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案(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91667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案(含解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学案【学习目标】1 .概述美洲物种在欧洲和中国的传播,以及其他地区农作物和畜禽等在美洲的传播情况,认识新航路开辟对物种传播的影响。2 .分析物种交流对世界各地人口、饮食、经贸、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习重难点】1 .重点: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2 .难点:外来生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对物种交流的反思。【预习新知】美洲物种的外传1 .主要原因:新航路的开辟。2 .时间和路线: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3 .传播地区(1)欧洲玉米:从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地区

2、广泛种植;17世纪,传遍欧洲各国。马铃薯: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番茄: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并进行改良培育。辣椒: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2)中国玉米明朝时期,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先是在丘陵山地种植,后来逐渐扩展到平原地区。清朝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其种植己遍布全国。马铃薯和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番茄明朝万历年间,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

3、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辣椒明朝时期,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1 .欧亚作物的传入: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1)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2)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3)蔬菜类:黄瓜、豌豆(4)经济类的甘庶等。2 .小麦与水稻传入与推广(1)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用面粉做成的食品种类繁多,风格迥异,小麦产业也随之兴盛。(2)水稻: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3 .欧洲畜禽的传入(1)种类:牛、驴、马、猪、羊、鸡(2)意义:极大地改变了

4、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 .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1)玉米: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丰富了中国的粮食种类。(2)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2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1)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的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2)玉米、马铃薯、甘薯除供人类食用外,也用作饲料,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3 .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1)北美: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大量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

5、粮食供应总产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 .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1)食草的马、牛、羊等动物在美洲大量繁殖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2)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美洲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3)玉米、甘薯等耐旱高产的美洲作物被大量种植,扩大了耕地面积,但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巩固训练】1 .发现美洲以来,许多诞生于动荡之中的宝藏就在新大陆和传统的欧洲大陆之间穿梭。美洲品种多样的植物更是别具一格。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A.马铃薯、玉米B.小麦、甘薯C.玉米、水稻D.烟草、可可2 .16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

6、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A.小麦、水稻、牛、马B.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C.玉米、水稻、牛、马D.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3从16世纪中叶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据此可知()A.缓和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B.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C.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D.对外开放加速明清经济发展4 .到了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在亚欧人饮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支撑着众多的人口。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

7、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B.工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激增C.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D.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种5 .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社会习俗的历史”。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用不同的史观来认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下列结论符合社会史观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B.新航路的开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灾难C.新航路的开辟是对人类文明的连接D.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6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如玉米、甘薯等纷纷传入中国,且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一

8、状况有助于()A.缓解明清人口增长的压力B.彻底改变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C.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成熟D.推动明清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7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表现有()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传遍世界世界市场完全形成,贸易遍布全世界病毒的传播使美洲面临灭顶之灾新物种的引进为明清经济带来活力A.B.C.D.8 .某学生运用不同史观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符合社会史观的是()A.新航路开辟丰富了各地人民的社会生活B.新航路开辟促使欧洲向近代社会迈进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9 .哥

9、伦布在第二次航行时用了17艘大船,除运送交换物外,还运去了工匠、农夫和农业工具,以及各种植物种子、不同动物、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犹如运去了一个小型社会。与此同时,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烟草、可可等也传到了欧洲。这表明新航路开辟()A.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C.瓦解了美洲落后的生产方式D.提供了各洲文明共赢的契机10.18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杨格记载:“(法国南部)没有玉米,就必须休耕。而休耕,人们就得缺粮挨饿。而人们可以依赖玉米为生,为小麦季做准备。同时还可以用玉米的秸秆叶片把牲口喂肥。所以它是一大宝物这说明玉米的广泛种植()A.加速了圈地运动B.改变了农作

10、制度C.解决了粮食问题D.推动了商业革命参考答案1 .答窠: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可知,马铃薯和玉米是印第安人培植的,产量比较高,能够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A项正确;最早培植小麦的是两河流域的居民,而不是印第安人,B项排除;水稻最早是由中国人培植的,C项排除;烟草和可可不能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D项排除。2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小麦、水稻不是美洲原有产物,故A项正确;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原产地都是美洲,与题意不符,故B、C、D三项错误。3 .答窠: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社会环境稳定和赋税制度的改革,导致人口激增,因此明清时期的人地矛盾异常尖

11、锐,但是由于玉米和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极大地解决了人口饥饿问题,缓解了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压力,A选项符合题意。4 .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和豆类等物种传到亚洲、欧洲等地,从而改善当地人民的饮食结构,故选C;玉米等作物原产于美洲,不是欧洲的本土作物,A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工业化问题,B错误;材料体现物种传播给亚欧人饮食带来的变化,没有体现亚欧贸易问题,排除D。5 .答案:A解析:社会史观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史观,指辩证和唯物地看待社会,所以符合社会史观的结论应该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故选A项;新航路的开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灾难属于革命史观,新航路的开辟是对人类文明

12、的连接属于文明史观,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属于整体史观,故排除B、C、D三项。6 .答案:A解析: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并且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成为我国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会增加粮食产量,这有利于缓解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压力,A项正确;1368年明朝建立,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两者时间差距较大,明初高产作物尚未传入中国,排除B项;宋元时期,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全面成熟,排除C项;明代实行海禁政策,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两者均非对外开放,排除D项。7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传遍世界,正确;从“传染病”可知,病毒的传播使美洲面临灭顶之灾,正确;马铃薯、玉米

13、等新物种的引进为明清经济带来活力,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完全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错误。故D项正确。8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社会史观来看,新航路开辟丰富了各地人民的社会生活,故A项正确;促使欧洲向近代社会迈进属于近代化史观,故排除B项;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属于整体史观或全球史观,故排除C项;加速了人类文明之间的交流属于文明史观,故排除D项。9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物种交流,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也进入美洲,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故B项正确;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欧洲与美洲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并非只是强调新航路开辟瓦解了美洲落后的生产方式,C项错误;欧洲殖民者给美洲本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美洲传统文明遭到了灭顶之灾,并非是各洲文明共赢,D项错误。10 .答案:B解析:材料“人们可以依赖玉米为生,为小麦季做准备”“玉米的秸秆叶片把牲口喂肥”体现的是玉米种植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及民众生活产生巨大影响,B项正确;圈地运动是工业革命的背景,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得出玉米的广泛种植解决了粮食问题,排除C项;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与材料无关,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