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规划.ppt(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生态学(Ecology),第六章 景观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规划,一、景观和景观生态学二、景观要素三、景观结构 四、景观变化五、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六、景观生态学的应用七、景观生态规划,一、景观和景观生态学,视觉美学:与“风景”(scenery)同义或近义。地理学: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是指反映地形地貌景色的图像,诸如草原、森林、山脉、湖泊等。生态学: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镶嵌体,通过一定地貌表现出来。,1.关于景观的三种理解:,5,2.景观的定义和特征:,景观: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1986,Forman&Go
2、dron)。,景观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相叠加的复合生态系统,任何一种景观中,都有物质、能量以及物种的流动。,景观的特征:,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生态学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3.景观生态学,德国著名生物地理学家C.Troll最早提出“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的概念(1939年)。并将其定义为:研究某一地区不同空间单元的自然与生物关系的学科。生态学侧重研究“垂直
3、关系”,即在一个相对均质的空间内研究植物、动物、大气、水和土壤之间的关系;而景观生态学的特殊性在于它侧重研究“水平关系”,即空间单元之间的关系。,(1)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p.162),最先在欧洲兴起,1939年德国生物地理学家C.Troll提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1984年,第一本较有影响的景观生态学英文教科书出版(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Naveh and Lieberman);20世纪八十年代初,景观生态学在北美逐渐兴起;景观生态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也很快。,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80年代:起步阶段,侧重于国外文献的介绍,1981年,德意志联帮共和国生态环境现状及
4、保护,黄锡畴;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研究,刘安国。(国内首次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文献);1983年,Troll的景观生态学,E.纳夫的景观生态学发展阶段,林超;1985年,评介Z.纳维等著的景观生态学,陈昌笃;1986年,土地生态评价与土地生态设计,景贵和。(国内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第一篇文献);1988年,景观生态学生态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构架,李哈滨;土地资源研究与景观生态学,金维根;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应用,肖笃宁;,90年代起:发展迅速,1990年肖笃宁主持翻译了R.T.T.Forman和M.Godron的景观生态学。1990年,沈阳西郊景观结构变化的研究,肖笃宁等。吉林省中西部沙化土地景观生态
5、建设论文集,景贵和。1992年,伍业钢和李哈滨的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研究方法;1995年,黄土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景观多样性分析及其制图研究,傅伯杰;1996 年,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傅伯杰。,(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p.162),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景观生态学与其它生态学科的区别,景观生态学明确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人类活动对生态学系统的影响,也是在较大尺度
6、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其它生态学科的研究内容也可笼统地说成是相应的生态学组织单元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但景观生态学尤其突出空间结构和生态过程在多个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故无论是从时间和空间上,还是从组织水平上而言,景观生态学研究所涉及到的尺度都比其他学科更广。,景观生态学与其他生态学学科的关系以及一些突出特点(邬建国,1996),(3)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空间异质性或格局的形成和动态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格局过程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景观的等级结果和功能特征以及尺度推绎问题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功能的相互关系景观异质性(或多样性)的维持和管理,二、景观要素,美国生态学家R.Forman
7、和法国生态学家M.Godron认为,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有3种(1986):,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底(matrix),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这种所谓的内部均质性,是相对于其周围环境而言的。具体地讲,斑块包括森林、湖泊、草原、农田、居民区等。,1.斑块(patch),(1)斑块的定义,(2)斑块的特点,可感知性:斑块的可感知性特征包括大小、形状、内容、持续时间以及结构和边界特征。等级性:斑块具有明显的时空等级性,大尺度上的斑块是小尺度的镶嵌体(mosaic)。相对均质性:研究大尺度现象时,常把小尺度斑块看作是相对均质的,简化研究
8、对象的复杂性。动态性:随时间不断变化是斑块最基本特征之一。尺度依赖性和生物依赖性:斑块的特征依赖于观察尺度以及所研究的生物。大尺度观察会忽视小尺度上的斑块性,而小尺度观察则不易获得大尺度上的斑块性。不同的生物对斑块性可能有全然不同的反应。,(3)斑块的类型,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基底内的局部干扰形成的。例如在一片森林里,发生火灾,形成一个或多个火烧迹地就是干扰斑块。残存斑块(remnant patch):是由于它周围的土地受到干扰而形成的,它内嵌在受干扰基底内,成因与干扰斑块相同,只是地位不同。,(3)斑块的类型,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resour
9、ce patch):起源于环境的异质性。如林区内,在河谷低地的沼泽;草原植被上的片林;聚集在沙漠绿洲周围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等斑块。引入斑块(introduced patch):把生物引进到一块地区,就形成引入斑块。引入植物就形成种植斑块(planted patch),如农田、人工林等。,又称走廊,是指景观中与相邻的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2.廊道(corridor),(1)廊道的定义,(2)廊道的结构特征,宽度、组成内容、内部环境、形状、连续性以及与周围缀块或基底的作用关系。廊道常常相互交叉形成网络(network),使廊道与斑块和基底的相互作用复杂化。,(3)廊道的类型,廊道(co
10、rridor)按起源分为:,干扰廊道:由带状干扰所致,如道路;残存廊道:由周围基底的干扰所引起,如为动物迁徙保留的植被带;环境资源廊道:由环境资源在空间上的异质性线性分布形成,如河流、山脊线、谷底动物路径等。种植廊道、再生廊道等。,(3)廊道的类型,廊道(corridor)按结构特点分为:,线状廊道(line corridor):线状廊道狭窄,以边缘物种(edge species)占优势;带状廊道(strip corridor):带状廊道较宽,除边缘物种外,还有内部物种(interior species)。,(4)廊道的功能,(5)廊道的典型类型,绿色道路廊道 城市道路绿化高速公路绿化铁路绿化
11、农田防护廊道河流廊道,3.基底(matrix)(p.174),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在景观中起控制作用的景观要素(多为背景、或占主体的部分)。,(3)基底的判定标准:相对面积、连通性、动态控制,(1)基底的定义,(2)基底的特征,控制景观动态是基底的最根本特征。基底在景观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影响能流、物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如广阔的草原、沙漠,连片分布的森林、农田等。,基底的孔隙度与连接度(Forman et al.,1986)M为基底,P为斑块;(a)孔隙度为0;(b)孔隙度为1;(c)孔隙度为2;(d)孔隙度为3;(e)孔隙度为11;(f)孔隙度为2,连接完全;(g)孔隙度为2,连接不完全;(h)孔隙度为2,连接完全,(4)基底的孔隙度(p.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