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8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其次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其次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其次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其次节史记人物彳专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其次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其次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一节太康t寺风其次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其次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其次节明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
2、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旺盛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闻第一节上古歌谣其次节神话传闻其次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其次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其次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其次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其次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其次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其次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其次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
3、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其次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其次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其次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其次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其次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其次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其次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
4、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其次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旺盛其次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潮文学指责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其次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崂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其次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其次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其次节王翰,王昌龄,崔颍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其次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
5、的生平和思想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说明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简洁运用:1神话与传闻的区分.一、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闻早;二、神话是传闻的故事原型,传闻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调,传闻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四、事实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闻交织并存的。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综合运用:中国神话的特征一、紧紧地围围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溢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实力和英雄气概;三、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显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四、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不
6、断变更和成型。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二、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题材源泉。其次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1 .识记: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2 .诗经的收集和编定识记: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理解: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意义。以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正声,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缘于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小雅
7、。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3 .诗经的流传识记: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三个作用.一是在祭祀、宴享时奏唱,二是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三是作为教化的课本。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迷和神话传闻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日: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夹(肉伊耆氏蜡辞:
8、土返其宅,水归其鹤,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周易。责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理解: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亲密相关。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亲密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建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歌颂和舞蹈是初民自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建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其次节神话传闻1.神话及其产生识记:神话的性质。1 .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 .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视察或经验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说明和说明;3 .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说明自然(社会)并折服自然(社会)
9、的愿望;4 .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说明之时代的产物。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C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实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干脆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阅历的最初思索,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小雅正月;3 .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悲伤的诗:桧风隰有茯楚比衬隐死出人有知有识所以多有生存的苦闷.魏风园有桃表达了土”的人生哀痛,抒发了不被理解的苦恼。
10、王风黍离,是东周大夫悲叹西周沦亡之作,这诗的家国哀思,对后代文学有极其深远的影响。4 .称颂执政者的诗:赞美尽瘁为公的执政者。如召南甘棠是人民歌颂、怀念召公的作品,卫风淇奥赞美卫武公德美才俊。二、情爱诗的内容:1 .歌咏漂亮的爱情。如郑风凑酒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表明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如召南摞有梅,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咏唱,把女子看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的展露出来。表现为温文高雅。如邯风静女,以馈赠信物抒写纯真的爱情,娴雅奇妙。2 .抒写婚姻生活。如周南桃天写女子的出嫁,郑风女日鸡鸣写夫妇间缠绵的情爱,郑风风雨写夫妇久别重逢。3 .反映某些相关社会问题。反映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的冲突。如
11、郑风将仲子女畏人言关于弃妇的问题。如卫风氓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第四节史诗及其他1.史诗识记:最著名的五篇周人史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综合运用: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大雅的五篇史诗叙述了自周人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闻。五篇史诗都是叙述和歌颂周先王领导人民兴建周邦的历史功绩,在艺术表现上有其突出的特点:1 .重点突出,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务,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如公刘和绵,各自记录了周民的一次大迁徙,从打算迁移始终写到开荒造房,定居新址.诗作避开正面叙述,着重描写周民在迁徙中的活动和心理感受,尤其留意欢快喧闹的场景刻
12、画:京师之野,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公刘)2 .周人史诗还有对先祖神化的记述。如生民写始祖后稷的诞生。厥初生民,时维姜嫄yu台,生民如何?克座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这里说,后稷是他母亲踩了天帝的脚趾印而受孕,诞生的,这种神异的诞生,是古来感生神话的遗留,周人以此来高尚后稷神圣的身份和地位,带有原始的崇拜心理。理解:诗经的流传。秦火后遭焚,靠学者记诵保全。汉传授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汉代经学兴,为五经之-东汉末,郑玄为毛诗作笺,随郑学大昌,毛诗独行,余三家诗亡.今日所见诗经即毛诗。其次节社会政治诗1 .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简洁运用:简要
13、说明下层人民社会政治诗的具体内容。(见综合题)2 .官史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简洁运用:简要说明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的具体内容。3 .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悲伤的诗简洁运用:简要说明其具体内容。4 .称颂执政者的诗简洁运用:简要说明其具体内容。第三节情爱诗1.歌颂爱情和婚姻的诗理解:大胆直爽与温文高雅的两种风格。2.反映与爱情婚姻相关社会问题的诗简洁运用:简要说明其具体内容。综合运用: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一、社会政治诗的内容:1 .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指责。a揭露宫闱丑行,如邺风新台。b批判贵族统治者荒淫无耻,如邮风相鼠.反映繁重徭役带来的苦
14、难,抒发愤怨心情.a如邺风击鼓、王风君子于役,徭役使夫妻生离。b.如魏风涉帖,繁重徭役造成不人道结局。C.如豳风东山,征夫对徭役的苦痛体验。对剥削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2 .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从自身的体会入笔,埋怨劳逸不均。如邺风北门;小雅、大雅中有一些诗作,或发抒忧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层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如明,音韵谐洽,有自然的音乐美感。四、语言很有特色:词汇丰富;双声曹韵的联绵词和售字的大量运用,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微小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3 .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干脆叙事,也可以是干脆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
15、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干脆叙事的如:七月干脆刻画描写如:凑酒先勾画春日和煦的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终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嬉戏喧闹场面的描写。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的大多数都是如此。2)比,一般说就是比方。A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中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方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漂亮。B.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伏彼起的水鸟的和鸣,比方青年男女的求偶。兴与诗
16、歌情思不相关的,则往往是起到起韵的作用。如唐风山有枢,起句山有枢,隰有榆同下面的内容没有任可意义关联,其作用只在起韵。综合运用:1 .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式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2 .综合运用.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后人把赋、比、兴从六诗或六义中剥离出来,认定为诗经的表现方式。赋、比、兴在理论上虽然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出现,常常重叠。因此在指责实践中也不易区分。同一首诗,有人认为是赋,有人认为是比或兴。第三章先秦散文3 .总结历史教训,提出治国思想,也是
17、周人史诗的主要内容。如皇矣,皇矣上帝海下有赫。监视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这是说上帝洞察人间情事,关切民众疾苦。而夏,商两代无视民间疾苦,违反天意又不得人心,所以亡国。2.农事诗及其他理解:七月的内容梗概。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共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等事的次第,按月歌颂,平铺直叙各种劳作,反映农夫衣食住行的状况,有较大史料价值。茉莒(何yi,即车前草)的艺术特点.以简练浅白的词语反复咏唱,各章之间只是更换了几个近义词,而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情韵悠长。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简洁运用:1.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
18、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1)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比如社会政治诗,作者往往是从自己的视角动身,去感受生活、表达爱匿2)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表达相思,就直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抒发男女爱情坦言以陈,毫无掩饰.表达社会政治情感的诗作也是如此,如秦风黄鸟抒发民众对秦穆公殉葬车氏三子的愤慨,反复咏唱:彼苍者天!歼我良人二3)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里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2.简述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1)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一、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排列一
19、遍,而是变更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1)词虽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的最终两章。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2)变更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清人方玉润赏评道: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徊无限,就是指它层递深化的特点.这类诗在诗经中也有确定数量。二、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更,比较敏捷,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痘兮J这种不拘四言、长短自如的句式,有深厚的民歌风味.三、节奏显理解:国语简况.第一部国别史。全书21卷,记载周王朝及各国史实,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以记言为主。后人称为春秋外传,然其不传春秋甚明。
20、作者传为左丘明,不行确考。4.战国策理解:战国策简况.杂记东西周及各国之事,自战国初至秦灭六国约240年.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海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经西汉刘向编订为33篇。作者难以确考,非一时一人所著。综合运用:战国策的文学特色.一、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对后来辞赋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影响。二、把握对方心理,谆谆教导,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二三、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刻画最为传神的是策士形象。如苏秦始将连横四、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方如狡兔三窟、唇亡齿寒,寓言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其次节诸子散
21、文简洁运用: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先秦诸子有九流十家,主要是儒、墨、道、法四家。三个发展阶段:一、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篇幅简短,多为语录体。二、战国中期,有孟子和庄子。起先摆脱语录体,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有较深厚的文学色调。三、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发展趋向: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不断增加。就文学色调看,孟子、韩非子,尤其是庄子应受到更多重视。1 .老子、论语和墨子理解:老子及老子简况。一般认为,老子的生活年头与孔子同时而稍早。先秦时流行孔子曾问学于老子
22、的说法。老子产生不晚于战国中期,是老子的后学所记,基本保存了老子的思想。简洁运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散文旺盛的缘由。一、经济方面,生产工具的进步,制度的改革。二、政治方面,王权式微,诸侯争霸。三、文化方面,文化下移,私学兴起。四、一些读书人游说、著述、聚徒讲学,诸侯也情愿听取土人的看法。五、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促成了诸子散文的旺盛。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旺盛的缘由。一、经济方面,生产工具的进步,制度的改革。二、政治方面,王权式微,诸侯争霸。三.文化方面,文化下移,私学兴起0四、一些土人,或撰作史著,或编篡历史文献,供应政治借鉴。五、我国向有著史的传统.至战国,社会空前旺盛又空前动荡,更加须要仔细总
23、结历史,从而形成了历史散文的旺盛局面。第一节历史散文1 .尚书、春秋等早期历史散文简介识记: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逸周书、春秋.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文字古奥迂涩。今文尚书29篇,是经师伏生所传.古文尚书58篇,其中25篇是东晋人的伪作.逸周书始终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但文字表现与春秋战国的史家之文接近。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孔子修订.以类似今日新闻标题的形式,简括记录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务。2 .左传理解:左传及其作者。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协作春秋的编年史,所记史事止于鲁哀公27年,比春秋多13年。左传记事详赡,文采生动.和春秋公羊传、
24、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二左传作者传为左丘明,后世颇有争议,但其应是战国初年或稍后的人。综合运用:左传的文学特色。左传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调的历史散文。-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务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瓦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微环节描写。左传以擅长叙写斗争著称,留意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如晋楚城濮之战。还表现在它简洁生动地描绘斗争场面。左传叙事或写人物,运用了很多细微环节描写,极为传神。四、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如烛之武退奏师。3 .庄子识记:庄子生平及思想。庄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后世将庄子和老子并称“老庄,但庄子否定一切
25、事物的存在,齐同万物的差别,与老子颇有不同。理解:庄子简况.庄子52篇,今存33篇。现在通行的是郭象注本,包括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其他是弟子和后学所作.简洁运用:简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史记本传闻: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全书基本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奇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了。综合运用:庄子寓言特色。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又基本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奇妙艺术表现的统一M庄子是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奇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了。一、奇幻谎诡的想象,如:暝有鱼,其名为鲤。去
26、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二、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逍遥游三、细腻逼真的描写,如齐物论写风之千变万化的声音,无不穷形尽相,极尽描摹之能事。四、谐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鸿得腐鼠.4 .荀子和韩非子识记:荀子生平及荀子简况。荀况,战国后期赵国人.先秦最终一位儒家大师.隆礼重法,对儒家学说的薪火相传贡献极大。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即荀子)三十三篇,今存三十二篇,多为荀子自著。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到荀子已经成熟。韩非生平及韩非子简况。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今存。大抵是韩非自著,也有后学或他人之作。简洁运用:荀子说理文特色。一、论题集中,逻
27、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二、长于比方而少用寓言。荀子中寓言极少,极简短,类于比方.而他为了说理所运用的比方,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及其寓言的特点。一、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争论透彻。二、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调的是它的寓言。往往采纳历史故事的形式。如“买犊还珠”等。但表孔子及论语简况.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宏大的思想家、教化家。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成书最早也应于春秋战国之际0墨子及墨子简况。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是墨子弟子所著,包括了墨子以及墨家各派的思想。兼爱和非攻是墨子
28、思想的核心。简洁运用:老子的文学价值。老子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篇幅简短,文学价值并不甚高,有两点可作简略介绍:一、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二、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体现着韵文向散文的过渡状态。论语的文学特点。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辞约义丰.二、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墨子的文章特点。简:墨子的文章特点。一、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二、质朴无华,造句遣辞口语化.墨子文章重理性轻感性,质实不求文采,文学价值并不大.2.孟子识记:孟子生平及思想.孟轲,邹人.主见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
29、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后世称为亚圣综合运用: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一、雄辩色调A.把握对方心理,引导对方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殷中来.B.气概丰沛,是非显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鼓,便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二、擅长以典型事例、比方和寓言说理。典型事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比方,如为了说明杀身成仁的道理,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章寓言故事,著名的如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上拔苗助长”(公孙丑上)等。1.屈原的生平际遇识记:屈原生平。屈原,名平,楚国贵族,生活在战国后期诸国争斗最为激烈的时代,秦、楚争霸是斗争的焦点。有优厚的文化教养,也
30、有高远的政治志向和为之献身奋斗的精神.主见联齐抗秦,楚怀王昏膜无能,既无主见又听谗言,信谗远屈。怀王断齐逐屈,后被秦拘死,顷褰王即位,重新起用过屈,后被子兰进谗,终被迁放江南,长期流亡,最终自沉汨罗江。2.屈原的作品理解: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今人比较一样的看法大体是:离骚、天问、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依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招魂一篇,史记本传明确说它是屈原的作品。可以确定为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第三节离骚1 .离骚的题义和创作时间理解:离骚题义辨析。1.司马迁谓离忧,可能涵盖遭受忧愁和离愁别绪”二义.班固解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是分而
31、言之.2、近人游国恩认为离骚可能本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这个说法,从音乐和意义两方面提示离骚题义,较前人明显更为深化,但在释义方面,似不如马、班之说更为古直而切合作品旨意。离骚创作时间辨析。可能作于屈原被流放江南之时,即作于顷襄王初年。2 .离骚的主题综合运用:离骚的思想内容.一、“美政志向和深厚的爱国情感.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志向.遭际的不平并没有销蚀他深厚的爱国情感,祖国的独立和强盛,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切的事。剧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确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二、追求志向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行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对于“美政志向,屈原求
32、索不已,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痛加指斥,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志向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3 .离骚的艺术特点综合运用: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基本是实写,但那些以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奇妙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将来道路的探究,火一般的激情、现手法较单调。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1 .楚辞的名称识记:楚辞名称源流0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初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后刘向编集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命名楚辞、至东汉王
33、逸加入自己的一篇作品,并为全书作注,名为楚辞章句,流传至今。理解:楚辞与赋的区分。体式不同: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赋则很少虚字,句式铺排偕偶,比较整齐。性质不同:楚辞以抒情、争论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殊浓重;赋则以客观的咏物、摹画、夸饰为主,缺少主观情感的抒发。2 .楚辞的产生.综合运用: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一、楚辞首先是楚文化的产物。1 .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干脆联系。2 .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亲密。3 .楚辞中充溢着楚地风物的描写,运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二、楚辞的产生还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1 .南北的思想文化相互浸润,中原先进的制度、文化渐为楚文化所吸取。2
34、.战国时期北方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当也对楚辞有不小影响.楚辞是在南北文化沟通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显明的新诗体。3.楚辞的文体特点综合运用:楚辞的文体特点.一、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如天问。二、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1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2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3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极其频繁地写入楚辞,成为楚辞的一个显明标记。其次节屈原及其创作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和悲回风.简洁
35、运用:九章的风格.九章这组诗歌并非写于一时一地,就其主题而言,大体与离骚相同,但在艺术表现上则大不相同:离骚把激越跳动的情感和奇幻的想象夸饰融合在一起,浓墨重彩、汹涌澎湃;而九章则是直书胸臆,让奔放的激情干脆倾泻,文笔较为朴实。如哀郢中直抒孤苦忧愤的思念郢都之情,写得平实素朴.即使是写景的诗句,也不似离骚的奇幻壮丽及九歌的飘逸幽渺,如哀郢中写长江两岸的风物,文笔平实凝重.九章这种平实素朴的艺术特色,体现了屈原创作的另一种风格。3.天问和招魂识记:天问简况.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妙的诗歌,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保存了很多神话传闻和远古史料,有较大的史料价值。简洁运用:招魂的艺术特色.招魂可能是屈原
36、替楚怀王招魂”的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其主要特色有二:一、结构精密完备。例如写“巫阳下招,这样结构精严,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对后来的汉赋的影响甚巨。二、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可怖,排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想象夸张,新惊奇异,描摹事物,穷形尽相。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识记:宋玉及其赋作。宋玉是屈原之后的T立楚辞作家,作品九辩.理解:九辩题义.九辩本是上古乐曲之名,其实就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从创意看是自悲生平之作。九辩其实就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是宋玉自悲平生之作。它的艺术特色:一、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建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
37、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萧瑟,横铺纵叙,把诗人的际遇哀痛之感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二、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调,都刻画得微小真实。三、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更.综合运用:九辩的艺术特色及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九辩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一、从思想内容来说,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批判深厚的故国情怀,经过壮丽奇幻的描写,更显得真挚执着,漂亮感人。二、竣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子公形象.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抒情诗,名贵的出身,崇高的志向,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样浓烈的情感,构成了
38、抒情主子公超凡脱俗的完备形象。这个形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三、比兴手法的拓展。诗经所开创的比、兴手法,为屈原所继承并做了很大的拓展。离骚运用了更丰富的喻象,在长篇诗歌中连续运用比兴,更重要的是把诗经为的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方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了象征的意义.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四、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1)全诗都围围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志向九死不悔的精神这个中心来谋篇布局。诗作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一实一虚,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后一部分
39、多重奇幻境界的描述,又使诗章跌宕起伏,使思想情感得到了尽情挥洒。2.)在形式和语言方面,屈原既采纳了民歌形式,也吸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同时,他起先构创了长篇巨制。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这种形式特点对后来汉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离骚语言丰富多姿,草木鸟兽纷至沓来,双声叠韵比比皆是。诗人还吸取方言入诗,增加了楚辞的地域特色。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1 .九歌识记:九歌篇目。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殛、礼魂,共11篇祭神歌曲,除礼魂为组曲通用的送神曲外,每首歌曲都主祭一神。
40、理解:九歌内容。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祭神的同时,也寄予着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九歌所祭之神包括主司天、地、人的各路神灵,司天之神如东皇太一神、云神、日神;司地之神如湘水神、河神、山神;司人之神如命运之神等。简洁运用: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二、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本就是一种清爽幽渺的境界。再加上作品侧重描摹神灵之相思、人鬼之空恋,造就了奇妙奇丽、色调斑斓的艺术境界.2 .九章识记:九章篇目贾山至言。分析秦亡缘由,提出君臣间应相互敬重、信任,行文质直切实,明白晓畅,有劝服力。贾
41、谊生平。善属文,颇通百家之书。文帝召为博士.因年轻气盛,对政权建设多有建议,遭老臣嫉恨0贬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京。文帝十二年卒。晁错生平。曾随张恢学申商刑名之术。景帝时官至御史大夫。因力主削藩,七国乱起时,被腰斩。枚乘上书谏吴王.劝告吴王应遵守君臣之义。比譬叠出,委婉设辞很有文采。简洁运用:西汉初期散文概况。从刘邦称帝到汉景帝末年,是西汉王朝政治文化发展的初期。王朝初建,一方面,革除秦朝暴政;另一方面,激励为新朝的政权建设出谋划策。这个时期的散文,主要是与治国有关的政论,针对现实,行文平实明白。同时,受战国策士影响,大多又具有纵横家的遗风。综合运用: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1)贾谊散
42、文往往据实设论,义正词严,深情恳切。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体现着贾谊文章气盛而情浓的特点.它首先说明蓄积的重要,继而指出当世生聚者少而糜费者多的堪忧状况,最终提出劝农的对策。文章紧凑严密,说理透辟。(2)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过秦论是贾谊最负盛名的史论散文。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晁错散文的代表作是上书言兵事和论贵粟疏。(1)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2)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
43、期散文理解:西汉中后期散文大势。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的特点.以董仲舒和刘向尤具代表性.另外,司马迁等人的个别奸佞群小、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宋玉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志向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实行退守保身的看法,甚至有感恩阿谀之嫌。二、从艺术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九辩中的句法当然是对屈原的继承,但运用似较屈原更为圆熟。而双声叠韵字和重叠词的大量运用,更增加了诗歌的文字美和韵律美。其次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胳秦仅李斯,受战国纵横家影响。汉散文创作的主流,文体:政论文,文风:切中时事,朴厚在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西汉中后期刘向等
44、的引经据典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行文造语在东汉后期向骈俪方向发展。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理解:吕氏春秋简况。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杂家著作.文章一般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它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说理时往往采纳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既充分阐释了思想,也使行文形象生动,趣味盎然。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曾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相。因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建议驱除全部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秦刻石文的特点.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文采不足.简洁运用: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协助泰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