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XXXXXXCCSXXX备案号XXXDB31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XXX-XXX代替DB31/T800-2014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TechnicalguideIinesforpipenetworkmodeIconstructionofurbanwatersuppIynetworks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25模型分级25.1应用目标25.2应用层次35. 3建模步骤36软硬件要求36. 1一般规定37. 2软件要求38. 3硬件要求47数据采集49. 1一般规定410. 管
2、网基础数据采集411. 用水量数据采集412. 管网运行控制数据采集513. 5数据检查与评估58离线模型建设与校核58. 1一般规定58. 2参数测定58. 3参数初始值设置68. 4水量分配68. 5模型测试68. 6模型校核614. 7精度评估79在线模型建设与校核79. 1一般规定89. 2数据要求815. 3建设与校核810模型应用810.1一般规定810. 2规划设计应用81.1 3状态评估与运行调度应用910.4 水质模型应用911更新维护911.1 一般规定911.2 更新维护机制911.3 维护内容与更新频率10附录A11附录B12附录C1314附录D-XX-1刖S本文件按照
3、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31/T800-2014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与DB31800-201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调整了文件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模型建设”,删除了“参数设定”(见第1章范围,2014年版的第1章范围);b)更新了引用文件,删除“GB50788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将“GB500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更改为“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标准”,增加“GB/T39204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措施”(见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2014年版的第2章规
4、范性引用文件);C)删除“宏观模型”,“微观模型”更改为“管网模型”,并增加了“离线模型”“在线模型”“模型更新维护”和“插值算法”的术语(见第3章术语和规定,2014年版的第3章术语和规定);d)对文件总则重新进行定义,增加了“规划”“计划方案”和“模型更新与校核”,删除“建模步骤”(见第4章总则,2014年版的第4章总则);e)更新了模型应用目标的表述形式,增加了“供水管网漏损分析”,增加了建模步骤和模型应用的具体要求(见5.1、5.2、5.3);f)增加了软件选择的要求和基本功能(见6.2.2、6.2.3),增加了对硬件设施的详细要求(见6.3.1、6.3.2);g)更新了数据保存的通用
5、格式和接口要求(见7.1.2,2014年版的7.1.3)、增加了数据处理(见7.1.3、7.1.4)、获取方式与途径(见7.3.2、7.3.4)、检查和复核要求(见7.2.2);h)更改第8章“参数测定”为“离线模型建设与校核”,增加了数据保密要求(见8.1.4)、压力监测点的布置要求(见8.2.2)、用水量数据分配要求(见8.4.1)、模型校核中增加了误差特征及分析(见8.6.2),将节点高程的依据更改为“上海市基础测绘高程”(见8.3.2,2014年版的832),“人工宏观校核”更改为“模型粗调与手工校核”;i)增加了“在线模型建设与校核”这一章(见第9章);j)第10章“一般规定”(10
6、.1)中删除了对模型应用人员的要求(见2014年版的10.1.3),增加了对模拟结果分析的详细要求(见10.1.3)和档案库的管理(见10.1.4);k)对第10章“模型应用”内容进行重新整理,更新了模型应用的不同适用场景:”规划设计应用”“状态评估与运行调度应用”和“水质模型应用“。(见10.2、10.3、10.4);1)增加了更新维护内容中“用户用水模式更新”和“运行控制数据更新”(见11.1.1);m)增加了模型更新维护的触发条件:“运行控制数据更新”(见11.2.3),增加了在线模型的更新维护(见11.2.4),更新了更新维护的内容及周期(见11.3.3,2014年版的11.3.3和1
7、1.3.4);n)更新了附录A表A.1的不同层次管网模型;o)附录B表B.1中阀门类别增加了“阀门特性曲线”,水库类别增加了“池底标高”,删除节点类别中的“水源点”(见2014年版的表5);P)附录B表B.3中在线监测数据的数据来源增加了“阀门状态”;q)附录C中更改海曾威廉系数“Cw”为“CV(见2014年版的表6)。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上海市水务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归口单位:上海市水务局。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上海供水调度监测中心、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东
8、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上海市自来水奉贤有限公司、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慧水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三高计算机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起草人:本文件于2014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修订)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模型分级、软硬件要求、数据采集、模型建设、模型校核、模型应用和更新维护等。本文件适用于城镇供水管网模型(以下简称管网模型)建设、更新和运行维护。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9、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5026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T39204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措施CJJ92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207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除采用CJJ207的相关术语外,还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3.1管网模型pipenetworkmodel利用数学公式、逻辑准则和数学算法描述供水管网中节点和管段水流运动和水质变化,用以表达和分析整个管网内水流运动和水质变化规律及其运行状态的计算机仿真系统。3.2水力模型hydraulicmodel对供水管网中的管段流量、节点压力及水池水位等水力参数进行
10、状态模拟和分析的计算机仿真系统。3.3水质模型waterquaIitymodel建立在水力模型基础上,对供水管网中余氯等具有明确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化学物质和仅扩散不反应的物质等水质参数进行状态模拟和分析的计算机仿真系统。3.4静态模型staticmodel仅针对一个特定工况,如最高日最大时进行模拟的管网模型,常用于管网规划设计、管网宏观状态评估等。3.5动态模型dynamicmodel对连续多个时段进行动态模拟的管网模型,常用于供水管网运行状态诊断、优化调度和水质模拟等。3.6离线模型offIinemodeI基于离线数据,对供水管网运行状态进行模拟的管网模型。3.7在线模型onlinemodeI
11、基于离线模型和在线监测数据,对供水管网运行状态进行模拟的管网模型。3.8模型校核modeIcalibration通过核实基础数据、调整模型参数,采用多种工况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核,使管网系统的关键状态变量(如压力、流量、水质等)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在一个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3.9模型更新维护modelupdateandmaintenance根据管网拓扑结构(含阀门开度变化等)和运行工况的变化,对管网模型基础数据和运行参数进行动态更新和精度维护的过程。4总则4.1 管网模型建设应科学规划,根据供水数字化转型要求,合理确定应用发展路线,为城镇供水管网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4.2 管网模型
12、建设应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宜以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lS)、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营业收费系统、远传水表及分区计量系统等供水信息化系统为基础。4.3 管网模型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新和校核,明确更新维护的内容、机制及更新频率。在线模型宜每半年更新维护一次,离线模型宜每一年更新维护一次。5模型分级5.1应用目标供水管网模型应实现以下目标:a)管网运行工况分析;b)供水管网规划设计;c)运行调度优化和节能;d)供水管网漏损分析;e)应急响应和故障处理;f)管网水质分析与控制等。5. 2应用层次应根据建模应用目标分层次建设管网模型,管网模型应用层次可分为规划设计、状态评估与运行调度和
13、水质模拟,详见附录A表Al纳入模型的最小管径宜结合供水规模、应用需求等确定,详见附录A表A.2。6. 3建模步骤管网模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a)模型选择:针对应用目标,选择附录A表A.1合适的模型层次;b)模型建立:建立管网拓扑结构,确定管段、节点、阀门等各种组件在模型中的数学表达,设置模型参数,进行水量分配。C)模型校核与验证:通过比对实测数据,合理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精度满足要求。6软硬件要求6.1 一般规定6.1.1 模型系统应配备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模型软件等软硬件系统。6.1.2 模型系统应配备系统管理员,负责供水管网模型系统的账户管理与软硬件系统维护,建立数据备份等数据安全
14、机制。6.2 软件要求7. 2.1建模软件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a)管网规模、模型目标与层次;b)软件性能,包括用户界面友好性、软件功能完善程度、稳定性、扩展性等;c)接口及配套软硬件要求;d)技术支持、培训服务和售后服务完备性;e)城镇基础设施数据安全等;D更新升级的及时性、便利性等。6.2.2宜根据模型软件的数据库配置要求,配备相应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宜通过数据库实现模型数据的统一管理,可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等不同版本,以满足管网规划设计、运行调度和维护管理等不同职能部门的模型使用需求。6.2.3模型软件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a)基础数据的输入、检查与纠错;b)数据查询、统计、编辑、打印等;c
15、)管网拓扑输入、检查与纠错;d)管段与节点水量分配;e)模型组合、拆分及简化;D模型校核和图表分析;g)与GIS、SCADA等系统的数据接口;h)静态水力模拟和动态水力、水质模拟分析。6. 2.4模型软件宜具备下列扩展功能:a)模型应用的方案管理;b)水力水质在线模拟;c)模型自动校核;d)事件溯源与追踪分析;e)管网系统运行能耗分析。6.3硬件要求6. 3.1根据系统运行需求,配备相应的硬件,宜包括下列硬件设施:a)用于存储模型基础数据、运行分析过程及结果数据的数据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b)显示屏、图形工作站、打印机等配套硬件设施。7. 3.2宜根据系统运行需要,配置性能满足模型应用需求的计算
16、机。8. 3.3管网模型应用宜配置相应的局域网或专网环境,并采取数据安全保障措施。7数据采集8.1 一般规定8.1.1 管网建模应采集三类基本数据,包括管网基础数据、用水量数据和管网运行控制数据。8.1.2 所需数据应按通用格式和接口要求进行整理和提供,满足离线和在线模型建设的要求。8.1.3 对所收集到的数据应进行有效性、完整性判断和规范化处理,处理内容应包括数据甄别、评估和清洗处理;必要时,进行现场踏勘、补充测试和数据确认。8.1.4 应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模型数据的编辑修改,并建立记录文档,包括数据来源、编辑时间和责任人。8.2 管网基础数据采集9. 2.1管网基础数据应通过管网GIS系
17、统或管网竣工资料获取,生成管网模型的拓扑结构、节点、管段等模型要素和相关属性,见附录B表B.1。7. 2.2应对采集的管网基础数据进行检查和复核,重点对孤立节点、孤立管段、交叉跨越管段等进行复核。7.3用水数据采集7.3.1应按照附录B表B.2采集管网模型的用水量数据。7.3.2用水量数据宜通过分区计量、远传表、营业收费数据、总表抄表数据、绿化和道路浇洒水量调查、产销差分析等多种手段获取。7.3.3用水量变化模式宜覆盖普通居民、医院、学校、商场、工厂企业、写字楼等各类用水户,必要时可进一步细分。7.3.4应通过在线流量监测、现场测试等手段获取各种用水模式中典型用户1周的用水量变化情况,水量采集
18、时间间隔应小于等于15min,并制作用水量变化模式表及用水量变化模式曲线。7.4 管网运行控制数据采集7.4.1 应按照附录B表B.3采集管网运行控制数据。7.4.2 运行控制数据宜通过SCADA系统采集,并保证流量、压力、水质等实时数据的准确性与传输安全,数据采集时间点和间隔应保持一致。7.5 数据检查与评估1. 5.1管网建模前应对管网基础数据、用水量数据和管网运行控制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进行评估。2. 5.2管网数据导入后应再次进行检查并与原始数据核对,确认管道管径、管长、材质、敷设年代、阀门开关状态、关键节点标高等数据正确无误,并应保存数据导入的日志及报警记录等。3. 5.3管
19、网拓扑结构检查宜通过建模软件拓扑检查与纠错功能模块实现;针对管段交叉连接等应结合竣工图纸、管网GIS、模型初步计算结果及现场运维人员等进行检查确认。7. 5.4管网运行数据采集时,应确保测量仪表和数据传输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对监测数据中的异常部分应结合管网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和处理。8离线模型建设与校核7.1 一般规定7.1.1 模型参数测定应包括:水泵特性曲线、用户用水模式、管段摩阻系数、监测点高程、管段余氯衰减系数、关键阀门开启度、相关设施的局部阻力系数等。7.1.2 根据模型校核需求,可进行一定数量的节点压力、管段流量和节点水质离线测定;宜采用数据记录仪自动记录,数据采集时间点间隔宜与
20、SCADA系统保持一致。7.1.3 测试仪器应检定合格,并定期校正,仪器精度应满足测定和校核要求,相关测试药剂应在有效期内。7.1.4 应对模型数据文件进行数据加密,数据安全保护应符合GB/T39204-2022相关规定。7.2 分数测定8. 2.1测定水泵特性曲线时,有条件的应对单台水泵进行测定;无条件进行单台测定的,采集泵组运行区段的流量、压力数据进行特性曲线的拟合。8.2.2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CJJ207的规定:根据模型校核需求,可布置临时测压点。8.2.3典型用户水量计量宜采用在线智能仪表,并可生成用水模式曲线。8.2.4管道摩阻系数测定宜根据管道材质、管径和敷设年代选取具有代表性
21、的管道进行测定。8.2.5建立管网水质模型时,应对各出厂水的水体反应系数Kb按季节进行实验室测定,并根据温度变化进行拟合测算其他温度下的取值。8.3弁数初始值设置8.3.1管道摩阻系数宜根据管材管龄分组设定,不同管材管龄的管内壁海曾-威廉系数Ch值取值可参考附录C表C.1。8. 3.2节点高程可依据上海市基础测绘富程系统进行插值计算生成节点高程数据,或通过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生成节点高程数据;压力监测点高程应现场测定。8.4 水分配8.4.1 应优先在已计量的用水量数据基础上进行节点用水量分配,也可采用建模软件相关功能自动分配。8.4.2 当模型用于规划设计时,可依靠建模软件相关功能完成规划新建管
22、网全部水量自动分配。8.4.3 当模型用于供水管网状态评估、运行调度和水质模拟时,不宜对全部用水量完全自动分配;对于依靠建模软件功能完成的水量自动分配结果,应根据营业收费等水量数据通过人工校核的方式检验水量分配的合理性。8.5 模型测试8. 5.1完成模型拓扑结构、属性数据输入、参数及工况设置后,应进行模型计算测试,内容包括检查是否报错、参数设置是否超出正常范围等;对于出现错误报告的,应及时排查原因和纠错。9. 5.2宜选取爆管、消防、泵房停电等极端工况条件进行测试计算,确保模型可以正确运行。8.6 模型校核8.6.1模型校核应根据实测的节点压力、管道流量和管网水质数据与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对
23、管网模型参数进行调整。8.6.2模型校核应包括下列一般步骤:a)明确模型应用场景与校核要求模型精度评估;b)模型粗调与手工校核;C)参数灵敏度分析;d)微观校核;e)误差特征与误差源分析、误差合理性解释等。8. 6.3应根据不同的管网规模和模型用途确定节点压力、管段流量校核点数量:a)100万m3d以上规模的管网模型宜取100个以上的节点进行压力校核,50万m3d-100万m3d规模的管网模型宜取50个以上的节点进行压力校核,50万m3d以下规模的管网应至少取30个节点进行压力校核。b)流量校核:宜选取所有出厂干管、增压泵站的进水管道以及不同馈水区域之间的边界管道等进行校核。8.6.4模型精度
24、标准应按管道功能分层确定,干管的压力、流量和水质模拟精度应高于配水管。8.6.5校核点的数据宜采用在正常情况下不少于3天的数据以消除随机因素的影响。8.6.6模型校核前应根据本文件8.7的要求对模型精度进行评估。8.6.7规划设计模型应按GB50013-2018中7.1.10规定的3种工况和要求进行验证。8.6.8规划设计模型中的基本漏损水量宜按GB50013-2018中4.0.7规定的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浇洒市政道路、广场和绿地用水量之和的10%计算,当单位供水量管长值大或供水压力高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的有关规定适当增加。8.6.9当监测值与模
25、拟值平均误差大于4m(节点压力)或大于30%(干管流量),可认为误差原因主要包括错误的节点高程、管径、管长、阀门开关状态等,应针对此类数据错误进行人工宏观校核,并进一步通过资料核实或现场调研予以纠正。8.6.10当监测值与模拟值平均误差小于4m(节点压力)或小于30%(干管流量),可认为模型误差是由不确定的管道摩阻系数和节点流量导致,可通过参数灵敏度分析的方法确定需要进行调整的主要参数。8.6.11水力模型参数细微调整应在人工初步校核的基础上,通过微调节点用水量分配、管道摩阻系数等,使模型达到相应的精度;参数微调过程一般通过数学优化手段来实现。8.6.12水质模型中的余氯衰减校核应在水力模型达
26、到预定精度的基础上,根据在线监测点和人工采样点实测的余氯数据调整管壁反应系数kw,使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8.7精度评估8.7.1静态模型精度应满足CJJ207的相关规定。8.7.2应根据附录D公式进行动态模型和水质模型精度评估。8.7.3不同用途动态模型的精度应符合附录D表D.1的要求。8. 7.4针对管网供水量可能存在的季节性波动,应按季度选取典型日进行模拟,当精度不能达到要求时,应对模型实施校核。9.1一般规定9.1.1 模型应建立在离线模型的基础上,应建立离线模型和在线模型之间的数据互通。9.1.2 在线模型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定时自动计算、数据自动更新与预处理、模型精度在线评估和
27、提示校核、异常预报警等。9.1.3 在线模型数据传输和访问应采用SSH、HTTPS等访问登陆方式。9. 2数据要求9. 2.1在线模型数据采集应符合本文件章节7要求。9. 2.2在线模型数据更新方法应取决于基础数据的更新频率;管网运行控制数据、用水数据、关键阀门操作等应自动更新,管网拓扑等静态数据、节点水量的空间分布等应由人工审查后进行更新。9. 2.3动态数据的采集和发送频率应根据在线模型应用场景的不同进行调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线模型的动态数据采集与发送频率应高于模型的计算频率;b)在线模型的计算频率不应大于15min次;C)在线模型应对动态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
28、确性。9. 3建设与校核9. 3.1在线模型系统宜与SCADA、分区计量、远传水表、管网GlS系统、营业收费系统等建立数据接口。9. 3.2在线模型的精度应在每季度中至少连续7天不低于离线模型的校核精度标准。9. 3.3在线模型可根据需要形成三维展示应用。10模型应用9.1 1一般规定9.1.1 1模型应用范围应包括供水规划、改扩建设计、现状评估、工程评价、用户停水方案分析、辅助调度、水质分析、制定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处理、管网测压与测流点布置等方面。9.1.2 2模型应用功能应包括模拟方案制定、运行模拟、分析评价并制定报告。9.1.3 3对于模拟结果,应重点分析低压区的范围及变化趋势、单位长度
29、水头损失过高(5mKm)或过低(vlmKm)的管段、实测压力或流量相对于模拟值的异常变化等,以发现管网运行中可能存在的水力或水质问题。9.1.4 4应用方案及验证测试方案应建立规范的档案库进行管理。9.2 2规划设计应用10. 2.1应制定多种规划方案,应用管网模型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对不同方案的管网压力、流量、水龄、管道流速、水流方向等结果比较,选择较优的方案。10. 2.2对于规模较大的供水管网,规划设计时宜采用简化的干管模型。10. 2.3管网系统中新增水厂、泵站或停用水厂、泵站应通过管网模型多工况模拟分析辅助决策。10.2.4应根据改建、扩建等不同管道工程方案,在模型中模拟方案实施后的管
30、网水力状态变化,为工程方案的实施提供决策支持。10. 2.5管网在线压力、流量及水质监测点规划应通过管网模型优化选址。10.3 状态评估与运行调度应用10. 3.1应通过管网模型全面了解供水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状态,进行运行问题诊断,开展包括供水现状分析、阀门操作评估、辅助调度等全面评估。11. 3.2应根据管网历史运行经验对本年度可能出现的供水高峰H进行供水量预测和泵站运行方案制定,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网动态水力模拟,分析可能出现的低压区域,并及时调整运行调度预案。12. 3.3应针对长假期间城市用水量及用水模拟均与常规时间有较大不同的特点,结合管网历史运行经验,对长假期间供水量预测并制定运行
31、调度预案,通过连续模拟分析可能出现的供水压力、流量、水质等问题。13. 3.4当发生供水事故和停水抢修时,宜用在线模型对管网事故进行分析,并对处理方案进行评估。14. 3.5在线模型应用功能应包括运行监测数据实时评估、实时报警、事故分析、应急调度等。10.4 水质模型应用10.4.1 管网水质模型可用于管网水质动态评估,包括水龄、余氯等水质指标的动态评估。10.4.2 宜采用管网水质模型制定管网水质调控方案,包括管道冲洗与定点取水方案,多级加氯等。10.4.3 根据住宅小区供水水质边界条件,可通过水质模型评估二次供水水质情况。11更新维护11.1 一般规定11.1.1 供水管网模型更新维护的内
32、容包括拓扑结构更新、用户用水模式更新、节点用水量更新、水泵特性曲线更新、运行控制数据更新,以及相关的现场测试和模型校验等。11.1.2 供水管网模型更新维护分为日常更新维护、定期更新维护和校核更新维护。11.2 更新维护机制11.2.1 当拓扑结构、用水量、水泵特性曲线、运行控制模式等发生变化时,应进行管道模型更新维护。11.2.2 管网GIS、SCADA等相关信息系统数据更新时,管网模型应做同步更新。11.2.3 管网模型维护与更新宜按照管网拓扑、阀门操作、节点水量、水泵特性曲线、运行控制数据、管道摩阻系数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11.2.4 宜建立在线模型精度的综合评估和报警机制,及时排查问题
33、并更新维护。11.3 维护内容与更新频率11.3.1 管网模型应在工程并网后定期更新模型拓扑结构和管道属性。11.3.2 新建、改建泵站、水泵叶轮切削等工程投入运行使用后一个月内,应更新供水管网模型中的相应数据。11.3.3 在线管网模型宜每半年进行更新维护与校核,离线管网模型宜每一年进行更新维护,内容包括:数据更新、模型校核、监测点评估、异常与报警汇总分析等。11.3.4 宜每三年根据水泵实际运行数据对水泵特性曲线进行一次校核,必要时针对水泵进行特性曲线参数测定。附录A表A.1不同层次管网模型应用层次数据要求与主要功能典型应用规划设计应建立包括水厂、泵站、主干管等现状和规划设施,可进行最高日
34、最大时、消防时、事故时、最大转输时等关键工况模拟的静态模型。管网中长期规划、新建管网系统设计方案比选、管网改造方案比选等。状态评估与运行调度应建立包括小区接入管之前的所有市政供水管道,以及水厂、泵站、调节阀门、水塔等现状设施的动态水力模型或在线水力模型。瓶颈管道识别、运行问题诊断、制作调度预案、辅助调度、报警预警、设备运行评估和应急辅助决策等。水质模拟应建立包括小区接入管之前的所有市政供水管道,以及水厂、泵站、调节阀门、水塔等现状设施的动态水质模型和在线水质模型。有条件的小区可建立水质模型。水厂加氯量优化、二次加氯方案比选、水龄模拟等。*A.2供水管网模型最小管径要求供水规模(万m3d)模型层
35、次建议最小管径(mm)100规划设计DN500状态评估与运行调度DN300水质模拟DN30050-100规划设计DN300状态评估与运行调度DN200水质模拟DN200W50规划设计DN200状态评估与运行调度DNlOO水质模拟DNlOO附录B表B.1管网基础数据类别和来源数据类别详细描述数据来源节点编号或名称、坐标、高程、类型(连接点、端点)GIS、竣工资料等管段起止节点、管径、长度、材质、敷设年代、摩阻系数、局部阻力系数、水质反应速率系数GIS.竣工资料、设计规范、手册等阀门口径、材质、摩阻系数、阀门类型、阀门特性曲线GIS、竣工资料等泵站吸水和出水管径、水泵数量、流量、压力、功率、转速、
36、流量-扬程-功率特性曲线、类型(定速泵、变速泵)GIS.竣工资料等水库编号或名称、断面形状、容积曲线、进出水管、类型(水池、水塔)、池底标高GIS竣工资料等表B.2用水数据类别与来源数据类别详细描述数据来源现状用水量年均基本用水量、用水量类型、漏损率营业收费系统、管网中水表、流量计水量空间分布水表、流量计所在节点的位置营业收费系统、GIS水量变化模式用水量一天中的逐时段变化模式在线流量监测曲线、用水量模式调S表B.3运行控制数据类别与来源数据类别详细描述数据来源水源节点水位、水压、初始水质、供水量模式调度台账、SCADA水泵开停状态、出口压力、时间模式、变频泵转速或频率、流量、功率调度台账、S
37、CADA控制阀门控制规则,控制点、触发值调度台账、SCADA分区边界阀门用于隔离区域边界的常关阀门位置调度台账、SCADA、GIS馈水数据馈水表位置、水量调度台账、SCADA在线监测数据压力、流量、水质、水位等调度台账、SCADA、阀门状态附录C表Gl不同管材管龄海曾-威廉系数Ch值取值管道材料Ch值管道材料Chifi新塑料管140150使用5-10年的铸铁管、钢管110120新混凝土管120140使用10-20年的铸铁管、钢管100110新钢管、不锈钢内衬管140-150使用20-30年的铸铁管、钢管90-100新铸铁管、内壁新涂衬(明确图层使用与否)的旧铸铁管120-140使用30年以上的
38、铸铁管、钢管75-90注:数据来源取自GB500132018附录A附录D(1)节点压力精度评估1.1儿一“严I=T式中:Ht某测压点第t个时段的压力值,MPa;为根据水力模型计算出的某测压点第t个时段的压力值,MPa;T为总时段数(一般压力监测点数据每隔15分钟采集一个,24小时为96个数据,下同)。(2)管道流量精度评估=式中:Qt某测流点第t个时段的流量实测值,m/h;Qfm第t个时段的流量模拟值,m3h(3)余氯模型精度评估式中:Ct在线水质监测点第t个时段的余氯浓度实测值,mg/1.:Ym第t个时段的模拟值,mg/1.o表D.1不同用途动态模型的精度表模型用途压力精度流量精度水质精度规
39、划设计既有管网干管压力监测点多时段绝对误差均值控制在0.04MPa范围内的个数应占总数的98%以上,控制在0.02MPa范围内的个数应占总数的50%以上。既有管网出厂流量多时段相对误差均值控制在20%范围内,干管流量监测点多时段相对误差均值控制在30%范围内的个数应占总数的98%以上。/状态评估运行调度干管压力监测点多时段绝对误差均值控制在0.02MPa范围内的个数应占总数的98%以上,控制在0.01MPa范围内的个数应占总数的50%以上。出厂流量多时段相对误差均值控制在o%范围内,干管流量监测点多时段相对误差均值控制在20%范围内的个数应占总数的98%以上。/水质模拟(余氯模型)干管和配水管压力监测点多时段绝对误差均值控制在0.02MPa范围内的个数应占总数的98%以上,控制在0.01MPa范围内的个数应占总数的80%以上。出厂流量多时段相对误差均值控制在5%范围内,干管和配水管流量监测点多时段相对误差均值控制在10%范围内的个数应占总数的98%以上。水质监测点余氯浓度多时段相对误差均值3控制在10%范围内的个数应占总数的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