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园区安全发展屏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组研讨发言】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园区安全发展屏障.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心组研讨发言】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园区安全发展屏障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国家安全作出战略擘画、全面部署。近年来,国家安全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之际,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不断续写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新篇章。一、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在党建引领上“下实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安全涉及国家主权、政权、制度
2、和意识形态的稳固,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需求,是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当前,面对波谪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日趋增多,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我们要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政治观点,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始终把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摆在首位,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理论学习与斗争实践统一起来,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培塑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品格,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实施好集中性纪律教育,铸
3、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汇聚起维护政治安全的强大正能量。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园区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坚决把国家安全工作记在心中、扛在肩上、抓在手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学好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维护国家安全使命责任感。二、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在创新发展上“出实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要素驱动发展阶段全面转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的关键历史时期。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高质量发展是新
4、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园区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把经济安全同经济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园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三新三高”产业链式发展主要环节,突破制约集群发展的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核心原材料等重点领域,促进补链强链延链,带动产业链垂直整合、横向聚集。要围绕科技自立自强,重视基础研究、加大分级培育,推动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要积极防范化解隐
5、性债务风险,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处置力度,优化债务结构,加大化债力度,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持续压降债务规模。三、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在民生福祉上“办实事:安全是人民最基本最普遍的需要,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核心的部分。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回答了国家安全为了谁、依靠谁的重大问题。我们要始终站稳人民的立场,坚持把维护人民安全作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筑牢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人民防线。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身”入基层、“心”到基层,及时收集群众企业反馈意见,弄清楚群众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掌握群众的“第一手
6、”资料。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从园区实际出发谋划思考,用“绣花功夫”把工作做到位,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多少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将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质效的第一标准。要守住安全底线,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真正做到国家安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断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四、以社会安全为保障,在治理效能上“求实效、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有力保障。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和国家安全斗争形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更加关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遵循不同领域的特点规律,制定完善各项对策措施。安全稳定是园区发展的前提。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突出实战实用鲜明导向,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要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安全治本攻坚行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切实把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阶段。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