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村民感知角度评价旅游扶贫绩效研究——以辽宁省凌源市四官营子镇小窝铺村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村民感知角度评价旅游扶贫绩效研究——以辽宁省凌源市四官营子镇小窝铺村为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S?村民蝴角度的介胸钳相绩效研究一一以辽宁省;蹒市四官营?镇小窝铺W为例O引言辽宁省凌源市四官营子镇小窝铺村曾是省级15个贫困县下设的贫困村之一。2019年底,小窝铺村实现了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旅游业带动人均增收400元以上。近年来,村里借助扶贫攻坚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积极打造生态旅游国家级3A景区窝铺人家生态旅游度假区,加之红色展览馆,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历史文化明村”“国家级传统村落”,成为了凌源市旅游热门打卡地,每年接待游客10万以上。近两年,累计实现经营收入50万元,农民分红18万元,带动全村501户1634人增收,成为辽宁省贫困乡村以旅游业带动脱贫振兴的成
2、功典范。本研究以小窝铺村为例,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置了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从村民感知的角度分析小窝铺村旅游扶贫绩效,针对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1旅游扶贫绩效指标体系分析针对旅游扶贫绩效的研究,不少学者进行了绩效指标的构建。如有研究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精神文化4个维度21个指标构建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绩效的评估体系1。刘泽华等通过对广东省湛江市础洲岛存亮村进行实地调研,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4个维度,对当地村民旅游扶贫绩效的感知情况进行了分析2。有研究以湖北黄冈神峰山庄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3
3、个维度15个具体指标,对当地居民进行调查,评价了乡村旅游扶贫绩效3。吴国琴的研究分别从经济、社会、环境3个维度24个指标,调查村民对当地旅游扶贫绩效的评价4。就旅游扶贫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大多从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维度上选取旅游扶贫绩效指标;第二,指标中呈现正向指标和反向指标之分,分别从旅游扶贫产生的正向效应和负面效应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在经济指标的选取上,从旅游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使农户收入增加、增加村民就业机会、农产品销售量提高等几个方面进行选取1-3。有研究正面指标还增加了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负面指标增加了导致居民贫富分化严重、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5-
4、6。也有研究正向指标中增加了改善当地女性及弱势群体的就业4,7o在生态环境指标的选取上,有研究体现在改善交通环境、卫生状态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增强了村民环保意识等方面2,5o有研究还从造成水、空气、土壤、噪声污染,动植物遭到破坏,生活垃圾增多等方面选取了负面指标4,6,8,有研究者增加了旅游扶贫占用大量耕地致使用地紧张的指标5。王飞的研究增加了海洋环境污染和海岸违规增加等负面指标9。社会文化环境建立评价指标中,有研究在提高了本地知名度、增加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改善当地基础设施、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使本地村民受培训机会增加等方面建立正面指标体系7-9,也有研窕设置了增加村里治安隐患、
5、赌博等不良风气、犯罪事件增加等反向指标4,6,9o2研究方法2.1数据来源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2023年2月课题组在小窝铺村先后分两次对当地村民展开面对面访谈,初步设计了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的调查问卷。6月15-21日,课题组再次前往小窝铺村展开调查,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指导村民完成问卷,从而提高了问卷调查的准确性、合理性。共下发220份问卷,剔除存在明显填写问题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5份,回收率达到93.2%。问卷分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调查村民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和月收入等(具体可见表1)。第二部分为经济、生态和社会文化感知3个维度上构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体系
6、。三个一级指标下设立了多个二级指标,共20个问题。在经济绩效感知一级指标下,设立了旅游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促进了农产品销售4个二级正向指标(TlT4),以及提高了当地物价的一个二级负向指标(T5)。在生态绩效感知指标中,设置了旅游业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和提高了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的两个二级正向指标(T6、T7),以及使生活垃圾增多、造成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野生动植物构成破坏以及使环境变得更加嘈杂5个二级负向指标(T8Tl2)。在社会文化绩效的感知中,设立了旅游业发展提高了当地知名度及个人自豪感、促进了本地与外界的交流、改善治安环境、有利于保护传承传
7、统文化、使村民受培训机会增多、使村民整体文化素质得到提高6个二级正向指标(T13T18),以及干扰了村民正常生活、增加了不良或不文明行为的两个二级负向指标(TI9、T20)。对扶贫绩效感知问题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设置了“非常赞同”“比较赞同”“不清楚”“不赞同”“非常不赞同”5个选项(具体可见表2)o表2村民对旅游扶贫的绩效感知情况单位:2.2样本基本情况表1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整体样本取样较为合理。第一,男性被调查者为109人(53.2%);女性被调查者为96人(46.8%)。第二,年龄上,处于50岁以上的村民最多,总占比30.2%;4049岁年龄段被调查者次之,这两个年龄段
8、的村民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6.1%。这也说明了当地年轻村民外出打工情况普遍。第三,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初中至高中占比最多,这两段被调查者占66.3%。此外,具有大专及本科学历的被调查者占比22.9%;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比10.7%。第四,从职业状况上看,51.2%的居民为普通农民,自主经营客栈、家庭旅馆、民宿的被调查者仅占5.9%,自主经营餐厅、农家乐、商店的占4.9%,从事景区卫生保洁的占9.3%,说明村民参与到乡村扶贫旅游创业增收的比例不高。第五,从月收入的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被调查村民的月收入处于100l-3000元(占46.3%)及30015000元(占37.6%),处于这个月收入水平的
9、占总数的83.9%。数据表明,村民总体收入水平普遍不高,通过乡村振兴、旅游扶贫为村民实现普遍增收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2. 3信度检验目前,统计学中信度检验主要通过CrOnbaCh”SCl信度系数进行评价,系数在0.6以上视为可以接受,0.70.9之间表示良好。本研究采用SPSS进行信度检验,对三个指标的20个问题进行可靠性分析。本次调查问卷的CronbaCha信度系数为0729(表3),这说明可信度较好。3结果分析2.1 被调查者对旅游扶贫经济绩效的感知情况从表2数据分析看,被调查者对本村旅游扶贫的经济绩效的感知度较高。T1T4的正向指标的赞同率(非常赞同率和比较赞同率)均较高,其中T3赞同率
10、达到99%;其次是T1(98.1%)和T4(97.5%),三T2也达到80%,这几个正向指标赞同率均高于T1T4的总均值(93.65%)。说明受访村民普遍感受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以及促进了当地农产品销售。访谈中村民普遍表示,在旅游扶贫开展之前,村民主要以务农为主,村里大力发展旅游后,积极探索“旅游业+”的多元产业融合之路,依托菩萨庙水库等自然资源,创建了“党建+合作社+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的旅游扶贫模式。不少村民也表示,随着游客增多,当地南国梨等特色水果、淡水鱼虾等销售情况也显著提高。而T5负向指标“非常赞同”仅占1.5%,而不赞同率”和“非常不赞同”的比率总
11、计95.2%。这说明,村民对于当地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物价上涨普遍持不赞同的态度。但需注意的是,在T2的调查中,持有“不赞同”或“不清楚的达到近20%,说明有一些村民认为旅游业发展没有给自己家庭带来经济增长。2.2 被调查者对旅游扶贫生态绩效的感知情况在生态绩效感知的调查中,正向指标T6、T7的赞同率(非常赞同+比较赞同)均超过98%,感知效果明显。这表明受访村民认为旅游业发展极大改善了本地的生态环境,也使村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在负面指标T9T12的调查中,“不赞同”和“非常不赞同”均高于95%。表明乡村旅游并未对当地大气、水资源、野生动植物造成破坏,也未使环境变得更加嘈杂。但需注意的是,对T
12、8的调查发现,旅游业发展使当地生活垃圾增多的“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的比例达到近30%。这说明,近年来游客在游览中确实存在乱扔垃圾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3. 3被调查者对旅游扶贫社会文化感知情况在社会文化感知效应的研究中,调查发现被访村民对旅游扶贫社会文化总体感知明显。其中,T1318正向指标,“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的比率均超过97%o反向指标的T19和T20的“非常不赞同”和“不赞同”比率超过98%这说明,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本地知名度、与外地交流不断增多、改善了治安、传承了传统文化、使村民受培训机会增多,村民整体文化素质得到提高。旅游业还尚未干扰村民生活,不良或不文明行为
13、没有因此增加。4结论与建议3.1 研究结论以小窝铺村为例,通过村民感知的角度对旅游扶贫绩效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村民对旅游扶贫绩效的整体感知度较高。说明小窝铺村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旅游扶贫取得一定成果,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首先,村民的经济绩效感知度较高,旅游扶贫直接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增加了农产品销售。其次,在旅游扶贫生态绩效感知方面,受访村民也给予了较高的认同度。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村民环保意识不断提高,而大气、水资源、野生动植物未因游客的增加而受到破坏。但也有少数村民反映旅游业造成了当地垃圾增长、卫生环境变差。最后,社会文
14、化绩效上,村民感知度显著。小窝铺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当地的民俗文化也加强了保护和传承,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环境、村民的文化素质均得到改善。4. 2对策建议4.2.1 打造田园度假旅游综合体,吸引更多村民参与据悉,小窝铺村大力发展“窝铺人家旅游区”建设,包括重点打造休闲娱乐,推出参与型旅游项目、建成特色民宿等。通过打造“油纸伞长廊”“风车长廊”“浪漫花海”等景点,举办篝火晚会、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多渠道促进文旅产业的融合,乡村旅游品牌价值明显提高。但在本次研究中,被访村民中有51.2%的被调查者为普通农民,没有参与到乡村旅游业发展中。为吸引更多村民参与,形成规模效应,小窝铺村有必要在现有
15、基础上着力打造集生态饮食、田园乡村情趣、互动体验于一体的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化的田园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增加垂钓、射箭、传统民俗、研学等多种娱乐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村民参与,增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也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前来体验独特的乡村旅居生活。4.2.2 增加帮扶力度,带动村民经济收入增长调查中发现,有近50%的被调查者月收入在3OOO元以下,不少50岁以上的村民由于学历较低,月收入在100O元以下。调查中还发现就“旅游业发展增加了您家庭经济收入”的问题中,持有“不赞同”和“不清楚的达到近20%。说明有一些村民认为旅游业发展对家庭受益不大。为提高村民家庭收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回村创业,当地政府
16、应参考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村集体+旅游企业+农户”的持股合作模式,打造“农旅融合式”的共富机制。在政府牵头下,吸引具实力的旅游公司投资,鼓励村民出资参股,而将一定比例的经营收入分给低收入农民,使更多的村民特别是低收入村民实现共富共治。4.2.3 增强环保治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绿色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底色,乡村旅游一定要保护好生态底色。但调查中不少村民表示,当地旅游业发展,使得生活垃圾增多。对此,应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乡村旅游的重点。应设立生态环保领导小组,划分区域,设置专人巡逻制度,加强乡村卫生环境整治。同时,实施村庄环境卫生工程,常态化开展村庄日常保洁,加强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落实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对各农户及农家乐进行卫生评比,配备清运车,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加速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