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与技术.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72351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1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艺术与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建筑、艺术与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建筑、艺术与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建筑、艺术与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建筑、艺术与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艺术与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艺术与技术.ppt(1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建筑、艺术与技术,中文“建筑”对应于英文:architecture building constructionarchitecture牛津字典:art and science of building design or style of building 建造房子的艺术与科学 房子的设计或风格,“建筑学”还是“建筑术”?正因为architecture包含了art 和 science,所以早年就这个词译成中文是“建筑术”还是“建筑学”,发生过争议。有意思的是“艺术”、“美术”、还有“技术”都是“术”,倒是architecture 成了学,叫“建筑学”,不见了术。要说建筑有学问,但艺术、美术、技术

2、也有学问,不是有“艺术学”、“美术学”、还有“技术学”吗?怎么不可以先有个“建筑术”,再有个研究“建筑术”学问的“建筑术学”?也许四个字的名词,中文念起来拗口,还是“建筑学”吧。,我1999年归纳总结,提出了“清华建筑教育思想”(十条),其中三条是:建筑学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建筑教育理工与人文的结合;建筑教学基本功训练(skill training)与建筑理解(architecture learning)结合;也就是说architecture是既有“术”也有“学”,建筑教育培养建筑师要“术”“学”并举。,我在讲课时提到建筑师具有“匠人”特征(术)和“完人”(学)特征。梁思成先生把自己的散文集题名

3、拙匠随笔,“拙”是自谦,而大家称他是“哲匠”。但总是有个“匠”字。然而,“哲”字就表示有学问了,美国把研究学问的博士叫做PhD,Ph就是“哲(学)”。两千年前,古罗马的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要求:“建筑师必须擅长文笔,熟悉绘图,精通几何学,深悉历史,勤听哲学,理解音乐,对于医学亦非无知,通晓法律学家的论述,具有天文学的知识”。,至于建筑学学生的“术”的训练,在中国建筑教育界长期以来都主要是指美术,指画画:素描、水彩、钢笔画、草图、渲染图等。,这是由于中国建筑教育的源头是巴黎美术学院派的 Beaux Arts 体系(经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211931年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4、留学的中国学生先后有13人,包括杨廷宝、梁思成、林徽因、童寯、陈植、王华彬、哈雄文等。期间宾大建筑教育是Beaux Arts 体系,系主任聘请的是来自巴黎美术学院的Paul Cret。而此期间,欧洲现代主义Modernism建筑已经开始。这些人回国后把学院派带到中国,形成中国建筑和建筑教育的主流。在中国美术界也有类似的情况,徐悲鸿等人到法国留学时,欧洲现代艺术已经很是流行了,但他们带回来的还是学院派的绘画。,欧洲建筑院系在包豪斯的影响下,“术”的训练从Beaux Arts的绘画和渲染中跳脱出来,以“建构 tectonic”的名称,要学生动手“建造”。近年来逐渐在中国各大学的建筑学专业教学中推行

5、,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变化和改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构教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构教学,但要真正理解“建筑 architecture”的“术”的含义,还需要对“艺术 art”和“技术 technology”两个词作深入讨论。在中国,许多人对外文词的理解,都是根据中文译词的字面望文生义地去解读,常常和原文的含义有了偏差,成了误读。典型的是80年代把post-modern 后现代中的context一词译为“文脉”,于是望文生义地演绎成“文化之脉络”,弄得当时的中国建筑界著文和设计说明书中言必称“文脉”,于是大楼上纷纷加上琉璃瓦、小亭子,或是“传统符号”、“

6、变形手法”。,“文脉”的产物,art(艺术)the work of man,human skill,人工之物,技艺,技巧;the creation or expression of what is beautiful,美的创造和表达;one of the humanities,traditionally includinghistory,philosophy,literature,language and fine art;人文学科的一种,传统上包括历史、哲学、文学、语言和美术。,正因为如此,准确的理解和讨论一下architecture、art和technology的含义和关系,是有必要的,毕

7、竟我们现在的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是“舶来品”,还是需要了解源头的含义和理解。,“art 艺术”一词具有美学的含义起源较晚。在西方,古典的意义上,对艺术一词的解释和现代对艺术界定的涵义是不同的。“art”的古拉丁语ars,类似希腊语中的“技艺”,从古希腊时代到十八世纪末,“艺术”一词是指制造者制做任何一件产品所需要掌握的技艺。无论是一幅画、一件衣服、一只木船,甚至一次演讲所使用的技巧,都可称之为艺术。其制成品称之为艺术品。因此,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艺术包含了技能和技艺的涵义。,所以,在西方古代就有的“Architecture is an art”(建筑是一门艺术)这句话,并不是我们今天的理解,指房子

8、(或设计)的美观和形式有创意等。要知道,在希腊、罗马和哥特建筑早已存在的年代,art一词还没有美学的含义,指的还是“技艺、技巧和人工之物”。这些建筑被称为伟大的艺术,是因为它们是匠人们精湛的技艺和技巧(Hi-skill)的产物(注:Hi-skill是秦佑国杜撰的一个词)。当然,那个时代并不是没有审美,但不是用art一词指代的。,需要“skill”的人工之物,通常就是艺术(品),而不管是不是“美观”,它并不取决于观看者的审美观点和欣赏与否。,古代,建筑师和匠人(常常是分不开的)以精湛的手工技艺(Hi-skill)使经典建筑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2万工匠用了22年时间建成的泰姬玛哈尔是人类历史的文

9、化和艺术瑰宝。,木结构的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性,主要取决于建造的技艺和工艺。,世界各地的乡土建筑是由工匠以传统的技艺建造的,同样具有艺术魅力,到了20世纪,现代艺术越来越演变成“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强调创意,以至于轻视和忽略“技艺、技巧”的长期而艰辛的训练。当把一个现成的小便斗放到美术馆展台上,标上一个“泉”字,就大功告成的艺术,就只剩下“创意”和搬动小便斗的劳动,没有一点“技艺和技巧”了。我不否认杜尚的创意和对现代艺术发展的开创性作用,但这与“Architecture is an art”的art相去太远了!建筑不是纯艺术,审美(现在可能加上审丑)不是它唯一的目的。

10、巨大的物质实体的建造和被赋予的功能要求,使建筑不能成为只是一个“惊人的创意”而别无其他。,technology(技术)systematic treatment of an art 系统化了的一种 art;mechanical or industrial arts 机械的或工业的 arts,(工艺,工艺学);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o practical purposes in particular field 在具体的领域中应用科学知识于实际的目的(技术)。,在古典的意义上,technology指的是对技艺(arts)做有系统研究的描述

11、,或者描述某一种特殊技艺。其最接近的词源为希腊文tekhnologia、拉丁文technologia,意指有系统的处理。其词根为希腊文tekhe-,指一种技艺或工艺。这是上述第一条释义。在18世纪初期,technology基本的定义就是“对于技艺的描述,尤其是对机械的(the Mechanical 1706年)”描述,即上述第二条释义。technology专指“实用技艺”(practical arts)主要是在19世纪中叶,即演变成与知识和科学有关联的上述第三条释义。,当我们理解了technology的前两条含意,尤其是第二条含意,再看看蓬皮杜中心的立面结构和构造,就知道“Hi-tech”不是

12、中文译文“高技(派)”望文生义的什么高(新)技术,而是 Hi 的机械或工业的“arts”(Hi-mechanical or industrial arts),“Hi-tech”应该译为“高工艺”才准确。,所以,“技术 technology”是和“艺术 art”紧密关联的,原本是“systematic treatment of an art系统化了的art”,逐渐演变为“mechanical or industrial arts 机械或工业工艺”,后来和科学 science 发生关联:“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在“技术

13、 technology”含意演变的过程中,“艺术 art”也在演变,逐渐有了美学的涵义。但在此之前,建筑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了。如果我们不能了解 architecture、art 和 technology 三个词的古典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我们不能真正理解建筑史!,一部欧洲的建筑史,是有两条发展脉络的。一条是源于希腊古典建筑,建立在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也”)和柏拉图(强调比例的美)、亚里士多德(“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组成的”)的哲学基础上,讲究比例的和谐与理想美。,后来被文艺复兴的大师们所继承,并通过柱式的规定(帕拉迪奥的建筑四书和维尼奥拉五种柱式规范)和“典范”建筑的示例(坦比哀多、圆厅别墅)形成规

14、范。尽管研究和规定的柱式主要是古罗马建筑,但美学的基础乃是源自希腊。,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路易十四的宫殿 拿破仑的记功建筑 绝对君权,古典原则,卢浮宫东立面 15681575,凡尔赛宫 16381667,巴黎军功庙 18071842,巴黎凯旋门 18061836,巴黎歌剧院 1875,学院派的 Beaux Arts 体系,20世纪后半叶,以“后现代post-modern”为开始的林林总总的“主义”,尽管和古典主义的审美原则相去甚远,但以建筑形式作为建筑审美的主体,依然是这条脉络的延续。,一条是源自古罗马,并在中世纪哥特建筑中达到辉煌的围绕着工艺技术发展的脉络。古罗马建筑的历史成就不在于它对希腊柱

15、式的继承和发展,而在于建立在拱券技术和混凝土材料上的宏大的建筑尺度和精良的建造技术。尽管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规定了柱式,也谈到比例的美,但该书主要的方面是“坚固、适用、美观”建筑原则的提出和大量的关于建筑和建造技术的阐述。,辉煌的古罗马建筑技术,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教堂 537年 起初是基督教教堂,拜占庭灭亡后被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哥特建筑是中世纪的工匠们精湛技艺和技术的结晶,他们发明了骨架券、尖拱和飞扶壁技术,创造出一种新的石结构体系,近似框架结构,大大缩减了墙体的面积,“瘦骨嶙峋”、高耸峻峭,配上彩色镶嵌玻璃,通透明亮,色彩斑斓。哥特教堂的建造技术和雕刻技艺也是无与伦比的高超。“建筑是凝固的

16、音乐”原本是对哥特大教堂的赞美。,中世纪哥特教堂在結构上有三項特征:骨架券、尖拱和飞扶壁。,巴黎圣母院 11631235年,雨果:每一块石头,都不仅仅是我国历史的一页,而且是科学史和艺术史的一页。这是石头谱写的波澜壮阔的交响曲。,德国科隆大教堂 1248年1880年,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1386年1485年,世界上最高的教堂(161.5m)德国乌尔姆大教堂 1337年16世纪,文艺复兴早期,阿尔伯蒂论建筑一书的内容和伯鲁乃列斯基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的建造还是有技术的体现,而后期的帕拉迪奥已经陷入形式的规范。,佛罗伦萨主教堂 12961470年,至于18、19世纪的“哥特复兴”只是形式了,即使材料

17、已经是铁。,英国议会大厦 18401865 浪漫主义,哥特复兴,牛津自然博物馆1854-1860巴黎国家图书馆1843-1850,真正延续这条脉络的是1851年的伦敦“水晶宫”、1889年的巴黎“机械馆”和埃菲尔铁塔。,伦敦水晶宫 1851年,巴黎艾菲尔铁塔 1889年,机械馆,20世纪20年代出现并持续到6、70年代的“现代主义建筑Modernism Architecture”,也是这条脉络。其中密斯凡德罗最为典型。,西格拉姆大厦 19561958,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1929,高技派(Hi-Tech)巴黎蓬皮杜中心 19721976,“后现 代Post-modern”好像要中断这条线,但

18、“Hi-tech”异军突起,把这条“技术”的脉络,推进到新的历史高度。,香港汇丰银行 1985年 悬挂钢结构,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 19811987,技术 technology 包含科学 science 和艺术 art 两个层面,兼具双重特征。可以说:技术是应用科学(知识)的艺术(技艺)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实质是一种技术,是按一定原理和规则(科学science的和艺术art的),把物质的材料建造成房子(building)。所以architecture才解释为“science and art of building”。技术是连接科学与艺术的桥梁。也正因为如此,英文中对architecture

19、的定义和解释中没有出现“技术”一词。,尽管我们今天是在现代意义上去理解艺术和技术,但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而不是我们许多人(包括建筑学的学生和专业人士)的对立性和割裂性的理解。今天,在中国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界,把技术和艺术对立起来,重艺术轻技术,重建筑形式轻建筑技术的倾向还十分普遍,这实在是对“艺术 art”和“技术 technology”的误读。艺术与技术结合主要表现在建筑结构和建造的技艺与工艺技术。,蒙特利尔博览会 美国馆 1967年 富勒发明的张力杆件穹窿,直径76m,技术与艺术一体的建筑结构具有巨大的建筑表现力,耶鲁大学冰球馆,华盛顿杜勒斯机场候机楼,20世纪伟大的结构工程师和

20、建筑师 奈尔维 Nervi,罗马小体育宫 1957年,奈尔维具有把工程结构转化为优美建筑形式的非凡能力,他是运用钢筋混凝土的大师,擅长用现浇或现场预制钢筋混凝土建造大跨度结构,他的作品大胆而富有想象,具有诗一般的表现力。,罗马小体育宫 1957,旧金山 Saint Marys Cathedral 1971,Turin Palace of Labour,台中 东海大学路思义堂 1963年,美国丹佛机场候机楼 1995,伊利诺伊大学 Assembly Hall 1963,巴黎拉德芳斯 CNIT 1958,新喀里多尼亚吉芭欧文化中心 1998,斯图加特机场候机楼 1991年,汉诺威博览会德国馆 20

21、00,Ove Arup and Partners 艾拉普ARUP 一个解决世界建筑结构难题的结构设计事务所,巴黎蓬皮杜中心 19721977,悉尼歌剧院 19571973,艾拉普ARUP事务所承担了中国几个重大工程的结构顾问,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鸟巢”、“水立方”、CCTV大厦,20世纪后期出现的又一个建筑与结构结合的大师 卡拉特拉瓦 Calatrava,美国 威斯康辛州 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 2001年,集工程师、建筑师和雕塑家的才华于一身,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出动感、优美的建筑形式。,法国里昂机场火车站 1994,巴伦西亚科学城 2000,阿拉米罗桥 1992,巴塞隆拿1987,

22、毕尔巴鄂1997,西班牙 坦纳利佛音乐厅 2003,巴伦西亚文化宫 2006,建筑师与建筑结构 古代,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是合一的,建筑设计包含了结构在内,结构的安全由经验保证。数学和力学以及材料科学的发展,促使了结构科学计算的发展,加之设计媒介的发展,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开始分工。建筑师需要学习力学和结构工程的基础知识,把握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在建筑方案构思时进行结构构思,在建筑设计阶段与结构工程师配合。建筑师在结构专业的理论深度和计算能力上可以远不及结构工程师,但在思考结构问题的广度上和总体构思上应当领先于结构工程师。“当清晰的结构得到精确的表现时,它就升华为建筑艺术”密斯凡德罗,高迪既是极有

23、创造力的艺术家和建筑师,又在建筑结构上造诣很高。,建筑物的屋盖形状可以三维变化,丰富多彩,“奇形怪状”;墙体可以在平面上“曲折”,而在竖直方向通常是直立的;而楼层只能是水平的,人们需要在上面活动。“建筑是地球引力的艺术”黑格尔,故宫角楼复杂的屋顶形状,而柱子和墙是直立的,毕尔巴鄂美术馆再复杂的外形,楼板总是水平的,天津博物馆,东京国际贸易中心中心,中国的现代建筑甚少结构形式创新,北京香山植物园 2000年,英国 康沃尔“伊甸园”2001年,1998年在北京展览的模型,中国的建筑为什么甚少结构形式创新?,第一,设计体制的原因。在目前的设计院体制下,找“活儿”和中不中标主要是建筑师的事,而结构工种

24、是“坐享其成”,他不存在竞争压力,项目拿到了,他来和你“配合”。这时他的出发点,通常就会是,怎样保险,怎样省事,尽量符合通用的结构体系与计算程序,采用他曾经经验过的型式。如果建筑师想“出点格”,形式上想有点“突破”,就往往遭到结构的封杀。但是,要是建筑方案是外国建筑事务所做的,中国设计院配合做技术设计,事情就不一样了。而设计院内部配合,就不行。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如果设计体制改为建筑师事务所与结构事务所独立,建筑师做了一个方案,找这个结构事务所,说做不了,另一个结构事务所说我能做。这样一来,结构工程师就有竞争,结构也就可能有创新了。,第二,建筑师自己的原因。我国的建筑师,尤其是年轻的建筑设计人

25、员,其所受的建筑教育,他们在学校学习时周遭的氛围,他们的工作经历,造成他们知识结构和工程经验两方面在建筑结构上“底气不足”,没有能力和勇气向结构工种“叫板”和挑战,在思考结构问题的广度上和总体构思上不能领先于结构工程师,而是“受制”于结构工程师。第三,价值观的原因。中国长期以来对结构工程师及其结构设计的评价是能否节约。下面是某大设计院资深结构总工程师在他们院庆五十周年论文集中的话:“作为结构工程师,在保证房屋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力求节约是我们的天职。”“用最少的材料建造最安全的房屋,应该是结构工程师终生追求的目标。”,且不去反思在中国曾经因片面强调节约所带来的历史教训。就非常客观地承认其前提条件

26、:“保证房屋结构安全”“建造最安全的房屋”下,结构工程师的天职和目标难道就只是节约和用最少的材料!?结构是因建筑而存在的,建筑有艺术的要求,有形式创作的要求,结构难道就不要了吗?一个只是把节约当做终生追求目标的结构工程师,终生只能是结构工程师。而追求结构的形式创新和艺术创造的结构工程师可能成为大师,成为融建筑与结构创作于一身的艺术家!在建筑装修、建筑设备与设施的标准大大提高,建筑结构的造价占建筑总造价的比重大大下降的情况下,对建筑结构工程师及其工作的评价,是否应该从只重节约,转向给结构形式的创新和对建筑师提出的建筑造型“盖得起来”的保证以更大的关注?,我在土木系的学生讲课时,希望他们 要做建筑

27、与结构结合、技术与艺术结合,在结构形式上有创新,能解决建筑形式带来难题的结构大师!敢为他人之不敢为能做他人之不能做想到他人之想不到在未来能够出现中国的奈尔维中国的艾拉普 中国的卡拉特拉瓦中国的建筑结构大师,建筑的美除了风格与形式(如泰姬玛哈尔优美的形式和伊斯兰风格)体现的之外,还有什么?(2万工匠22年所付出的精湛的技艺对泰姬玛哈尔的美,对她的艺术价值起什么作用?)Claude Perrault(十七世纪法国的一个医生兼建筑师,法兰西院士)提出有两种建筑美:positive beauty(positive的词义:实在的、确实的、肯定的、积极的、绝对的、正的)arbitrary beauty(a

28、rbitrary的词义:武断的、专制的、独裁的、随意的、任意的)他把材质、工艺归结于positive beauty 把形式、风格归结于arbitrary beauty,建筑的“arbitrary beauty”,即从风格、形式所体现的建筑艺术,可以随时代、地域、民族、社会与文化而变化,甚至在一个时代可以对以前的建筑风格、形式提出批判和加以否定,但“positive beauty”却可能是永久的。positive beauty 与建造者的技艺 skill,建造的技术technology,建造的精心carefully有关。,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说过一句话:“Architecture begi

29、ns where two bricks are carefully jointed together.建筑(Architecture)开始于两块砖被仔细地连接在一起。”,Francesco Dal Co 对此话的评论是:“Our attention should not fall on the curious,reductive image of the two bricks,but on what is required for their joining to create something architecturally significant:carefully is the key

30、 word here.”Figures of Architecture and Thought,1990 意思是说对密斯的这句话,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两块砖”上,而是在于两块砖如何连接能产生建筑(architecture)上的意义,此时,“仔细地”(carefully)是关键的词。,密斯凡德罗有一句人人皆知的经典名言:“Less is more”。再加上“Architecture begins where two bricks are carefully jointed together”,两句话放在一起,可以说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精髓,也是密斯设计作品的显著特征:摈弃繁琐的附加的装饰,采用高水

31、准的加工工艺,追求精致的节点构造。但是,前一句话在六、七十年代遭到了后现代主义的猛烈批评。然而后一句话却没有人会提出疑义,因为这句话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真理”。当密斯的“Less is more.”一度受到批评和冷落时,但他追求的节点设计和工艺技术的精致性,却被“Hi-Tech”继承和发扬。而现今当红的“简约主义”似乎又把密斯请了回来。,简约主义与现代主义相比:材料的使用更加丰富多样;工艺技术更为精致,且从Hitech的精致的构件和节点,发展到精致的“表皮(Skin)”;显示文化内涵和地域性。简洁中显精致,简洁中显雅致。,我们在建筑上已经丢失了传统的手工技艺,却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技术水平,没有进

32、入工业制造的现代工艺阶段。“粗糙,没有细部,不能近看,不能细看,不耐看。”,工厂化生产的厨房设备遭遇到没有标准化的厨房设计和管道布置,加上手工操作粗糙的的现场安装。,这不仅仅是技术水平和造价高低问题,最重要的是眼光和眼界问题,是否有技艺和细节上的追求和有精益求精的要求。而中国人却容易“将就”和“凑合”。,中国建筑需要呼唤“精致性”!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转变建筑师的观念和工作,也需要从建筑教育开始,同时也需要业主和领导不要一味要求“形式新颖”,还需要制造业的介入,即整个国家工业水准的提高。,随着现代工业制造技术的迅速提高和对建筑业的进入,盖房子已越来越从机械化的现场施工向工业工艺控制下的工厂制造过

33、渡,建筑设计越来越需要和工艺设计相结合,而中国的建筑师还缺乏这方面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了解和把握现代工艺技术是建筑师的基本功。,近年来我国的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一些新一代建筑师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了这方面的追求。,中国石油总公司,中科院计算所,深圳规划局,冯骥才文学馆,北京金融街一期和二期的变化,北京CBD,近年来,清水混凝土的工艺技术获得解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作为工业革命产物的现代建筑材料的主体:钢材(包括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混凝土、玻璃和传统建筑材料:木材、砖、石不会被取代。而这些材料的性能改进、加工工艺、构造方法、施工技术会发展。,陶土干挂陶砖 伦佐皮阿诺,

34、托马斯赫尔佐格,黏土面砖立面板系统,托马斯赫尔佐格,陶土干挂陶板,陶土陶饰构件,赫尔佐格&德梅隆,多纳米斯葡萄酒厂,结束语,奈尔维说过:“只有对复杂的建筑问题持肤浅的观点,才会把这个整体分划为互相分离的技术方面和艺术方面。建筑是而且必须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而并非是技术加艺术。”中国建筑学人需要深入准确地理解建筑、艺术和技术(architecture、art and technology)的含义和关系!,气质与修养 今天,我们已经不把大学教育仅仅看成是知识传授和专业教育,而是讲“素质”教育:高素质、全面素质、综合素质等;讲“能力”教育: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组织和交往能力等。但我觉得大学教育

35、光讲“素质”和“能力”教育还不够,不仅要讲“素质”,还要讲“气质”(人格的外在表现);不仅要讲“能力”,还要讲“修养”(人文修养、艺术修养、科学修养、道德修养)。只讲素质、能力还是有些功利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做事”,而气质和修养是“为人”。我们当然希望学生将来能成为“学术大师、治国英才、兴业之士”,能做大事;学生将来能否做“大事”,不仅与大学教育有关,还和他未来的经历和机遇有关。但是,如果做不成“大事”,甚至“一事无成”,他还是不是一个“落魄的君子”呢?,其实“为人”的教育是将来“做事”的基础,精英教育更应如此。在英美国家,气质和修养教育在中学就予以重视,尤其是像英国的伊顿公学等名校和美国东海

36、岸新英格兰的私立寄宿学校,还有美国“常春藤”大学,在其精英教育中,更是把气质和修养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清华校长梅贻琦在“大学一解”说:西洋之大学教育其本源所在,实为希腊之人生哲学;而希腊人生哲学之精髓,无他,即“一己之修明”是已。他又说:大学一书开章明义之数语即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他谈到“明明德”时指出:“学子自身之修养为中国教育思想中最基本之部分。”,波士顿 Wellesley College,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大学教育却没有把气质和修养教育自觉和明确地提出,尽管像“文化大革命中”以“大老粗”为荣的现象一去不返,但社会还没有完全从对“气质”、“风度”、“修

37、养”的误识(认为是贵族化、书呆子、脱离大众)的禁锢中摆脱出来,不敢理直气壮的提大学生应该是“君子”,是“淑女”。大学生们一方面没有受到良好的气质和修养教育,另一方面却受到格调低俗的商业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影响。教育和教学又过于专业化,缺乏文理(Art and Science)通识教育。以至今天许多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只能称为“专业人士”,而不是“知识分子”,或只是“知分子”不是“识分子”。,现在各级政府领导大多数已是大学毕业,硕士博士也为数不少,但在城市建设中,一些领导干部缺少历史文化和艺术审美修养,以至于出现铜钱形的大楼,福禄寿三星的象形旅馆,把巨大的金元宝供在山顶,要在神女峰下盖百米高的神女像(

38、与美国自由女神像比一比),要在漓江上建万国桥(世界各国著名大桥的缩尺模型)等等,而拆毁历史文化古迹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事例在全国更是比比皆是。还有,近年来“风水堪舆”、“命相星座”、“口彩籤语”在全社会泛滥,这些在封建社会里的传统文人都不以为然的东西,今天却有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诚惶诚恐地相信。因此,学过现代科技知识的人,并不意味着就有了科学修养。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修养,是大学教育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实行气质和修养教育,除了要为学生开设人文、艺术等方面的课程之外,主要是讲“养成”和“熏陶”。“养成”有:教师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校纪和校规的约束,班集体的建设,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开展,思想政

39、治工作等。“熏陶”有:校园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风气的熏陶和学校传统精神的熏陶等。说到教师的评价,今天都在想这个教师工作是否勤奋、有多少科研项目,有什么成果、发表了多少论文。但是我觉得这还不够,还必须显示出你的人文、艺术、科学修养和人格魅力。今天我们很多教师,他确实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面是出色的专家,但是一出他的专业范畴,没有了像解放前清华、北大那些名师们的大师风采。大学教师要以人格魅力、学术修养和精神风度,给学生启发、熏陶和感染。,气质和修养的教育是否会套用一个模子,会限制学生的多样化?我看不会,就拿气质来讲,因为个人性格不同和背景与际遇不同,可以是质朴(而不是粗俗)的、高雅(而不是

40、高傲)的、平和(而不是平庸)的、率真(而不是矫情)的、潇洒(而不是放荡不羁)的、内涵(而不是城府很深)的、精明(而不是狡黠自利)的等等。学生自己应当有意识地在“气质”和“修养”方面要求自己,培养自己。例如不要过分追求“时尚”和“流行”的文化,王尔德说过:“Fashion is really ugly,so that it must be changed every tow months.”,不要迎合低俗的审美趣味,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聊天,不要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在气质上追求雅气、英气、才气、大气和正气,尤其是正气。要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艺术修养、科学修养和道德修养。要多读书,要多游历,“读万卷

41、书,行万里路”,这对建筑学的学生尤为重要。要懂得“享受人类的文明”。,清华大学有很好的人文传统。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正是来自于梁启超1914年在清华以君子为题的讲演。后来他成了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国学研究院的另一个导师王国维的“三境界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应该作为清华人治学的传统。而陈寅恪为王国维纪念碑撰写的碑文结尾:“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中之“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更应是清华学人的人格和精神的追求。,清华园游人2009年8月6日 清华校园,每逢假日,游人如织,二校门前、清华学堂、大礼堂区照相留影者熙熙攘攘,然近旁王国维先生碑前甚少有人。二校门前客如篱 学堂礼堂入相机 不知清华精神在 静安碑下人影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