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半年重庆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上半年重庆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上半年重庆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我国教育理论发展过程中,明确提出“生活教育论”,主张“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OA.蔡元培B.黄炎培C.杨贤江D.陶行知【参考答案】D2.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是一切人和社会所必需的。这说明A.历史性B.阶级性C.永恒性D.独立性【参考答案】C3.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点是A.将教育视为
2、本能模仿B.忽视教育的社会属性C.否认动物界存在教育D.强调教育的目的性【参考答案】B4.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OA.生产力水平B.政府重视C.人口数量D.文化传统【参考答案】A5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中,荀况这段话强调的是()A.遗传的先天制约8 .教育的主导作用C.个人主观能动性D.环境的潜移默化【参考答案】D9 .任何时代、任何形态的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构成要素是O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技术C.教师、学生、教学内容D.
3、教师、学生、教学计划【参考答案】A10 2001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行()A.六三分段11 五四分段C.四二三分段D.九年一贯【参考答案】D8.强调教学重视学科基本结构和学生能力培养,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家是O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罗杰斯【参考答案】C9.备课是上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应该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O招狄网A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考虑教法B.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准备教具C.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和考虑教法D.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和了解学生【参考答案】A10.国学者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的教学组
4、织形式是()A.分组教学B.夏式教学C.特朗普制D.道尔顿制【参考答案】CI1.新学期开始的第一一周,班主任李老师每天早上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周后,李老师安排学生值日,同学们都非常认真负责,出色地完成了值日任务。李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是OA.品德评价法B.自我修养法C.榜样示范法D.说服教育法【参考答案】C12 .苏菲想给王老师打电话,却没有电话号码,询问同学后随即拨通电话。通话结束后,她便忘了电话号码。苏菲对电话号码的记忆属于()A.内隐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参考答案】C13 .丁老师正在上课,突然有人敲门,这时学生都不由自主将目光转向门口。学生的这种注意属于OA.有
5、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无意后注意【参考答案】B14.曹虹确信自己能出色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这反映了她的哪一心理品质?()A.自我效能B.自我促进C.自我监控D.自我强化【参考答案】A15 .杨亮常制定学习计划,但执行计划时总是半途而废。这主要反映了他意志品质的哪一特性?A.果断性B.坚韧性C.理智性D.独立性【参考答案】B16 .青春期的学生在心理.上成人感及幼稚感并存。这主要体现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哪种特点?A.动荡性B.自主性C.前瞻性D.失衡性【参考答案】A17 .白雪自小受到母亲细心照料,从未离家独立生活。她初中入学刚住校就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哭泣、无动、心疼与食欲不振。为
6、此,母亲到学校陪她住了几天,白雪的症状消失,恢更正常。但母亲返家,其症状再现。白雪的这种心理问题属于()A.学习问题B.适应问题C.气质问题D.认知问题【参考答案】B18 .初中生海博考试不及格,便到老师面前哭哭啼啼,苦苦哀求,表现得像.一个小孩儿。他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A.否认B.压抑C.退行D.补偿【参考答案】C19 .张铭非常喜欢王老师,愿意接受王老师的教导,并在观点、行动方面与王老师的要求保持一致。这说明张铭的品德发展处于哪一个阶段?OA.认同阶段B.服从阶段C.依恋阶段D.内化阶段【参考答案】A20.张老师在工作中对学生非常严厉,且要求学生必须服从。他的班级管理风格属于()A.仁
7、慈型B.民主型C.专断型D.放任型【参考答案】C21 .在课堂上,学生能准确识别班级行为准则和个人行为准则,并以这些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课堂纪律类型属于OA.教师促成纪律B.群体促成纪律C.任务促成纪律D.自我促成纪律【参考答案】D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2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参考答案】该说法正确。教育的社会属性之一就是具有历史继承性。虽然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但是教育的发展也具有自身特点,这就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从古至今,教育在某些领域.内容是一-脉相承的,比如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以及教育的理论等等
8、,这充分体现了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所以本题说法正确。23 .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参考答案】这道题的说法是错误的。(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按照德育目标对学生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其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弓I导其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
9、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2分)24 .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本质是不同的。【参考答案】正确。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的本质区别是:第一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25 .学校心理辅导只面向心理问题的学生【参考答案】错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单是对各种心理疾病进行防治更主要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学校.心理辅导是以正常学生为主的全体学生为辅导
10、对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促进每一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仅是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故本题表述错误。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 .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和最关键因素。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术,成为专门的人才.这些人进入生产过程之后,就能不断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11、(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教育,可以使科学技术知识从原来为少数人掌握到为更多人所掌握,并且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由此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能承担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任务,这在高等学校表现得尤为明显。新的研究成果和发明一旦在生产中被应用,就能提高社会生产力。27 .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点【参考答案】(1)基于学生差异性、独特性的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出发点。(2)学校及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内在的规定性要求,也是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3)校
12、本课程开发必须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8 .简述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发散思维的特点: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流畅性:流畅性就是观念的自由发挥。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思想概念。机智与流畅性密切相关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变通性:变通性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变通性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使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独特性:独特性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做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
13、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29 .简述良好性格的培养途径【参考答案】1良好性格的培养途径如下:(1)树立效仿的榜样。在性格教育中要注意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引导学生向这些优秀人物学习。(2)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性格是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的,通过实际锻炼可使学生形成勤奋、认真、守纪律等良好的性格品质。(3)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因材施教。性格教育必须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4)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通过集体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性格特征,而且其他许多优良的性格特征如诚实、助人等。(5)鼓励学生自我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使他们自觉地发展控
14、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30.材料:地理课上,为了使学生理解有关经纬线的概念和意义,某老师说:“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一艘远洋轮船出现了严重的故障,在自救无果的情况下,船长拿起电话,向总部求救。如果你是船长,你怎么说呢?”一一学生作打电话状:“喂,总部,我们出事了,快来救我们。”“我是总部,请报告你们的位置。“教师追问。该生迟疑了一下,小声回答了一句:“我们在太平洋上。”他的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笑呢?”“太平洋那么大,到哪里找呢?学生回答道。是呀,救援人员怎样才能找到在太平洋上出事的船呢?”“应该报
15、告船的准确位置!”于是老师把“如何在地球上确定某一-位置”的问题抛给学生来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从探讨如何描述自己的座位,到街道牌号;从电影票上的座位号,到平面直坐标系.就这样,关于经纬线、经纬网的概念和意义被学生们理解了。问题:(1)请分析该教师的教学突出体现了哪条教学原则?(2)该原则的贯彻要求有哪些?【参考答案】1.(D这位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指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老师通过如得在地球上地位,以种新颖、独特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积极讨论并探究充分体现了发性教学原则2.
16、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有以下几点:(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等。31,材料:情境1:林强上课捣乱,受到同学责怪和老师批评,可他的行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频繁出现。后来,为了消除他的捣乱行为,当他捣乱时,老师和同学都不理他,久而久之,他的捣乱行为逐渐减少了。情境2:杰明上课时总是不遵守纪律,干扰同学的学习。老师找他谈话,他多次承诺予以改正,但很快又重犯。今天
17、上课时,他趁陈军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抽掉陈军的椅子使其重重地摔了一跤。于是,老师宣布取消杰明去春游的活动资格。情境3:兴华平时课上喜欢讲闲话,老师为了改变他的这种不良习惯,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批评,而是采用新的策略,只要兴华不在课上讲闲话,老师就及时给予表扬。问题:(D试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视角,分析三种情境中教师做法的依据。(2)该材料对教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有何启示?【参考答案】(1)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强化在刺激一一反应连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
18、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正强化、惩罚、消退等概念。情境1中,教师的做法依据的是斯金纳的消退原理,消退即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材料中当林强捣乱时,老师和同学都不理他,久而久之,他的捣乱行为逐渐减少了。正是依据了消退的原理。情境2中,教师的做法依据的是斯金纳的惩罚,惩罚指的是当有机体做
19、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材料中老师宣布取消杰明去春游的活动资格,属于惩罚的运用。情境3中,教师的做法依据的是强化中的正强化。正强化即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材料中,老师只要兴华不在课上讲闲话,老师就及时给予表扬,正是正强化的运用.(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有如下教育启示:正确运用强化理论,及时给予适当表扬,避免。例如情境3中,老师在学生上课不讲闲话时给予强化,反而能够使兴华改变讲闲话的不良习惯。合理运用消退作用,降低不良习惯发生概率。消退是指某行为被强化过,如果该行为之后不再被强化,该行为频率会降低。例如情境1中,学生上课捣乱是为了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关注,老师与同学可以不予理睬,那么此类行为就会逐渐减少。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慎重使用惩罚。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例如情境2中,老师对杰明抽走同学椅子这一严重行为,进行了慎重的惩罚。总之,教师可以采用奖励与惩罚的办法来督促学生学习,其目的就是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教师应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相关原理灵活掌握,并将其合理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