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性与城市空间效率_基于要素集聚的视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达性与城市空间效率_基于要素集聚的视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40卷第5期2023年9月Vol. 40 No. 5Sep. 2023经济经纬EeOnOmiCSUrVey通达性与城市空间效率:基于要素集聚的视角魏新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摘要:基于2009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通达性的改善对我国城市空间效率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D通达性的改善能够促进城市空间效率提升,且可以有效吸引劳动力与资本的集聚,促进城市土地要素的有效利用;(2)城市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直接促进作用大于通过要素集聚作用于城市空间
2、效率的间接促进作用;(3)分城市规模和经济禀赋来看,城市通达性的变化对大规模城市和贫困地区城市的城市空间效率影响程度分别大于对中小规模城市和非贫困地区城市的影响程度.因此,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激发要素集聚的中介效应,将有助于中国城市高效率发展.关键词:通达性;生产要素集聚;城市空间效率;资源配置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2103080)作者简介:魏新月(1994-),女,河北邢台人,博士,主要从事交通经济和城市经济学研究.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23)05-0026-10收稿日期:2022-09-1388888888
3、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一、引言及文献综述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截至十三五期末,铁路营业里程约14.6万公里展盖99%的20万人口及以上城市o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约3.8万公里,覆盖95%的100万人口及以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中国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城市的空间属性发生变化,提高了沿途城市的区域通达性(文娉等,2017),压缩了城市间相对时空距离,加强了城市间的联系与交流(蒋海兵等,2010),促进了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市间流动,改变了经济实体的选址和区位优势,重塑了经济分布格局(Jiaeta
4、l,2017)在此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所引致通达性的改善能否成为提升城市空间效率的新途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达性可理解为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城市的容易程度,常用空间距离、旅途距离、旅行时间或运输费用来衡量(JohnSton,1994).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关于通达性的研究多从高铁的开通、高速公路的建设和铁路的提速等方面入手分析提升通达性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在宏观层面,杨思莹等(2020)基于2003-2016年我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高铁所带来的城市通达性的改善,提高了创新主体对创新资源的可用性,促进了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进而深刻影响了区域创新格局。高铁的建设通过提升城市通
5、达性,不仅打破了城市群内的市场分割,促进城市间市场一体化发展(宋冬林等,2019),还带动了城市间生产要素的流动,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彭小辉等,2019)在微观层面,通达性的改善不仅显著增加了企业进行异地投资的行为(马光荣等,2020),还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动(Wangetal,2018)和创新投资(陈婿等,2018),提升了企业创新水平。施震凯等(2018)将铁路提速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通达性的改善会促进沿途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0林善浪等(2011)以上海市265个邮编区为研究区域,分析结果表明信息服务业企业更倾向集聚于通达性较好的区位,不同行业的集聚受区位的通达性的影响程度存在差
6、异。张华等(2007)以在京外资企业为研究对象,证明区位的通达性和城市结构对在京外资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显著的影响,不同交通基础设施对在京外资企业的吸引力存在差异。此外,已有文献发现城市通达性对土地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影响,梅林等(2017)研究发现城市通达性在产业结构影响土地利用效率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李璐等(2017)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正向直接影响,且不同类型交通基础设施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通达性对土地交易价格的影响,表现在城市通达性改善的沿线区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Weinberger,2001),其中对商业、办公物业的增值影响最为显著(DUbe
7、etal,2013)周玉龙等(2018)利用20072014年中国城市土地出让的微观数据,研究发现设有高铁车站的城市的地价平均高于未设站城市的地价。由于高铁站点在城市内的分布不同,也使得城市内部出现土地价值的差异化(袁锦富,2015)。高铁的建设提升了站点周围的交通可达性,改善了周围土地的交通情况,使土地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从而导致高铁站点周围产生级差地租(王伟等,2014)。对于通达性影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通达性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生产活动和创新效率等方面。而通达性对城市土地影响的研究尽管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已有研究局限于通达性对土地价格的影响,并没有将经济发展与空间资源利用效率相结合o本
8、文的边际贡献在于:(D在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背景下,本文基于2009-2018年全国城市层面的数据,分析城市通达性的改善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丰富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角。(2)本文将城市通达性、要素集聚与城市空间效率纳入一个框架内,不仅考虑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直接影响,还从生产要素集聚角度分析了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路径。二、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说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了区域间的连通性和通达性,降低了经济活动的运输成本城市通达性的改善,一方面,打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压缩了信息交流与知识传播的时空距离,使得城市由单个个体趋于城市群化发
9、展,城市间空间距离的弱化加强了不同经济主体的信息交流,促进了技能劳动力间和区域间的知识溢出(王雨飞等,2016),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活力,为城市中空置的土地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提升了城市空间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区位的相对优势,企业作为地区经济活动的微观个体,城市通达性的改善为城市内的企业发展带来新契机,进而吸引企业选址落户(周浩等,2015;HOII,2004),增加企业集聚程度,加剧企业所在市场的竞争程度。在示范-学习”效应下,当市场中某一企业率先进行技术创新,并从创新中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这激发其他企业为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而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了城市的经济产出效
10、率。城市通达性的变化对不同类型城市的影响存在着较大差异.通达性的改善引起要素在城市间的流动,一般而言,城市规模越大,意味着集聚效应越强,劳动力多趋向于选择在资源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工作,集聚经济所引致的共享机制、匹配机制意味着大规模城市中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和更高效率的劳动力供需匹配(Clarketal,2003),高效率的供需匹配吸引生产要素流入,知识溢出意味着知识在空间的转移和扩散(Glaeeretal,2010)因此,通达性的影响可能因区位条件与城市规模异质性因素而存在差异。由此,提出假设1:通达性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城市空间效率,并且这种提升作用具有城市规模和区位条件的异质性。通达性是对扩散和传
11、播位势的度量,通达性水平优越地区的经济活力和企业竞争程度相对较高,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吸引更多生产要素集聚(李璐等,2017),重新分配了生产要素的空间分布。一方面,通达性的改善降低了生产要素的流动成本,高铁为人口流动提供了新的交通方式,降低了劳动力流动成本,减小了空间距离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方便了区域间劳动力的流动。赵丹等(2012)基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的可达性分析,发现高铁提高了开通城市之间的可达性,促进了劳动力资源向高铁开通城市集聚和流动,张明志等(2018)研究发现高铁的开通促进人口的流动和迁移,优化了城市人口的内部配置。另一方面,通达性的改善弱化了城市之间的往来壁垒,实
12、现企业与其利益相关方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有助于提高企业资本的流动与集聚O黄张凯等(2016)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开通高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理位置对企业IPO定价的影响,提升了资本市场效率O李欣泽等(2017)也指出高速铁路的开通能够促进人员和资本要素的流动,促进了企业资源的再配置,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这种情况在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总结来看,城市通达性的改善降低了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城市间的流动,引致了生产要素的空间再配置。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的无序扩展导致土地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产生错配,阻碍了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了城市空间效率低下生
13、产要素的空间配置是生产要素进行的区位选择以及集聚的形成过程,是不同要素在空间上的区位分布,城市通达性的改善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要素进行空间区位的选择,促使生产要素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再分配.已有文献研究证明了交通运输成本是影响资源空间配置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达性的改善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城市生产中的整合与开发(邓慧慧等,2020).因此,集聚于通达性较高城市的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与土地要素的相对分布趋于合理化,通过资源共享、劳动力之间的相互匹配和企业之间的知识与技术的溢出等路径,促进了城市内部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释放了城市经济的市场潜力,有助于城市内经济活动的高效开展,提升了城市空间效率。由此,提出假设
14、2:通达性的改善通过促进要素流动,吸引要素集聚,进而影响城市空间效率。三、罐与模S(一)计量模型设定首先,为了探究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构建如下模型检验城市通达性变化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n(yi,t)=0+jn(hspi,t)+入X,+Yt+S+,.t(1)其中,i表示城市,t表示年份。1。(丫口)表示在1年城市i空间效率的对数,ln(hspij为在t年城市i的通达性的对数,其中1可反映城市的通达性的改变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X,t为城市层面的一系列控制变量,Yt和1分别为时间固定效应和个体固定效应,Jt为随机误差项。由于本文理论上认为通达性的改善会促进城市空间效率的提升,因此,预期a
15、1为正数。(二)数据说明1 .被解释变量已有文献关于城市空间效率的研究多利用DEA模型计算城市经济增长效率、城市投入一产出效率,工业效率等,缺乏对有效城市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采用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之和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衡量城市空间效率。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两大产业集聚的载体,因此城市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可以更直接地反映城市在有限空间内的产出效率。2 .解释变量通达性一个城市到达其他城市的容易程度(JohnSton,1994),传统通达性的测度仅考虑两城市间的空间距离。但随着经济发展,城市通达性不再仅局限于一个城市到达另一城市的难易程度,杨家文等(1999)将通达性定义为在考虑社
16、会经济特征与交通系统种类与组合前提下的各地理实体在区域中的分布。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借鉴参考Holl(2004)的方法,从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构建城市通达性指标,不仅衡量了城市间的交通成本,还考虑目的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其中用目的地城市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来表示其经济发展水平,并选取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作为目的地城市,分析各城市与目的的城市的通达性。hsp,t=E(2)/4/其中最短旅行时间距离为常用指标,最短旅行时间距离是指在某种交通方式下从某个节点到达其他节点所需的最短时间,航空运输在交通运输中的比重相对较小,因此本文最短时间为在公路和高铁两种交通方式下的最短时间。高铁的通达时间来自中国研究数据
17、服务平台(CNRDS)的高铁列车信息表,选取两地间行驶列车的最短时间,高速公路的通达时间为基于OPenStreetM叩的路网数据处理过程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网络分析功能获取各地级城市间的最短时间。3 .中介变量生产要素集聚:从资本和劳动力两方面衡量要素集聚,其中资本集聚(cap)参考李政等(2019)选取各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衡量(李政等,2019),历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采取永续盘存法进行计算所得;劳动力集聚(Iab)的衡量参考雷欣等(2014)选取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比值(雷欣等,2014).4 .控制变量为了排除其他潜在因素的干扰并保证结论的稳
18、健性,在回归方程中引入以下控制变量。(D科教水平,用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与城市年末总人口比重表示;(2)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本文以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值来表示;(3)政府干预强度,用公共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表示;(4)对外开放程度,用外商实际投资额占GDP比重表示;(5)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用城市道路面积与城市年末总人口的比值来衡量,引入人均道路面积的二次项,分析人均道路面积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相关数据来自2009-2020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的统计年鉴,数据统计口径为全市,其中各城市GDP和固定资产投资按照分别以2008年为基期计算所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
19、指数进行折算。表1所示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1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VariableObsMeanStd.Dev.MinMax城市空间效率的对数33846.1320.5723.5388.991通达性的对数33843.3270.888-0.1275.071资本集聚33840.1300.0910.0041.828劳动力集聚33840.0870.1400.0063.731科教水平33840.0560.0210.0140.519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33840.4930.1050.1480.856政府干预强度33840.1880.1070.0471.490对外开放程度33840.2980.2820.03
20、.131人均道路面积33844.5916.2040.16373.445四、结果分析(一)因果识别与检验1 .基准模型回归作为分析的起点,基于模型(1)验证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第(1)列仅考虑核心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通达性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显著为正,印证了城市通达性是影响城市空间效率的重要因素。第(2)列进一步添加控制变量,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城市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系数依然显著为正,回归系数及显著性具有较高稳健性。基于第(2)列结果,进一步分析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通达性回归系数为0.045,即当城市通达性提升100%,城市空间效率水平则相
21、应提高4.5%,充分说明城市通达性的改善可以显著提升了城市空间效率,该结论与前文的研究假设相一致。在提升空间效率的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缩短了城市间的通达时间,缩减了经济活动的成本,为提升各城市空间效率带来了良好示范效应O从控制变量回归结果来看,城市的科教水平对城市空间效率影响显著为正,说明城市的科教水平越高,在有限空间内创造的经济效益越高。产业结构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越高对城市空间效率的促进作用越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单位土地产值较多的新兴产业逐渐替代单位产值较少的传统工业,提升城市空间效率。政府对市场干预程度对城市空间效率的系数显著为负,意味着政府干预强度越大
22、,城市空间效率越低,因为政府对市场过度干预,阻碍了生产要素有效配置,导致空间分布与要素配置不合理,降低了城市空间效率。城市开放程度越高,地区企业与外部市场交流的机会越多,资源可在更加广泛的市场中进行流动与配置,促进当地企业进一步发展,提升城市经济产出水平,促进了城市空间效率.人均道路面积的二次项系数显著为负,意味着人均道路面积先促进了城市空间效率的增加,但当人均道路面及增加到一定值后反而抑制了城市效率的增加,因为当人均道路面积过低时,增加人均道路面积会缓解城市内部交通拥堵,促进效率增加,当人均道路面积过大时,增加人均道路面积反而会挤占城市建设用地的经济产出,降低了城市空间效率,所以人均道路面及
23、与城市空间效率呈现倒U形的关系。2 .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为确保回归结果的有效性,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基准回归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第一,考虑时间效应问题。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所引致通达性的改善存在滞后效应,即通达性从发生变化后到影响到经济生产活动的传递机制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为确保估计结果的有效性,将城市通达性滞后一期数据作为代替变量,来对基准的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表2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基准回归分析VARIABLES(2)yy通达性0.080E0.045(0.029)(0.020)科教水平3.278*(0.524)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0.247M(0.006)政府干预强度-0.9
24、76“,(0.110)城市开放度0.148-(0.034)人均道路面积-0.186*(0.010)Cons4,976*5.001(0.013)(0.087)个体固定效应YESYES时间固定效应YESYESobservations33843384R-squared0.5170.549注:括号内为回归系数的稳健标准误。*.*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下同。、*分别表示在1%、5%.10%第二,考虑城市空间生产率测度方法。考虑到除第二、三产业产出外,还有其他产出如全社会零售额等也可以还反映出城市空间效率,因此借鉴大多数文献的做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将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二、三产
25、业就业人数作为投入指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产出指标算出城市空间效率,替换原有计算出的城市空间效率.带入基础回归模型中,进行稳健性检验。表3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稳健性检睑结果VARIABLES滞后一期y替换因变量y剔除直辖市与省会城市y通达性0.0390.0270.040(0.023)(0.040)(0.018)科教水平2.974m,1.3103.270-(0.505)(0.079)(0.561)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0.1230.207*0.175(0.102)(0.049)(0.110)政府干预强度-1.021-0,831-065040(0.136)(0.009
26、)(0.129)城市开放度0.107-0.1070.146*(0.035)(0.019)(0.021)人均道路面积-0.192o,-0.012-0.174-(0.017)(0.004)(0.009)cons5.702*1.34L5.168-(0.092)(0.068)(0.099)个体固定效应YESYESYES时间固定效应YESYESYESObservations338433843384R-squared0.5320.4990.512第三,考虑样本问题。所选样本为282个地级及以上市,其中包括直辖市与省会城市,但因这些城市行政等级的相对特殊性,使得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经济基础都相对领先于其他地
27、级城市,扩大了与其他地级-30市样本差距,因此可能导致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存在误差。鉴于此,剔除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保留地级市进行重新估计,检验基准回归的稳健性检验。由表3显示的结果可知:考虑滞后效应、更改因变量的测度方法或考虑样本特殊性后的回归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的结论一致,即改善城市通达性可以提升城市空间效率,说明基准回归的结论具有稳健性。虽然我们通过引入年份和城市的虚拟变量得以缓解由于遗漏变量所造成的内生性问题,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交通基础建设水平相对领先,促使城市通达性的程度相对较高,因此,城市通达性与城市空间效率具有一
28、定的内生性,即城市空间效率也会间接影响城市通达性。为了避免内生性造成的估计偏误,借鉴Faber(2014)和李彦等(2021)的研究,采用各城市地理坡度和1984年各城市的公路客运量作为城市通达性的工具变量。地理坡度作为自然变量反映了城市的地形条件,不会直接影响城市空间效率水平,是严格外生的;1984年的公路客运量作为历史数据反映了客运承载力为后期高速铁路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相对于研究时间滞后了20年,不会影响2009-2020年的城市空间效率,满足了工具变量严格外生的要求。表4为模型解决内生性的结果,所有回归均使用Robust选项控制样本组间差异。可看出在回归第一阶段,两个工具变量的回归系数
29、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因而它们满足工具变量与城市通达性强相关的要求。其次,两个工具变量均通过了过度识别检验和弱工具变量检验,表明所选取工具变量的适用性。其他部分报告了工具变量法第二阶段的回归结果,通达性指标估计系数显著为正,由表4可以看出各变量的系数符号及显著性并未发生改变,提升城市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稳健性。表4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内生性分析第一阶段回归:被解释变量:hsp地理坡度-4.93504(0.440)历史公路客运量0.101,(0.006)cons7.042,(0.059)Weak-identification-test(F)102.779控制变量YES
30、个体固定效应YES时间固定效应YES第二阶段回归:被解释变量y通达性0.371(0.030)cons4.231E(0.205)Under-identification-test(LK)181.972(0.001)Sarganstatistic13.131(0.132)控制变量YES个体固定效应YES时间固定效应YESObservations3384R-squared0.5433 .异质性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后提升了城市的通达性,但由于城市经济禀赋、城市规模和自然资源等的差异,使得通达性对城市的影响存在差异。石敏俊等(2020)认为高铁的开通对大规模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Boarnet等(
31、2020)指出高速公路沿线对于不同经济基础城市的影响存在差异。为研究不同区位条件的城市受通达性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依据中国扶贫办公布的2012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将包含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城市划分为贫困地区的城市,相反,不包含的则为非贫困地区的城市,分析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所表现出的异质性。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无论是贫困地区的城市还是非贫困地区的城31市,城市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均显著为正.验证了通达性的提升对城市空间效率影响具有一定的稳健性。其中,城市通达性和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对于贫困地区的城市的空间效率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非贫困地区的城市的影响程度。因为贫困地区的城市的地
32、理条件相对恶劣,阻碍了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改善城市通达性降低了贫困地区的城市与外界的交易成本,加强了贫困地区的城市与非贫困地区的城市的联系,引致要素在城市间的流动,盘活了贫困地区的城市中的土地要素.提升了城市空间要素的配置效率。为了有效识别城市规模差异对通达性影响程度的异质性,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城市规模进行研究。依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按照各城市2020年的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将城市分为了大规模城市和中小城市两类,分析通达性对不同规模城市所表现出的异质性。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通达性对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213与0.039,且均在1$置信水平上显著
33、.即通达性提升100席分别促进了大规模城市和中小规模城市的空间效率增加了21.3%和3.9%,城市通达性的改善对于大规模城市的空间效率促进作用相对小于对中小规模城市空间效率的促进作用,与石敏俊等(2020)和罗能生等(2019)的结论一致,但就城市内部交通而言,人均道路面积对中小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大于对大城市的影响。可见,对于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提升城市通达性对空间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其空间效率受通达性影响越大。因为人口规模越大,就业与劳动力的匹配性更高,通达性所能激发的边际效应越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作用越为明显。对于劳动力而言,高水平的工资是大量劳动力流向大城市就业的一个
34、显而易见的原因,大规模城市的集聚经济提高了劳动力的收益。对于资本而言,虽然资本在小城市的边际报酬更高,但资本面临的风险更高,相反.大规模城市中的资本边际报酬相对较低.但资本面临的风险相对较低,与卢卡斯悖论中资本为什么不从富国流向穷国的理由一致,所以资本更倾向流入大城市。提升城市通达性会加速城市间要素流动,促进资金、人才和信息向发展环境优越和行政效能更高的大规模城市集聚,更加突显大规模城市对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表5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城市异质性分析VARIABLES贫困地区的城市y非贫困地区的城市y大规模城市y小规模城市y通达性0.061E0.043”0.213E0.039(0.024)
35、(0.029)(0.071)(0.036)科教水平1.1022.237*-1.0732.414*(0.913)(0.625)(1.853)(0.524)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0.605,*-0.304-0.839,0.707(0.140)(0.146)(0.428)(0.101)政府干预强度-1.160,-1.437-0.140-1.131E(0.115)(0.176)(0.314)(0.115)城市开放度-0.0340.163*0.407w0.1944(0.046)(0.041)(0.112)(0.035)人均道路面积-0.241-0.I78*-0.055m-0.216o(0.015)(0.00
36、9)(0.016)(0.006)cons6.2286.3514.7675.714,(0.121)(0.128)(0.320)(0.091)个体固定效应YESYESYESYES时间固定效应YESYESYESYESobservations139219922283156R-squared0.6570.5640.6470.559(二)机制分析通过直接效应检验发现,城市通达性的改善可以促进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但这种影响的内部机制尚不明晰,将从生产要素市场的影响路径进一步检验(如表6所示)。在通达性影响城市空间效率的过程中,生产要素的集聚间接影响城市空间效率,生产要素集聚在该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为中介变量。
37、为检验要素集聚在通达性影响城市空间效率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参考陈维涛等(2019)和温忠麟等(2004)的中介效应模型,设计如下模型:factorl=0+3Jn(hspil)+Xit+rl+di+i,t(3)n(y,l)=XQ+X1ln(hsp,t)+X2factorit+Xil+rl+i+il(4)其中,factorit为城市i在t年的生产要素集聚水平,表示为中介变量。式(1)的aI是城市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强度;式(4)中Xi是控制要素集聚的影响后,城市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直接影响强度,民乃是通达性通过要素集聚对城市空间效率的间接影响强度。表6汇报了要素集聚对通达性影响城市空
38、间效率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具体而言,首先对通达性是否能够促进要素集聚进行验证,表6中第(1)(3)列的回归结果显示城市通达性对劳动力和资本要素集聚的作用系数分别为0.102和0.122,即提升城市通达性促进了生产要素的集聚,与假设2中理论分析一致,但通达性的改善对资本要素集聚的作用强度更大。第(2)(4)列在基准回归的基础上引入要素集聚当作中介变量,可看出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直接影响的系数分别为0.032和0.029,通过1$置信水平的检验.与表2中第(2)列的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总效应存在差异,且要素集聚对城市空间效率影响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提升城市通达性可以通过促进生
39、产要素集聚进而影响城市空间效率,要素集聚在通达性影响城市空间效率的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缩短与中心城市的交通时间,增加了城市吸引力,吸引更多生产要素的集聚,缓解了因资源配置不合理而造成的空间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进一步确认要素集聚是否为通达性影响城市空间效率的中介变量,将检验经过中介效应的回归系数6J?是否显著。采用SobeK1987)的方法,计算出劳动力集聚和资本集聚分别作为通达性影响城市空间效率的中间变量时,其统计量Z值均明显大于1$显著性水平上的临界Z值.意味着生产要素集聚在通达性影响城市空间效率的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具有稳健性。其中,提升通达性通过劳动力集聚和资本集聚间接影响
40、空间效率的强度分别为0014(0.1020.135)ffi0.017(0.1220.139),可见,资本集聚在通达性影响城市空间效率的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更大。表6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基于要素集聚的中介效应结果劳动力集聚资本集聚VARIABLES(1)(2)(3)(4)I曲yI曲y通达性0.1020.0320.122*-0.029(0.031)(0.017)(0.021)(0.027)要素集聚0.1350.139(0.029)(0.035)cons-0.026m1.318E1.358E3.196*(0.016)(0.326)(0.037)(0.237)控制变量YESYESYESYES个体固
41、定效应YESYESYESYES时间固定效应YESYESYESYESObservations3384338433843384R-sqared0.5180.5240.6670.674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本文利用2009-2020年我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数据,分析了提升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对全国城市而言,改善城市通达性带动了城市空间效率的提升。以要素集聚为中介变量,通达性的改善促进了劳动力与资本的集聚,间接影响了城市空间效率。(2)城市通达性的改善对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就区位条件而言,对贫困地区的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非贫困地区的城市空
42、间效率的影响程度;就城市规模而言,城市通达性的改善对大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程度大于对中小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程度。但城市内部交通而言,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的增加对贫困地区的城市和中小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强度大于非贫困地区的城市和大城市的影响强度。基于以上结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时期,为充分发挥城市通达性对城市空间效率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第一,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提升城市间通达性。在国家重点发展交通设施的背景下,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依托“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支撑国家“两横三纵”空间布局,地方政府合理规划与布局高铁网络,促进城
43、市之间的交通与连接,让更多城市享受到交通基础设33施的红利,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提升城市空间效率的促进作用.第二,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各地政府依据自身特色与优势,借助交通基础设施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对于贫困地区而言,在交通主干路上新增到达贫困地区的城市的交通分支,推动城市交通路线的延伸,借助发达城市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开发与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实现脱贫与提升城市空间效率的双赢;对于中小城市而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尽量利用已有基础,避免因城市规模不够而造成修建高铁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城市尤其贫困地区与中小城市内部道路对城市空间效率的促进作用,通过改善城市内部交通条件来促进城市
44、高质量发展,但同时也要避免因过度超前交通路网建设挤占城市建设用地而造成了城市空间效率的损失和资源浪费。第三,积极开展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地方政府应消除阻碍要素流动的行政约束、信息获取约束以及交易成本约束,促进劳动力与资本等要素的有序流动,转变政府职能,从政府直接干预转变为对市场秩序的维护,发挥市场价格决定机制。参考文献:陈靖,方军雄,秦璇,2018.交通发展、要素流动与企业创新:基于高铁开通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4):20-34.陈维涛,韩峰,张国峰,2019.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研发与全要素生产率J南开经济研究(5):41-
45、59.邓慧慧,杨露鑫,潘雪婷,2020.高铁开通能否助力产业结构升级:事实与机制J.财经研究(6):34-48.黄张凯,刘津宇,马光荣,2016.地理位置、高铁与信息:来自中国IPo市场的证据J世界经济(IO):127-149.蒋海兵,徐建刚,祁毅,2010.京沪高铁对区域中心城市陆路可达性影响地理学报(10):1287-1298.雷欣,陈继勇,覃思,2014.开放、创新与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5):12.李潞,徐磊,董捷,2017.交通设施建设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J城市问题(8):67-73.李欣泽,纪小乐,周灵灵,2017.高铁能改善企业资源配置吗?一来自中国工
46、业企业数据库和高铁地理数据的微观证据经济评论(6):3-21.李彦,林晓燕,付文宇,2021.高铁服务供给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兼论人口集聚与公共交通的门槛效应J人口与经济(2):117-132.李政,杨思莹,2019.国家高新区能否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南方经济(12):49-67.林善浪,张惠萍,2011.通达性、区位选择与信息服务业集聚:以上海为例J财贸经济(5):106-114,137.罗能生,田梦迪,杨钧,等,2019.高铁网络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的空间计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1):1-10.马光荣,程小萌,杨恩艳,2020.交通基础设施如何促进资本流动:基于高铁开通和上市公司异地投资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6):5-23.梅林,王丽艳,2017.高铁网络下我国城市通达性与土地利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