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脉辨证脉学心得》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平脉辨证脉学心得》有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读平脉辨证脉学心得有感平脉辨证脉学心得作者为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教授言其临床前十几年主要倚重舌诊,因舌诊比较直观、易于观察,临证日久,发现一些舌证不相符的现象,渐渐转而倚重脉诊,反复验证于临床,发现“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方法,多能取得预期效果。尤其对一些疑难久治不愈的病人,常能另辟蹊径,取得较好疗效。平者,凭也,平脉辨证就是以脉为主要依据进行辨证论治,以脉定证,以脉定方。平脉辨证也是李士懋教授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思想。证是如何确立的呢?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说明仲景辨证,虽也四诊合参,但开首即设“辨脉法”与“平脉法”两篇,说明仲景对脉诊的重视。李士懋教授在五十年读经典、勤临床的
2、基础上,博采众长、崇尚经方,不断深入挖掘仲景开创之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最终形成了“以脉诊为中心”的平脉辩证法。通览平脉辨证脉学心得全书,教授侧重于阐述他对于脉的认识,故言“脉学心得”。教授告诫临床当胸有全局,首辨虚实,倡平脉辨证,方无定方,法无定法,动态诊治。全文深入浅出,系统阐述了平脉辨证的原理、方法等。首先分析脉如何形成一一脉之形成,一言以蔽之,乃气与血耳。脉乃血脉,赖血以充盈,靠气以鼓荡。气血是打开脉学迷宫的钥匙。余尝读伤寒,知平脉之法有阴阳脉法、五行脉法、脏腑脉法、三部九候独取寸口等。后世医家对于平脉,也多有发挥。但大道至简,要之不外气与血。寸为阳,尺为阴,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引入阴
3、阳化生五行、五行运化六气的理论来理解,心主血脉,肝臧血,心为君火,肝肾同源藏相火,水生木,木生火,所以切左手脉所应为“血与火”的问题;肺主气司呼吸,脾主后天之气,升清运化,是中气健、宗气密,命门之火能生土,土能生金,脾主运化水湿,肺为水之上源,命门藏于肾,肾主水,所以切右手脉所应为“气与水”的问题。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故脉之象,象的是全身的阴阳气血的问题。明白了脉诊的原理,认识了辨脉的目的,最重要是掌握诊脉的方法。教授将脉象分解为脉位、脉体、脉力、脉率、脉幅、脉形七个要素。脉位分浮中沉,脉体分长短、阔窄,脉力分有力无力、当以沉候为准,脉率有徐疾之
4、别,脉律有齐歇之分,脉幅分大小,脉形有常、变。并提出虚实为诊脉之大纲,又指出“无论浮取脉力如何,只要沉取无力即为虚,沉取有力即为实”。余自思忖,辨脉的过程,实似西医的循证的过程。我们的各种检验、检查时循证的手段,也可以理解为中医四诊的延伸。教授在书中也提到他对于类似问题的看法。他常因觉得学得不够而遗憾,因为这些诊查的手段对了解病情、判断疗效预后非常有益。在书的后半部分医案中,教授对于患者心电图的变化也是记录得非常详尽的。教授自然是经历过中医、西医大争论的年代,如书中言,虽努力学习运用西医知识,仍为纯中医,纯在“我辨证用药时,绝不用西医理论掺和,严格按照中医理论体系辨证论治”。而今放眼中医界,虽科班学习中医数年,仍不能言其入中医之门。全盘否定中医者有之,用西医理论牵强附会者也有之,或许李士懋教授的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作风能给我们现代中医生提供一个中医、西医汇通的思路。日期:2019年0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