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劳动者数字素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着力提升劳动者数字素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着力提升劳动者数字素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其发展状况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新质生产力作为包含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数字时代,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生产需要的新型劳动者成为生产力中的革命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今
2、年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强调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浙江是全国数字经济的先行者与领跑者,要把全面提升劳动者数字素养与技能,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聚焦新职业,加快壮大高素养数字劳动者队伍数据业务化、业务数据化的深入发展,推动劳动工具数字化、劳动对象服务化的转型与发展,发展出人工智能训练师、数字李生应用技术员等一批原生性的新职业;智能家居、网约服务、共享经济等新的消费业态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营销师、网约配送员等一批替代性的职业。围绕数字语言表达、数字信息传输、数字内容生产三个维度,以及工作的工具、环境、目标、内容、过程、产出等六项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
3、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其中,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54个,四大类(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37个,六大类(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5个,五大类(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1个,二大类和四大类合计占比超九成。数字职业的发展对劳动者素养提出两方面新要求:一是提升技能水平。经济与社会学家大卫奥托尔曾预测,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将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技能极化”现象,即低技能和高技能职位数量增加,而中间技能职位数量减少。通过对国内一些地方制造业企业的调研发现,数字化升级后企业将新增一批高技术技能岗位,“全员技工化”趋势正在一些企业形成。在此背景下,加快打造高素养数字劳动者队伍,是适应新型生产方式发展
4、的需要。二是更新职业能力。“老技能”不能适应新产业发展需要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曾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50%左右的劳动者需要接受新职业培训以适应新的工作需要。无论是否直接从事与数字技术有关的工作,未来的劳动者都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字技能。欧盟“2030数字罗盘”计划提出,到2030年使至少80%的成年人具备基本的数字技能。当前,浙江正奋力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和核心产业增加值分别突破7万亿元和1.6万亿元,实现“双倍增二为服务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浙江计划到2027年累计开展数字
5、技能培训100万人次以上,数字高技能人才总量达25万人以上。加大转岗培训力度,推动劳动者技能更新,将为支撑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对标新趋势,完善构建劳动者数字素养与技能框架提升劳动者数字素养与技能,要有科学、系统的能力框架作为标准和依据。早在2021年10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就指出,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任务
6、,是实现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弥合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2021年12月,“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发布,将“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作为十大优先行动之首。此后,几乎每年都会下发当年度“提升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部署了6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大省,在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迈进的过程中,要把全面提升劳动者数字素养与技能作为擦亮数字经济“金名片”的关键一招。浙江省人力社保厅联合省委人才办等七部门印发的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高技能人才倍
7、增行动方案,从培育机制、评价体系、发展生态等方面提出18条政策措施,力争把浙江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技能人才集聚地。早在2006年,欧盟便将数字能力作为公民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要素,其发布的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终身学习关键能力建议报告,将数字能力列为公民终身学习八种关键能力之一。2013年,欧盟发布“欧洲公民数字能力1.O版”(DigComp1.O),随后又于2016年、2017年和2022年先后升级发布2.0版、2.1版和2.2版。欧盟的框架包括技能、知识、态度三大模块,信息和数据素养、沟通与协作、数字内容创作、数字安全以及问题解决等5个能力域、20余项具体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
8、8年发布全球数字素养框架报告提出操作、信息、交流、内容创作、安全、问题解决以及职业相关等7个领域。综合来看,可将劳动者数字技能和素养分为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素养能力3个层次。其中,数字通用能力是指获取数字资源、使用数字化平台以及智能化设备等的技术技能,属于通用型能力范畴,如数字接入能力、数字协作能力、数字查询能力等;数字专业能力是指组织或参与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劳动所需具备的特定职业技能,属于专业型能力范畴,如数据架构设计能力、编程代码能力、系统开发能力、平台运营能力、数字化分析和创新创造能力、系统安全维护能力、数字基础设施维护能力等;数字素养能力是指适应数字化生产方式需要的观念、态度和思维方式
9、,属于认知型能力范畴,是从事数字化相关职业的职业素养能力,如数字思维、数字学习、数字交往以及网络安全意识等。面向全周期,将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作为打造技能型社会的重点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是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全面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与素养,为“数智时代”做好职业准备,不仅是产业发展之所需,也是人的全面发展之所向。今年浙江的“新春第一会”强调提出,实施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行动,持续塑造劳动者队伍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的叠加优势。要将提升劳动者数字素养与技能作为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面向人人、面向全生命周期,完善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方式融
10、合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路径。一是将数字素养与能力培养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各阶段,推动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二数字时代,劳动者的工作方式日趋多元,人力资源的流动性急剧增强,劳动者的职业更迭也将趋于高频。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对先学习再就业、先就业再学习,还是边就业边学习的劳动者,都应当给予一视同仁的政策支持。要树立数字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将数字职业认知、数字职业体验纳入幼儿园、中小学以及高等教育各阶段。二是加快“学分银行”建设,推进建立数字技能领域“全纳性”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包含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区别于传统工厂制下集中劳动的生产方式,数
11、字时代的新就业形态使得劳动者更习惯于分布式、碎片化的学习和培训形式,这对学分或资格的流通性、可转换性提出新要求。顺应人才类型、培养序列、评价主体等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亟须加强数字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贯通。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的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将学分引入资格认证系统之中,用以衡量学习者的学习成就,有助于为学习者、培训机构和雇主提供一个兼具包容性与灵活性的资格框架,从而实现各类学习结果的及时、等值认证。三是加强劳动者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载体建设,形成发展合力。当前我国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载体建设总体呈现“三多三少”格局:一是短期性培训多,长期系统性培养少;二是低端培训多,中端和
12、高端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较少;三是“作坊式”“游击队式”的培训多,形成广泛的品牌认可的载体较少。要着力推动载体建设提质扩容,鼓励更多企业、职业(技工)院校、行业协会以及市场化培训机构等参与。尤其是要注重发挥好职业(技工)院校产教融合的优势,建设数字产业学院、数字工匠学院,有条件的院校可探索建设数字技能特色校。要将数字素养与技能作为“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建设的重点,创新开设“数字技能夜校”“数字技能微课堂”等。四是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转岗再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围绕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分别实施智能制造、数字农业、数字金融、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的数字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研究设立劳动者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专项资金,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筹集资金设立社会化的数字职业人才发展基金,并给予有效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