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1、2首的钢琴演奏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1、2首的钢琴演奏处理.docx(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浅谈舒曼钢W曲童年情景1.2首的钢琴寅奏处理舒曼的钢琴套曲以钢琴小品的形式创作,他的钢琴套曲中所描绘的各种形象让演奏者和听者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他所创作的钢琴套曲在他一生创作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钢琴套曲作品有童年情景狂欢节大卫同盟之舞等。本文以童年情景为研究对象,从演奏处理的角度论述该作品。舒曼;童年情景套曲;演奏处理罗伯特舒曼诞生于德国,是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作曲家、音乐家。他首创钢琴小品套曲的创作形式,他的创作手法在19世纪中后期给予其他作曲家的创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接下来,我将介绍舒曼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创作背景及演奏处理。一、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创作背景舒曼的童年情景创作于1838年,当
2、时他回忆美好的童年时光,写下了30多首小品,从中又挑出13首组合成一套钢琴小品套曲。该作品不是直接描绘儿童时候的情景,而是从成年人回忆儿时的角度进行创作。此套曲完整地刻画了儿童内心的生活状态,是一部优美的钢琴小品套曲。二、童年情景钢琴套曲的演奏处理第一首异国和异国人民,平稳四分音符夹杂着不安分的附点节奏,而伴奏声部却是华尔兹的分解和弦,代表作者无法融入这浪漫的国度。这是一首G大调,ABA单三部曲式的,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1-8小节,第二乐段9-14小节,第三段为1522小节。曲目虽然标记为四二拍,如果左手以实际的三连音伴奏型来演奏,应该是一种很急促、很紧张的感觉。但是,从右手大句型的连线来看
3、,旋律优美的连奏要求与左手三连音的伴奏类型格格不入,所以左手的伴奏应该以八六拍的伴奏形式优美地奏出,才更加贴切此首作品的内在含义。此曲第一段为三个乐句,前两个短乐句好像是对在异国陌生生活习俗的不理解所出现的疑问,到了第三乐句才有了小小的解答。本段里每一句的旋律音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在演奏处理时,每一句可以做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三个乐句的音量可以逐渐地加强。前两乐句由于是相同的音符和音量处理,就好像疑问总是反复地在脑海里出现。到了第三乐句似乎得到了小小的答案,所以第三乐句的演奏音量比前两个乐句的音量有明显的渐强处理。第二段出现了双声部的线条,右手旋律声部的双音演奏和左手低音旋律的同时进行,这种复调的
4、作曲手法加大了此段演奏的难度,演奏时要尽量让听者听出两个旋律逆向进行的方式。第三段是第段的完整再现。从听者的角度可以再次听见优美主旋律在荡漾,最终以减慢和减弱的形式结束本首作品。刚才我们提及到了位于第二段的复调手法加大了本曲的演奏难度,另一个演奏难度就是这首曲目伴奏部分左右手的链接。该部分链接要求左右手的大指链接在弹奏过程中表现出像是一只手来完成的演奏效果,所以在每拍2、3音的伴奏部分,两只手的大指衔接部分需要单独抽出来,作为此曲的一个训练单元来练习,才可以演奏出预期的效果。第二首奇异的故事,内容仿佛在讲着古怪离奇的故事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故事。这首曲子以回旋曲结构形式创作,第一乐段1-
5、16小节,第二乐段17-40小节。第一段以两个方整形的乐句构成,每句为八个小节。这两个相同的大乐句可以先用A来表示。这两句在识谱方面是完全一样的,而且书面上也为两个乐句的处理做了详细的标记。第二段材料发生了新的变化,此变化为4个小节,用B来表示。B处为整首曲子的连接部,连接到下一个A处,虽然第二段的A跟第一段A基本相同,结束句虽然类似但是不相同,所以也可以把此乐句用A*来区分开来,整个曲子可以划分为AABA*BA*的回旋结构。本首小品在演奏过程中有两个难点:第一个难点:乐句中出现的装饰音,在开始的弱起小节到第一完整小节的头半拍处,由于右手属于双音的主旋律,而且从指法上来讲,书上所参考的指法要求
6、是比较完美的,简简单单的四个音升F、B、A、G,这四个音的链接(从双音到装饰音又到双音的连接),特别是后三个音的连接加第三个音的音程,需要弹得非常地清晰,不能因为本首作品的速度较快而演奏得模糊不清。第二个难点:本首作品虽然标记着四三拍,从常规的节奏出发,强弱应该为强弱弱,但是本作品打破了四三拍的强弱规律,强拍位置不再常规地出现在第一拍上,而是通过乐句的起句作为强拍处理。但虽然是强拍,在强拍位置上不能弹奏地太强,这样会破坏整体乐句的平衡感。两个音的小句子连线也说明,落滚动作在整个曲子演奏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落为重音,滚为轻音地去控制演奏。整首作品虽然重复的地方较多,但不能千篇一律,需要自身通过对曲目的理解去诠释它。三、这首作品给我们的启示童年情景是著名的钢琴套曲之一,从诙谐、幽默等角度去演奏、诠释它,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舒曼的创作从演奏角度和听觉角度都展示出浪漫主义时期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