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强夯施工方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强夯施工方案1.doc(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 录一、 编制依据2二 、编制范围2三、工程概述21、工程地质概况22、设计概况3四、施工方案341、施工强夯施工试验342、施工准备443、施工工艺流程544、施工质量控制745、强夯施工质量检验8五、资源配置计划8六、施工工期9七、安全保证措施9八、质量保证措施10九、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措施10桥梁公司路基强夯段施工方案为确保哈大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强夯段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路基强夯段作业施工,指导全线施工,特编制本方案。一、 编制依据1、哈大铁路客运专线TJ-1标段个别路基设计图2、哈大铁路客运专线TJ-1标段个别路基设计图第一册通用设计图3、客运专线铁
2、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4、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5、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6、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2003)二 、编制范围本标段共4 段地基采用强夯处理,其分布段落详见表强夯加固地基段落一览表,夯击能3000KN.m4000KN.m,夯击2 遍。强夯加固地基段落一览表序号起点里程终点里程线路长度加固方式备注1DK67+040.65DK67+090.0049.35强夯2DK73+150.00DK73+294.27144.27强夯3DK75+420DK75+485.836583强夯4DK7
3、9+033.70DK79+630.005963强夯三、工程概述1、工程地质概况DK67+040.5DK67+090段以填方通过,地貌为丘前缓坡,地势左低右高。地层:粗角砾土,褐黄色,稍密,潮湿。页岩,褐黄色,泥质结构,全风化强风化。DK73+150DK73+294.27段位于文山大桥小里程端线路以填挖相间通过丘前缓坡,地冲沟发育,地形左高右低。地层:粉质黏土,灰色,硬塑,含泥岩角砾;粗角砾土:褐黄色,中密,稍湿。泥岩:黄褐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强风化。DK75+420DK75+485.83段位于宫房特大桥小里程端,线路以填方通过,丘陵地貌,地势平坦,地形起伏不大。地层:粉质黏土,黄
4、褐色,硬塑,土质均匀;细角砾土:褐黄色,稍密中密,稍湿饱和主要成份为砂岩。泥岩:灰色褐黑色,全风化弱风化,泥质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DK79+033.7DK79+630段位于双盛大桥大里程端,线路以填方通过丘前缓坡,冲沟发育,地形左高右低。地层:粉质黏土,棕黄色,中密,潮湿饱和,成份以砂岩为主。泥质砂岩:青灰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2、设计概况DK67+040.5DK67+090段基底采用强夯处理,夯击能3000KN.m,夯击2遍DK73+150DK73+294.27段基底采用强夯处理,夯击能4000KN.m,夯击2遍。DK75+420DK75+485.83段基底采用强夯处理,夯
5、击能4000KN.m。DK79+033.7DK79+630段基底采用强夯处理,夯击能4000KN.m,夯击2遍。四、施工方案41、施工强夯施工试验试夯的目标由于强夯法的设计是根据客运专线路基变形控制的要求,确定地基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有效加固影响深度,根据本段松软基底的特征,选定的单点夯击能、单位面积夯击能、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夯点间距、间歇时间等。而且强夯法的诸多设计参数是经验性的,设计时常采用工程类比法和经验法。因此强夯法施工开始前必须进行试夯工作。场地选择试夯前必须对现场地质情况和土质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进行详细了解,选择一处或几处进行。试夯记录在试夯过程中进行以下测试工作并记录
6、:A、单点夯:测试地表位移、每击夯沉量、测定夯坑深度及口径、体积;B、夯打击数与坑底标高下沉量图;C、空隙水压力增量时间过程线;D、夯击击数与夯坑隆起体积关系曲线图;E、单位面积夯击能与地面平均沉降量图;F、夯前夯后标准贯入击数随深度分布规律图。夯击后测试试夯后,每隔0.51.0m 取样,进行地基土的干密度、压缩系数。对夯前、夯后的地基土采用标贯、静力触探、载荷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取得试验数据。试夯结果分析根据以上的测试工作,取得强夯施工参数,主要包括:锤重和落距、最佳夯击能、夯点布置、夯击次数及遍数、两次夯击遍数的间歇时间等。验证设计参数,校正施工参数、考核施工机具的能力、为正式施工提供依据
7、。在试夯结束后,在加固深度范围内,每隔一定时间取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土的干密度、压缩系数等数据。并在现场进行载荷浸水试验或其他原位试验,以验证强夯效果。试夯结果如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可以调整锤重、落距或其他指标,重新进行试夯,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试夯满足设计要求后,根据试夯的结果和提出的问题,则可确定强夯施工参数,在初步施工方案的基础上,编制正式施工方案,并以此指导施工。42、施工准备421、强夯加固地基开工前,挖除地表淤泥及耕植土,并根据现场的原始地形进行必要的整平,用压路机适当碾压即可。施工前做好临时排水系统,以防地表水流入路基施工范围。422、在强夯前,根据预先估计的夯后变形量,先铺
8、设一层隧道弃碴之A、B组填料。起吊夯锤、自动脱钩、落锤夯击、第一遍夯击完毕、平整场地、夯点定位、划轮廓线、起重机就位、低能满夯、测量标高、结束。二次起吊锤、自动脱钩、落锤夯击、移机到下一夯击点、第二遍夯击完成、平整场地、平整场地、试夯。423、做好强夯区的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在试夯中确定的机具选择、强夯走行路线、强夯施工平面布置图。424、按照强夯设计平面图进行夯点的测量放线,使每个夯击点都按夯锤底面尺寸标出白灰轮廓线,然后在每个夯击点测出标高,并做好记录。425、对强夯施工会影响建筑物时,开挖隔振沟。43、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流程见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4.3.1、强夯试夯:按上述的强夯试夯方法首
9、先进行试夯,按试夯获取的施工参数进行施工。4.3.2、夯击能:实际施工中根据设计和试夯结果选取最佳夯击能设计强夯施工方案。4.3.3、落距:实际施工中可选用不同的落距,可获取满足设计的最佳夯击能。每次夯击前,检查落距并做详细记录,以确保夯击能量达到设计要求。4.3.4、夯击遍数:根据设计要求,分2 遍进行夯击。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4.3.5、夯击点间距及布点:夯击点间距一般为1.31.7D(D 为夯锤直径),夯锤直径为2.76m,夯击点间距拟选用4.0m(即约1.59D)。正式夯击时按间隔1 个夯击点进行跳夯,跳夯间距为8.0m,有利于夯击能量向土层深处传递。击点布置:夯击点布置采用正方形、梅花
10、型插档法布点(夯击点布置见图夯击点布置图)。夯击点布置图4.3.6、夯击击数:第一遍按间隔1 个夯击点跳夯,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按顺序依次夯击,四遍夯击完成后达到锤印披此搭接。最后再以低能量(前几遍能量的1/41/5)进行满夯,满夯锤印彼此搭接面积不少于1/4,以加固前几遍夯点之间被振松的表土层。夯击击数拟采用第一遍每点11 击、第二遍每点9 击、第三、四遍每点5击,实际施工时根据现场强夯试验获取的夯击击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以夯坑的压缩量最大但不因夯坑过深而起锤困难、夯坑周围的隆起量最小、同时还要满足最后两击的夯沉量不大于50mm 为原则。强夯施工时以各个夯击点的夯击击数来控制施工。最后
11、低能量排夯时每点夯12 击。夯击时每个夯击点的夯击击数都安排专人进行检查和记录,确保夯击击数,保证强夯质量。4.3.7、夯击遍数间隔时间:两遍夯击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土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其间歇时间取决于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试夯时利用孔隙水压力仪检测孔隙水压力增长、消散的时间,确定夯击遍数间歇时间。第一遍强夯完毕并经过确定的间歇时间后进行第二遍强夯,第二遍强夯完毕并经过确定的间歇时间后进行检测。正式强夯时按试夯所确定的锤重质量、形状、尺寸,夯击能量、夯击点布置、夯击遍数、夯击击数、夯击间歇时间等强夯技术参数进行施工。其施工步骤如下:、施工准备;、按设计用石灰标出第一遍夯击点位,并
12、测量场地高程;、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落下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夯坑填平;夯击时采取跳点夯击或梅花型顺序夯击,分段进行。严格按试夯设计的施工顺序施工,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合理安排施工节拍,施工夯击施工连续进行。施工坚决杜绝间歇时间未到就强行施工的现象;、重复步骤e,按设计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步骤cf,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间歇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采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土
13、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满夯时搭接面积不少于1/4。44、施工质量控制51、认真细致的进行施工过程的数据记录及数据整理,每种测试试均应编制详细的测试方案和测试要求。主要测试项目如下: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夯沉量、夯坑深度、开口大小、夯坑体积;场地隆起和下沉记录;每遍夯击后场地的夯沉量;孔隙水压力增长、消散检测,每批夯点的加固效果检测;记录最后2 击的贯入度,观察是否满足设计或试夯要求。52、满夯前应根据设计基底标高,考虑夯沉预留量,使满夯后达到设计标高。53、施工时保证落距大小,夯够夯击击数,按照夯击间距和跳夯顺序,保证夯击遍数和各遍之间的间歇时间。夯击时确保落锤平稳、夯位准确,若错位或坑
14、底倾斜过大,用土将坑底整平再夯。54、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55、强夯中心位移允许偏差不大于0.1D(D 为夯锤直径)。56、强夯地基处理范围、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强夯地基处理范围、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范 围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尺 量2横 坡0.5%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坡度尺量45、强夯施工质量检验61、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是过程控制,尤为重要,因此必须认真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
15、仔细复核各个技术参数。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应补夯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62、施工后的检验:应在强夯后714d(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用原位测试法和室内土工试验法。检验频率:每300m2至少1 点。原位测试:测试项目夯前夯后相同,标准贯入、静力触探试验、荷载试验等。试验孔布置应包括坑心、坑侧,以验证夯点间距。取土试验:夯前夯后相同,抗剪指标、压缩模量、密度、含水量、孔隙比、渗透系数、湿陷系数。五、资源配置计划1、 人员计划主要施工人员计划表序号部门名称人数1项目部管理人员102起重工83填料强夯工104起重机司机25推土机司机26机修工2合计测量工32、 机械、设备计划施工机具与设备A、夯锤:采用
16、圆柱形和带有气孔的夯锤,重量根据试夯确定的数据具体选定,一般先用1040t 的铸铁锤,形状为圆柱体。锤底面积6.0m2,高度与直径的比值为1:3.2,可有效避免偏锤现象。夯锤下落中产生巨大的气垫,消耗冲击能;夯锤以巨大的能量着地对夯锤有吸着作用,起拔阻力很大拔锤困难;因此为消除以上两种作用需在夯锤上对称设置6 个直径为30cm 的气孔,气孔与锤轴线平行,上下贯通。B、起重设备:履带吊组合缀条式门型支架(高度30m),起吊能力为锤重的1.52.0 倍。C、自动脱钩装置:采用三扣式人力拉绳脱钩器。主要机械设备计划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用途1吊车25T台1起吊夯锤2门字支架18T副1起重机支架3夯锤
17、20T个1夯机基底自制4自动脱钩个1夯锤夯坑5推土机108KW台1平整夯坑6内燃发电机24KW台1电焊机及照明用电7汽车台1运送油材料及施工人员六、施工工期计划施工工期为2007年10月20日2008年06月20日。七、安全保证措施71、强夯一段时间(1000 次夯击左右)后,起重机应进行保养,检查机械设备、动力线路、钢丝绳磨损情况,并着重检查调整回转台平衡钩轮与导轨的间隙,避免加大平衡钩轮的冲击负荷。每天开机前检查起重机、滑轮组、脱钩器以及索具卡环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72、起吊司机应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起吊夯锤的速度保持平稳低速均匀,严禁忽快忽漫。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面。73、夯锤起吊
18、后,严禁操作人员从夯锤下通过。拉锤人员距夯点15m 以外,拉锤时严禁将拉绳绕在手臂上,以防万一锤摆动时脱手不及造成危险。74、为减少吊臂在夯锤下落突然释重后,产生后倾,用推土机牵引钢丝绳约束吊杆,以确保安全。75、起重机操作室挡风玻璃前,应设防护网遮挡,并设一个30cm30cm 铁丝网观察窗,以便司机操作。76、当夯锤上升接近脱钩高度时,起重司机要注意观察;夯锤脱钩时发生故障时,起重指挥人员立即发出信号,并将夯锤降落,判明原因后进行处理。77、强夯时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78、强夯机械设备高大、稳定性差,施工场地应软硬均匀,不得有虚填坑洞现象。79、强夯若黏锤,不得强行起
19、吊,以免损坏设备。八、质量保证措施1、提高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职工视工程质量为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建立每道工序的质量保证措施,严格按照各工序验收标准,进行质量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量整改,把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3、严格按图纸施工,做好施工记录,所有技术资料及时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履行签字手续。4、施工中各工序密切配合,在项目经理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好各工序之间的交叉作业问题,明确质量目标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工程优良。九、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措施1、建立健全保证体系,在项目部设置专职安全员,实行安全标准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确保施工安全体系的正常运转。
20、2、严格贯彻执行各级有关的操作和安全规程。3、上岗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上岗人员不得饮酒。4、电工、电焊工、司机必须有操作证,否则不准上岗,严禁其他人员操作。5、现场文明施工,充分体现公司的形象,进入施工现场就要以良好的社会形象,体现企业风采。6、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做到:施工机具、水电线路、材料堆放、临设搭建等合理有序。7、严格按照程序组织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中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保持良好的施工秩序。8、抓好现场管理,提高施工标准化,规范化,科学管理水平。9、作业前,应对整机进行试运转,确认各部件运行良好,连接牢固。10、电源在导通前,应检查电源电压,并使其保持在额定电压范围内。11、经常观察振动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在建筑物附近可挖防震沟,深度应超过该建筑物的基础深度。12、施工场地内的各种废弃物要分类堆放,定期按规定处理,防止乱丢乱仍。13、废弃的泥浆、油污要作过滤处理,不容许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