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治理“阴阳合同”需建立长效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讨发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治理“阴阳合同”需建立长效机制.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研讨发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给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力以赴投身基层治理创新工作实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一、悟透“为何抓”,凝聚“共绘同心圆”的治理共识。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体系中的“顶梁柱”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坚强堡垒。唯有将党的工作融入万家灯火,把党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方能推动党的优势和力量在城市基层彰显治理前线发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之需。基层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事关党的执政根基的巩固、现代
2、化建设的全局和百姓的切身利益。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之要。当前:面对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群众利益诉求多元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主动适应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的深刻变化,紧紧把握党建引领这个关键,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快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过程中的短板弱项,进一步夯实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础。促进区域和谐稳定的发展之基。基层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福祉最突出的问题也在基层,能否把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一线、消灭在萌芽状态,考验着基层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发挥,唯有以高质量党建促进基层治理创新,不让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拖炸,方能更好地维护社
3、会大局和谐稳定。二、明确“谁来抓”,建强“上下共同体”的治理主体责任。严密的组织体系、明确的职责任务,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是推动党员干部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创造”的根本保证。基层治理涉及领域多、涵盖范围广、要求标准高必须集中精力抓关键、靶向发力解难题,推动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机衔接、融合发力,以强大组织力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构建“扁平化”组织体系。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基层治理才能有形有效。打造“集成化”协同平台。众人拾柴火焰高,指抱拳力千斤。打破层级观念、行政壁垒和隶属限制,建立政法、信访、公安等部门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实现网格数据一次采集,跨
4、层级、多领域部门互联共享,有效促进基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智慧化,完善“网格化”治理架构。实现基层治理“一呼百应”,有形覆盖是基础,有效覆盖才是关键。根据区域特点、人口密度等现实情况,推动村居书记和主任“一肩挑”、“两委”成员和网格员“一肩挑”、微网格长和楼栋党小组长“一肩挑”。以“红色物业”为抓手,对新建小区和新进物业实行物业有党组织、负责人是党员、党组织属地管理“红三条”硬杠子。实施“一体化”联动模式。构建“区-镇(街道)一村(社区)”三级联动领导机制,牢固树立人、财、物向基层倾斜的鲜明导向,推动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资源下沉。充分发挥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主力军作用,带头参与文明城市建设、乡村
5、振兴等一线任务;推进落实“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选优派强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形成覆盖全区的结对共建网络。三、破解“如何抓”,打造“百花齐开放”的治理崭新格局。面对基层普遍存在的“管理乱”财力弱诉求多”等治理.难题,只有整合优势要素、融合关键力量,推动资源向基层汇聚、政策向基层倾斜、力量向基层下沉,方能让党的基层组织强起来、党的工作好起来。抓党建强引领。党组织强,基层治理就有“主心骨”。探索“一核多元”治理模式,科学灵活设置功能型党组织,组建行动党支部,将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纳入社区“大党委”范围,充分释放行政单位和社会资源的支持作用,强队伍增活力。党员干
6、部是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的骨干力量,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的整体水平。深入开展在职党员“双报到三带头”活动,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进网入格,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依托“头雁讲堂”等培训活动,围绕政治理论、乡村振兴、市域治理等内容精准施训,全面提升基层干部业务素质和实践本领。创亮点树品牌。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解决问题,只有找到破题方法、解题路子,才能在创造性落实、创新性转化中实现治理效能最大化,放大“小板凳协商”“五心协商”等协商议事品牌效应,鼓励退休党员、公益志愿者担任“微格长”,常态化收集社情民意,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集中会办重难点问题。建机制促长效。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基层治理面
7、广量大、头绪繁多,必须树立系统思维、增强全局意识,建立有效制度,推动“治理体系”转化为“体系治理”。治理“阴阳合同”需建立长效机制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任何行业都不能成为税收“灰色地带”o新业态、行业性逃税问题突出是当前危害税收征管刑事犯罪的特点之一。3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将签订“阴阳合同”作为逃税方式之一予以明确,为司法机关今后办理此类案件提供了确切的依据。根据解释,以签订“阴阳合同”形式逃避缴纳税款达到法定数额的,将适用刑法第201条第1款之规定,依据逃税数额承担刑事责任。对公众而言,“阴阳合同
8、”并不陌生。近年来,编造虚假计税依据进行逃税的案件时有发生,特别是文娱和电商领域的一些典型案件,常常涉及公众人物且涉案金额巨大,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阴阳合同”是指当事人出于规避法律或谋取利益的目的而对同一宗交易签订的两份内容不一致的合同,一份在明,一份在暗。一般来说,金额较小的“阳合同”摆在明面上,据此金额纳税;金额较大的“阴合同”由双方私下持有,不走账,也就不用纳税。“阴阳合同”不仅给合同双方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隐患,也扰乱了正常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社会对合法交易、诚信履约的信心,需要依法加强治理。治理“阴阳合同”为什么难?这是因为,“阴阳合同”一般在民事私主体之间缔结,知情范围小,具有较
9、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税务部门监管难度大,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此外,涉税案件专业性强、争议点多,某些罪名认识上的分歧也给案件的定罪量刑增加了难度。此次解释将纳税人以签订“阴阳合同”等形式隐匿或者以他人名义分解收入、财产的认定为逃税,明确了“红线”、划定了“雷区”。在法律依据明确后,治理“阴阳合同”、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还应从多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润滑法治运行“链条”,推动税收政策法规全面激活、有效落实减少、防范涉税违法犯罪,关键要在制度上、监管上下功夫,做到完善制度与强化监管并重,使经营主体感受到法治的威慑,不敢以身试法。一是严格落实处罚措施,提高以签订“阴阳合同”等形式逃税的违法成本。如围绕
10、个人所得税法第15条中的失信联合惩戒规定,全面建立纳税人信用记录、完善纳税信用综合评价制度、划分纳税信用等级、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机制、贯通失信“黑名单”知悉渠道,对税收违法者发挥威慑和惩戒的双重作用。二是针对以“阴阳合同”等形式逃税案件“发现难”的问题,进一步优化税务举报机制,激发知情者举报积极性、能动性。通过“阴阳合同”逃税的行为较为隐蔽,知情人举报可以大大降低税务机关稽查逃税证据的成本。为调动群众税务举报积极性,应通过健全举报管理规定、优化举报管理工作、畅通税务举报渠道、合理提高举报奖励金额、加强举报人权益保护等举措赋活税务举报制度。健全多部门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进一步增强税收执法效
11、果当前我国税收执法仍面临一些现实困难,联合执法协同程度不够,执法规范化、精准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增强税收执法效果,一是加强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打击逃税行为的合力。治理“阴阳合同”等行为,既需要公安、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在事中协助税务机关确认纳税人的身份、金融账户信息,也需要相关部门在事后依据纳税情况对纳税人联合进行激励或惩戒,使意图逃税者无空可钻、无处遁逃。二是严格规范税务执法行为,准确把握涉税犯罪与一般涉税违法的界限,做到依法处置、罚当其责。对涉税违法行为,既要依法处罚,也要注意宽严相济,杜绝暴力执法、过激执法。通过建立健全税费收入质量监控机制,常态化开展组织收入
12、疑点核查,守牢不收过头税费”的底线。通过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程序网上流转、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结果网上查询,实现税收执法过程的公开透明和社会监督。提升对新兴业务形态、盈利模式、劳务关系的治理能力直播带货等网红经济具有高流动性、强虚拟性、高技术性等特点,对有关部门提出更高、更新的监管要求。新业态在带来税收增长的同时,也成为涉税违法犯罪的高发场所。在这种形势下,提升税收工作的治理能力是应有之义。一是监管行业薪酬,推动相关行业薪酬价格合理化、发放流程规范化、行业收入透明化,根据薪酬状况定期开展税收风险分析。同时,重点规范影视企业、平台公司等所得支付方的扣缴行为,从源头上避免逃税现象发生。二是优化
13、税收管理。在纳税制度方面,明确文娱行业和网络直播行业中不同收入模式下的税收计算方案,在纳税申报环节,重视对相关行业纳税人的纳税辅导和合规督促,帮助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正规纳税,减少纳税过程中的不法操作。同时,善用数字技术,对相关企业加强数据筛查,提高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加大全社会的税收共治力度,使依法纳税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公民养成依法纳税的意识和自觉,是税收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税收法治宣传力度。税收普法工作要紧跟时代,在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税收征收管理法第7条规定:“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在普法过程中,不仅要宣传税收征收管理相关知识,使公民认识到逃税的法律后果,还要帮助公众了解检举税收违法行为的奖励办法,起到全体公民自觉纳税、相互监督的效果。此外,单位犯罪在危害税收犯罪中占比较高。税收法律宣传教育应当以单位为重点,联合行业协会,对逃税风险高的单位进行税收普法,促进其增强依法纳税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张方园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