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下沉式再生水厂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下沉式再生水厂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8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备案号JXXXXX-20202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DBJ51/T-2024四川省下沉式再生水厂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UndergroundWastewaterTreatmentPlantinSichuanProvince(征求意见稿)2024-XX-XX实施2024-XX-XX发布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I总则12术语2Q基本规定4总体设计84.1 一般规定84.2 2平面设计94.3 竖向设计104.4 交通组织11n工艺设计125.1 一般规定125.2 进水单元135.3 预处理单元145.4 4二级处理单元155.5 深度处理单元165.6 消毒175
2、.7 污泥处理单元17配套专业设计206.1 建筑设计206.2 结构设计226.3 暖通设计256.4 除臭设计296.5 电气设计396.6 噪声控制457消防设计477.1 基本规定477.2 平面布置与安全疏散477.3 建筑构造与装修487.4 消防救援设施497.5 消防给水497.6 消防电气517.7 防排烟系统53口智慧化管控558.1 一般规定558.2 控制系统基础要求568.3 数字化608.4 智能化控制618.5 智慧化决策62Q上部综合利用649.1 -一般规定649.2 上部空间综合设计64(绿色建筑与低碳6610. 1一般规定6610.2 降碳6610.3 资
3、源回用67I1施工与验收6911. 1一般规定6911.2 建筑结构施工7011.3 机电安装施工7211.4 防水防腐施工7211.5 景观绿化施工7311.6 调试7311.7 工程验收7419运行与维护7712. 1一般规定7712.2 运行管理7812.3 维护保养7919安全生产与应急处置8113. 1安全生产8113.2应急处置82本标准用词说明84引用标准名录85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1er*S2?Basicrequirements44 Overalldesign84.1 Generalrequirements84.2 Generallayout9
4、4.3 Verticaldesign104.4 Trafficorganization115 Processdesign125.1 Generalrequirements125.2 Waterinletunit135.3 Pretreatmentunit145.4 Secondarytreatmentunit155.5 Advancedtreatmentunit165.6 Sludgetreatmentunit175.7 Disinfection186 Associateprofessionaldesign206.1 Buildingdesign206.2 StructureDesign226
5、.3 Heatingandvetilationdesign256.4 Deodorizationdesign296.5 ElectricalDesign396.6 Noisecontrol457 Fireprotectiondesign477.1 Basicrequirements477.2 Planelayoutandsafeevacuation477.3 BuildingConstructionandDecoration487.4 Firerescuefacilities497.5 Firewatersupply497.6 Fireelectricsystem517.7 Smokecont
6、rolandsmokeexhaustsystem535InteIlc)ntrol558.1 Generalrequirements558.2 Basicrequirementsforcontrolsystem568.3 Digitalization608.4 Intelectualizedcontrol618.5 Smartdecision-making62QUperspacecomprehensiveutilization649.1 Generalrequirements649.2 Uperspacecomprehensivedesign6410GreenBuildingandlowcarb
7、on6610.1 Generalrequirements6610.2 Carbonreduction6610.3 Resourceutilization6711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691IJGeneralrequirements6911.2 Buildingsstructureconstruction7011.3 Mechanicalandelectricalinstallationconstruction7211.4 Waterproofandanticorrosionconstruction7211.5 1.andscapeconstruction7311.6
8、 Commissioning7311.7 Completionacceptance741) Operationandmaintenance771.1 1Generalrequirements771.2 2OperationsManagement781.3 3Maintenance7913Safetyproductionandemergencyresponse8113.1 Safetyproduction8113.2 Emergencyresponse82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841.istofquotedstandards851.0.1为规范四川省
9、下沉式再生水厂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管理方便,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下沉式再生水厂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和上部综合利用。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具备再生水回用潜力的下沉式污水处理厂也应执行本标准。X.0.3下沉式再生水厂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和上部综合利用,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相关规定。2.0.1地下箱体undergroundstructuralbox部分或全部位于地下,形成半地下或地下的空间支撑结构,内部是污水、污泥处理的主要区域,同时具有设备和管
10、道安置、人员巡检通道等空间。2.0.2下沉式再生水厂undergroundwastewatertreatmentplant主要处理构筑物部分或全部在厂区地面以下,构筑物采用集约化设计,箱体顶部以上进行综合利用的再生水厂。2.0.3设计洪水位designfloodlevel建设项目所在河段或地区,设计防洪标准对应的洪水水位。2.0.4设施层管廊tunnelinfacilitylayer地下箱体储水构筑物之间的廊道,用于安装敷设管道、管件、阀门或水泵等设备设施的空间。2.0.5操作层operationlayer地下箱体内供管理人员日常巡检、操作和设施设备维护的空间,通常由构筑物池顶、连接渠道顶板、
11、管廊顶部及楼梯、坡道、车道及设置在该区域的辅助生产功能用房等构成。2.0.6设备用房equipmentbuildingarea用于设备设施安置的合围或隔断空间,可位于地下箱体内或上部空间。2.0.7污泥低温干化lowtemperaturesludgedrying一种利用低温热泵除湿原理,采用热风循环进行污泥水分蒸发的方式对污泥进行脱水干化的处理工艺。2.0.8有限空间limitedspace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2.0.9生物除臭biologicaldeodorizati
12、on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将具有臭味的物质加以转化,使目标污染物被有效降解去除的臭气处理方式。2.0.10智慧化管控平台系统intelligentcontrolplatformsystem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厂区各类信息数据、流程、人员、资源等进行智能化整合,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管理服务平台。2.0.11数字挛生系统digitaltwinsystem由物理资产、虚拟镜像和用户界面组成的混合模型系统。2.0.12上部综合利用UPPerspacecomprehensiveutilization下沉式再生水厂箱体顶部以上结合相关规划及周边环境,
13、进行利用。2.0.13导光管日光照明系统tubulardaylightingsystem采集室外自然光线,经导光管传输到箱体内部,再由底部的漫射装置进行照明的系统。2.0.14碳抖F放核算carbonemissionaccounting一种测量工业活动向地球生物圈直接和间接排放二氧化碳及其当量气体的综合核算方法。3 基本规定3.0.1下沉式再生水厂设计应以当地区域规划为依据,根据厂址所在地的功能定位、周边环境影响敏感程度、土地资源条件、卫生防护距离、地质条件、上部综合利用可行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论证设计方案。条文说明:位于用地紧张地区、人口稠密地区或环境敏感区等的建设项目宜选择建设为下沉式,并
14、应结合投资成本、可用地范围、当地地质情况、地面空间利用需求等综合考虑。下沉式再生水厂可独立建设,也可与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综合体等结合建设。下沉式再生水厂的埋深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在地质条件好、经济条件许可、环境敏感高、地面开发要求高时,埋深可适当加大,反之则可适当减少埋深。3.0.2应依据相关专业规划,根据城镇污水来水量或再生水原水量、当地水资源情况、再生水利用方式,以及再生水用户对水量、水质和水压的要求、用户分布位置和再生利用的经济性,合理确定下沉式再生水厂的建设规模及输配水系统。3.0.3应根据下沉式再生水厂进水水质、排放标准、回用用途及要求,合理确定处理工艺及出水标准。条文说明
15、:下沉式再生水厂出水排放标准,应根据区域,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或现行地方标准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U的规定。3.0.4下沉式再生水厂的建设规模应近远期结合,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预留用地应尽量集中,公用设施宜一次建设;当污水量增长较快或受用地条件制约时,宜采用土建一次建成,设备分期安装的形式。条文说明:下沉式再生水厂一次投资较高、建设周期较长、实施难度较高,分期建设降低土地利用率,且不易实施。可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和建设水平合理确定分期建设规模,规划近远期规模相差不大时,经技术经济比较,也可采用土建一次建设,设备分期安装的方式,正确
16、处理近期与远期规模的关系,而不能仅仅根据近期工程的经济性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3.0.5下沉式再生水厂的设计,应满足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节能及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条文说明:下沉式再生水厂厂设计和建设应根据厂区实际情况,结合项目区域特点、用地、布局、景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技术措施贯彻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节能、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注重在项目建设中节约资源、减少资源消耗。3.0.6位于四川省寒冷、严寒地区的污水和污泥处理构筑物,可采用下沉式方式作为保温防冻措施。条文说明:下沉式再生水厂相比地面厂具有更好的保温能力。3.0.7下沉式再生水厂除臭应采用负压收集系统,并与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和报警系统联动。3.
17、0.8通风工程及臭气收集风管所用材料应为不燃材料,应具有防潮、防腐、防蛀性能。条文说明:四川省空气湿度较高,在有水处理的地下箱体空间内更容易造成湿度增加、温度增加,因此需要进行防潮、防腐措施。而臭气中含有硫化氢、氨气等腐蚀性物质,与废气接触的材料应考虑耐酸碱腐蚀,此类材料的应用能够提高臭气处理设备的使用寿命。3.0.9各类管道宜用抗震柔性支吊架的方式固定。条文说明:采用抗震柔性支吊架能提高管道抗震性能、减轻地震破坏,且能减少运行时各类管道产生的噪音。3.0.10下沉式再生水厂应进行机电工程抗震设计,相关抗震措施及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
18、计规范GB50981的规定。3.0.11下沉式再生水厂施工中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有专项方案,且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条文说明:下沉式再生水厂施工中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符合四川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3.0.12所有地面开孔应有防坠落措施及安全标识。3.0.13箱体内各类管线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管道和设备色标CJ/T158涂色,对可能影响人员安全与健康的设施和设备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GB2893涂色。3.0.14下沉式再生水厂的上部综合利用应与厂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条文说明:上部综合利
19、用应与下沉式再生水厂相协调,当地面建构筑物位于箱体上方时,箱体与地面的结构柱网需要相互结合、相互协调;结构计算模型应上下整体建模计算,以满足结构整体各项计算指标要求。3.0.15下沉式再生水厂运营方应根据四川省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结合下沉式再生水厂的特点,建立对应的应急体系,制定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等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4 总体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下沉式再生水厂配套的办公楼、中央控制室等运行和管理人员集中的建筑物应设置于地面上。4.1.2 下沉式再生水厂建设不应低于当地城镇的防洪标准,且应具有防水淹的技术措施。条文说明:下沉式再生水厂易受洪水威胁、受
20、洪水灾害产生的损失大,故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镇防洪标准,且宜适当提高,一般不应在淹水区建设下沉式再生水厂,当必须在可能受洪水威胁的区域建厂时,必须采取防水淹措施。防水淹的技术措施包括防止各类雨污水进入管廊层及操作层的措施及快速排水设施,包括进水设速闭闸、设置地下排水泵站等。4.1.3 下沉式再生水厂的设计流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及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的规定。4.1.4 下沉式再生水厂的除臭设计及排放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条文说明:常见的除臭区域为预处理、生化池、污泥处理系统等。4.1.5 下沉式再生水厂地下空间应保证通行、通讯顺畅。条文说明:根据众
21、多工程实例,下沉式再生水厂内部信号极差,特别是负二层基本没有信号,给运行人员带来极大安全隐患。为保证人员安全,应采取各种措施保证通讯顺畅。4.1.6 下沉式再生水厂应采用智慧化管控平台系统。4.2 平面设计4.2.1 箱体布置应以工艺需求为基础,结合结构柱网布置、伸缩缝设置、建筑防火分区设置、交通流线、防排烟、上部综合利用等因素综合确定。条文说明:箱体布置以工艺需求为主,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柱网宜等间距规则布置。4.2.2 箱体结构柱网应与各专业协同设计,柱网间距宜统一、规整。条文说明:为保证箱体结构整体性,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结构柱网间距宜统一、规整。根据多年设计经验,考虑到经济性,建议结
22、构柱网间距可设置为6.0m8.0m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国家陆续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等文件,鼓励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统一、规整的结构柱网,为装配式建筑提供了基础支持。4.2.3 箱体应按处理单元分区分组,各构筑物应采用叠合、共壁等集约布置方式,构筑物间宜采用渠道连接。4.2.4 下沉式再生水厂需除臭的构筑物宜集中布置。4.2.5 辅助生产功能区宜布置在操作层。4.2.6 臭氧发生间、二氧化氯制备间、粉末活性炭投加间等火灾危险等级为甲、乙类的设施不应设置在地下,并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4
23、.2.7 地下箱体顶部吊装孔设计应与上部综合利用相协调,且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条文说明:下沉式再生水厂箱体封闭,不利于大型设备的安装,应考虑设置吊装措施,部分无条件设置的情况,可在结构封顶前将设备放入安装,但同时也应保证后期具备充分的检修、拆装条件。吊装孔尺寸较大,往往凸出地面,因此需要与地面设计综合考虑,且要通过设置围栏等方式,防止安全事故产生。4.3 竖向设计4.3.1 下沉式再生水厂的下沉深度应结合地形地貌、上部综合利用方式,兼顾经济节能综合确定。4.3.2 操作层、管廊层的梁下净高应满足设备运输、检修、管线敷设、人行、操作的要求,主要车辆通道净高不应小于4.0m、且不宜大于6.0mo4
24、.3.3 各处理单元操作层标高宜按区域统一。条文说明:为便于通行,操作层标高变化不宜过多或过大,在变标高衔接段应根据通行的需求设置人行梯步或车行坡道,坡道坡度不宜过大。4.3.4 处理构筑物应留有安全超高,并有防外溢措施。条文说明:下沉式再生水厂操作层、管廊层发生液体外溢时,可能会对运行及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需要有足够的超高及防止外溢的措施,例如在细格栅渠道内设置溢流口,令多余的污水回流至提升泵池内。4.3.5 各处理构筑物和连接管渠的水头损失,应按最不利情况下的过流量计算。4.3.6 总排水口应保证在设计洪水位条件下正常排放,排水存在倒流回灌的风险时,应设置防倒流设施。4.4 交通组织4.
25、4.1 下沉式再生水厂厂区、上部综合利用部分的车道、通道的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并应满足当地有关部门的要求。4.4.2 下沉式再生水厂生产区的交通组织应与上部综合利用相互独立。4.4.3 设置在箱体顶部的生产管理建筑物宜设置垂直通道与地下箱体操作层相连。4.4.4 下沉式再生水厂主要机动车车行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车道宽度不宜小于4.0m,双车道宽度不宜小于6.0m;2车行道净高不宜小于4.0m;3转弯半径不宜小于6.0m;4坡道转弯段坡度不宜大于8.0%,直线段坡度不宜大于10%o条文说明:下沉式再生水厂主要机动车车行道的宽度、净高、转弯半径等应满足运输、管理、维护等功能需求。4.4
26、.5 下沉式再生水厂箱体内部应根据运行期间的设备、材料、药剂、栅渣和污泥运输等要求设置车行通道。当设置车行通道的条件受限时,可采用叉车转运并设置叉车通道。条文说明:下沉式再生水厂箱体一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设备材料、药剂、污泥等运输车辆的出入,当条件受限时可利用叉车转运,也可通过管道运输、吊装等其他方式来实现。4.4.6 雨水可汇入的通道,应在通道前端设置驼峰,且不应低于0.5m,坡道上应设置雨棚,并在通道中部和末端设置截水沟及雨水排除设施。4.4.7 下沉式再生水厂应合理设置日常巡视路线,并根据需求设置参观路线。S工艺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下沉式再生水厂应采用成熟可靠、低碳环保、高
27、效节地的处理工艺,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和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下沉式再生水厂的各类建(构)筑物集约的组合拼装在一个箱体内,改建难度大,在工艺选择上应留有一定的设计冗余度或采用模块化布置等应对提标的手段,同时应选择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低碳环保、高效节地的技术。5.1.2 下沉式再生水厂的设备选择应坚持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坚持省空间、少维护、自动化的技术方针。5.1.3 应设置不少于2条可独立运行的生产线。条文说明:处理构筑物及设备配置的数量应满足检修维护需要,设计规模较大或区域水环境状况敏感时
28、,宜通过适当增加生产线数量、提高设计冗余度等手段。5.1.4 箱体内各处理构筑物放空应采用重力放空与设备放空相结合的方式,当设置放空泵池时,其池顶标高应高于所服务处理构筑物的最高水位。条文说明:为避免重力放空时污水从放空泵池顶部溢流,放空泵池的池顶标高应高于所服务处理构筑物的最高水位。当采用设备放空时,构筑物的放空设备也应与放空泵池内液位计连锁,超警戒水位时控制放空设备停止运行。5.1.5 采用有废液产生的工艺时,应设置独立的废液池接纳相应处理单元的废液排放,废液池容积应满足最不利工况下的存储要求,废液宜根据水质特性排至相应的前序处理单元进行处理。条文说明:常见排放废液的处理单元有:污泥处理单
29、元、深度处理单元、过滤单元、加药单元等。废液池可服务一个或多个处理构筑物,当存在同时有若干排水进入的情况,应按最不利情况进行核算,避免最不利情况时溢流。除非能保证各处理构筑物放空时的废水排放,否则废水池不可与放空泵池合并。5.1.6 位于池体内和管廊层中的预埋件、紧固件等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并宜采用同种材质;暴露于易腐蚀环境中的管道及配套固定附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或做防腐处理。条文说明:采用耐腐蚀材料作为预埋件、紧固件能有效提升稳定性和耐久性,为避免预埋件与设备之间产生电化学腐蚀,预埋件宜与设备采用同种材质规格或采取其他避免电化学腐蚀的措施。5.1.7 有冰冻风险的管道,应采取设置管道保温层、电伴
30、热等措施。5.1.8 液体药剂储罐应设围堰,围堰有效容量不应小于其中最大储罐的容量。5.2 进水单元5.2.1 当箱体操作层标高低于厂区设计洪水位时,箱体总进水应设置速闭闸。速闭闸应正向受压,操作平台应高于厂区设计洪水位1.0m以上。条文说明:速闭闸的启闭机、现场按钮箱及液压油缸等附属设施置于操作平台上,避免水淹而导致无法工作。速闭闸失电情况下闭合时间宜W15s,应在预处理单元液位达到池顶以下1.Om前完成关闭。5.2.2箱体总进水量应有自动控制措施。条文说明:总进水量应与进水液位计、流量计等联动,通过在箱体进水端设置电动调节闸门、阀门或其他调节措施实现自动控制。闸(阀)门等一般设置于速闭闸门
31、之后。5.2.3 当进水水质或水量变化大时,宜设置调节池。条文说明:当进水水质、水量变化大时,对水处理构筑物的稳定运行带来一定难度,宜考虑调节池均质、均量。调节池停留时间宜结合当地排水特征经论证分析后确定;规模1.0万m3d及以上的污水处理厂,调节池停留时间可为40h6.0h;规模在0.51.0万m3d时,调节池停留时间可为60h8.0h;规模在0.5万m3d以下时,可按四川省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技术导则(试行)执行。5.3 预处理单元5.4 .1格栅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设置粗格栅和细格栅,粗格栅间隙可为15mm20mm,细格栅间隙可为3mm5mm;2细格栅渠前应设置液位监测装
32、置,细格栅渠区域应设置视频监控装置;3当采用MBR工艺时,应在二级处理单元前增设超细格栅,间隙不宜大于1mm;4当采用生物膜处理工艺时,应在二级处理单元前增设超细格栅,其间隙不宜大于2mm;5超细格栅宜为网孔形式;6细格栅及超细格栅宜设置备用格栅或超越设施。条文说明:下沉式再生水厂检修难度大,格栅的有效运行是预防后续处理单元堵塞的关键,故对格栅设置提出高的要求。5.5 .2进水提升泵的备用泵不宜少于2台。提升泵池可设置破除浮渣的设施。条文说明:下沉式再生水厂更易受淹,且受淹损失更大,故建议增加进水提升泵的备用台数。提升泵吸水口位于液位以下,通常难以将泵池表面浮渣吸走,长时间运行后浮渣易板结,可
33、采用将浮渣破碎后混入污水,利用提升泵提升至后续处理单元去除的方法。5.6 .3沉砂池应符合下列要求:1可选择曝气沉砂池、旋流沉砂池等形式,宜优先选择曝气沉砂池;2应设撇渣设施;3曝气风机宜变频。5.4 二级处理单元5.4.1 生化池应符合下列要求:1生化池采用多点进水时,各点应设置流量调节设施;2生化池水深可为6.0m7.5m,不宜超过8.5m;3回流泵宜变频;4宜采用智慧化管控平台进行精确曝气;5空气主管、阀门、流量计等敷设应便于检修;6加盖池体应复核池体、渠道内各区域是否会形成密闭空间,避免形成气堵;7应设置观察窗、检修孔、设备吊装孔、仪表安装孔等;8采用MBR工艺时,膜池应留有10%20
34、%备用膜组器空位,并应预留膜组件清洗、检修、更换的操作空间,且应在膜组件清洗区域设置通风和废水收集排放设施。条文说明:下沉式再生水厂,通常用地狭小,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其设计水深可适当加大。廊道式生物反应池的池宽和有效水深之比宜采用1:12:1。生化池好氧区应设观察窗,观察窗可为带状或点状,宽度可为40Omm500mm,应满足全池观察的要求;检修人孔、设备吊装孔应分别设置,好氧区检修人孔短边不宜小于1500mm,设备吊装孔应满足设备安装条件;仪表安装孔宽度宜为300mm,长度根据设备数量灵活考虑,也可结合观察窗设置。5.4.2 二沉池应符合下列要求:5.4.3 形池型;2应采用可同时刮除底部沉
35、泥和表面浮渣的刮泥机,刮渣板行进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3池底四周应采取避免沉泥堆积的措施;4采用套筒阀排泥时,套筒阀关闭高度高于二沉池液面的差值不应小于50mmo5.4.4 鼓风曝气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曝气风机可选用满足工艺要求的效率高、发热少、噪音小、调节范围广的设备;2曝气风机应采取隔声措施;3鼓风机房应设置散热设施;4曝气管路宜采用不锈钢材质,操作层标高以上的曝气管道应采取隔热措施。条文说明:曝气风机可选用空悬浮风机、磁悬浮风机、螺杆风机。5.5 深度处理单元5.5.1 深度处理工艺应满足再生回用水质的要求,当向水体排放时应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条文说明:深度处理工艺应能满足相应水质标准
36、的要求。5.5.2 深度处理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根据二级处理来水流量变化情况及再生水用户的用水特点进行校核。条文说明:深度处理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根据二级处理来水流量是否连续、变化系数多少进行设计,同时深度处理出水流量、再生水池(如有)的容积应能满足再生水用户端的用水需求。5.5.3 反硝化与臭氧工艺联用时,臭氧单元宜置于反硝化单元之后。条文说明:经臭氧处理后,水中溶解氧将明显增加,若反硝化在臭氧之后,将对反硝化的缺氧环境造成影响,不利于反硝化反应的进行,同时也会增加碳源用量。5.5.4 反硝化处理单元进水段应减少复氧作用。5.6 消毒5.6.1 再生水的消毒剂投加量应根据试验资料或类似工程的运行经
37、验确定,混合、接触时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不同用途的再生水对消毒剂的投加量要求不同。再生水消毒剂的投加量及混合、接触时间应符合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及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的相关规定。5.6.2紫外线消毒渠选用固定堰出水时,堰前渠底应设排水管。条文说明:为避免紫外渠道中杂质富集,于渠底堆积难以排出,影响出水水质,做出此规定。5.7 污泥处理单元5.7.1 污泥处理相关构筑物应集中布置,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条文说明:污泥处理区域臭气浓度较高、环境较差,部分污泥处理工艺的消防要求较高,故污泥处理与污水处理区域应相互独立,设置密闭门相连通。5.7.2 贮
38、泥池容积应按污泥处理设备的需求确定,分格数不应少于2格,每格均应设单独的进泥管、溢流管和放空管。条文说明:贮泥池容积应满足污泥处理设施运行的需求,同时为避免释磷,污泥停留时间不宜过长,可为20h2.5h5.7.3 污泥处理宜选择机械浓缩脱水工艺:1当出泥含水率要求为80%时,可选择带式浓缩脱水或离心浓缩脱水方式;2当出泥含水率要求为60%时,宜选择板框压滤方式;3当出泥含水率要求为60%以下时,宜选择板框压滤等技术与污泥低温干化技术组合的深度脱水工艺。5.7.4 出泥含水率低于30%的污泥处理设施不应置于地下。条文说明:含水率30%以下的污泥可产生大量粉尘,考虑消防要求做出此规定。5.7.5
39、污泥处理生产线不宜少于2条。5.7.6 污泥处理系统应设置应急出料设施。条文说明:当一条污泥生产线中某段设备故障,可采用应急出料设施出泥,此时故障工艺段之前的污泥处理设施仍可运行,避免出现单条污泥生产线瘫痪导致污泥处理系统大量减产而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5.7.7 污泥料仓应满足ld2d的储泥量,且应设置温度和一氧化碳气体检测装置。条文说明:为减少二次转运,改善卫生条件,脱水后的污泥应卸入污泥外运设备,或设污泥料仓贮存。考虑到可能存在污泥无法及时外运的情况,建议设污泥料仓,料仓的存储容积应根据污泥出路和运输条件等确定,当无相关条件时,应按ld2d的储泥量。6配套专业设计6.1 建筑设计6.1
40、.1 地面建筑物整体风格应与城市总体规划风貌一致,与周边环境协调。6.1.2 地面宜根据功能使用特点进行分区,避免相互干扰。6.1.3 风塔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总平面的布置应有利于通风排放组织;2建筑造型应简洁美观,需与厂区建筑风格相协调;3风塔的排放百叶应有防雨、防鼠措施;4风塔应设置方便检修的设施。6.1.4 箱体内部整体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利于工艺流程的组织,管线敷设、设备安装及维护;2平面布局应尽量紧凑、规整,高效利用土地及地下空间。条文说明:箱体内部整体布局还应根据除臭、暖通专业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利于气流组织。6.1.5 地下空间内排水沟不得穿越防火分区,污水沟应避免积水,
41、坡度不宜小于0.5%,经常有污水、较长的排水沟宜采用封闭型。6.1.6 地下生产区防护栏杆设计应坚固耐用、防腐性能良好,局部有检修需求的位置应设置活动栏杆,栏杆底部宜设置防滑、防工具掉落的安全挡板。6.1.7 地面配套用房应设置便捷的交通与地下生产空间相连,宜结合工艺、及运输设置电梯。6.1.8 地下空间内应进行防臭分区,有较大臭气污染源的工艺设备和构筑物宜采用分级密封,密封材料应采用耐腐蚀、气密性好、不易老化的材料。6.1.9 分期建设的下沉式再生水厂应预留远期扩建地下通道接口。6.1.10 地面的进出风井、安全出口、设备吊装口等建(构)筑物的造型应简洁美观,并与周边环境协调。6.1.11
42、厂区地面雨水收集与处理应结合当地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规划的要求进行设计,并遵循源头控制、低影响开发的原则。6.1.12 室内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1箱体内墙及顶棚材料应采用防火、防潮、防腐、耐久、易清洁的装修材料,地面应采用防滑、耐磨材料,并应适用于施工维护的建筑材料;2所有内装材料必须符合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及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规定;6.1.13 防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及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等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箱体顶为种植顶面,顶板防水等级应为一级,且应设置一道具有
43、耐根穿刺性能的防水层;2箱体顶部与地上建筑相邻部位应设置泛水,且高出覆土或室外地面不应小于500mmO6.1.14 箱体种植顶板排水坡度宜为1%2%或采用虹吸排水、分区排水,确有困难时可按0.3%0.5%条文说明:因地下箱体面积一般很大,完全按照种植屋面的排水坡度计算则找坡层厚度较大,故结合国内外先进案例适当放宽了顶板的排水坡度。6.2 结构设计6.2.1 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6.2.2 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含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2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耐久性极限状态进行设计;3结构的安全等级不应低于
44、二级;4结构的设计工作年限不应少于50年;5抗震设防分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6基础设计应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安全、经济的地基处理方式,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规定。6.2.3 结构形式和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盖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2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8,寒冷及严寒地区不应低于P10;3采用的钢筋应满足抗震性能指标的要求;4在寒冷及严寒地区时,应对混凝土进行抗冻设计。
45、条文说明:四川省部分区域海拔高,低温持续时间长,属于寒冷、严寒地区,在这些区域需对混凝土进行抗冻设计,抗冻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及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的规定。6.2.4 结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6.2.5 空间体系进行结构整体分析;2箱体及进出箱体的车道应进行结构抗浮稳定性验算;3种植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不宜小于10kNm2,操作层车行道荷载标准值不宜小于35kNm2,楼梯均布活荷载不宜小于3.5kNm2,设备荷载应按生产厂家提供的荷载参数取值,其他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及给水排水工
46、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的规定取值。条文说明:抗浮设计时不应计入池壁的侧摩阻力、设备重力、池内水重,其他各项作用均取标准值。抗浮设计应按照整体抗浮进行设计,验算局部抗浮是否满足要求,并核算底板在水浮力作用下的配筋。根据多个项目的实地考察,操作层车行道主要是用于污泥车的通行,为了减少污泥车运转次数,运行公司采购的污泥车的总重量通常为30t。624建(构)筑物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的抗震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的规定;2建(构)筑物抗震计算及抗震措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及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的规定。6.2.6 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箱体宜减少变形缝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