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意见》为指引 建设过硬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怎样看待社会预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党课:《意见》为指引 建设过硬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怎样看待社会预期.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微党课:意见为指引建设过硬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同志们,根据街道党委关于社区工作者培训计划安排,今天借此机会我以“以意见为指引建设过硬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跟大家上一次微党课。习近平总书记曾前往多个城乡社区进行实地考察时指出“当前社区工作重点是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队伍,壮大社区工作团队,管理重心从上层转移到基层,并切实提高社区服务质量。”社区工作者参与相关治理工作,为基层群众提供基础性社区服务,同时也是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一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事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事关巩固党的长期执政根基,对于加强基层治
2、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坚持政治引领。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吸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热心为居民群众服务的人员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建强社区“两委”班子,做到政治过硬、敢于担当、善于治理、群众信任。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注重从优秀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中培养社区“两委”专职成员后备力量。(二)选优配强人员。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在充分摸排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社区的规模、住户数量以及管理幅度等因素,确定好该社区应配备的社区工作人员的数量。要保证在挑选环节便严格按照一套合理的选聘标准选拔人才,从根源上解决社区工作者素质参差
3、不齐的问题。可组织公开招聘,秉承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吸纳一批年纪轻、能力强、文化程度高、优秀的中青年充实到社区,使社区工作者队伍年轻化,充满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中青年勇于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保证工作的顺利展开。(三)强化能力培训。社区工作涵盖了社会治理、文化传承、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因此,社区工作者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对社区工作者进行专项培训,尤其是要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宣传鼓动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在履职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此外,还可以组织社区工作者到先进地区进行参观学习,积累
4、优秀经验,取长补短,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四)完善服务机制。加强社区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必须建立完善的长效服务机制。一是加强社区工作者与居民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建立良好的信任和联系,架起沟通居民的连心桥;二是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与居民保持良好的互动,成为服务居民的贴心人;三是建立健全志愿者队伍精细服务机制,将社区工作同志愿服务相结合,打造出一套高效的“社工+志愿”服务模式,为所有住户提供优质服务,促使志愿服务队伍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发挥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搭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平台,推动社区工作者上门解难题,打造服务居民“最美零距离”o(五)健全考核激励。完善的管理
5、考核机制能充分调动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更具工作热情。因此应重视表彰优秀社区工作者,充分发挥优秀社区工作者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塑造良好的社区工作者形象,形成良好社区风气和正确舆论导向,使社区工作氛围变得和谐友爱,工作者也能更有归属感。要把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同实绩挂钩,同完成工作任务挂钩,对于完成工作任务好干部的社区工作者给予必要的奖励,树立“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扭转“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状况,进一步调动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与时俱进,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能够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
6、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怎样看待社会预期社会预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投资与消费规模,是决定经济走势的关键变量。做好经济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社会预期的稳定与改善。社会预期是指企业与居民等经营主体对经济形势的预判,它既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也是宏观政策的微观着力点。经营主体在对自身经济活动的感知、对当前经济运行态势的观察以及对各类宏观政策的理解之上,形成对未来经济走势的推断,并据此安排生产与消费。社会预期通过决定微观经济决策作用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进而对经济均衡与经济增长产生实质性影响。一般而言,若预期普遍乐观,则有效需求增加、经济发展进入扩张阶段;而若预期偏弱且不断蔓延强化,则会
7、抑制总需求,不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社会预期具有高度敏感性、传递性、自我实现性、政策依赖性四类特征。高度敏感性是指社会预期由不断变动的经济状况所决定,对国内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反应尤其灵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相互叠加,加剧了社会预期的频繁变动。传递性是指部分经营主体的预期一旦形成,会通过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传递至整个市场,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织、要素市场与商品市场密切联动,加速了社会预期的传递。自我实现性是指社会预期形成后会对经济运行产生实质性影响,陷入预期实现后不断强化的反馈循环过程。政策依赖性则是指宏观政策会对社
8、会预期产生重要影响,及时有效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积极正向的产业政策与改革开放政策都将为市场发送经济前景向好的强有力信号。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犹存,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需巩固。这时,改善社会预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稳定向好的社会预期能够促进经济恢复,推动经济实现量的有效增长。当经营主体对经济走势持有普遍乐观态度时,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预防性储蓄、提高当期消费和投资水平,从而使社会生产得以扩大、总体消费得以恢复,进入到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有力支撑经济的恢复与增长。另一方面,稳定向好的社会预期有助于激励经
9、营主体从事创新活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创新是一项具有风险性、高投入的长期行为,需要为创新主体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市场和社会环境,并提供一以贯之的政策支持。只有对经济形势具有乐观预期、对创新环境和创新收益具有稳定预期,经营主体才更敢于进行与创新活动相关的长期投资,进而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现阶段,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有以下几个着力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为改善社会预期奠定坚实基础。当前的经济运行态势是社会预期赖以形成的主要依据,提振信心需要用经济数据说话。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达到5.2%,高于年初确定的5%左
10、右的预期目标。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今年12月份国民经济稳中有升,生产、消费、投资等指标均呈现回升态势,这些发展的“成绩单”为社会预期的稳步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从长远看,应在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扩大国内需求等方面持续加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使经营主体感受到政府推动经济恢复的决心和实效,切实增强发展信心和底气。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协同有效的宏观政策为改善社会预期提供有力支撑。宏观政策是影响社会预期的重要因素,在政策取向上,要做好“稳”和“进”两篇文章,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并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引导经营主体投
11、资与消费方向。同时,应注重保持政策稳定性,将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长期落实到位,警惕政策频繁变动为市场带来不稳定预期。此外,应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使各类宏观政策、非经济性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并在政策出台后精准做好宣传解读、加强舆论引导,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帮助经营主体形成一致的、积极的发展预期。坚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高效规范、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改善社会预期提供内在动力。社会预期的改善有赖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要通过深化改革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稳定的发展预期,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建设高标准
12、市场体系和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使各类经营主体都能平等获取要素、公平参与竞争。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各类政策落实到位,在政策和舆论上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真抓实干解决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难题。坚持把握和处理好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关系,以民生的切实保障支撑社会预期的改善。发展过程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影响社会预期的重要因素,宏观经济数据只有落实到居民微观感受层面才能真正影响社会预期和行为决策。改善社会预期需建立在改善民生的基础之上,使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进程相一致。只有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够使经营主体对未来持有稳定、积极的预期。崔琳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