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29551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二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各省面临的共同任务。但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不能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简单挂钩。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要推动生产力的系统性变革,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方法论,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先立后破。坚持系统观念从系统论视角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党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识的重要创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

2、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J深入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一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是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二是基本内涵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三是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四是主要特征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生产力

3、是一个复杂系统。从系统论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系统的要素,是由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工具、新型劳动对象组成。新质生产力系统的产业载体,是新型要素优化组合形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占比逐步提高、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形成。新质生产力系统的功能,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坚持统筹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涉及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也涉及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既是发展命题、改革命题,也是开放命题。统筹推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新型劳动者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主体,是能够创造新

4、质生产力的科技型人才和熟练掌握新型劳动工具的应用型人才,能够适应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工作环境。新型劳动工具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工业革命的实质是生产工具的变革,新一轮工业革命生产工具的标志是智能制造系统,其创新和应用直接推动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契机,加快推进生产设备更新改造,有助于提升产业的智能化水平。新型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劳动对象既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实体性劳动对象,也包括数据等非实体性劳动对象。新型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有机统一体,新型劳动对象的变化推动新型劳动工具的变革和应用,并迫切需要培育壮大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新型劳

5、动对象的新型劳动者。统筹做好创新、改革、开放三篇大文章。一要做好科技创新大文章,构筑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研发人才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突破。充分发挥实验室体系支撑作用,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在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上持续加力。二要做好深化改革大文章,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深圳1999年就建立了以高交会为主要平台的

6、高科技市场交易体系,每届高交会上,科研成果与投资基金、科技企业之间的洽谈、沟通和交易,催生了大批高科技企业。加快山东科技大市场体系建设,健全科技创新市场导向制度,有助于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三要做好高水平对外开放大文章,营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国际环境。以水平型分工继续参与全球化进程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目标,未来技术换技术是我国开放新优势,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数字时代的科技创新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多国共同创新网络迅速涌现,数字化全球设计服务平台,可以会聚全球研发人才,同步以并联方式研发设计新产品,这种模式加强了跨国创新合作。统筹推进新兴、未来、传统三大产

7、业载体。从产业生命周期来看,一个产业,在孕育期是未来产业,在高速成长阶段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成熟期是支柱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占比逐步提高的过程,新兴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孕育的重要载体,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壮大新兴产业两手抓。坚持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方向,深度开展传统产业技改升级行动,引导带动“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提档升级,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促进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着眼科技和产业发展最前沿,抢先布局未来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形成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

8、持因地制宜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山东工业体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7%,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山东需聚力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着力推动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筑牢支撑。聚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强化在全球价值链各环节的增值能力。主要包括三种路径:生产者驱动路径主要针对大型制造,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核心技术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购买者驱动路径主要通过塑强品牌、拓展营销网络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独角兽”“单项冠军”驱动路径主要针对优秀中小企业,通过产品、服务的专业化高度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要深入开展领航型企业培育行动,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快打

9、造世界一流“链主”企业;加快推进“育苗扶壮”计划,培育关键节点控制企业;叫响“好品山东、鲁贸全球”品牌。聚力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嵌入全国性高端产业链。产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最为关键的问题,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有新的产业基础支撑,需要进行产业基础再造。要全面落实国家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聚焦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等方面,主动承担部分关乎我国整个产业发展命脉的研发任务,找准高端芯片、先进材料等“卡脖子”“掉链子”薄弱环节持续攻关,力争嵌入全国性高端产业链。聚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协同性,促进全省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融合发展。着力提升16市工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10、提升创新载体能级赋能企业“蝶变”,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形成创新资源集聚效应,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激活创新主体活力,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创新产出实力。加力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链集群,充分发挥县域特色产业优势,精准做好强链补链稳链延链等工作,以“链式思维”促进县域竞合,推动人才团队、技术成果、大数据和资本跨过县域,更好地在产业链上聚集,积极探索人才柔性流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等制度创新,促进市域各县区之间形成良好的产业经济循环。聚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包容性,引领全社会参与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高度重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包容性。人口规模巨大是基本的国情、省情,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升级、数字化转型会带来大量

11、的就业岗位转换,劳动力教育培训转型、岗位就业匹配等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由此产生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也会比较严峻,需要探索创新与包容、效率与公平相协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采取措施引领全社会参与新型工业化进程。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优质高效务实服务,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持续推进青年企业家培养“导师制”,为企业家提升管理水平创造更好条件和更多机会。探索建设科教产协同育人新模式,加大民企经理层、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员、技术工人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整体素质,为提升新质生产力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工业化进程的包容性,加大对农业大市、产粮大县的转移支付力度。坚持先立后破“立

12、”与“破”是辩证统一的,立是肯定,破是否定。就经济工作而言,无论是“立”还是“破”,都离不开“稳”,都是为了“进”。“先立后破”把立放在首位,强调“立字当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遵循的基本方法,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同时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目的是稳中求进,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加、减、乘、除”四种新模式。“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的“+”,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研发到场景应用再到产业打造的全链条赋能。另一方面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创新组合,当新兴产业逐步壮大为主导产业时,产业体系就转型成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减”也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要减少低端产业、低效技术供给,使资源更多向新兴产业配置;另一方面通过将高新技术等植入传统低端产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与服务品质、提高产业附加值,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乘”的关键是发挥数据要素使用的乘数效应,重视数据要素广泛赋能传统产业,同时也要重视数据原生产业。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现有产业进行跨界融合互通,实现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形成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除”主要指除去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除去产业链上的能耗大、污染大的环节,实现价值链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