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期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期研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期研究报告2022年2月,XXXX小学XXX主持的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被批准为XX市教科研立项课题,该课题属于XX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项目。2022年5月17日进行了开题论证,研究期间得到了XX市教科院、区教师发展中心专家的精心指导,现就前阶段研究工作的进展及后续思考做如下总结。一、研究基本情况(一)恚义与价值1 .认识“劳动”,赋时代特征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必须建立在劳动教育的基础之上,否则教育将无从谈起。劳动,是渗透一切、贯通一切的东西。”今天的劳动教育不仅重视体力锻炼,还应该培养精神品质,释放潜能,劳动教育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因此,新时代劳
2、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正视劳动教育实施中的问题,以融合育人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观为引领,在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沟通学科教学与课外实践,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回归“劳动”,让教育翻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视域下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回归劳动教育原点,呈现出劳动教育新样态。把师生的需求和建议作为劳动教育的起点,创设有挑战、有意义的项目式活动,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劳动。通过跨界融合,拓展延伸,多线联动,主题整合,多维体验的方式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3 .重塑“劳动”,使课程丰富劳动教育以课程为支点,从课程的视角来重构劳动实践的体系、内容、方式等,保证劳动实践的品质,使劳动教育课程既具有趣味
3、性,又能有效地连接并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从而让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变得丰富起来。4 .创新“劳动”,扬工匠精神通过开发创造性主题课程,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各类劳动实践,从小培养精益求精、踏实肯干的劳动态度和勇于创新、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劳动精神,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我们通过对学校300多名教师以及5000多名学生、家长进行了劳动教育问卷调查,发现在现实的劳动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学校层面,劳动教育课程意识薄弱,偏重于语数英学科的教学质量,劳动教育的物态环境匮乏;教师层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不知道劳动课该如何上,只能是照本宣科,无专职教师;家长层面:调查结果显示,仅有0.1%的家长想让孩子长大后从事
4、体力劳动;学生层面:因为受学校、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把自己的发展指向智育。通过“劳动教育微课程”开发与实施,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并引导儿童创造性劳动;有利于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体验生活,培养基本的劳动技能;有利于儿童探索生活,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深化对各种劳动的认同和热爱;有利于儿童发现只有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才能锻炼意志,提高能力,实现梦想;有利于启迪儿童的心灵,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儿童种子观理念下的现代劳动教育,重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心灵得到释放,劳动技能得到提升
5、,劳动观念影响终身。(二)概念与界定1 .劳动教育微课程:是教师依据具体的劳动教育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带领学生开发出来的小型校本课程,本课程具备以下特点:时间短、规模小、内容精炼、实施灵活、内容鲜活。劳动教育微课程通常可以围绕自我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以及社会劳动教育展开。劳动教育实践不是为了劳动而劳动,而是在具体的场景中聚焦真实的问题,放大过程价值,通过劳动体验解决复杂的问题,形成长期的效果。2 .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注重调动一线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把师生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源,通过校内外资源的设计与利用、劳动教育微课程的整体架构、教育教学范式的研究、教师团队的培训与升级、
6、教育教学活动的展示与评价等一系列研究与实践活动,建立儿童全景劳作园之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培育爱劳动、勇担当、乐奉献、善创造的新时代“小劳模”。(三)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1 .探索劳动教育微课程的教学范式与路径。立足“家园、校园、田园、职园、创园”,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探索并建成可体验、可实践、可探究的空间场域。构建面向全体学生,跨界融合、主题整合、多维体验的劳动教育微课程体系,探索出学校劳动教育的多元化基本实施路径和策略,建立实践模型,提炼教学范式,为教师教学提供清晰可操作性的实操路径。2 .整合融通劳动教育联盟育人资源。统筹开发薛家及薛家周边地区的育人
7、资源,建立校内外、家庭、社区、网络等多维育人平台。以课程创意开发与实践为抓手,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引导学生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服务他人的价值体认。3 .形成“全覆盖式”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家校社全主体协同,通过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的探索,构建序列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4 .促进学校课程与教学整体变革和内涵发展。通过项目研究,转变育人方式,提升课程综合化和实践化的实施水平,重建学校课程与教学生态,建设更有生命力、创造力的课程与教学样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内容:爱劳动勇担当乐奉献善创造探索劳动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型探索劳
8、动教育微课程与教学的范式与路径探究劳动教行微贝程与教学的治理模式劳动数行微课程建构跨领域三大课程体系学科渗透型活动联结型主JB项目型志愿胺务课程职业体的谭程课程诲行体系课程资源休解谭程内躯体系图1: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体系图1 .打造立体式劳动教育实践体验中心(1)校内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是指校园内的生活园、探究园、创造园。我校打通了“一校两区”的壁垒,整体规划学生劳动实践体验的场域。(2)校外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是指学校周边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以及家庭资源。我校全面开发学校周边的劳动资源,为学生建构以家校社一体的“劳动寻宝基地”,让学生走出校门打开视域,独立地发现问题,并学会
9、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新时代小劳模的服务精神,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2 .建构跨领域劳动教育微课程体系劳动教育微课程主要依托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后服务活动等平台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以劳动实践活动为主的“劳动能量课程”;以职业体验为主的“职业体验课程”;以小志愿活动为主的“志愿服务课程”。(1)劳动能量课程:主要通过开展“小鬼当家”“认养果树”“走进食堂”“扫除计划”这四个系列活动,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感知劳动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项劳动技能,并在具体的活动中着重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担当”的品格特质。(2)职业体验课程:主要分年段依托学校的“社团活动
10、”以及“课后服务”开展“善真职业体验系列活动”“我是小园丁”“我是小牙医我是小厨师”“我是小记者”“我是小交警”“我是小律师”,让学生在每一项职业体验中能逐步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笃定”,着重提升学生“善于合作”与“坚毅奋进”“服务他人”的综合素养。(3)志愿服务课程:结合校内外资源建设活动阵地,建立档案管理,及时进行激励评价。通过一系列情感化、体验化的浸润式实践体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志愿服务精神,从而培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社会责任感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3 .探索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实施路径(1)两类平台托举劳动教育微课程全向铺开:线下劳动服务课程主要依托劳动教育课、综合
11、实践活动、课后服务活动三大线下平台具体展开活动。线上平台通过校园电视台、钉钉直播间、小陆姐姐新闻播报、微信推送等分享展示服务类劳动实践成果、交流实践感受,拓宽教育空间,提升个人成长的价值感。(2)三种模型探索劳动教育微课程教学的真实落地:一是多学科渗透劳动教育模型;二是项目式劳动教育模型;三是联结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模型。(3)四支队伍携手聚力助推劳动服务课程的有效展开:学生团队、教师团队、家长团队和社区团队4 .研究劳动教育微课程与教学治理模式(1)以激活动力为重点,构建劳动教育微课程治理的内驱体系。人人争当“小劳模”,人人参与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不断激发劳育工作者参与课程治理的意识
12、和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微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统整各类资源,衔接国家课程,整体架构,分年级、分班级、分模块确定课程主题。(2)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构建劳动教育微课程的资源体系。科学规划,合理调配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资源,保障资源储备的丰富性、资源利用的高效性,以及资源交互所产生的影响的正相关性,为最大程度推进劳动教育微课程提供物质基础。(3)以完善机制为支持,构建劳动教育微课程的运行体系。健全校内育人主体协同推进和配合的机制,践行部门联动育人,为学生在劳动知识技能习得和实践应用之间搭桥铺路。5 .形成“全覆盖式”多元评价体系劳动教育微课程创意开发和实践的过程中,将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全覆盖式评
13、价,注重家校社全主体协同,通过对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探索,构建序列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二、研究的基本过程(一)研究历程的概述1.研讨准备阶段(2022.012022.04):聚焦劳动教育,进行文献研究,探究劳动教育理念,形成研究方案;组建研究团队。对照要求组织讨论,集思广益,制定实施方案,聘请相关专家指导,做好项目建设的论证、培训等工作。2.深入研究阶段(2022.052024.06):调研本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制定“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课题方案。设计、论证劳动教育微课程架构,搭建课程体系。确定课程素材,对劳动教育微课程进行创意开发,边实践,边探索,边
14、检验,边完善课程。(1)价值引领:专家指导,指点迷津。借助课题理论组专家的指导力量,吸纳他们的智慧专长,为课题研究注入活力,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与联络,谋求课题研究新突破。(2)前移学习:沙龙研讨,头脑风暴。课题组成员举行主题沙龙活动,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灵感,获得创新智慧。(3)日常实践:行动实证,案例反思。每月举行一次课题组研讨活动,利用课题核心组成员丰富的实践经验,经常将他们汇聚在一起,定期将实践中的问题及时呈现。通过具体的劳动教育实践研究增强问题意识、提高专业素养,变革课程实施方式。(4)专项调研:专题培训,指明方向。以案例培训方式引导课题组成员把握课程设计方法,掌握课
15、题研究的操作方法,明确在课题研究中如何做。(5)评价反馈:过程提炼,形成策略。以核心团队的斫发为基础,一线骨干亲自实践为样例,进行案例分析和专题研讨,提炼实践经验,优化课程设计,再到实践中运用和检验,提炼和总结出可行化建议和策略。3.整理提升阶段(2024.72024.12)召开专题总结交流会,撰写专题汇报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课程案例、课程论文集,编制成果手册。寻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组内反复交流讨论提出需要改进的措施,调整实施方案后再实践,优化研究方法和策略,提炼劳动教育微课程实施方法和策略,将成果理论化,最终形成研究报告和论文,不断推广。(二)节点事件的回顾1 .开题论证清问题
16、2022年5月17日,开题论证会如期举行,XX市教科院王俊博士、章海博士、李志军教授全程参与了此次的开题活动。开题会上,课题组从研究背景、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过程和预期成果做了具体的阐述,王博士充分肯定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和课题组前期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并对课题的选题、课题研究的方向性、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指出了“双减”背景下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主要在于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把劳动教育目标树起来,把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出来,把实践活动搞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立志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7、和接班人。2 .专家指导明方向2022年1月,学校邀请了市教科院孙美荣教研员和区教研员周文雅对如何撰写劳动教育微课程实施方案进行了具体的指导。2022年9月,学校邀请了区教师发展中心周文荣主任,对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期计划进行了指导,帮助我们课题组进一步明晰研究方向和路径。2023年2月,学校再次邀请了区教师发展中心周文荣主任,他在听取了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阶段研究汇报后对前期的研究进展予以肯定,并对后期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指导。3 .专题培训促提升2023年7月,课题主持人沈彩虹赴XX市太湖湾教育大营地进行了为期3天的XX市中小学劳动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了专题讲座、实
18、践操作、案例研讨等等。2023年10月,课题组成员前往XX市天宁区虹景小学,参加了“XX市2023年小学劳动基本功比赛暨培训活动”,认真观摩四位参赛老师的精彩课堂。2023年11月,课题主持人沈彩虹前往XX市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参加了“关于增补课程教材研究所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项目研究实验校暨2023-2024学年项目推进培训会”。2023年11月,课题主持人贺维娜参加了XX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钱丽娟老师的工作室关于“新劳动辛勤美”的主题培训活动。4 .各级展示乐分享2022年10月,在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陈建伟校长的带领下,新北区各学科教研员及兄弟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走进薛家实验小
19、学,进行了“新优质学校”课堂调斫,课题组贺维娜老师、李锋老师分别展示了两堂劳动教育课包饺子走进临平。2023年4月,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课程展示。王翔老师执教了劳动教育课程番茄炒鸡蛋。2023年4月,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新优质展示,我们学校展示了劳动教育微课程成果“舌尖上的春天”,由8位同学向与会老师和同学现场展示了“小麦青汁”“簿荷奶绿”“豌豆奶冻”以及“蚕豆糕”的制作方法,并邀请大家品尝。2023年10月,XX市学科调研,王翔老师展示了劳动教育微课程甜蜜的艺术。三、研究内容的展开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我们先进行了文献查阅,分析了文献内涵,了解了国内外研究动态,不断清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
20、从实践范式、推进策略、评价体系几方面同步研究,架构了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实践路径。(一)关于劳动教育内涵特征的研究。1 ,开展了文献研究我们通过知网,查阅了关于“劳动教育”和“微课程”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数据整理,形成了自己的认识。(1)文献查找在百度学术网上以“劳动教育”为检索词,时间限定为20092019年,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检索出640篇相关文献,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鉴别、剔除重复后,剩余512条记录中学术期刊481篇,硕士论文31篇。国外关于劳动教育的文献有170篇。(2)文献分析关于劳动教育:通过对检索出来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发现,学者们的斫究主要集中在劳动教育的价值研究、劳动内容
21、研究、现状问题研究和解决劳动教育的路径对策研究4个方面。从这些文献的研究主题来看,既非基础理论性研究,也非实证研究,大多是研究者个人的思考,劳动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学术严谨性还需要加强。综上所述,国内对于劳动教育的研究呈现出多方面、多角度的特点,这为进一步开展劳动教育方面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充分的研究空间。不足之处:第一,从研究主题看,劳动教育缺失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研究的内容大多侧重于问题的解决、路径的构建,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特点、内容、价值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偏少。第二,从研究方法看,目前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还处于方兴未艾的探索阶段,不少成果还只是理论层面
22、的探讨,实证性研究较少。第三,从研究对象来看,学界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大多以中小学生为主,关于大学生以及高职生劳动教育的文献非常少。第四,从劳动教育开展的形式开看,部分研究还是将劳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除草、保洁等活动,没有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内涵,研究缺少时代性和针对性。总体而言,国内劳动教育的研究基本处于初级阶段,较为完善的、系统的研究理论体系尚未构建起来。国外关于劳动教育的文献研究,在梳理了2014年至2019年中小学阶段的英文期刊研究后发现,他们主要集中在职业培训、技术教育、家政学、公民教育、社区服务等方面,国外研究以跨学科研究以及量化研究为主,擅用统计数据分析教师与学生的实操技术和心理变
23、化等方面;在家政学等领域,更关注课程和技术等中微观方面;在技术教育、公民教育等领域,更关注学校整体教学和学生长远发展等宏观方面。这些多视角的研究方式值得国内劳动教育学者参考借鉴。2 .开展了调查研究我们通过对学校300多名教师以及5000多名学生、家长进行了劳动教育问卷调查,发现在现实的劳动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学校层面,劳动教育课程意识薄弱,偏重于语数英学科的教学质量,劳动教育的物态环境匮乏;教师层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不知道劳动课该如何上,只能是照本宣科,无专职教师;家长层面:调查结果显示,仅有0.1%的家长想让孩子长大后从事体力劳动;学生层面:因为受学校、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多
24、数学生把自己的发展指向智育。图2: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分析图3 .进行了总结提炼学校层面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意识薄弱,偏重于语数英学科的教学质量,劳趣育的物态环境匮乏。教师层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不知道劳动课该如何上,只能是照本宣科,无专职教师.家长层面调查结果显示,仅有o.1%的家长想让孩子长大后从事体力劳动。学生层面因为受学校、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把自己的发展指向智育。(1)价值的再认识:通过对以上研究的分析归纳,我们更加认识到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我们基于人、培养人、发展人的需要。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并引导儿童创造性劳动;有利于
25、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体验生活,培养基本的劳动技能;有利于儿童探索生活,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深化对各种劳动的认同和热爱;有利于儿童发现只有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才能锻炼意志,提高能力,实现梦想;有利于启迪儿童的心灵,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儿童种子观理念下的现代劳动教育,重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心灵得到释放,劳动技能得到提升,劳动观念影响终身。(2)概念的再清晰:我们知道劳动教育是当下教育领域的热点。我们课题所研究的“劳动教育微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将服务他人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起来的实践性课程,强调学生通过主
26、动参与各类劳动中学习并得到发展,在具体的劳动服务情境中运用知识、技能,并从经验的反省中获得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劳动知识与技能,进而形成公民责任感。“劳动教育微课程”是将“劳动服务与劳动学习理念引入小学劳动教育,进行课程统整开发与设计,形成校内外结合、多种形式与规模、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项目,把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劳动服务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与发现,自主地进行知识技能的拆解、整合、构建。(二)关于劳动教育微课程模型的研究。劳动教育微课程要求学生从真实的生活、生产和社会情境中,亲身经历真实的服务过程,运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真实的问题,为自己、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劳动服务,从而培养学生的价值体认和
27、责任担当意识。本项目以学校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开辟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渠道,采用学科渗透式、项目式学习、联结综合实践活动三种模型,促进劳动教育有机效应最大化。一是多学科渗透劳动教育模型,将劳动教育理念和活动环节渗透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每个学科都以自己的独特性为劳动教育分担育人责任,运用自己的学科力量使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实施目标得以实现。二是项目式劳动教育模型,以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或热点话题作为劳动的项目主题引导学生学习与本项目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充分调用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综合分析并解决这一问题,并完成该项目的体验与研究。一般可以从六个环节推进:观察发现-聚焦问题-建立联系-探究解决-
28、成果呈现-创意评侏三是联结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教育模型,综合实践活动中社会服务的活动方式与服务性劳动教育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要素等方面有着高度的契合。具体实践中,需求调查是服务活动的前提;制订计划是服务活动的关键;学习技能是服务活动的基础;参与劳动是服务活动的重点;反思经历是服务活动的提升;分享经验是服务活动的传递。1以其实Wi处的环埴作为情境创设的场景引入.煲Ut境地体总他人的情感认知.换位思考.发现真实存在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爆,达外共情共学-观察发现创意评价6在不同研究阶段对探究方式学习技淀、创致表说、思缰模式、项目展示等家报或运用情况的过程性评估和综合建力评估.2个真实存在的开
29、放式同.引降生主动进入思考研究.5在研究过程中个体和国E在不同勘段展现的研究结果形玄项目式劳动教育模型JMI板栗动科题植理相关学科支持例以体系.以及研究封材中学习的工具使用知技就学腥.4问题解决过程中果取的不同研完工.淌*呈现至E究过程.图3:项目式劳动教育模型图(三)关于劳动教育微课程推进策略的研究。1 .四支队伍携手聚力助推劳动教育微课程的有效展开(1)学生团队:主要指向善宾服务社,这支队伍从少先队大队部发展而来,现在包含校级服务社和班级服务社,由各年级、班级自律自主、有责任担当、能合作、善创造的“小劳模”组成,他们将自主策划系列活动,带领身边的同伴在有挑战的服务性岗位与实践活动中,成长为
30、爱劳动、会实践、乐奉献、勇担当、善创造的新时代少年儿童。(2)教师团队:所有学科教师都要有培养“小劳模”的劳动教育课程与教学意识,并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尤其是劳动教育指导老师、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和班主任团队,通过专业、系统的学习研究、探索实践,整体开发课程并在日常教学中践行,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3)家长团队和社区团队:学校依托“一体两翼”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发挥学校在育人方面的主导地位,以任务作为驱动力,校内校外双向发力,进一步融合家庭、社会的育人力量。图4:四支队伍助推课程实施2 .三种治理模式保俸劳动教育微课程的有序推进(1)以激
31、活动力为重点,构建劳动教育微课程治理的内驱体系。人人争当“小劳模”,人人参与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不断激发劳育工作者参与课程治理的意识和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小劳模服务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统整各类资源,衔接国家课程,整体架构,分年级、分班级、分模块确定课程主题。(2)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构建劳动教育微课程的资源体系。科学规划,合理调配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资源,保障资源储备的丰富性、资源利用的高效性,以及资源交互所产生的影响的正相关性,为最大程度推进小劳模服务课程提供物质基础。(3)以完善机制为支持,构建劳动教育微课程的运行体系。健全校内育人主体协同推进和配合的机制,践行部门联动育人,为学生在劳动
32、知识技能习得和实践应用之间搭桥铺路。3 .两类平台托举劳动教育微课程全向铺开两类平台包含线下实践平台和线上交流平台。线下劳动教育微课程主要依托劳动教育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后服务活动三大线下平台具体展开活动:“劳动教育课”习得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培育劳动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课”积极探究志愿服务、职业体脸,走进校内、校外实践基地,设计策划劳动教育活动,学会同伴合作、交流沟通、责任担当、创意实践;“课后服务”时段通过社团活动、主题实践、家长课堂、混龄合作等方式开展各类劳动实践,尝试职业体验,参与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线上平台通过校园电视台、钉钉直播间、小陆姐姐新闻播报、微信推送等分享展示各类劳动实践成
33、果、交流实践感受,拓宽教育空间,提升个人成长的价值感。图5:两类劳动教育平台(四)关于劳动教育微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劳动教育微课程创意开发和实践的过程中,将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全覆盖式评价,注重家校社全主体协同,通过对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探索,构建序列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学生个体评价:方式一,采用“活动体脸问卷”,侧重学生学习获得感,从学生的角度,采用以“我”为主体的文字表达方式,使学生从自身角度入手展开反思。方式二,采用“创意成果栅栏”展示劳动成果,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后,可以创意设计成果展示栅栏,然后通过他人评价来检验劳动成果。班级层面评价:采用“时光成长轴”的方式,班主
34、任用叙事性评价,选择学生在劳动服务活动中的关键事件或感动瞬间,汇聚成贯穿小学六年的,让学生从自我成长中汲取力量。校级层面评价:颁发“小劳模”奖章,劳动教育微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根据年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与活动,每个学生根据各自成长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与活动,以善其银行荣誉榜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善真荣誉榜前100名的同学都将获得根据校徽水滴图案设计了“小劳模奖章”,由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导师参与评价的全过程,共同勾勒学生的劳动成长图谱,为学生的真实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家庭层面评价:家长可通过撰写观察日记,对学生参与的家庭劳动内容、过程、成果、态度等方面进行记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提升
35、学生家庭劳动的有效性,每学期由家长推荐申报“厨房小达人”和“家务小能手”奖项。社会层面评价:学校制定学生社会劳动评价表,在职业劳动体验、学雷锋志愿服务、清明节志愿扫墓等活动中,由社区、文化场馆等机构或部门的活动负责人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劳动内容完成情况、劳动效果、劳动态度等方面做出客观、细致评价。课程层面评价:课题组针对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设计了“劳动教育课程评价表”,分别从“课程开发的意义”“目标定位”“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量化评价。四、研究的主要成果(一)理论成果1 .清晰了劳动教育内涵特征我们课题所研究的“劳动教育微课程”是一种以
36、学生为中心,将服务他人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起来的实践性课稿强调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各类劳动中学习并得到发展,在具体的劳动服务情境中运用知识、技能,并从经验的反省中获得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劳动知识与技能,进而形成公民责任感,培育爱劳动、勇担当、乐奉献、善创造的新时代“小劳模”。合作创造主动参与,于合作稹极反思智第钊造价值认同揩爱分劝息叁疆务他人看内52力统抄候,5分纺乐于奉献有利他思鳍不计个人得文团队协作社会公德图6:劳动教育核心内涵解读2 .建构了跨领域三大课程体系劳动教育微课程主要依托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后服务活动等平台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以劳动实践活动为主的“劳动能量课程”;以职业体验为主的“职业
37、体验课程”;以小志愿活动为主的“志愿服务课程”。图7:劳动教育微课程整体架构图谱(1)劳动能量课程主要通过开展“小鬼当家”“认养果树”“走进食堂”“扫除计划”这四个系列活动,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感知劳动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项劳动技能,并在具体的活动中着重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担当”的品格特质。图8:“劳动能量课程”图谱“小鬼当家”:从“我是小帮手”“我是小主人”“我是小工匠”三大板块,将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学科学习相结合,跨区域(家校社)、跨学科、跨年级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收获成长,感恩父母师长;在成长中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在快乐中弘扬传统美德,能主动分担家庭责任。“走进
38、食堂”:“食堂小员工”从参与食堂分菜、分汤、分餐具等工作体验食堂工作的繁琐与辛劳;“金牌服务员”是为同伴服务,如添汤、添饭、拿餐具、倒残羹等等;“菜品试吃员”既要反馈自己对每个菜品的试吃感受,还要收集班级其他同学对每日菜品的食用感受,整理后反馈给食堂师傅,作为调整菜品的依据。“扫除道计划”:主要结合每周一中午的“校园劳动30分钟”活动以及各个班级每天自发组织的“班级卫生值日”,班级劳动系列活动的重点落实在“窗明几净”“地面、墙面、桌面无垢”“教室公共物品以及学生自己的物品都能摆放有序”。“认养一棵树”:学校的善善果园有二十多种果树,以“认”(低年段认识各类果树)、“养”(中高年度四季养护果树)
39、的方式,让学生与“自然”(果树)结对,在季节的交替变化中,掌握果树的养护知识和技能,并把这些“养护技能”作用于自己认养的果树,在“一认一养”的过程中懂得责任担当。(2)职业体验课程主要分年段依托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及“课后服务”开展“善真职业体验系列活动”“我是小园丁”“我是小牙医”“我是小厨师”“我是小记者”“我是小交警”“我是小律师”,让学生在每一项职业体验中能逐步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笃定”,着重提升学生“善于合作”与“坚毅奋进”“服务他人”的综合素养。(3)志愿服务课程结合校内外资源建设活动阵地,建立档案管理,及时进行激励评价。通过一系列情感化、体验化的浸润式实践体验活动,在潜
40、移默化中熏陶志愿服务精神,从而培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社会责任感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花开为庄、红儡巾馆、临平书虎、华夏艺图9:“五色”志愿服务课程图谱劳动教育微课程的内容制定关乎学生对这类劳动教育的投入程度及达成效果,因此,学校将统整各类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以及各类资源,衔接国家课程,整体架构,分年级、分班级、分模块来确定课程主题。以下是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统整校内外各类资源,整体架构的劳动教育微课程:图10:劳动教育微课程年段规划图谱3 .提炼了劳动教育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推进策略(1)打造四支劳动教育主力军学生团队:由各年级、班级自律自主、有责任担当、能合作、善创造的
41、“小劳模”组成,他们将自主策划系列活动,带领身边的同伴在有挑战的服务性岗位与实践活动中,成长为爱劳动、会实践、乐奉献、勇担当、善创造的新时代少年儿童。教师团队:通过专业、系统的学习研究、探索实践,整体开发课程并在日常教学中践行,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家长团队和社区团队:学校依托“一体两翼”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发挥学校在育人方面的主导地位,以任务作为驱动力,校内校外双向发力,进一步融合家庭、社会的育人力量。(2)建立三种课程治理模式以激活动力为重点,构建了劳动教育微课程治理的内驱体系。人人争当“小劳模”,人人参与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不断
42、激发劳育工作者参与课程治理的意识和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小劳模服务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统整各类资源,衔接国家课程,整体架构,分年级、分班级、分模块确定课程主题。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构建了劳动教育微课程的资源体系。科学规划,合理调配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资源,保障资源储备的丰富性、资源利用的高效性,以及资源交互所产生的影响的正相关性,为最大程度推进小劳模服务课程提供物质基础。以完善机制为支持,构建了劳动教育微课程的运行体系。健全校内育人主体协同推进和配合的机制,践行部门联动育人,为学生在劳动知识技能习得和实践应用之间搭桥铺路。(3)创建两类劳动教育平台两类平台包含线下实践平台和线上交流平台。线下劳动教
43、育微课程主要依托劳动教育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后服务活动三大线下平台具体展开活动:“劳动教育课”习得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培育劳动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课”积极探究志愿服务、职业体验,走进校内、校外实践基地,设计策划劳动教育活动,学会同伴合作、交流沟通、责任担当、创意实践;“课后服务”时段通过社团活动、主题实践、家长课堂、混龄合作等方式开展各类劳动实践,尝试职业体验,参与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线上平台通过校园电视台、钉钉直播间、小陆姐姐新闻播报、微信推送等分享展示各类劳动实践成果、交流实践感受,拓宽教育空间,提升个人成长的价值感。4 .形成了“全覆盖式”多元评价体系劳动教育微课程创意开发和实践的过程中
44、,将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全覆盖式评价,注重家校社全主体协同,通过对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探索,构建序列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学生个体活动体验问卷侧重学生学习获得感,从学生的角度,采用以“我”为主体的文字表达方式,使学生从自身角度入手展开反思。5三三三三三三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后,可以创意设计成果创意成果栅栏展示栅栏,然后通过他人评价来检验劳动成果。班级层面“时光成长轴”班主任用叙事性评价,选择学生在劳动服务活动中的关键事件或感动瞬间,汇聚成贯穿小学六年的,让学生从自我成长覆中汲取力量。盖劳动教育微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根式据年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与活
45、动,每个学生根据各自成长需求选择自己喜评价学校层面“小劳模奖章”欢的课程与活动,以善真银行荣誉榜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善真荣誉榜前100名的同学都将获得根据校徽水滴图案设计了“小劳模奖章”,由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导师参与评价的全过程,共同勾勒学生的劳动成长图谱,为学生的真实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家庭层面“厨房小达人”“家务小能手”家长可通过撰写观察日记,对学生参与的家庭劳动内容、过程、成果、态度等方面进行记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提升学生家庭劳动的有效性,每学期由家长推荐申报“厨房小达人”和“家务小能手”奖项。学校制定学生社会劳动评价表,在职业劳动体验、学雷锋志愿服务、清明社会层面学生社会劳节志愿
46、扫墓等活动中,由社区、文化场馆动评价表等机构或部门的活动负责人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劳动内容完成情况、劳动效果、劳动态度等方面做出客观、细致评价。图11:劳动教育微课程对学生“全覆盖式”评价体系项目内容具体指标分值评分课程设计开发意义课程的设立依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劳动教育的意见,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彰显学校特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培育爱劳动、勇担当、乐奉献、善创造的新时代“小劳模”。10目标定位目标明确清晰,知识、技能、情感目标齐全。10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观念的形成、劳动精神的树立与劳动实践相结合。5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安排合理,依据学生
47、的发展循序渐进,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0课程评价评价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5课程实施指导思想课程体现学生的实践与探究,以学生为主的课程实施原则,实施过程中重视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10实践过程提前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劳动教育活动。6活动方法(教学方法)灵活,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的设置有新意。6课堂与实践活动组织有序,具有启发性,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6能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参与度高,整体效果好。6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善于观察思考,注重运用所掌握的劳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6实施效果能激发并维持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情况较好,乐于参与劳动实践。10能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质,弘扬劳动精神,增强服务意识。10综合评价等级指标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合格:60-79分;待努力:60分以下图12:劳动教育微课程评价表(二)实践成果1 ,扩大了劳动教育课题在校内外的影响在各级各类的展示活动中,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学校通过课题研究让劳动教育真实发生,在校内外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并且清晰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