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倡议”与新时期中国的中亚外交.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3332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倡议”与新时期中国的中亚外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三大倡议”与新时期中国的中亚外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三大倡议”与新时期中国的中亚外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三大倡议”与新时期中国的中亚外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三大倡议”与新时期中国的中亚外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大倡议”与新时期中国的中亚外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倡议”与新时期中国的中亚外交.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三大倡议”与新时期中国的中亚外交【内容摘要】自2021年以来,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全球性倡议。“三大倡议”不仅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重要方案,而且为中国的中亚外交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战略引领。中国同中亚五国是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三十多年来,中国的中亚外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当前,中国应以全球赞展倡议为引领,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以全球安全倡议为引领,助力中国与中亚国家实现共同安全;以全球文明倡议为引领,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实现民心相通与文明互鉴,进而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走上更加稳定和友好的发展轨道,并保障中国一中亚命运

2、共同体的构建取得更多切实成效。【关键词】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国中亚外交当今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全球性挑战,习近平主席从人类的前途命运出发先后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这“三大倡议”分别聚焦发展、安全和文明三大议题,强调共同发展、普遍安全和文明互鉴,是中国新时代全球治理观的体现,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与重要组成部分。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中国积极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双边关系不断加强。中亚国家也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文明倡议的坚定支持者,

3、曾多次在不同官方文件中表示欢迎并认同“三大倡议”。2022年1月,中亚国家表示“支持并积极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同年6月,中亚国家表示“支持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2023年5月,在中国一中亚峰会西安宣言中,“中亚国家高度评价并愿积极践行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事实上,“三大倡议”不仅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方案,更能为中国的中亚外交提供理论支持和战略引领。基于此,本文将分析“三大倡议”与新时期中国中亚外交之间的关联及其启示。一、中国中亚外交的巨大成就中国同中亚五国是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三十多年来,中国中亚外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4、成就。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经历了从睦邻友好到战略伙伴,再到共建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性跨越。在双方均具有强烈合作意愿和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务实合作,迄今已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标志性、突破性的合作成果,这突出表现在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安全互动和人文交流四个方面。第一,政治互信。在中亚五国独立后不久,中国便于1992年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自此双边关系稳步提升。截至目前,中国与中亚五国已全部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与哈萨克斯坦建立了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均建立了新时代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两国均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从2012年1

5、1月到2023年12月,习近平共访问中亚国家12次,其中哈萨克斯坦4次、吉尔吉斯斯坦2次、塔吉克斯坦2次、土库曼斯坦1次、乌兹别克斯坦3次。中国重视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中亚国家同样珍视发展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自2019年6月托卡耶夫担任哈萨克斯坦总统以来,已访问中国3次;自2016年12月米尔济约耶夫担任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以来,已访问中国6次。元首外交作为重要的外交形式,使中国与中亚国家建立了牢固的政治互信基础。高层交往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高水平运行。第二,经济合作。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中亚五国独立,中国与中亚国家进

6、入了经贸合作的新时期,双边贸易逐渐开展,但这一时期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处于较低水平。199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总额为4.64亿美元,贸易规模不大;其中,中哈贸易额为3.68亿美元,中乌贸易额为0.53亿美元,中土贸易额为0.04亿美元,中吉贸易额为0.36亿美元,中塔贸易额为0.03亿美元。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合作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在中亚国家贸易伙伴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13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总额首次超过500亿美元,达到502.74亿美元,202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达到702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近40%,而相较于1992年的贸易额增长近

7、152倍。由此可见,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更加紧密,并逐渐成为中亚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此外,中国还是中亚国家重要的投资国,双方投资合作持续深化,领域不断拓展。截至2020年底,中国对中亚地区投资累计约400亿美元;其中,对哈萨克斯坦投资214亿美元,对吉尔吉斯斯坦投资46亿美元,对乌兹别克斯坦投资100多亿美元,对塔吉克斯坦投资30多亿美元。第三,安全互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亚地区趋于活跃的“三股势力”严重危害区域内各国的安全与稳定,促使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大安全合作的力度。中国与中亚国家签署关于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合作协定,并与相关国家的内务、安全、边防和国防等部门保持

8、经常性联系,实施了多项打击“三股势力”的联合行动,通过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安全合作,有效应对了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国还与中亚国家共同采取措施,打击贩毒、武器走私、非法移民等跨国犯罪活动。同时,中国与中亚国家多次开展双边和多边联合军事演习,2002年10月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举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2003年8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俄罗斯在上合组织框架下举行首次多边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其后,联合军演逐渐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机制化、常态化的军事安全交流活动。此外,中国还与中亚国家积极开展军事技术交流与合作。第四,人文交流。自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以来

9、,双方在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民心相通的基础相较以往更为坚实。自2004年以来,中国在中亚陆续开设了13所孔子学院;其中,哈萨克斯坦5所、吉尔吉斯斯坦4所、塔吉克斯坦2所、乌兹别克斯坦2所,并下设24个孔子课堂,目前在院学员数量超过1.8万人。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深受中亚国家民筮欢迎,中亚国家内部逐渐兴起“中文热”“中国热”。中国在土库曼斯坦虽未开设孔子学院,但土库曼斯坦国际关系学院、国立马赫图姆库里大学等多所高校均开设了汉语课程。此外,2022年11月,中国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开设中亚首家鲁班工坊,旨在帮助中亚国家培养更多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鲁班工坊也在其他中

10、亚四国加快建设。与此同时,中亚国家学生来华留学的人数也日益增长,从2010年的11930人增加至2018年的29885人,年均增长率12.33%。此外,中国还邀请中亚五国参与实施“文化丝路”计划,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人文交流。总体而言,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三十多年来,双方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外交关系,主要集中在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安全互动和人文交流四个方面。中国与中亚五国外交关系的显著进展不仅在地区范围内树立了友好典范,也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段合作历程充分反映了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国际合作中的可行性和实效。二、全球发展倡议: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发展全

11、球发展倡议聚焦发展议题,强调共同发展。全球发展倡议与中国中亚外交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一方面,全球发展倡议与中国中亚政策的目标一致;另一方面,全球发展倡议与中亚国家的发展关切高度契合。中国与中亚国家促进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即发展理念具有相通性,且地理上的邻近也便利了双方的合作。结合双方的现实基础与优势,中国与中亚国家可重点选择以下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一是以产能合作为核心,二是以民生项目为基础,三是以绿色经济为重点。(一)全球发展倡议与中国中亚外交的内在关联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发展倡议与中国中亚外交具有非常紧密的内在关联,前者

12、对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各方面合作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而后者也充分彰显了全球发展倡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方面,全球发展倡议与中国中亚政策的目标一致。全球发展倡议着眼于为缓解甚至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方案,致力于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从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发展倡议的框架下,发展不再是个别国家或地区的事务,而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的中亚政策强调建设“繁荣的中亚”和“联通的中亚”,强调通过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和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发展。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加强全球发展合作、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从而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中国中亚政策对中亚国家发展的关注,完全契合全球发展倡

13、议中的共同发展理念。同时,全球发展倡议将互联互通视为重点领域之一,强调加强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国中亚政策对互联互通的强调,呼应了全球发展倡议对互联互通的重视。另一方面,全球发展倡议与中亚国家的关切高度契合。全球发展倡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将提升民生福祉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努力目标。这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全球发展思想与中亚国家关切的发展问题高度契合。自中亚五国独立以来,中亚国家的GDP总量均实现了稳步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中亚国家的人均GDP仍相对较低,2022年为4691.4美元,相较于世界其他地区仍较为落后。同时,中亚五国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根据世界银行的统

14、计数据,2022年哈、土、乌、吉、塔五国的人均GDP分别为11243.7美元、7297.2美元、2255.2美元、1606.7美元、1054.2美元。其中,哈、土两国的人均GDP相对较高,而塔吉克斯坦的人均GDP最低,不到土库曼斯坦的十分之一。此外,中亚国家的失业率也较高。2022年,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失业率均为5%,乌兹别克斯坦的失业率为6%,吉尔吉斯斯坦的失业率为4.6%,塔吉克斯坦的失业率为7.8%o由此可见,中亚国家在发展问题上仍面临很多挑战。而全球发展倡议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全力破解发展难题、创造更多发展机遇,该倡议将助力中亚地区实现“不让任何一国、任何一人掉队”的目标

15、,进一步推动整个中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二)中国与中亚国家实现共同发展的现实基础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实现共同发展方面存在现实基础,这为双方加强进一步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发展理念具有相通性。中国始终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中亚国家与中国的发展理念较为相近,并对中国的新发展理念表示认可和支持。2021年3月,哈萨克斯坦通过2025年前国家发展规划和2025年前国家优先事项,将“公民福祉、体制质量和建设强有力的经济”确定为国家发展的三大优先事项。2019年10月,乌兹别克斯坦提出绿色经济发展战略,将绿色经济原则纳入经济结构性改革

16、目标之中,力图实现经济绿色发展。2022年7月,该国又通过乌兹别克斯坦20222026年创新发展战略,将创新视为引领和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提出要不断提高该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力争在2030年前进入前50名。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近年来也相继通过国家发展战略,将创新、绿色、共享等发展理念纳入国家发展目标。第二,地理上的邻近便利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与中国接壤,中国与这三国的边界线合计有3Ooo多公里。这种地理上的邻近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天然优势。此外,中亚地区作为连接欧洲和亚洲的重要枢纽,已经成为“

17、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与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积极共建“一带一路”,这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机遇,同时也使中亚国家能够依托中国市场,增加出口,从而有力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亚国家的发展战略也积极对接。2023年5月,中国与中亚国家发表了中国一中亚峰会西安宣言,强调要加强“一带一路”同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土库曼斯坦的“复兴丝绸之路”战略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国家发展纲要或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三)中国一中亚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重点领域与举措全球发展倡议聚焦八大领域,内涵丰富。2023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

18、中国一中亚峰会上特别强调,要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需要着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更多实效,一方面要加强在能源等传统领域的合作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加速推进在减贫和绿色低碳等新领域的合作步伐,为双方“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赋予新动力。结合中国和中亚国家合作的现实基础与优势,中国与中亚国家可重点选择以下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第一,以产能合作为核心。中亚国家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从进出口结构来看,中亚五国出口的主要是能源、原材料和农副产品,进口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工业化水平是制约中亚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目前,中亚国家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19、加快推进国家工业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中亚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为此,哈萨克斯坦于2010年、2015年和2018年先后制定了工业化计划;其他中亚四国也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强调要加快工业化发展,积极制定国家工业化发展纲要,以逐步增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而优化经济结构,最终实现由传统农业国家向工农并重国家的转变。2021年9月,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国情咨文中表示,哈萨克斯坦的中期目标是在2025年前将工业商品的出口规模提升50%,达到240亿美元,劳动生产率提高30%。中亚国家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化进程方面急需资金、技术支持,而中国的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备,可以满足中亚国家在不同发展

20、阶段的需求。因此,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完全契合中亚国家的发展需求,可以有效应对中亚国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紧迫难题,推动中亚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和产业转型升级。第二,以民生项目为基础。脱贫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尽管经济不断发展,但由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社会分配不均等问题,这些国家的贫困问题仍较为突出。2022年,哈萨克斯坦的贫困率为5.2%,约有1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乌兹别克斯坦的贫困率为14.1%,超过493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塔吉克斯坦的贫困率为25.9%,约有26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21年吉尔吉斯斯坦的贫困率为33.3%,超过224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

21、中极端贫困率为6%,超过40万人处于极端贫困状态。解决贫困问题不仅是中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且是其长治久安的基础。中亚各国高度重视对贫困问题的治理,颁布了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与减少贫困的计划文件,将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视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和优先任务。然而,由于中亚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各国的减贫进程也逐渐减缓甚至出现停滞。中国是世界上脱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人民生活实现了从基本解决温饱到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飞跃。中国丰富的减贫经验有助于中亚国家的减贫事业,中国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中亚国家开展减贫合作,使发展成果惠及中亚民众。第三,以绿色经济为重点。2022年,中亚五国的二氧化碳

22、排放量占世界排放总量的近1.7%,排放主要来自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其中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2022年,哈萨克斯坦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87亿吨,土库曼斯坦约为1.84亿吨,乌兹别克斯坦约为1.51亿吨。近年来,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中亚地区炎热干旱、土壤退化、冰川融化等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咸海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此外,世界各国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对主要依靠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中亚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一定冲击。根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发布的世界经济绿色转型对哈萨克斯坦财政状况影响的报告,在2040年之前,世界范围内的绿色经济转型将导致哈萨克斯坦的财政收入下降4

23、0%o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以及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中亚国家正加紧转型,发展绿色经济。中亚五国政府为发展绿色经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向绿色经济转型构想20192023年吉尔吉斯斯坦绿色经济发展计划20192030年乌兹别克斯坦向绿色经济过渡战略,土库曼斯坦制定了2030年前发展可再生能源国家战略等。向绿色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共识,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绿色经济合作也契合中亚国家的发展需要。三、全球安全倡议:助力中国与中亚国家实现共同安全全球安全倡议聚焦安全议题,强调共同安全。全球安全倡议与中国中亚外交同样具有重要的内在关联。一方面,全球安全倡议与中国中

24、亚政策的目标一致;另一方面,中亚地区是中国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区域。中国与中亚国家推动实现共同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即安全观具有互通性,且上合组织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安全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结合这些合作的现实基础与优势,中国与中亚国家可重点选择以下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一是关注中亚地区国家间的冲突,二是防止阿富汗问题的外溢,三是警惕域外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博弈。(一)全球安全倡议与中国中亚外交的内在关联2022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2023年2月,中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对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理念与原则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全球安全倡议的重点合作方向,并就倡议的合作平台和机制提出建议

25、和设想。全球安全倡议与中国中亚外交同样具有内在关联。一方面,全球安全倡议与中国中亚政策的目标一致。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共同安全,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安全,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安全关切,呼吁以团结精神和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与此同时,中国的中亚政策强调建设“稳定的中亚“,通过与中亚国家的安全合作实现共同安全。中国中亚政策对中亚国家安全的关注契合全球安全倡议中的共同安全理念。全球安全倡议将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核心理念和原则,且倡导不干涉他国内政、尊重各国选择的发展道路等。全球安全倡议坚持的规范和规则,非常契合中亚国家渴望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域外大国切实尊重其国家主权、承认其

26、自主选择国家发展道路的心理。这也是中国能够赢得中亚国家的尊重,并在三十多年的互动过程中国家形象持续改善的深层次原因。另一方面,中亚地区是中国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区域。作为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者,中国同时也是落实这一重大倡议的重要行动者。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关键区域,中亚地区的稳定与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欧亚地区的和平以及全球安全格局的稳定。此外,中亚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安全局势直接影响到中国西部地区的安全环境。部分中亚国家与中国西部接壤,该地区的动荡与冲突可能影响到中国边境地区,甚至对中国国内安全产生直接威胁。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等在中亚地区的存在与发展可能会蔓延到中国境内,进而对中国边境地区甚

27、至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与挑战。因此,中亚地区是中国实施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区域,中国积极推动安全合作,努力促进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既符合中国自身的安全利益,也有助于维护地区安全秩序的稳定。(二)中国与中亚国家推进共同安全的现实基础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推动实现共同安全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安全观相通,而上合组织作为一个重要的合作平台,为双方开展安全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的安全意识和合作框架,为加强区域稳定与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第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安全观具有互通性。一国的安全观是其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根本态度和观点,是对客观的安全利益、安全关系和安全活动

28、的反映,主要包括安全利益、安全威胁、安全空间、安全战略和安全效益等要素。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而中亚国家均将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际合作、睦邻关系、不干涉内政、不使用武力以及政治和经济的稳定视为重要的国家利益。中亚国家认为其可能面临的内部威胁包括:武装准军事组织,分离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非法贩卖武器和毒品等;可能面临的外部威胁则包括:地区武装冲突(特别是与阿富汗有关的冲突),中亚地区国家之间在边界问题、水资源、能源、民族和宗教方面的冲突等。例如,哈萨克斯坦颁布的国家安全法指出,其国家安全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信息、环境以及公共安

29、全六个方面。可见,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国家安全观均强调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的相互联系,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相互影响,以及安全与发展的相互转换。第二,上合组织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安全合作提供有益平台。安全合作一直是上合组织合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中亚地区是上合组织关注的核心地区。上合组织起源于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加强边境地区信任和裁军的谈判进程中形成的“上海五国”机制。中国与除土库曼斯坦以外的中亚四国同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土库曼斯坦尽管不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但是始终与上合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自2001年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就始终将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视为优先方向,严厉打击“三股势力”,不断深化防务、执法等领

30、域的安全合作,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中国支持中亚国家旨在促进地区安全的各种倡议,包括哈萨克斯坦积极倡导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乌兹别克斯坦筹办的“中亚安全与合作问题塔什干论坛”及中亚无核区对话、吉尔吉斯斯坦倡议的“伊塞克湖论坛”等。(三)中阈一中亚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重点领域与举措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一中亚峰会上指出,中国与中亚国家要共同践行全球安全倡议。一方面,要改善中亚地区安全环境;另一方面,也要抵御外部势力破坏地区稳定的企图,其目的在于保障地区安全与稳定。结合中国和中亚国家合作的现实基础与优势,中国与中亚国家可重点选择以下领域开展务实

31、合作。第一,关注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冲突。目前,中亚国家之间的冲突主要集中在领土、水资源和民族三个领域。就边界问题而言,中亚地区乌、吉、塔三国的边界呈犬牙交错的态势,曾多次爆发边界冲突。近年来,吉、乌两国和乌、塔两国都在边界问题谈判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吉、塔两国也于2023年年底在边界问题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就水资源问题而言,中亚国家的水资源主要依靠阿姆河和锡尔河,而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分别控制着阿姆河和锡尔河的大部分水流量。中亚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河流下游国家的水资源短缺,乌、土两国处于“极度水压力”状态,塔吉克斯坦处于“高度水压力”状态,吉、哈两国均处于“中度水压力”状态,因此各国因水资源问

32、题常常爆发冲突。中亚地区的水资源风险和水危机呈现持续加剧的态势,乌、吉、塔三国之间因水资源问题矛盾不断。就民族冲突而言,中亚地区的民族冲突主要包括中亚国家主体民族与俄罗斯族之间的冲突和跨界民族的冲突,前者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后者主要出现在费尔干纳盆地。费尔干纳盆地分属于乌、吉、塔三国,三国边界线曲折、飞地遍布,因此导致民族问题错综复杂。此外,围绕中亚地区一体化与争夺地区领导权,哈、乌之间也存在一些利益分歧与矛盾。不过,得益于中亚国家间信任的增强,这些问题近年来都得到明显缓解,这对于中亚地区的稳定无疑是有益的。第二,防止阿富汗问题的外溢。自2021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以来,阿富汗局势并未实现稳定

33、,其带来的负外部性对中亚国家而言不容忽视。阿富汗与中亚国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中塔吉克斯坦是与阿富汗边界线最长的中亚国家,塔阿边界是中亚安全的南部门户。因此,在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塔利班重新掌握政权后,阿富汗问题成为中亚国家的主要安全担忧。中亚五国邻近阿富汗,面临着多方面安全挑战,包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毒品与武器走私等问题。阿富汗局势的不稳定可能导致这些问题向中亚地区蔓延,对中亚国家的安全稳定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在阿富汗的再度兴起,可能对整个中亚地区造成严重的安全挑战,影响地区和平与稳定。第三,警惕域外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博弈。近年来,大国纷纷调整中亚政策,导致该地区的战略

34、竞争愈发激烈。俄罗斯于2011年提出了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的设想,2015年该联盟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行;2019年6月,欧盟更新了其中亚战略,发布了欧盟与中亚:更坚实伙伴关系的新机遇的文件;不久之后,美国也调整了其中亚政策,于2020年2月发布了美国的中亚战略(20192025):加强主权和促进经济繁荣的战略文件;此外,印度、韩国、日本、土耳其、伊朗等国也提出了各自的中亚合作倡议。其中,美国中亚政策的对抗性与竞争性比较突出。长期以来,美国在中亚地区追求遏制、整合与塑造的三重战略目标,在其新的中亚战略中将俄罗斯等在中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称之为“邪恶势力”(malignactors),明确提出要在中

35、亚地区加大对这些势力的遏制力度。2023年9月,美国总统拜登与中亚五国元首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会晤,在此次会晤期间,美国提出与中亚国家加强安全合作与经济联通倡议,试图扩大自身在中亚安全和经济领域的影响力,与俄罗斯争夺安全主导权,与中国争夺经济优势地位。大国在中亚地区的竞争势必对该地区的秩序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域外大国政策的调整和角力加剧,中亚地区现有的地缘政治秩序将进一步受到冲击,从而对其稳定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四、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民心相通全球文明倡议聚焦文明议题,强调文明互鉴。全球文明倡议与中国中亚外交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一方面,全球文明倡议与中国中亚政策的目标一致;另一方面

36、,全球文明倡议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强民心相通提供了理念支持。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文化与价值观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且中国和中亚国家的交往历史悠久。结合这些合作的现实基础与优势,未来双方可以重点在教育、媒体、旅游等领域加强合作。(一)全球文明倡议与中国中亚外交的内在关联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并将推动全球文明倡议的实践原则概括为四个“共同倡导”,即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四个“共同倡导”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使得全球文明倡议具有高度建设性和可操作性

37、。鉴于中亚地区历来是世界各大文明的交流和融通之地,全球文明倡议对于中国中亚外交的指引和启示意义不言而喻。一方面,全球文明倡议与中国中亚政策的目标一致。全球文明倡议强调民心相通,着眼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致力于实现各种文明、文化之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亚国家由于独立的时间并不长,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和强调其他国家对其发展道路和文明传承的尊重。全球文明倡议推崇的文明互鉴理念,自然能够得到中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与此同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中亚地区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而民心相通是推进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与中亚国家致力于共建“文化丝路”,以加强双方的

38、文化交流与合作。这一努力契合了全球文明倡议中“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要求。此外,中国中亚政策强调建设“和谐的中亚”。习近平主席指出,“民族冲突、宗教纷争、文化隔阂不是中亚的主调,团结、包容、和睦才是中亚人民的追求。任何人都无权在中亚制造不和、对立,更不应该从中谋取政治私利。”全球文明倡议中蕴含的中国文明观与价值理念,与中国推动和中亚国家实现“团结、包容、和睦”状态的期望若合符节。另一方面,全球文明倡议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强民心相通提供理念支持。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文明尽管有相通之处,但它们也承载着各自独特的文化特质和历史传统。正是这种文明差异性,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文明交流与互鉴提供了可能。事实上,

39、全球文明倡议为处理中国与中亚文明关系提供了指导,因其倡导文明交流、反对文明隔阂,支持文明互鉴、否定文明冲突,呼吁文明包容、拒绝文明优越,;向往的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境界。对于高度反感域外大国动辄进行文明说教的中亚国家来说,全球文明倡议契合了中亚国家期望获得各方面承认的需求,自然得到各国的欢迎。此外,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各国之间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展开对话与合作。在这一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国家能够通过共同的文明纽带,加强双方人民之间的情感联系,从而促进民心相通,而民心相通有助于减少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误解和偏见,进而为双方的政治、经济及社会交流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40、。(二)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强民心相通的现实基础中国与中亚国家促进民心相通有着坚实的基础,双方在文明和价值观方面总体相通,而且在历史上有很多联系与交往。这为中国与中亚各国人民之间加强联系和增进了解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未来的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深化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文明和价值观具有互通性。习近平指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价值观交流、文明互鉴、建立情感认同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且双方将文明的和谐共存作为发展目标,在坚持文明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人类各大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

41、“文明优越论”和“文明冲突论”,反对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形成开放、包容、平等、共赢的文明交流氛围,支持各国自主追求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此外,作为亚洲文明的一部分,中国和中亚国家也受到相似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影响,这种文明相通为彼此之间的相知相亲提供了重要基础。第二,中国和中亚国家的交往历史悠久、友谊深厚。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中克地区的联系。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东西方之间的重要商路,不仅促进了经贸往来,而且是中国与中亚地区在语言、宗教、文化和艺术等领域交流的桥梁,对双方文明的发展与繁

42、荣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中国与中亚地区经历了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形成了诸多跨界民族。中亚国家的主体民族如哈萨克族、吉尔吉斯族、乌兹别克族、土库曼族和塔吉克族等在中国的新疆、甘肃、陕西和青海等地均有分布,只是在民族名称和习俗上有所区别。中国与中亚地区文明之间的深度联系,客观上有助于推动双方的相互理解与友好往来。(三)中国与中亚她区国家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的重点领域与举措2023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一中亚峰会上指出,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深化文明互鉴,筑牢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世代友好的基石,携手建设一个相知相亲、同心同德的共同体。结合中国和中亚国家合作的现实基础与优势,可以考

43、虑从以下几个重点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第一,积极推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教育领域的合作是中国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人民相知相亲的有效途径。大学是产生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传承和传播文明的关键场所,也是文明深度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俄罗斯、美国等均将教育作为其中亚政策的重要内容,也将教育视为其实现中亚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截至2020年,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共开办海外分校25所,美国在中亚地区共开办海外分校9所,欧洲国家在中亚地区共开办海外分校5所。其中,美国还在中亚地区发起“中亚大学伙伴关系”项目,以促进美国和中亚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该项目,美国国

44、际教育委员会创建了一个由100多所中亚大学组成的网络。在中亚国家民众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俄罗斯和美西方国家纷纷在中亚国家教育领域争夺影响力的背景下,中国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教育合作,不仅是扩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强民心相通、构建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要。目前,中国在中亚地区已开设多所孔子学院。2016年9月,中国与一些中亚国家以及个别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共7个国家的51所高校发表宣言,宣布将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教育合作,并成立“中国一中亚国家大学联盟”。中国可在中亚地区增设海外分校,通过提供奖学金或其他方式促进中亚学生来华交流,从而在教育领域与中亚国

45、家开展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第二,加强媒体领域的沟通与交流。西方国家通过传统的软实力手段,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积极影响中亚国家的舆论。例如,美国国际开发署推出了“中亚媒体计划(MediaCAMP),该计划的预算为1500万美元,实施时间从2018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目前已用哈萨克语、塔吉克语、乌兹别克语和俄语发表了4185条媒体内容,并已在哈、乌、塔三国培训了2830名媒体专业人员。西方国家希望通过中亚国家的媒体等,塑造一种对中国不利的舆论环境,进而引导中亚国家的民众对中国产生不客观甚至负面的看法,这可能会对中国在该地区的形象、声誉和利益造成负面影响,增加中国在该

46、地区与中亚国家开展合作的障碍。因此,中国应积极加强与中亚国家在媒体领域的合作,从而塑造更真实、客观的中国形象,也使中亚国家对中国形成正面的认知,实现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民心相通。2023年5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宣布与中亚五国主流媒体在新闻内容共享、人员互动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月,新华社主办了中国一中亚通讯社论坛,其间哈、塔、土、乌四国媒体机构加入“一带一路”经济信息共享网络,并宣布将加强各方在新闻采集和传播方面的交流合作力度。第三,促进旅游领域的合作。旅游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之一,更是不同国家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旅游作为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渠道,在

47、促进文明互鉴、增进文化交流与友好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旅游合作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增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双方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更有助于推动双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中国与中亚国家均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目前中国有57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中亚国家也有不少项目被列入,其中哈萨克斯坦有6项、乌兹别克斯坦有7项、吉尔吉斯斯坦有3项、塔吉克斯坦有4项、土库曼斯坦有5项。同时,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理上邻近,因此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旅游合作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2022年1月,习近平主席宣布要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旅游合作,表示中方将为中亚国家推

48、介旅游资源搭建平台,愿把五国全部列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2022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签署“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联合声明,强调旅游是“经济发展、友谊、相互理解、创新和繁荣的传播者”,再次提出双方要加强旅游合作。2023年,中哈互免签证正式实施,中国与中亚国家增开多条空中直达航线,这些举措使双方互动进一步增加,这对于促进双方的民心相通大有裨益,有望为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新的动力。结束语近年来,中亚地区成为多个域外大国竞相争夺影响力的焦点,吸引了美国、俄罗斯、土耳其等国的广泛关注和介入。这些国家相继提出新的倡议和战略,试图在中亚地区确立自身的地缘政治优势。例如,美国在2020年2

49、月发布美国的中亚战略(2019-2025):加强主权和促进经济繁荣报告,并于2023年9月将美国和中亚五国“C5+1”外长会议提升至元首级。俄罗斯、日本、印度、德国等国也相继构建“C5+1”机制,试图加强与中亚国家在政治、经济、能源、安全以及人文等领域的合作。长期以来,俄罗斯在中亚地区保持着一种“准单极”的权力结构。俄罗斯一直将中亚地区视为“特权利益区”(sphereofprivilegedinterests)与神圣不可侵犯的“势力范围”。在其他域外大国参与中亚事务的过程中,这些国家普遍“尊重”俄罗斯在该地区的特殊地位或利益,由此,各国在中亚地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互动关系模式。与此同时,由于主要域外大国在中亚地区的战略目标、外交投入以及影响领域等方面存在差异,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主要在政治与安全,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主要在社会与外交,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主要在经济,这使得中亚地区秩序大体维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并未发生激烈的冲突。而近年来,大国在中亚的战略投入领域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