,但也不过是将职业中断推迟了而己。所以,生育

11、和照顾家庭不仅影响了女性的学业深造和职业成就,同时也成为许多单位拒绝女性的理由。结婚、生育是女性职业生涯发展不可逾越的障碍。3 ,退休年龄和退休金待遇不平等中国现行劳动法规关于劳动者退休年龄的一般规定是男性干部工作年限为60周岁,女干部年限为55周岁;女性工人年限为50周岁,公务员法中明文规定,男性公务员退休年龄是55周岁,女性公务员退休年龄50周岁。这种法律规定的出发点本来是考虑男女生理差异,从保护女性权益的角度出发来制定的。但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则有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体现在对女性的经济收入、职业发展、社会地位等诸多方面,是对女性平等就业角色的侵害。这种歧视首先体现在退休金的分配上。对于平均

12、寿命高于男性的女性群体来说,显然提前退休会有更大的金钱损失。另外,大多数50-55岁的女性仍然具备工作能力和工作愿望,但现行劳动法规则剥夺了这一权利。另外,在就业实际中,45岁以上的女性劳动者往往成为首选的裁员对象。工作年限低于男性使女性所获得的养老保险金也低于男性致使女性经济收入减少。(三)我国女性就业出现障碍的原因分析1.法律因素首先,性别意识缺乏,平等原则体现难。在立法观念上,对女性劳动权益的保护仍主要局限在基于女性生理性别和作为弱势群体的保护,轻视基于社会性别-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报告2016年的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的保护。由于缺乏社会性别意识,使我国女性劳动权益保护法律的制定难以真正体现男

13、女平等的原则。其次,立法思维僵化,执法操作困难。某些法规依然停留在计划体制下的规范框架中,给执法的具体操作造成困难。例如,女性权益保障法中的程序规定,即法律责任一章就没有从旧体制的立法思维中摆脱出来。第48条规定:“女性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被侵害人有权要求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这里提到的“有关主管部门”作为责任主体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从目前体制转换的要求看,企业不受政府约束,原来意义上的主管部门多数不复存在,如果女性权益受到侵犯时,要依此程序寻找保护的话,实际上是一句空话。2.经济因素尽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水平有了空前的进步和提高,经济规模和实力有了空前的发展,但相

14、对于包括女性劳动者在内的我国庞大的人口而言,这种生产力水平、经济规模和实力水平及其所决定的就业总容量仍然大大落后于包括女性劳动力在内的劳动力供给总量。我国劳动力市场目前甚至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一个供过于求的市场。这种供过于求的市场总趋势决定了劳动力市场上必然存在着激烈的求职竞争,而由于生理特点,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使得女性劳动者在求职竞争中天然处于劣势的地位(少数特殊行业如纺织、护理等除外),这是目前我国女性就业总水平作为一个群体总体上低于男性,而失业水平总体上高于男性的首要经济原因。生产力水平对女性就业的制约还表现在: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远远没有达到使每一个行业的体力消耗及技术简化达到男女完全

15、能够同等胜任的程度,也远远没有达到使生育及家务劳动完全社会化,使女性完全从哺儿育女及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的程度,这也是女性就业处于劣势的又一生产力水平方面的解释。3 .社会因素虽然现代社会一直倡导男女平等的理念,但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性别歧视现象还是随处可见的。很多女性选择自主就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想要就业,很多是因为在就业环节中被拒绝,所以选择就业,即使走上就业之路,在社会上女性依然难以得到正确的理解和支持。在我国,有两种观点很普遍,一是成功的女性人们普遍会认为她“个性强,大女人”顾事业不顾极家庭,很多人都用苛刻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认为她们生活中一定存在一些缺陷,或家庭残缺,或人格缺陷。另一

16、种观点是,女性在就业过程中,女性的工作能力很多人不以为然,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我国,西方发达国家较早提倡男女平等,但仍不能解决性别歧视问题。4 .自身因素女性在就业中遭受性别歧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心理原因就是中国女性群体缺少自强不息的精神。大多数女性都存在着较强的依附心理,贪图享受。在知识女性云集的高校中,许多女大学生、女研究生都存在“工作好不如嫁的好”的思想,觉得女性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必须努力辛苦工作,从而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女性群体应克服这种不良的心理因素,自强不息,应该逐步从传统的性别角色中解放出来,不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人格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社会化水平,从而为进入社会,参与

17、合理的职业竞争储备足够的内在条件。(四)消除我国女性就业障碍的相应对策1.推进性别主流化,完善立法国家负有保障公民劳动权的义务,应通过立法积极地提供和保障劳动者劳动的机会和条件,这不仅是政府行驶有效干预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手段的体现,更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社会公正及人权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在己经出台的劳动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条例的“录用”或“任用”章节中,应该明确加入性别平等、合法信仰平等、民族平等的条款。在已经颁布的社会保险法中,应该将生育社会保障纳入基本社会保险范围,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合理分担生育费用,从根本上缓解女性就业压力、减轻用人单位生育成本

18、的压力。对于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应扩大法规的适用范围,应该将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内容纳入到用人单位的集体合同之中,应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修正有关妇女禁忌劳动的范围;明确女职工劳动保护经费的来源,政府应适当分担用人单位女性职工劳动保护经费。2.规范劳动力市场,健全女性保障体系女性作为“半边天”,在社会中有重要的位置,在社会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应该努力在市场经济中建立两性平等,不但要建立强有力的反对就业性别歧视的保障措施,更重要的是在所有领域加强性别意识,建立一种能使上述措施有效运作的社会保隙机制。政府应该根据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出台新

19、的就业优惠政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女性劳动力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尽快健全女性劳动力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领域,促进公平竞争,并为就业提供机会支持。加强对女性劳动力就业发展激励政策的建设,使女性劳动力在税收减免、市场准入、就业等场所有更优惠的政策。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融资机制,帮助女性劳动力就业。例如,金融机构应适当降低女性劳动力就业项目贷款门槛,重点针对女性劳动力的共同利益,适当提高小额贷款额度,延长还款期限。创新金融产品,有效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政府要带头建立女性劳动力就业风险投资基金,来引导社会机构或金融机构,促进中小企业业务部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建立有利于女性劳动力就业成熟的

20、投融资体制,还要建立女性劳动力学生因此信用服务体系,以促进女性劳动力能够更好的在就业过程中获得资金支持,以此促进女性劳动力就业。3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势,调动女性劳动力积极性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在第三产业就业岗位中,女性具有相对的就业优势。因此,要把促进女性就业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改善女性就业的严峻形式,全社会应进一步开拓适合女性的职业领域,形成新的就业优势。在参与男性同岗竞争的同时,积极开辟适合女性身心特点的职业领域,扬长避短,形成就业优势。从自身特点上看,女性更擅长于沟通、协调人际关系,社会工作者或社区工作者可作为女性的就业选择,因为这些工作可以使女性

21、充分发挥出自身的长处。社区就业就是把扩大就业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依托社区阵地,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化服务,向社区要岗位,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和方便的活动。社区中蕴藏着巨大的就业机会,其资本密集度低、劳动强度弱、劳动时间灵活、就业门槛低等特点,可以为女性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可以使女性在家中工作,从而顾及女性照顾家庭的需要,可以拓宽女性就业范围,让女性在这一领域保持自身的优势。4.提高女性文化素质,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女性文化素质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抓好一次性教育,二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抓好一次性教育要降低女性在文盲半文盲人口中的比重,提高女性在各类学校中的比重。消除在文化教育上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22、的影响,从法律上保障女性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进一步提高女童入学率、升学率,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照顾,同时加强监督和指导,减少直至杜绝女童辍学。加强女性劳动力职业培训,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现代社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改造,要求不断提高女性劳动力的素质,而素质的提高需要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和终生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现在“终身职业”正在消亡,多次择业成为趋势,希望在青年时代一劳永逸地积累足够一生享用的知识或技能的传统观念已经行不通。因此,终生教育成为发掘人的潜能和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的“供养站”O女性要采用多种方式加紧自学,及时“充电”,不断更新知识和掌握多种技能,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形势。既要注重

23、学有所长,精益求精,又要持之以恒、博学多能、学习和掌握立身处世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由单一的专业化知识结构转向多向的,综合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塑造全新的自我,使自己成为他人难以替代的新型知识女性和专业能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合格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女性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三、结论女性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主体。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两性之间在体力上差异已明显趋于淡化。社会劳动为拥有与男性同样智力水平的女性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可能和就业机会,女性参与社会劳动不仅能有力地促进社会发展,同时也会使自己获得发展。

24、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各种资源都很匾乏,如果听任女性人力资源白白浪费,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解决女性就业性别歧视问题需要在制度与文化的双重建构中寻求对策。全社会应提高对女性社会价值的认识,促进男女两性健康和谐地共同发展,从而为女性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只有在国家政策的倾向指导、社会教育舆论的导向、法律法规的监督保证和先进性别文化的整合下,一个与社会共前进的、两性和谐健康发展的就业体制才能够在全社会构建起来。“两性平等”理念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公平、公正、公开”,理应是选择人才所坚持的原则,根治就业性别歧视这一顽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肖建行.论女性就业歧

25、视的法律规制D.辽宁大学,2016.彭娇子.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问题研究一一以贵州省为例J贵州商学院学JR,2016,(03):65-71.3刘红,苗艺璇.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4,(12):76-77.4饶威微.女性就业歧视研究D.中南大学,2014.5刘新芳.女性主义视角下女硕士毕业主观就业障碍和介入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3.6吴芳.女性就业的心理障碍与自我提升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3):37-39.赵友宝.女性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70-74.8石太印.女性就业的心理障碍N.组织人事报,2014-03-14(003).9陈斯祁.女性就业心理障碍与调适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Sl)409-IlL10罗杰,卿素兰.女性就业与女性继续教育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65-67+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