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刘壑原创选考知识宝典)必修2第一章选考知识宝典.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9403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5(刘壑原创选考知识宝典)必修2第一章选考知识宝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25(刘壑原创选考知识宝典)必修2第一章选考知识宝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25(刘壑原创选考知识宝典)必修2第一章选考知识宝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25(刘壑原创选考知识宝典)必修2第一章选考知识宝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5(刘壑原创选考知识宝典)必修2第一章选考知识宝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5(刘壑原创选考知识宝典)必修2第一章选考知识宝典.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说明:为培养针对综合性问题的分析能力,本教材中在大多综合性问题处,地理依据和答案组织留空,方便思考;各个综合性问题的地理依据和答案组织,见资源63.地理综合性问题的答题模板总结。必修11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世界人口的增长历史上世界人口增长的曲线呈J形,增长速度先慢后快,大致从工业革命开始变得特别快,呈指数增长,称为“人(读图方法指导:曲线陡缓与数据变化快慢的关系一一般曲线统计图中,曲线越陡,数据变化越快,曲线越缓,数据变化越慢。)机械增长,由人口迁入、迁出引起的增长。自然增长,由人口出生、死亡引起的增长。对整个世界,人口增长取决于自然增长,机械增长对整个世界人口数量基本不起作

2、用。3 .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时期内的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反映一定时期内人口增长的快慢。人口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人数总人数=(出生人数一死亡人数)总人数二出生率一死亡率利用人口自然增长率分析相关现象:反映人口增长快慢、不反映人口增长量的多少:人口自然增长率越大,人口增长越快,但增长量不一定多,还与总人数(即人口基数)有关;(出生率、死亡率与出生人数、死亡人数的关系也是如此,即变化率状况不等同于变化量的状况,变化量与变化率和总量都有关。)自然增长率的正负反映人口变化:当其为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口增加;当其为0,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人口不变;当其为负,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减少。例:某国的人口自然

3、增长率如右图,该国在t2时人口增长最快,在t3时人口最多,t3以后人口呈负增长。知识迁移:从差值分析总量,找差值与。的关系;从比值分析总量,找比值与1的关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很多,如生物学规律(如人类从当代到繁衍下一代的时间一般为2030年等)、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如初婚年龄等)、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出生率或死亡率,进而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快慢,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不是只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还受战争、疾病等因素的影响。4 .人口增长模式一一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

4、率组成高高低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存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早期,该模式前期又称原始模式,后期又称为传统模式。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事业落后,死亡率高,每个家庭因儿童死亡可能性大且为了获得充足劳动力而多生孩子,出生率高。高-低-高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该模式又称过渡模式,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未能同步下降,出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低-低-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又称为三低模式、现代模式,存在于发达国家或发展中

5、国家的发达城市。如:美国、加拿大、西欧国家、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在发达国家或地区,生产力水平高,现代科学知识得到普及,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提升,社会福利保障好,人们的生育观念进步,出生率低;医疗卫生技术进步,人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低。有的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如2004年,德国、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出现负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出现零增长,英国、比利时、芬兰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注意:人口增长模式三率高低的判断标准一一出生率一般以2%为界,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一般以1%为界。5 .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及特殊现象对比三种模式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6、会发现,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生率、死亡率总体都下降,但死亡率比出生率先下降。如下图:读图方法指导:利用间距判断差值大小一一图中出生率、死亡率两条曲线的间距即是二者之差,为自然增长率。在没有政策调控的情况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生率呈下降趋势,最后平稳,而死亡率虽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到发达国家阶段,死亡率可能有所升高(但还是属于低死亡率水平),还可能出现发达国家死亡率高于其出生率、或发达国家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死亡率的情况,因为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比重大。6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高低高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容易出现的人口增长过快的人口问题

7、。危害:粮食紧张、住房拥挤、道路堵塞、生态破坏、儿童教育压力大、就业压力大等。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大力发展经济、发展教育等。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三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容易出现人口老龄化的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的指标:M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呈10%,或者三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呈7%)危害:社会负担重、劳动力缺乏、兵源不足、社会缺乏活力等。措施:鼓励生育从而降低老年人比重、延迟退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7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金字塔统计图低死 亡率高出生率左图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金 字塔图,右图为发达国家的人 口金字塔图。8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20

8、16年起准许夫妻生育二孩。是三低模式,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故逐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9 .概念补充育龄妇女生育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活婴数与同期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之比,通常用干分数表示。育龄妇女指处于生育期的妇女,一般以15岁49岁为标准。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越大,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即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严重。包含老人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人口红利期: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比较低的时期。一国人口生育率下降时,少儿比例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

9、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期,第二节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对人口容量的限制性环境中的各种资源,无论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其总量都是有限的,这限制了环境能支持的人口数量。某地能支持的人口数量,由当地最紧缺的生存必备资源决定。2 .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和资源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支持的蜃多人勤,此时人们生活质量最低。人类合理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支持的或隹人

10、藜,这种情况下,人们能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和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应,此时人们生活质量最高。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注意:环境承载力所指的最大人口规模,相当于人口容量。3 .影响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资源数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资源数量多,能支持的人口多,其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都大;反之都小。经济技术水平:经济发达、技术先进,能支持的人口多,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都大;反之都小。对外开放程度、工业化程度、城市化水平,与当地的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呈正相关,而人均消费水平与当地的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4 .人口

11、容量的特点:相对性、警戒性相对性:同一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技术水平条件下,其支持的最多人口数量是变化的;警戒性:人口容量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要达到的人口数量,相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第三节人口迁移1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人口迁移: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包括人口迁入和人口迁出。注意:定居地不变的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如短期旅行、农民工季节流动等。定居地不变的人口流动,只能称为人口流动。人口迁移的相关概念:人口净迁移: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之差。人口净迁入:迁入人口迁出人口的情况。人口净迁出:迁出人口迁入人口的情况。人口迁移

12、按迁移范围分类: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2 .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人们从自然生态环境差、自然资源缺乏的地方,迁移到自然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由生态环境条件恶化而引起的移民,或为保护生态环境而迁出的移民,称为生态移民或环境移民,如为保护青藏高原三江源水质而引起的移民。经济因素:人们从经济落后地区迁移到经济发达地区(如从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往往具有自发性。这是目前我国和世界上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越频繁。经济发达或经济发展快的地方,迁入人口多,经济落后的地方迁出人口多。由大型项目开发引起的人口迁

13、移,如三峡工程移民、西部大开发引起的人口迁移等,也归入经济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因为这些大型项目开发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经济。政治因素:由政府组织的人口迁移或战争引起的难民的迁移;由政府组织的人口迁移往往有很强的组织性。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引起的人口迁移。3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迁移均以行政调动为主,如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等。这一阶段我国人口迁移的主流,是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迁移。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的自发性流动日益活跃。这一阶段我国人口流动的主流是从中西部向东部迁移。4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区:利:缓解人地矛盾,减轻环境压力,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弊: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劳动力不足、田地荒芜等。对迁入地区:利:增加劳动力或引入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压力和环境压力增大,管理难度增大等。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区、迁出地区的年龄结构也有影响,可能加剧或缓解迁出地与迁入地的人口老龄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