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讲话稿、学习研讨发言材料.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1586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质生产力”的讲话稿、学习研讨发言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质生产力”的讲话稿、学习研讨发言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质生产力”的讲话稿、学习研讨发言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质生产力”的讲话稿、学习研讨发言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质生产力”的讲话稿、学习研讨发言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质生产力”的讲话稿、学习研讨发言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质生产力”的讲话稿、学习研讨发言材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质生产力”的讲话稿、学习研讨发言材料篇一,共七篇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中指出,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要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这为天津在新发展阶段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作为天津的经济大区,XX区要充分发挥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区作用,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制胜招,彰显“滨城”支撑引领作用。这既是新区的潜在优势,也是必须扛起的责任担当。现将发言如下: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特点的生产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必须持续做好

2、创新这篇文章。一直以来,滨海新区坚持创新立区,这里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淀,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场景,这是新区的底气和实力。XX新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既保持“勇争先”的干劲,又找准“善作为”的路径,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焕新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充分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新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利器。从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发布“天河天元大模型”,到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建成吨级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中试平台,再到科技型企

3、业合源生物自主研发的CAR-T细胞治疗新药成为国内首个全自主创新靶向产品新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已经在多个重点产业领域实现了从O到1、从1到N的新跨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引领力。新区要抢抓先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积极面向重点产业发展实际需求、面向未来产业前瞻性战略布局,持续推动原创性、颠覆性前沿技术创新突破,实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的全面覆盖,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底座。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焕新是主战场。新质生产力由创新起主导作用,是发展努力的方向,但与此同时,传统产业绝不能简单丢弃。对于XX区这个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桥头堡”来说,必须要从自身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特点出发,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立后破,通过构建“8+8+8”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积极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才能让科技创新与产业焕新真正融会贯通,让新质生产力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最大潜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强服务体系、优化创新生态是坚实保障。科技创新与产业焕新之间并非坦途,存在“效率低”“不对口”“成本高”等现实问题。新区要直击痛点,打通优势转化的“任督二脉”,实现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无论是围绕制造业的新发展需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催生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业新体系,还是在完善

5、好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五链“融合生态体系的基础上健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体系,真正解开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细绳子”,XX区都要利用好京津冀协同创新“一张网”、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等历史机遇,持续构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从而实现创新生态的良性循环,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焕新行稳致远。千帆竞发勇者胜,百舸争流奋楫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XX区高质量发展的“华山一条路”。“滨城”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勇争先、善作为,以科技创新为楫,以产业焕新为舰,畅通“科技一产业”良性循环,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篇二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

6、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

7、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新质生产力在理论上不断丰富,在实践中逐步走深,并成为2024年各级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之一。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强化创新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9项重点工作之一,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精心部署与具体安排。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应对风险挑战、掌握更大市场话语权和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与此同时,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

8、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极大改变了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方式、产业发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既面临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冲破少数国家“筑墙设垒”、“脱钩断链”、断供制裁等极限施压。无论是破解人类共同发展难题,还是冲破少数国家对我国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围堵,都需要我们在先进生产力方面占据制高点、拥有话语权。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了指南,是构筑大国竞争新优势的突破口和支撑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陕西是科教大省,有各类高等学校110余所、各类科

9、研机构1500余家,有一批特色优势企业及大批专业人才,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正是这样的资源禀赋,使陕西有条件聚焦前沿科技,从源头和底层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打造以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站稳脚跟、应对挑战,掌握更大市场话语权和发展主动权作出特殊贡献。二、聚焦特色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勇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

10、争新优势”。当前,陕西正处于跨越结构调整阵痛期、新旧动能转换期、转型升级承压期最吃劲最紧要的关头,迫切需要走好量质并进、以量为基、以质取胜之路。要顺利跨越这一时期,就必须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勇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前瞻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同时,以新质生产力为传统产业赋能,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陕西应紧扣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实体经济、传统优势产业等,把发展着力点向高质量、彰显特色上倾斜,着力推动发展覆盖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厚植陕西高

11、质量发展的根基。三、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资源优势向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转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特别是在高新技术、文旅融合、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等方面,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诸多短板弱项,市场要素优化配置的断点堵点尚需畅通。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充分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不足,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的形势也

12、表明,只有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才能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突破起势之年。对陕西来说,就是要围绕构建“六个体系”、争做“六个示范”的发展目标,切实做好扬优势、补短板、通断点、畅堵点工作,有效发挥政府与市场两种功能、两个作用,推动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方面,着力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部门壁垒,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推动产业链各要素重组,让传统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在文旅等特色产业方面,不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

13、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在新兴战略性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上,整合科技、人才、资金、平台等系列创新资源,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产业链各环节聚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建具有陕西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系统观念与实践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社会变革广泛而深刻,既涉及当下,更关乎未来,既触及具体的点,也牵动连接点的线与面。坚持系统观念,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高质高效推进西安“双中心”建设,

14、深化拓展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与新兴、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统筹抓好政府主推的有组织创新、高校院所主导的原始创新、企业为主体的集成创新;注重优势巩固与新质培育并进、数字赋能与绿色转型同推、载体打造与基础升级齐抓、链长统筹与链主带动共促;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巩固提升、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坚持实践标准,就是要立足国家所需、陕西所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敢作善为的勇气和智慧,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项政策落实落细落好,以更生动的实践推动新质生产力理论不断丰富和升华。扁二聚焦产业强市建设“头版头条”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产业质变,也形成不了新质生

15、产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南京必须聚焦产业强市建设这一“头版头条”和“头号工程”,统筹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回眸历史,从机械化到电气化,工业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展望全球,科技发展最新讲话系列,技术突破不断涌现;立足当下,从自动化到智能化,我国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的关键期;眺望未来,只有实现工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能与时代潮流同频共振,方能在发展全局中找到方位。南京要想“走在前、做示范”,就必须把产业强市建设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为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16、。聚焦产业强市建设头版头条,要立足实际、锚定方向。南京产业结构有自身特点,加快构建“4266”产业体系,需要我们既关注产业的未来,又关注未来的产业。一方面,推动钢铁、石化、汽车、电子四大支柱产业全链转型、焕新升级,继续深耕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继续发力生物医药产业;另一方面,聚力突破人工智能、未来网络、数字新消费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储能与氢能、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未来产业,抢占关键赛道、形成先发效应。聚焦产业强市建设头版头条,要狠抓落实、攻坚突破。2024是爬坡过坎、逆流而上的一年。全市上下要抓紧抓实年度重点目标任务,全力抓好各项任务举措细化实化和落地落实;要聚力推动重大产业项目

17、建设招引取得突破,紧抓大项目、好项目不放,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招商引资考准考实,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要更大力度强化企业主体培育和为企服务,着力强化企业梯度培育,切实提升为企服务水平,推动大中小企业加快成长、竞相发展。聚焦产业强市建设头版头条,要完善生态、畅通循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工程。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围绕形成“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数字赋能、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链条,通过集成政策、集中力量,构建多元主体高效协同、各类要素集聚融通的产业创新生态,让政策更好引导科技创新方向,服务于产业创新需要,真正形成多链融合、良性循环的生态

18、环境。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让我们振奋龙马精神,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推动产业强市建设跑出加速度,抢占制高点,以科技产业的现代化助力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把“强富美高”的蓝图愿景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篇四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创新之道,关键是人。各地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扎实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让人才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动能。用好筑巢引凤之智,倾心引才,聚天下英才兴伟业,提升新质生产力质能。“国之强弱,不在甲兵,

19、不在金谷,独在人才之多少。”人才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起着战略性作用,特别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当下,亟待集聚更多高水平人才。要“摸清家底”,了解人才储备和人才缺口的实际情况,定向开启引才“通道”,积极编写引才“说明书”立体绘就引才“画像二让怀才者在“一目了然”中找到适配岗位,让求才者精准实现“引才以需、引而能用”的目标,提高引才质量和效率。要不断完善人才招引政策,拿出新思路、真诚意,打破学历、户籍限制,坚持“不拘一格”引人才,练就“伯乐慧眼”识人才,集聚更多的“能家巧手从乡贤能人八士专家杯田秀才二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持。用好玉琢成器之智,悉心育才,

20、教“非常之人修苦功,提升新质生产力质方。“育才为国寸心丹,修泮时闻锵八鸾。”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要制定完善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开展“线上+线下杯理论+实践杠城市+乡村哆形式、多维度、多环境轮训锻炼,帮助人才进行知识再吸收、思维再强化、技能再培训、本领再提升,真正成为“既博又专”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要积极搭建人才磨砺的“练兵场”和“赛马场二鼓励和引导人才到改革攻坚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在经历艰苦的磨难中“破茧成蝶”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培育更多优秀人才。用好人尽其才之智,精心用才,让济济多士展所长,提升新质生产力注入质果。“役其所长,则事

21、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得才所用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发展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证。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要用情贵真、谋措贵实,在机制上、空间上、服务上搭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舞台根据人才专业特长和发展意愿,合理安排岗位,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二使“才”得其所。要建立健全人才奖励和良性竞争机制,让精准问责与大胆容错协同发力,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充分激发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各类人才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中永葆”卵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护航新质生产力之花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绚丽绽放。篇五认真聆听了XX书记的主题报告

22、和教授专家们的授课,为我们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求提供了重要指引,让我受益匪浅、倍感振奋,更加坚定了加快建设XXXXXX产业强县的信心和决心。我也梳理了全县工业发展情况,今天着重围绕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给大家分享几点思考。食品饮料产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也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长青产业,能够有效衔接农业和工业,既为农业托底、也为工业添力。加快发展食品饮料产业,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具有现实作用和深远意义。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将其作为“XXX”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组建了招商引资专班。重振食品

23、饮料经济,既是县委县政府的重要部署,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势在必行!一、把握机遇,发展食品饮料产业大有可为(一)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把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重大战略来抓,平均70%的农业投资用于农产品的产后加工,并已跨入现代化的阶段,主要表现在食品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上,发达国家为2.03.7:1以上,而我国仅在0.43:1左右,世界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约是农业产值的23倍,而我国还不及农业产值的1/3,食品饮料工业水平相对滞后,但这也充分说明,食品饮料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二)食品饮料产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

24、提高,食品消费将进一步升级。2023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8%、32.4%,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我国食品饮料产业逐渐由“米袋子”(温饱型)、“菜篮子”(改善型)向“餐桌子”(营养保健型)的跃升,营养、保健、休闲食品需求将会逐步增长。这无疑为食品饮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多层次、多元化消费市场和发展空间。(三)食品饮料产业发展迎来历史机遇。市上把大力发展“XX”食品产业放在重要位置,加快构建以“XXXXXX”为重点、以XXXX、XXXX.XXXX为配套的“XX”食品饮料产业体系,向着XXX亿级的产业集群目标冲刺,振兴“XX”产业,着力打响“XXXX”品牌。2023年县

25、委鲜明提出要推动XXXX、现代畜牧业等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锲而不舍建设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食品饮料等主特产业。这都为我们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吹来了春风,带来了推动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二、坚定信心,发展食品饮料产业优势明显我们是农业大县,有着良好的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基础,重振食品饮料经济,发展食品饮料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区位交通条件优越。XX是XXXX腹心节点,域内XXXX,XXXX班列常态化开行,XX班列即将开行,全县已基本形成了以公路和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有效畅通东向、南向货物运输大动脉,加速融入XXXX,实现了XXXX,全面融入XXXX和国家X

26、XXX高速铁路网,良好的区位优势必将为企业带来成本优势、配套优势、销售优势,便捷的交通为发展食品饮料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我们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园区,集群培育“XXXX、XXXX.XXXX.XXXX,四大特色农业产业。以XXXX为例,已培育出XXXX,先后荣获XXXX殊荣,荣登XXXX,已建成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可达XX亿元。加之,XXXX等特色农产品从点到面逐步发展,X个农产品获得省级以上品牌,XX个农产品获三品一标认证,这些为我们发展食品饮料产业提供了原材料保障。(三)产业发展基础稳固。自清代以来我们的食品饮料业发达,鼎盛时期XX种植面积占全

27、县土地总面积的XX%左右,几乎各个镇都有XX,出名的XXXX、XXXX主产XX,其余各镇主产XXXX,XX产量占全市体量的XX%、全国的XX%以上,XXXX产量几乎独揽全市。目前,在XXXX的带动下,全县食品饮料产业涵盖XXXX等二十大类、XX小类,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XX亿元,加之劳动力资源丰富、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为食品饮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三、正视差距,发展食品饮料产业存在短板我县食品饮料产业体量小、品牌弱、产品竞争力差的问题比较突出,特色不鲜明、主业不突出、行业不集中的问题也不容回避,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一)产业规模和深加工程度有待提升一是产业链延伸不够充

28、分。产地初加工意识不强,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加工业总体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优、融合层次不深、精深加工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导致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如XXXX等原料,主要依赖于进口和外采。二是农产品加工程度低。截止2023年底,全县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小作坊)“小、多、散”的问题突出,产业链整体规划与衔接能力有待提升,食品饮料产业总体规模小、生产不够集中、深加工能力不足、转化增值幅度偏低。如XXXXXXXXo三是市场主体实力偏小。我县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属于中小微企业,工业化水平和经营仍处在较低程度,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缺乏原创性新产品,初级化、同质化竞争激烈,没有形成支柱性特色产业集群。除X

29、XXX去年产值过亿、达到XX亿元,其余企业产值均在亿元以下。四是影响力和美誉度不高。我县食品饮料产业与地方文化、历史联系不紧密,地标文化、产地文化和品牌文化融合不充分,相应产品缺乏拳头产品、知名品牌,如XXXX虽然总产量占全省XX%、全国XX%,但相较于XXXX等产品,产品力、品牌力、文化力、创新力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二)园区承载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园区配套还需提升。XXXX园区支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水平不高,未规划建设XXXX等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厂房面积仅XXXX万平米,培育小微型食品生产企业的承载能力不足

30、。二是园区用地面临瓶颈。明心食品园区规划面积XXXX亩,其中工业用地面积XXXX亩,未用工业用地面积XXXX亩,剩余的可用工业用地很难支撑未来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征可用的工业用地指标仅有约XXXX亩,依然面临可用土地短缺、发展空间受限的严峻形势,一旦有新的好项目、大项目入区,将面临无地可供的矛盾,直接影响工业园区的发展壮大。三是横向对比差距明显。眉山深耕泡菜产业,从源头上建立泡菜生产标准化机制,助推泡菜产业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让一碟小菜走出蜀地,成长为百亿大产业,市场份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也被誉为“中国泡菜之乡”。再如,泸州白酒产业园区是全省首批院士(专家)园区,全国首个以白酒制造为主导的

31、专业化、集群化、全产业链园区。建成和在建面积达12平方公里,入驻泸州老窖、中远物流、中科玻璃、裕同包装、海普制盖等企业290余家,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272.6亿元,利润总额161.3亿元。(三)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尚需完善从国家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5年,传统优势食品产区规模不断壮大,地域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供应链保障能力明显改善,形成“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产业”的发展目标,鼓励引导打造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从省级层面,大力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计

32、划,建成一批优势特色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从各市州来看,XXXXXX等地先后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成都市温江区、乐山市市中区分别规划2亩、1600亩土地用于发展食品饮料产业。而截至目前,XX和我县均未出台相关产业规划和配套支持政策。四、靶向发力,推动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壮大市委对我们发展食品饮料产业作出部署,到2025年,基本建立起以XXXX为核心的食品饮料产业体系,形成特色化、集群化、绿色化、安全化发展模式,实现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市场主体加快成长、深加工水平明显提高、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聚焦XXXX方向,打造特色化、差异化食品饮料加工产业集群。(一)做亮做优

33、XX食品做好本土食品企业及已落户食品企业培育,促进新项目引进和已有企业的增资扩股。加快食品饮料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优质龙头企业,扩大“XX”品牌品类。加强与电商、直播平台等新兴媒体合作,加大“XX”品牌食品宣传推广力度,推介XXX等农产品及XX等优势XXXX,持续擦亮“XX”品牌,努力为XX打造“中国甜食之都”贡献XX力量。(二)做大做强酒类制造做好白酒与XX结合文章,以XXXX深加工为突破口,发展定位中高端市场的XXXX等特色酒品。提速发展XXXX白酒,推动XXXX、XXXX延链发展配制酒,发挥川酒集团龙头带动效应,对接XXXX等落地一批XXXX企业,打造XXXX。抢抓精酿啤酒风口,积极对

34、接引入精酿啤酒龙头企业。(三)把握预制菜行业发展机遇近年来预制菜概念成为食品产业领域最大热点投资机会,要准确把握预制菜概念内涵,找准我县优先承接方向,集中精力和资源引进单体规模大、成长速度快的预制菜头部企业项目,重点关注连锁餐饮供应链、水产品深加工、冷冻烘焙领域头部企业动向,立足我县地域特色、食材资源和区域饮食文化,打造XXXX等特色预制菜产品,以成熟园区及优惠政策为保障,争取上述企业项目落子布局我县。(四)做多做深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引进农牧龙头企业。为全市实现到2025年肉牛肉羊全产业链产值达XX亿元目标,紧盯国内外头部牛羊养殖企业,做好项目引进,以利于招引下游肉食品加工企业。推动农产品由卖

35、“原字号”向“制成品”转变,由卖“初级产品”向卖“精深加工产品”转变。高标准发展XXXX等农产品集群生产,统筹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为全市乃至XXXX食品加工行业提供优质原料。(五)做细做宽配套产业根据“食品生产一包装一运输一销售”的供应链模式,在继续培育原有包装企业的基础上,引进有实力的食品玻璃、塑料等包装企业,实现我县食品企业的就近配套,补齐我县食品产业链短板,提升我县食品产业整体竞争力。五、明确路径,实现食品饮料产业能级跃升抢抓全省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战略机遇,将培育壮大饮料、农副产品加工和特色食品作为重点,促进食品饮料产业由小变大、由弱转强,加快形成精深加工产业

36、集群,打造一个集生产、销售一条龙的新型农产品加工基地。(一)实施园区提升行动。大力推进XX食品园建设,支持建设可提供蒸汽、冻库、仓储、物流和检验检测的综合性“园中园”,提高配套保障能力。着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控制食品企业入园门槛与用地规模,灵活供地方式,严格用地监管,以良好的承载能力招引优质的食品产业项目。(二)实施集群打造行动。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选择1一2个重点发展方向,瞄准不同细分产业开展招商,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避免出现兄弟县区“内卷”。深入强链招商,以龙头企业项目为依托,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持续做大产业规模,构建产业生态,做优特色的产业集群。梳理形成延链补链目标企

37、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加快培育XXXX集群;XXXX.XXXXXXXX和XXXX集群。(三)实施企业培育行动。培育本地XXXX等发展势头良好的食品加工企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要素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力争培育出一批具有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型企业。加快XXXX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食品饮料领域推广应用,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建设。引导中小企业锁定细分领域,顺应产品时尚化、消费年轻化、渠道电商化趋势,力争培育一批细分品类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小微食品饮料企业升规入统。(四)实施精准招商行动。充分发挥食品饮料专班作用,瞄准休闲食品产业集群招商,紧盯长三角、珠三角,引进一批休闲食品、食

38、品包装企业,丰富产品矩阵,健全产品供应链。加强与预制菜产业联盟负责人、XXX大学相关专家、食品产业相关协会的合作,深挖高校资源、用好协会资源。积极推动食品企业“以商招商”,全面走访县内食品企业,精准摸清XXXX等食品企业上下游合作伙伴投资动态,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探索高校院所项目推荐、团队引入和企业入驻合作模式,激发高校院所招商引资活力。(五)实施产业联动行动。推动农产品提升品质,改良品种,满足企业加工需求,鼓励企业建设原材料生产基地或农产品初加工“第一车间”,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升原材料本地采购占比。推进食品加工与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参加XXXX等活动开展产品推介,

39、为食品饮料产业发展赋能。坚持常态化开展食品饮料产销对接活动,成立食品饮料协会(联盟),搭建产供销交互平台,推进“XX造”食品饮料进商场、进超市、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扩大本地销售。篇六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强调要以“改革的思路”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破解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聚焦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总书记指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点领域。今年两会,“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意味着“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成为今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40、主攻方向。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迫切需要培育人才、悉心育才,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士,抓住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关键机遇,以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引领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一)讲清一个关系当“高质量发展”同“新质生产力”这一对概念碰撞在一起,注定会进发出火花。“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之间的紧密关系。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制约因素还大量存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

41、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二)深化两方面认识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为各地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指明了“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法论。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进一步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问题。一方面,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不是对立关系,关键是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紧密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开展。有所选择、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真

42、正取得实效。(三)把握三个要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发挥经济辐射带动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打通了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链条。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聚焦新质生产力,不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切实造福于民。篇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43、。”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在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上争做西部示范,陕西要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相对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新型生产力,包含了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和新劳动资料的生产力要素。新劳动者除了具有劳动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造能力。新劳动对象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还包括可无限循环利用的数据要素和新材料、新物质等。新劳动资料指新型信息化智能化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等。无论是人的要素,还是物的要素,都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并以科技创新为中介实现两者的有机结

44、合。因此,有别于传统生产力以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为内驱动力,新质生产力主要以科技创新为内驱动力。新质生产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支撑。产业是经济之本,也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现实载体。新质生产力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主要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引领,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未来产业,如元宇宙、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当前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但具有高成长性、前瞻性、先导性等

45、特征,有望形成经济新的增长极并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为根本目标。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催生科技成熟和应用、催生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使经济发展的效率、效益和质量显著提升。陕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优势陕西是科教大省、军工大省,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尤为突出。新时代以来,陕西积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持续强化科技赋能,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奠定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基础。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近年来,陕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塑造发展

46、新动能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依托全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等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陕西加快建设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并在载人航天、中国天眼FAST等重大工程项目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陕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锚定“努力在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上争做西部示范”这个目标,以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

47、心建设为牵引,以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支撑,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点火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2023年上半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1791.88亿元,同比增长2.0%,占GDP的比重为11.6%o2023年1月至9月,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9%,高出全国15.5个百分点。以新质生产力增强陕西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当前,数字化和绿色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两个重要趋势,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赛道。陕西要抓住历史性机遇,进一步夯实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发展新

48、领域新赛道,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注入强劲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竞争优势。大力推进西安“双中心”建设,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夯实基础。围绕西安“双中心”建设,支持在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家级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在旱区农业、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等领域建设陕西实验室,高水平建设空天动力、含能材料陕西实验室。支持在陕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争取更多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落户陕西,努力打造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夯实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和人才基础。加速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充分发挥秦

49、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作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梗阻”,推动优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赋能千行百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数字底座”,围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省内主导产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产业新赛道。立足陕西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优先地位的同时,勇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加快省域能源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医药等优势特色产业升级转型,加快数字化改造和迭代升级,化“老优势”为“新助力”,让旧赛道焕发新生力量。强化政府引导和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深化企业科技创新和管理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