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 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摘要:对智障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需要,更是对智障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关爱。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本文论述了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的对智障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学的一些有效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关键词: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课堂教学引言:近年来,国家与社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愈加重视,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并配备有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而在特殊学校中,有这样一群智障的学生,由于他们智力低下,沟通难度较大,自我意识薄弱等特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出了不小的挑战。那么
2、,在这群智障孩子身上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他们是否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又该如何进行呢?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笔者总结了从业几年来对培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带给同行业者更多的思考。一、开展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意义1 .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智力障碍,一般指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者脑发育不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智力障碍学生的类型也各不相同,有唐氏综合征的患儿,有脑瘫患儿,有精神疾病患儿,也有脑发育不全造成的智力低下等等类型。这些智障儿童的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有轻度的智力障碍和中、重度的智力障碍。到目前为止,并没有针对智力障碍儿
3、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专业的心理测量标准,所以笔者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总结了从业以来接触到的智障儿童,对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与同龄儿童相比普遍偏低,中重度智障儿童在知、情、意、行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异常。具体表现在:认知方面,认知范围狭窄,感知觉速度迟缓,感受性低;情绪和情感方面,情绪表现比较极端,情绪波动大或情绪无变化,对外界刺激表现异常敏感或有的儿童由于感知觉迟钝造成的对外界刺激基本无感;注意力分散,注意范围狭窄,且有意注意占比少,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特别容易被分散;行为问题多,且不易受控制,由于情绪的不稳定性,更容易产生不恰当的行为,进而导致
4、智障儿童在社会适应方面,多表现为不适应的特点;与人交往过程中,与相似智商水平的儿童更能产生良好互动,而智力更低的儿童则明显地表现出不适应和社会交往的退缩和自卑心理。总体来说,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有普遍性,也有个体的特殊性。与同龄儿童相比较,具有相似性,也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对待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能简单地进行照搬和抄作业,而是需要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考量。2 .心理健康教育对智障学生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健康发展有
5、着不可或缺的意义。那么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其意义是否也如此重要呢?答案是肯定的。以上我们总结了,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和神经系统障碍或发育不全,在先天劣势的情况下,出现心理发展问题的概率更大。笔者通过对特殊学校的智障学生家庭进行了解,相当一部分智障儿童的原生家庭状况不佳,单亲家庭、祖父母完全替代父母抚养、抚养者心态消极,情绪抑郁问题、有严重自卑心理、抚养过程中的过度替代和保护等等问题,暴露了智障儿童的教育存在许多缺陷和误区。家长的不平衡心态,体现了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不仅是帮助智障儿童塑造健全的人格,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对家长的抚慰和对家庭教育理念的改观。二、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智障儿童心理健
6、康教育实施的方法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的要求,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内容以及教育的方法都做了规范性的要求。不管是针对普通学生还是智障学生,他们之间发展过程和最终的教育目标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共性,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在面对生理、心理的发展,面对社会压力时.,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障学生能够顺利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同样是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智障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育的目标要更生活化,手段要灵活化,评价标准要多元化。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与智障学生的接触,让我在实际的工作中总结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1)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
7、学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共性,这给心理教师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为目前每个学校的专兼职心理教师配备比较有限,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心理教师必须借助其他教师和班主任的帮助,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目前,培智学校使用的教材都是以生活为载体的教材系列。例如,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这些教材的内容以一个单元为单位,讲述一个生活场景,在生活场景中把知识传达给学生。结合这种教材特点,笔者总结了每一个单元所表达的生活场景和教学目标,适当地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目标做成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活动,在课堂中和任课教师或班主任相配合,形成一节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经
8、过实践证明,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进课堂,学生的接受度普遍较高,由于对课程内容的熟悉,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通过观察与教师反馈,对智障儿童进行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后,儿童在集体中的表现比没有经过教育的智障儿童有显著的提高,特别是课堂常规的遵守,人际关系的融洽,和教师的良性互动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目前,通过总结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有”认识我们的大家庭,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认识新的同学和老师,更好地融入集体;”我爱我的祖国,与学生一起再现课文中的场景,升国旗、唱国歌,学习敬礼等,提升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感;“我是光荣的劳动者”,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提
9、升学生对自己的信心和对生活的热爱,等等。(2)灵活运用个别化辅导手段智障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很大,这就决定了课堂上的教学不能满足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需求。针对个别有严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儿童,个别化的辅导手段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个孩子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背后都有其特殊的形成机制。作为心理教师,要了解这些孩子的家庭构成、成长背景、个人喜恶等等。大多数的智障儿童是没有办法进行正常沟通的,特别是中重度的智障儿童,要了解他们,除了要向家长做调查之外,也经常需要用到心理咨询中的手段。例如,笔者经常会使用到的沙盘游戏疗法,通过开放、包容的环境创设,让儿童在无拘束的环境中自由地表达自我,是心理教师了解孩子的重要手段。(
10、3)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智障儿童的教育中,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补充。笔者所在的特殊教育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孩子们进行不同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有贴近自然的踏春,有社会爱心人士邀请观看的演出活动,有拓展能力的团体游戏等等。这些活动的举行,让笔者观察到,智障孩子的参与度和激情都特别地高涨,对后期的教学也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就如皮亚杰在儿童的游戏理论中提到,游戏给儿童提供了巩固获得新的知识结构及发展情感的机会。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不仅能够练习运动、思维能力,更能获得情感上的满足。(4)重视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这里的家庭教育,不仅是家庭对儿童的教育,也是学校教育中对家长的教育。通过笔者的调查了解,智
11、障儿童所在的家庭有相当多一部分是非常不幸的,笔者在以上内容中有所提及,这里就不再赘述。原生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是一生的,所以作为心理教师不仅要对儿童进行教育,更要把正确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如何及时发现并处理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同时,对家长的心理求助,也要给予重视。笔者曾经多次给一位本校儿童的家长做咨询,帮助其走出因孩子的残疾而极度自卑的心理,降低对孩子的过度期望,让其看到孩子的进步。事实证明,拥有积极向上心态的家长对这些特殊孩子的影响甚至高于学校的教育,由于这名家长的心理释怀,其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和知识的进步也得到了非常积极的反馈。三、反思与总结笔者所在的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的群体相比于其他残疾类型的群体较大,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不宜进行理论讲解,学生也无法理解和领悟。所以就像摸着石头过河,通过一步步的实践,来检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有收获,比如通过以上笔者叙述的方法,通过与儿童之前的行为进行对比与教师反馈,确有显著性的进步。当然,这其中不能排除随机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就包括各学科教学的综合影响,各学科教学对学生的积极性影响是肯定的,每一个学科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不能忽视的。这也提示笔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继续深耕于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更严谨更科学的态度研究智障儿童的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