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的概念一、高等教育的不同界定(判断、选择)由于高等教育本身是一个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各国的具体情况也有差异,它的形式在不断变化,职能在不断丰富,因此,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学者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条对高等教育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第二节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西方的“高等教育”发源于古希腊雅典,发展于“亚历山大大学”,终结于“罗马大学”,总体上可视为西方古代高等教育的萌芽。(判断、选择)公元11世纪西欧经济的发展孕育了大学的建立,约在12世纪初,欧洲开始出现一批最早的大学,主要
2、有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萨勒诺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判断、选择)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大体上经历了萌芽(夏商周)、形成(春秋战国)、建制(两汉)、发展(唐宋)、衰落(元清)等几个阶段。(判断、选择)除商、周时期的高等教育较为特殊外,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从办学主体看,是官私并存。2 .从社会功能看,是显在、潜在同具。3 .从管理者素质看,是名师掌权。4 .从课程内容看,是儒学为尊。5 .从受教育权看,是机会不均。6.从教学方法看,是崇尚自学讨论。第三节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理论体系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二)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
3、态(三)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学研究的规律主要有以下三条:1 .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2 .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健康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3 .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从特殊性质来说,高等教育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1.高等教育是一门综合学科4 .高等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学科5 .高等教育又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第二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多为简答、选择)第一节高等教育的结构高等教育的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简答、选择)二、高等教育结构的制约因素(一)社会经济、产业、技术结构
4、的基础作用在众多制约因素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二)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根本制约(三)区域经济、区域文化的客观影响第二节高等教育的功能(重点)一、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简答)(一)促进个体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功能(二)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功能(三)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功能二、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高等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发展(一)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 .使受教育者政治化2 .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 .促进政治的民主化(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其一,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其二,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
5、段和途径,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其三,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三)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 .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两个功能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总之高等教育功能由单一走向多样,即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也是高等教育重组的过程,它既应该反映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又应该能反映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和谐性,否则会产生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危机。第三节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人们通常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来概括高等学校的职能。二、高等学校的职能定位(简判多辨)(一)培养专门人才高校的一
6、切工作都要把培养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发展科学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三)社会服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高等教育目的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钻二.第一节高等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一)教育方针的含义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教育目的是教育结果的观念存在,是教育活动所希望获得
7、的教育结果,主要反映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高等教育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指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三、高等教育目的的性质与作用(一)高等教育目的的性质1.高等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判断)2 .高等教育目的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具有客观性(二)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 .导向作用2.调控作用3 .评价作用4.激励作用第二节高等教育目的体系及其基本理论高等教育法对各层次高等教育的业务要求做了如下规定:(重点)1.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2 .本科教育
8、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3 .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4 .博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5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1)旧式分工和私有制使人的发展片面化。(2)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3)
9、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必要条件。6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内涵包括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层次是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第二层次是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第三层次是指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二)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1.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通才,通常指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才教育是以培养通才为目的的教育,又称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专才,即专门人才,从高等教育来说,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造诣,有特殊才能的人才。专才教育是以培养专才为目的的教育。如何实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重点)第一,以社会职业需求和学科分类为导
10、向、课程调整和教学方法改进为基础,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能力结构。第二,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高度统一。第三,各级各类高校应根据需要和可能等具体情况确定要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三)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1.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及其关系西方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高等教育可按其总体规模的发展依次分为英才高等教育、大众高等教育和普及高等教育。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5%时,属英才高等阶段,入学人数在适龄人口的15%50%之间,属大众教育阶段普及阶段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不仅有入学率这种量的差别,而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都有质的区别。3.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首先
11、,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其一,发展速度要适当。其二,要以内涵为主来提高规模效益。其三,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其四,发展终身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再次,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应该是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第三节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一、实现高等教育目的途径?O其一,有学者认为,把高等教育目的划分为四育,既明确了培养规格的需求,又指明了途径;其二,有学者认为,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个:即课堂教学、科学甯脸簟社甯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非吊里总J第一节高等学校的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
12、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品族素质的使命。(二)高校教师的角色及作用(简答)1.高校教师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2.高校教师是科技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实现者3.高校教师是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4.高校教师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1.高等学校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简答)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第二,扎实的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第三,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第四,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教师结构主要包括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本教材着重以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律性、原则性、专业化三个方面作些说明。高校教师的成长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多选择)第一,知识调整
13、阶段第二,独立工作阶段第三,工作成熟阶段第四,知识总结阶段1.提高高校教师个体素质的原则(简答)第一,组织培养和自我提高相结合的原则。第二,选拔、培养和使用相统一的原则。第三,提倡回报和给予回报相统一的原贝人2.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原则(简答)第一,相对稳定和绝对流动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规范控制与搞活教师资源开放相结合的原则第三,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相统一的原则第二节高等学校的学生大学生的大脑皮质的沟回已经完善、分明。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接近成人水平能够承担起紧张复杂的学习任务。二、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简答)(一)智力活动发展的特征(二)情感发展的特征(三)意志发展的特征(四)自我意识发展
14、的特征(五)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活动主要表现为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选择)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里过程。(选择)大学生由于生理和心里的发展,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出现了不同于以前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选择)1.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表现出高度的独立自主性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高度的自觉性3.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更为深刻4.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又有新的发展三、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简答)(一)敏锐的时代精神感受能力(二)以群体方式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三)要求民主和改革的呼声强烈(四)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第三节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四、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高校
15、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二)加强理解和沟通,拓展双方交往渠道(三)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四)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第六章高等学校的专业和课程第一节高等学校的专业专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木教材所用的专业概念是狭义的。(判断)专业构成要素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育主体。专业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简答)以学科为基础的原则职业适应性的原则独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专业设置是指国家和高等学校对专业的划分和安排。(简答)第二节高等学校的课
16、程对于课程的定义真可谓众说纷纭。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科目、结构及进程和结果,是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判断。概念)2课程分类(重点)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课程进行不同分类(1)根据课程目标,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2)根据与专业职能的关系,可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3)根据对某一专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4)根据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训练操作技能,可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5)根据学时或学生人数,可分
17、为大、中、小、微型课程。(6)根据课程有无具体明确的计划,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当前,最值得倡导的课程发展模式有以下三种:(1)自然课程模式(2)虚拟课程模式(3)通才教育课程模式2.课程改革趋势(简答)(1)课程基础化(2)课程综合化(3)课程职业化(4)课程国际化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重点)1 教学计划的含义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素质和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判断)从内容上看,它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简答)(1)专业培养目标(2)课程结构(3)主要教学活动(4)时间
18、安排和学时分配(5)学年编制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判断)教学大纲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说明、本文和附录。(多选要有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适应性。(多选)(2)编制原则(多选)第一,目的性原则第二,前沿性原则第三,思想性原则第四,启发性原则第五,逻辑性原则(二)课程建设的内容(简答)2 .师资队伍建设3 .教学内容建设4 .教学资源建设5 .教材建设6 .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6体制机制建设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学(重点)第一节高等学校的教学概述高等学校的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
19、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部分高等学校的教学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主要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五种因素构成。(匍劄二、高等学校教学的意义(一)教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三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海劄(一)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理论深化,改善知识结构(二)提高智力体质,培养实际能力,增长创新才能(三)培养科学观念,陶冶品德和美感,促进个性发展(四)养成自主学习、
20、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会学生学习和研究第二节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二、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体系(简答,必考)(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三)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五)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原则(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学的过程和环节二、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简答)(一)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步增强(二)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步增强(三)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具有很强的过渡性(四)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学科发展、职业要求紧密结合,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三、高等学校
21、的教学环节(简答)本教材取思维发展进程的角度将现代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个环节:激发学习动机一感知教学材料一理解教学材料一巩固知识经验一运用知识经验一教学效果测评第四节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和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等活动形式(判断)高等学校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基本形式有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多选)课堂教学包括备课、上课、课后总结三个环节(多选实验课一般有三种类型:演示实验、基础课程的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课教学通常由四个环节组成:实验课的准备、实验过程的组
22、织与控制、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课的总结。(概念。选择)(2)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重点)社会实践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国情、民情教育,社会规范与社会角色教育,心智磨练与个性养成教育,劳动和专业技能教育等。社会实践的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军事训练,专业实习,学工学农,社会调查,智力扶贫,参观考察等。(3)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程序包括:确定活动内容和场所,编制活动计划,组织活动过程,评估和总结四个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原则是:坚持教育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系统规划、分层进行的原则;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在组织大学生
23、的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种关系:出人才与出经济、社会成果的关系;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学活动、科学研究的关系;学生自主自立和教师指导的关系:深入性和广泛性的关系;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的关系。4.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掌握的原则有:第一,教学性原则;第二,科学性原则;第三,因材施教的原则。2.高等学较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多选)(1)教学的目的和任务(2)教学的内容(3)学生的特点(4)教师的素质2.高等学较教学方法的改革(多选)(1)提高对高校教学方法的认识(2)发扬民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3)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研究第五节高等学校教学的管理和评估(二)高
24、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简答)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涉及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除了要做好日常的编制课表、建立健全校务规章、建立和管理好教学档案等教学管理工作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2 .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3 .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管理4 .教学质量管理(2)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构成要素(简答)第一,评价目的第二,评价者,即由谁来评价第三,评价对象,即评什么第四,评价的标准第五,评价方式方法3.教育教学评价的走势(论述)(1)在评价对象上,从评价学生个人学历,发展到评价教学中的课程,再发展到以教育计划为主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2)在评价目的上,从通过教育测验来选
25、拔适合教育的学生,发展到评价教育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再发展到通过评价来改善教育决策、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改革、推动教育进步。(3)在评价手段上,从推崇标准化的教育测量,发展到提倡观察、调查等手段的定性分析,再发展到广泛收集信息、进行解析论证、做出价值判断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4)在评价形式上,从成果性评价,发展到形成性评价,再发展到由输入评价、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5)在评价程序上,从仅按照教育测量结论衡量教育工作,发展到依靠评价人判断教育效果是否符合教育决策者制定的教育目标,再发展到评价人和教育活动参与人广泛接触,共同确定评价内容和实施方案。(二)高等学校
26、教师教学水平评价(重点)1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概述(1)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含义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师的根本任务,对教师个体的工作状况和工作质量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包括对教学素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测量和评价。(2)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二是高等学校的教育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三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2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重点)(1)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评价内容第一,基本素质第二,教学状态第三,科学研究第四,工作业绩第八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第一节高等学校科研的概
27、述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重点、论述、简答)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大致经历了如下基本过程:确立选题、申请立项、开展研究、总结评价、成果发表第二节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与原则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简答)高等学校科研原则就是根据高校科技方针、任务、特点以及长期实践经验抽象概括而成的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二)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三)研究组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四)不同层次的科研规模与组织方式相统一的原则(五)自定课题与课题组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第三节高等学校教育科学研究
28、一、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主要内容对于一名高校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研,可着重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教学内容,二是研究教学方法。第九章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目前,我国大致将高等教育类型分为以下几种(重点)第一,按学科设置特点进行分类,又有两种分法。一种按学科设置数量的多少进行分类,分为:综合性、多科性、单科性;另一种按学科设置的类别进行分类,分为:综合类理工类、文科类、医药类、农林类、师范类,再加上高职高专类。第二,按科研的规模和研究生的比例进行分类,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专业型。第三,按隶属关系或投资渠道进行分类,可分为:部委属、省(直辖市)属,现在又增加了地区级的院校。第四,按主
29、要投资渠道进行分类,可分为:国立、公立、私立、民办。第五,按发展目标和水平进行分类,有世界一流、国内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一般等大学的分类方法。第六,按建校时间进行分类,有老校、新建院校的提法。第七,按颁发文凭的系列进行分类,分为普通高等院校或成人教育院校。四、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发展的现状在增长的总框架下,普通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表现出几个较明显的趋势:一是新兴学科发展比较快。二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尤其是应用文科类专业发展迅速。三是传统的工业类型专业增长速度稳中有降,低于各学科门类的平均增长速度。第三节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论述重点)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按照我国高等教育的
30、基本国情,在21世纪初,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大众化、终身化特征将日趋明显。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现需要主要基于:第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需要第二,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率的需要第三,最主要的是将我们的人才培养放在世界范围来进行,有利于增强我国人力资源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国的国民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二、高等教育现代化(一)高等教育思想现代化(二)高等教育内容现代化(三)高等教育方法现代化三、高等教育多样化(一)体制多样化(二)类型多样化(三)标准多样化四、高等教育大众化从高等教育内在发展规律来看,高等教育大众化将是世界各国的首要目标五、高等教育终身化高等教育终身化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