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 滞阻尼器应用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50119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44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黏 滞阻尼器应用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黏 滞阻尼器应用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黏 滞阻尼器应用技术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黏 滞阻尼器应用技术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黏 滞阻尼器应用技术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黏 滞阻尼器应用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黏 滞阻尼器应用技术规程.docx(8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T/CECSXXX-20XX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黏滞阻尼器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viscousdampers(征求意见稿)XX出版社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黏滞阻尼器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viscousdampersT/CECSXXX-20XX主编单位:江苏容大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大学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行日期:202X年XX月XX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2X北京根据建标协字202120号文“关于印发2021年第二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

2、知”要求,黏滞阻尼器应用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由江苏容大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大学组织完成,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国黏滞阻尼器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共分为6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及符号、黏滞消能结构设计、黏滞阻尼器产品设计与制作、黏滞阻尼器的性能检测、施工、验收和维护。请注意本规程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规程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规程由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抗震专业委员会归口管理,由江苏容大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有关资料

3、或建议寄送解释单位(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天禧路19号,江苏容大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黏滞阻尼器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组;邮政编码:213000;电子邮箱:zhangmin),以供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1总则(1)2术语及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3)3黏滞消能结构设计(5)3.1 一般规定(5)3.2 黏滞消能结构分析(5)33黏滞消能结构设计(100)3.4 风振控制设计(112)3.5 黏滞阻尼器与结构的连接(13)4黏滞阻尼器产品设计与制作(19)4.1 一般规定(19)4.2 性能要求(20)4.3 装配要求(22)4.4 标志、包装、

4、运输与存放(22)5黏滞阻尼器的性能检测要求(23)5.1 外观检测(23)5.2 成品性能检测(23)5.3 检测规则(24)6施工、验收和维护(27)6.1 一般规定(27)6.2 进场、安装、验收(27)6.3 施工安装顺序(28)6.4 施工测量、校正与安装(29)6.5 黏滞消能部件的焊接和紧固件连接(30)6.6 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验收(30)6.7 检查与维护(31)6.8 黏滞消能结构专用标识(32)附录A设计阻尼力试验(36)附录B极限位移试验(38)附录C耐压性能试验(39)附录D速度相关性能试验(40)附录E频率相关性能试验(42)附录F慢速性能试验(44)附录G抗震疲劳

5、性能试验(46)附录H抗风荷载性能试验(48)附录J密封磨损性能试验(49)附录K温度相关性能试验(50)附录1.耐候性能试验(52)附录M建议标准化产品规格及性能参数(53)本规程用词说明(54)引用标准名录(55)附:条文说明(57)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andsymbols(2)2.1 Terms(2)2.2 Symbols(3)3 Designofviscousenergydissipationstructure(5)3.1 Generalrequirments(5)3.2 Analysisofvisousenergydissipat

6、ionstructure(5)3.3 Designofviscousenergydissipationstructure(10)3.4 Designofwind-inducedstructuralvibrationcontrol(12)3.5 Connectionofviscousfluiddamperandmainstructure(13)4 Designandmanufactureofviscousfluiddamper(19)4.1 Generalrequirments(19)4.2 Perfbnnancerequirements(20)4.3 Assemblingrequirement

7、s(22)4.4 Sign,packaging,transportationandstorage(22)5 Testofperformanceofviscousfluiddamper(23)5.1 Appearanceinspection(23)5.2 Productperformancetesting(23)5.3 Detectionrule(24)6 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maintenance(27)6.1 Generalrequirments(27)6.2 Siteapproach,installationandacceptance(27)6

8、.3 Installationsequence(28)6.4 Constructionsurvey,correctionandinstallation(29)6.5 Weldingofviscousenergydissipationpartandfastenerconnection(30)6.6 Saftyandacceptanceofconstructionquality(30)6.7 Examinationandmaintenance(31)6.8 Specialidentificationofviscousenergydissipationstructure(32)Appendix A

9、Designdampingforcetest(36)Appendix B Strokeverificationtest(38)Appendix C Pressuretest(39)Appendix D Velocitydependenttest(40)Appendix E Frequencydependenttest(42)Appendix F 1.owvelocitytest(44)Appendix G Seismicfatiguetest(46)Appendix H Windloadcycletest(48)Appendix J Sealweartest(49)Appendix K Tem

10、peraturedependenttest(50)Appendix L Weatheringperformancetest(52)Appendix M Recommendstandardizingproductsandperformance(53)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54)1.istofquotedstandards(55)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57)1总贝!l1.0.1为保证在建筑工程中合理应用黏滞阻尼器技术,在黏滞消能结构设计、施工和黏滞阻尼器产品设计、生产中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和防震

11、减灾法律法规,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至9度地区及风振控制采用黏滞阻尼器技术的新建建筑和既有抗震加固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以及黏滞阻尼器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检测。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及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1.0.3采用黏滞阻尼器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抗震加固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有关规定进行抗震鉴定,抗震加固的设防目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有关规定。1.0.4黏滞阻尼器的应用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

12、规定。2术语及符号2.1 术语2.1.1 黏滞阻尼器viscousfluiddamper由缸体、活塞、阻尼通道、黏滞阻尼材料、密封材料等部分组成,通过内部黏滞阻尼材料运动产生黏滞阻尼消耗能量的一种速度相关型阻尼器。2.1.2 黏滞消能部件viscousenergydissipationpart由黏滞阻尼器、支撑或连接组件组成的部分。2.1.3 黏滞消能层viscousenergydissipationlayer布置黏滞消能部件的楼层。2.1.4 黏滞消能结构ViSCoUSenergydiSSiPatiOnStrUCtUre设置黏滞阻尼器的结构。黏滞消能结构包括主体结构和黏滞消能部件。2.1.5

13、 黏滞消能子结构viscousenergydissipationsubstructure与黏滞消能部件直接连接的主体结构单元。2.1.6 附加阻尼比additionaldampingratio黏滞消能结构往复运动时黏滞阻尼器附加给主体结构的阻尼比。2.1.7 附加有效阻尼比additionaleffectivedampingratio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后对附加阻尼比的折减值。2.1.8 黏滞阻尼器设计阻尼力design(calculate)forceofviscousdamper设计速度下黏滞阻尼器提供的阻尼力。2.1.9 黏滞阻尼器设计位移calculatedisplacementofvis

14、cousdamper黏滞消能结构在罕遇地震动水准或设计风荷载下黏滞阻尼器达到的位移值。2.1.10 黏滞阻尼器设计速度designvelocityofviscousdamper黏滞消能结构在罕遇地震动水准或设计风荷载下黏滞阻尼器达到的速度值。2.1.11 黏滞阻尼器极限位移ultimatedisplacementofviscousdamper黏滞阻尼器容许达到的最大位移,位移超过该值后认为阻尼器退出工作。2.1.12 黏滞阻尼器极限速度Uhimatevelocityofviscousdamper黏滞阻尼器容许达到的最大速度,速度超过该值后认为阻尼器退出工作。2.1.13 地震总输入能量tota

15、linputseismicenergy一次地震过程中,地震作用对结构所做的功,即为结构动能、结构应变能、结构固有模态阻尼耗能、阻尼器耗能和结构滞回耗能的总和。2.1.14 设计工作年限designworkinglife黏滞阻尼器在正常使用和维护情况下所具有的不丧失使用功能的期限。2.1.15 型式检验typetesting黏滞阻尼器制造商为了取得规定规格和型号的黏滞阻尼器产品的生产资格,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的产品性能的综合性检验。2.1.16 见证检验evidentialtesting在见证单位见证下,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试样,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的检

16、验。2.1.17 标准件standardpart结构、尺寸、画法、标记等各个方面已经完全标准化,并由专业厂生产的常用零(部)件。2.2 符号2.2.1 结构参数WS黏滞消能结构在水平外部激励作用下的总应变能;o黏滞消能结构的固有模态阻尼比;Mj黏滞消能结构的第/阶模态质量;j黏滞消能结构的第/阶振型;T1黏滞消能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j黏滞消能结构的第/阶振型周期。2.2.2 阻尼器参数d黏滞消能结构的附加阻尼比;Wcj第1个黏滞阻尼器在预期两端的相对位移下往复循环一周所耗散的能量;Qj黏滞阻尼器提供的第7阶振型附加阻尼比;C黏滞阻尼器提供的附加阻尼矩阵;Cj第j个黏滞阻尼器由试验确定的线性阻

17、尼系数;uy第/个黏滞阻尼器两端的相对位移;1阻尼指数的函数;Fd黏滞阻尼器的控制力;lyma第,个黏滞阻尼器在水平外部激励下的最大控制力;X黏滞阻尼器的两端相对速度;X黏滞阻尼器的两端相对位移;CV黏滞阻尼器的等效线性阻尼系数;Cd黏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黏滞阻尼器中液体的流动指数;Dm黏滞阻尼器的两端相对位移设计值;1黏滞阻尼器的振动圆频率;d黏滞阻尼器的设计工作频率;Kd黏滞阻尼器的设计速度;1.d黏滞阻尼器的设计位移;1黏滞阻尼器在频率相关性下实际阻尼力的最大偏差;2黏滞阻尼器在抗震疲劳性能下实际阻尼力的衰减率;3黏滞阻尼器在抗风荷载性能下实际阻尼力的衰减率;4黏滞阻尼器在温度相关性能下

18、实际阻尼力(-30)的衰减率;5黏滞阻尼器在温度相关性能下实际阻尼力(60C)的衰减率;3黏滞消能结构设计1.1.1 一般规定3.1.1 黏滞阻尼器可用于新建消能减震结构和既有建筑结构消能减震加固及建筑结构风致振动控制。3.1.2 黏滞阻尼器可分为建筑结构减震用黏滞阻尼器和风振控制用黏滞阻尼器。3.1.3 当黏滞阻尼器用于结构抗震时,在多遇地震作用下,黏滞阻尼器应进入工作状态。当黏滞阻尼器用于结构抗风时,在风荷载作用下,黏滞阻尼器应正常工作。3.1.4 同时对抗震和抗风有要求的黏滞消能结构,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建筑结构风振控制技术标准JGJ487分别进行减震控制系统和风振控制系

19、统设计,黏滞阻尼器使用数量和性能参数应同时满足抗震和抗风设计的要求。1.1.5 黏滞消能结构方案设计时,消能部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黏滞消能部件宜根据需要沿结构主轴方向布置,形成合理的消能结构体系;2黏滞消能部件宜布置在层间相对变形或相对速度较大的位置;3黏滞消能部件的布置宜避免使结构出现薄弱构件或薄弱层,整体结构沿高度方向宜刚度均匀;4黏滞消能部件的布置应符合设计文件中所注明的使用环境要求,且应便于黏滞消能部件的检查、维护和替换。1.1.6 设计文件中应注明黏滞阻尼器使用的环境、检查和维护要求。3.2 黏滞消能结构分析3.2.1 黏滞消能结构的结构构件、非结构构件和附属设备的使用功能有专

20、门要求,除应满足基本抗震设防目标外,尚应满足结构构件、非结构构件和附属设备的抗震性能要求。3.2.2 黏滞消能主体结构及消能子结构,应根据抗震性能化设计的需求,区分结构关键构件、普通竖向构件、重要水平构件、普通水平构件并分别选定合适的性能水准。323黏滞消能结构设计保证主体结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黏滞消能结构的楼(屋)盖宜满足平面内无限刚性的要求。当楼(屋)盖平面内无限刚要求不满足时,应考虑楼(屋)盖平面内的弹性变形,并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力学分析模型。抗震计算分析模型应同时包括主体结构和消能部件。3.2.4 采用不同计算软件对黏滞消能结构进行设计时,各计算模型

21、应保持一致。对特殊设防类和房屋高度超过60m的重点设防类建筑,宜采用不少于两个计算软件对地震作用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25黏滞消能结构的分析模型应正确反映结主体结构、阻尼器及间接连接的受力特性、不同荷载工况的传递途径、在不同地震作用水准下主体结构和黏滞阻尼器所处的工作状态。可采用层剪切模型、杆系模型、纤维模型、三维实体单元模型及上述几类模型的混合模型。3.2.6 黏滞消能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应根据主体结构和黏滞阻尼器工作状态选择:1当主体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黏滞阻尼器处于非线性工作状态时,宜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法,也可将黏滞阻尼器进行等效线性化,采用附加有效阻尼比和附加刚度

22、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2当主体结构进入弹塑性工作状态时,应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3.2.7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和设防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当取3组加速度时程输入时,计算结果应取时程分析法包络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值;当取7组及7组以上的时程输入时,计算结果宜取时程分析法的平均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值。3.2.8 采用弹性时程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时,黏滞消能结构的恢复力模型应包括主体结构和黏滞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采用的恢复力模型应能正确反映主体结构和黏滞阻尼器的受力和工作状态。3.2.9 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时,宜根据主体结构构件弹塑性参数和消能部件的参数确定结构

23、分析模型,相对于弹性分析模型可有所简化,但二者在多遇地震下的线性分析结果应基本一致。3.2.10 黏滞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可采用麦克斯韦(MaXWeII)模型,模型参数应通过足尺试验确定。3.2.11 当在垂直相交的两个平面内布置黏滞阻尼器,且分别按不同水平方向进行结构地震作用分析时,应考虑相交处的柱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受力。3.2.12 黏滞消能结构设计时,应考虑黏滞阻尼器引起的柱、墙、梁的附加轴力、剪力和弯矩作用。3.2.13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黏滞消能结构的总阻尼比应为主体结构阻尼比与黏滞阻尼器附加给主体结构的有效阻尼比之和。黏滞消能结构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下的总阻尼比应分别

24、计算,黏滞阻尼器提供给结构的附加有效阻尼比超过25%时,宜按25%计算。3.2.14 黏滞阻尼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可按以下3种方式计算:1方法1:(3.2.14-1)G=W%/钿%7=1式中:d黏滞阻尼器的附加阻尼比;WCj第/个黏滞阻尼器在结构预期层间位移下往复循环一周所消耗的能量(kNm),可采用本规程3.2.16条规定估算;WS黏滞消能结构在水平外部激励作用下的总应变能(kNm)宜取正向、负向结构运动下的总应变能平均值,可采用本规程3.2.15条规定估算;n黏滞阻尼器的总个数;2方法2:/Fd(t)d=Q(0max=(COXF)(3.2.14-2)VEgmax式中:0黏滞消能结构的固有模态

25、阻尼比;Ed(t)黏滞阻尼器累积耗能时程;Eg(t)黏滞消能结构固有模态阻尼累积耗能时程;d(t)ma黏滞阻尼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时程的最大值,宜在输入时程峰值较大的有效持续时间段内选取,即在%()增长激烈的时段内考察;3方法3: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时,结构等效阻尼比也可采用结构总阻尼比的迭代修正方法计算。按下述步骤计算结构的总阻尼比和黏滞阻尼器的参数。1)假定各个黏滞阻尼器的设计参数,如线性阻尼系数和液体流动指数,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进行结构分析;2)经结构分析可得各楼层的水平剪力最大值、各黏滞阻尼器的最大阻尼力及最大阻尼力对应的相对位移;3)黏滞阻尼器附加给结构的等效阻尼比,可按式(3.2.1

26、4-3)进行计算,结构总阻尼比,可按式(3214-4)计算;1Fd=1(3.2.14-3)hC=+(3.2.14-4)式中:黏滞阻尼器附加给结构的等效阻尼比;i主体结构阻尼比;Ec黏滞消能结构固有模态阻尼累积耗能;结构总阻尼比;4)将计算得到的结构总阻尼比带入计算模型中进行时程分析,经结构分析可得各楼层的水平剪力最大值;5)将步骤4计算得到的楼层水平剪力及步骤2得到的楼层水平剪力,按式(3.2.14-5)进行各楼层水平剪力误差计算,确定水平剪力误差最大楼层;p:Ft=二IX100%(3.2.14-5)吊式中:.楼层i的水平剪力最大值误差;Fj由步骤4求得的楼层i的水平剪力最大值;Fi由步骤2求

27、得的楼层i的水平剪力最大值;6)基于步骤5确定的水平剪力误差最大楼层进行结构总阻尼比迭代修正,可按式(3.2.14-6)进行计算:,=-(3.2.14-6)Fi式中:,迭代修正后的结构总阻尼比;7)重复步骤4与步骤6进行反复迭代,直至8大于或等于品;8)以输入的各时程波计算所得的结构总阻尼比最小值作为结构总阻尼比。3.2.15 不计及扭转影响时,黏滞消能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总应变能,可按下式估算:(3.2.15)WS=WFiUj2式中:f.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一般取相应于第一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即可,kN);ul质点i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位移(m).3.2.16 线性黏滞阻尼器往

28、复一周消耗的能量,可按下式估算:Wcj=(2112T)VCyCOS2(0y)uy2(3.2.16)式中:Tl黏滞消能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三);Cj第/个黏滞阻尼器的线性阻尼系数(kNsm),由试验确定;uy第/个黏滞阻尼器两端的相对位移(m),应为阻尼器双向运动位移的平均值。3.2.17 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往复一周消耗的能量,可按下式估算:IVC/=1FdymaUy(3.2.17)式中:入阻尼指数的函数,可按表3.2.17取值;FCvmaX第/个黏滞阻尼器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最大阻尼力(kN)0表3.2.17入取值阻尼指数入1取值0.253.70.503.50.753.313.1注:其他阻尼指数对

29、应的入i值可线性插值。3.2.18 采用等效线性模型时,黏滞阻尼器阻尼力应按下式计算:Fd=cvxsgn(x)(3.2.18-1)sgn(x)=J00(3.2.18-2)式中:Fd黏滞阻尼器控制力(kN);%黏滞阻尼器两端相对速度(ms);CV黏滞阻尼器等效线性阻尼系数(kNsm),宜采用本规程3.2.20条计算;黏滞阻尼器中液体的流动指数,通过试验确定。3.2.19 采用非线性模型时,黏滞阻尼器阻尼力宜按下式计算:Fd=CdIWSigna)(3.2.19-1)sgn(x)=20(3.2.19-2)式中:Cd黏滞阻尼器阻尼系数(kN(ms)Q),通过试验确定。3.2.20黏滞阻尼器等效线性阻尼

30、系数宜按下式计算:入(3.2.20-1)(3.2.20-2)&3)=/皿FDmK_22+2(l+a2)人=-(2+)式中:(*)伽马函数;yDm黏滞阻尼器两端相对位移设计值(m);1黏滞阻尼器的振动圆频率(rads)。3.2.21 黏滞阻尼器与斜撑、墙体(支墩)或梁等支撑构件组成消能部件时,支撑构件沿阻尼器方向的刚度应符合下式规定:Kb6rcvT1(3.2.21)式中:Kb支撑构件沿黏滞阻尼器作用方向的刚度(kN/m);TI黏滞消能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三)。3.3 黏滞消能结构设计3.3.1 黏滞消能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不得低于6度设防的非消能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应满足建筑

31、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3.3.2 滞消能结构的抗震等级及主体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对于新建结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执行;对于加固结构,混凝土结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行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设计规范JGJlI6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有关规定,钢结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加固设计标准GB51367的有关规定。3.3.3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黏滞消能结构地震响应时,宜按相应水平地震作用下黏滞阻尼器的有效附加阻尼比取值。334抗震设计时,黏滞消能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和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应

32、根据结构类型,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执行。当有在设防地震作用下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时,应满足相关规定。335主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体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执行;2当黏滞消能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提高时,主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可适当降低。当消能结构构件承载力高于多遇地震提高一度的要求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可减低一度且不低于6度采用。336黏滞消能子结构截面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3.3.4 子结构中梁、柱、墙构件宜按重要构件设计,并应按考虑罕遇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其值应小于构件极限承载力;

33、2黏滞消能子结构中的梁、柱和墙截面设计应考虑黏滞阻尼器设计速度下的阻尼力作用;3黏滞消能子结构的节点应进行阻尼器在极限速度下引起的阻尼力作用下的截面验算;4当黏滞阻尼器的轴心与结构构件的轴线有偏差时,结构构件应考虑附加弯矩或因偏心而引起的平面外弯曲的影响。3.3.7 黏滞消能子结构的构造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黏滞消能子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应按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执行;2黏滞消能子结构为混凝土或型钢混凝土构件时,构造措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规定;黏滞消能子结构为剪力墙时,其端部宜设暗柱,顶部宜设暗梁;3黏滞消能子结构为钢结构构件时

34、,构造措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的规定。338黏滞阻尼器设计位移、设计承载力应通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来确定。3.3.9 黏滞阻尼器的极限位移应不小于罕遇地震作用下阻尼器设计位移的1.2倍,黏滞阻尼器的极限速度不应小于罕遇地震作用下阻尼器设计速度的1.2倍。3.4 风振控制设计3.4.1 黏滞消能结构的风荷载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建筑结构风振控制技术标准JGJ487的规定,黏滞消能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和舒适度应满足正常使用需求。3.4.2 黏滞消能结构的风振响应分析方法应符合:3.4.

35、3 消能结构风振舒适度进行计算时,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黏滞消能结构风振响应;2针对黏滞消能结构风振位移进行计算时,当黏滞消能结构风振以第一阶振型为主且结构平立面形状规则时,可采用等效风荷载法计算黏滞消能结构风振响应;当黏滞消能结构风振中高阶振型响应影响显著或结构平立面形状复杂时,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黏滞消能结构风振响应。343当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黏滞消能结构风振响应时,风荷载时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主体结构高宽比大于6或须考虑扭转风振响应时,宜进行刚性模型风洞试验,采用风洞试验测量的三维风荷载时程;2当主体结构高宽比小于6,且扭转风振响应可忽略时,宜采用结构所在地相似地貌条件下实测的风速时程计

36、算风荷载,但应根据当地设计风荷载的要求对实测风速幅值进行调整,调整后IOm高度处实测风速时程的IOmin平均风速应与当地设计风速一致;3当主体结构高宽比小于6,且扭转风振响应可忽略时,无风洞试验结果和当地实测数据时,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建筑结构风振控制技术标准JGJ487的相关规定,采用人工模拟风荷载时程。3.4.4采用等效风荷载法计算结构风振响应,当黏滞阻尼器沿主体结构的平面和高度方向分布均匀且提供给结构的附加有效阻尼比不超过20%时,黏滞阻尼器提供给结构的附加阻尼比可按下式确定:TQj=而可他(344)式中:c;阻尼器提供的第/阶振型附加阻尼比;Mj结构第/阶

37、模态质量(kg);j结构第/阶振型;Tj结构第1阶自振周期(三);C黏滞阻尼器提供的附加阻尼矩阵,可采用本规程3.2.20条规定的黏滞阻尼器的等效线性阻尼计算。3.4.5 计算黏滞消能部件的风振控制效率时,宜考虑关键部件损坏、施工误差等影响,对附加阻尼比进行折减。346阻尼器与斜撑、填充墙或者梁的连接构件串联使用时,连接构件刚度应符合式3.2.21。3.4.7 黏滞消能部件应符合下列规定:3.4.8 准值作用下黏滞消能部件应正常工作,其部件不应发生破坏;2在黏滞消能结构服役期内黏滞消能部件不应发生疲劳破坏;黏滞消能部件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应能连续工作4小时不发生疲劳破坏;当风振控制系统不满足

38、疲劳强度要求时,应能更换;3黏滞消能部件不应承载主体结构重力荷载。3.4.9 黏滞阻尼器位移和速度设计值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黏滞阻尼器位移和速度设计值应取为风振作用下黏滞阻尼器最大位移和最大速度计算值的14倍;2对于地震设防烈度高于6度的结构,尚应考虑大震工况下黏滞阻尼器的最大位移和最大速度,取其1.2倍与风振计算结果1.4倍进行对比,按较大值确定设计值。3.4.10 滞消能子结构在黏滞阻尼器极限速度对应的阻尼力作用下,应处于弹性工作状态。3.5 黏滞阻尼器与结构的连接3.5.1 黏滞阻尼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形式应根据具体工程的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和选择,可采用支撑型、墙型、门架型、腋撑型、墩型

39、和肘节型等。3.5.2 当黏滞阻尼器采用支撑型连接时,可采用单斜支撑布置、“V”字形和人字形等布置。支撑宜采用双轴对称截面,宽厚比或径厚比应满足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的规定。353黏滞阻尼器与节点板宜采用销轴连接,隔震层用黏滞阻尼器宜采用球钱连接,节点板与支撑、预埋件的连接可采用高强螺栓或焊接连接,高强螺栓及焊接的计算、构造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3.5.4 销轴、节点板、预埋件、支撑、支墩及支墙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355黏滞阻尼器的支撑或连接元件或构件、连接板应保持弹性。与黏滞阻尼器相连的销轴、节点板、预埋件、支撑、支墩及支墙的作用力取

40、值应为黏滞阻尼器在设计速度下对应阻尼力的1.2倍。3.5.6 黏滞消能部件与非结构构件之间应采用柔性连接构造,保证黏滞阻尼器的在极限位移下的变形空间。3.5.7 预埋件的锚筋应根据黏滞阻尼器受力特征计算其总截面面积。预埋件的锚筋和锚板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的规定。358预埋件的锚筋应与钢板牢固连接,当预埋件锚筋直径不大于20mm时可采用压力埋弧焊;当锚筋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穿孔塞焊。锚筋的锚固长度宜大于20倍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0mm。当无法满足锚固长度要求时,应采取其他有效的锚固措施。3.5.9 在T形、十字形和角

41、形焊接的连接节点中,当埋板厚度不小于40mm且沿着厚度方向有较高撕裂拉力作用,埋板宜具有厚度方向抗撕裂性能的合格保证率。3.5.10 沿剪力方向锚筋排数不宜多余四排,当多于四排时,应充分考虑锚筋层数的折减或采取其它有效传递剪力的措施。3.5.11 支撑、支墩、支墙应按本规程3.5.5条黏滞阻尼器附加的水平剪力进行截面验算。3.5.12 支撑和支墩、支墙的计算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单斜消能部件时,支撑计算长度应取支撑与阻尼器连接处到主体结构预埋连接板连接中心的距离。2采用“V”字支撑、人字形或肘接支撑时,支撑计算长度应取布置阻尼器水平梁平台底部到主体结构预埋连接板连接中心处的距离。3采用墙型

42、或墩型连接时,应取支墙或支墩的净高。3.5.13 与阻尼器连接的支撑、支墩和支墙的刚度应满足本规程3.2.21条要求。3.5.14 支墙、支墩沿长度方向全截面箍筋应加密,并配置网状钢筋。3.5.15 黏滞阻尼器用销轴材质宜采用45号钢、35CrMO或40Cr等钢材,耳板材质宜采用Q355、Q390与Q420。黏滞阻尼器用销孔和销轴表面宜采用机加工,其质量要求应符合相应的机械零件加工标准的规定,其间隙宜符合本规程3.5.16条。当销轴直径大于12Omm时,宜采用锻造加工工艺制作。3.5.16 销轴连接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图3.5.16):1销轴孔中心应位于节点板耳板的中心线上,轴与孔的配合间隙

43、应符合表3.5.16的要求;表3.5.16轴与孔的配合间隙G销轴直径。(mm)30D5050D8080D120120D180180D250轴孔间隙G(um)50G21260G25472G29985G300100G3002节点板耳板两侧宽厚比b/t不宜大于4,几何尺寸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4a-be(3.5.16-1)be=2t+16且九b(3.5.16-2)式中:b节点板耳板两侧边缘与销轴孔边缘净距(mm);t节点板耳板厚度(mm);Q顺受力方向,销轴孔边距板边缘最小距离(mm)。1节点板耳板孔净截面处的抗拉强度:N3西f(3517)比=min(2+16,匕-(3.5.17-2)2节点板耳板端部

44、截面抗拉(劈开)强度:N.(3.5.17-3)3节点板耳板抗剪强度:=5v(3-5.17-4)Z=(+d02)2+(d02)2(3.5.17-5)式中:N轴向拉力设计值(N);b1计算宽度(mm);森销轴孔径(mm);f节点板耳板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Z节点板耳板端部抗剪截面宽度(图3.5.17,mm);v节点板耳板钢材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销轴承压强度:2销轴抗剪强度:Tb=nv11-4(3.5.18-3)3销轴抗弯强度:Ob=Mkd31.5Tr32(3.5.18-4)NM=a(2te+4s)O(3.5.18-5)%=Nh4计算截面同时受弯受剪时组合强度应按下式验算:(3.5.

45、18-1)(3.5.18-2))()21(3518-6)式中:d销轴直径(mm);G销轴连接中节点板耳板的承压强度设计值(Nmm2);nv受剪面数目;件销轴的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M销轴计算截面弯矩设计值(Nmm);b销轴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G两端节点板厚度(mm);tm中间阻尼器耳板厚度(mm);S两端节点板与中间阻尼器节点板耳板间间距(mm)。3.5.19 支撑长细比、宽厚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中心支撑的规定。3.5.20 黏滞阻尼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有支撑型,墙型等多种型式(图3.5.20)O可结合建筑隔墙位置放置,宜布置在层间相对速度、位移较大的楼层。采用中间柱型连接时,应设置暗梁暗柱,且锚筋应在暗柱的内侧。图3520黏滞阻尼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4黏滞阻尼器产品设计与制作4.1 一般规定4.1.1 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