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养老.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06858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如何养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我们如何养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我们如何养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我们如何养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我们如何养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如何养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如何养老.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老年是享受的季节,这时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躲开竞争,心安理得地玩物丧志而不必在内心谴责自己。直到这时,我们才算真正地享受生活。过去压抑的爱好,好好满足满足,过去没玩过的东西,好好玩一玩儿。拾起那份儿闲适的心情,欣赏我们过去曾经错过的许多人生的风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意境也只有我们老年人能享受。我们不必再苦自己,也不必再勉强自己,只要不违法,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就可以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不过,总有一天我们会老得连玩都玩不动了,甚至自己无法自理生活,想给自己做顿可口的饭都很困难,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时,你既不能冒着生命危险强努希再去旅游了,你也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缩回到你的小单元房

2、里一一我老早就琢磨这件事了:我最怕的就是有一天我老得连行动都困难时,倒在家中的厕所或什么地方的时候没人知道,眼看着生命从自己体内悄悄溜走!我即便不死得轰轰烈烈,怎么也得在向阎王爷报到前,有个亲人在身边吧?就这么孤零零地走了?没人搭理我?如果你确实是个教育家,把孩子教育得”温良恭俭让”,也不妨回到孩子身边去。不过我要提醒你,这时,年迈的你已经非常娇气了,生活稍有点不适应,就会犯毛病。而且两代人的差异也会让你心里不太舒服要想生活得很自主,又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生活自理感到困难时住到老年公寓去。你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社会提供的照料,而不必总要看别人的脸色,生怕得罪了子女。这就是我为什么

3、非常赞成西方人那种接力式的养老方式,因为社会化养老其实更符合人性。当我们高龄以后,活动的能力逐渐丧失,我们就更不能割断与社会的联系了,怎么办?这时,我们恰恰比过去更需要社会的援助,我们怎么来保持与社会的密切接触呢?我觉得,一旦我们真的老到了那个份儿上,为了得到社会的帮助,只有靠“住”了。居住的位置与方式是我们保持与社会的联系、得到社会有效援助的最好方法。我曾看到过一篇文章,是一个老人写的,他认为比较理想的老年生活得有四个老:有个老窝(住房),有个老伴,有点老底(积蓄),有群老友。这四个老,很典型地体现了老年人怀旧的心理及安全需求。对于我们的上一代来说,有这四个“老”就挺知足了。可对我们这一代人

4、来说,这四个“老”就有点儿一老伴先走了呢?老底儿用完了呢?老友们也知交半零落了呢?说到底,也就是这个老窝儿,能陪我们走到底。老窝儿,曾是我们对安全的全部寄托,很多人把这里比作港湾。可是今天,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个老窝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不成问题的了。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场景基本如此:早上做一点早锻炼,然后是买菜,干家务,文化娱乐活动也就是老人在一起聊聊天,下下棋。也许相对于旧社会来说,有个老窝,确实能给人安全感。在旧社会,人们如果有房产,基本上就可以算是中农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这个窝儿。可现在,若是这个老窝儿里,住的是一个或者两个逐渐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安全就是个大问题了。原来安全的老窝儿

5、”,就会成为不安全的地方,因为空巢中的高龄老人出意外的几率是很大的。通常国际上将65岁以上的老人定为需要社会提供服务,并获得关照的界线。而在我国,甚至有90多岁甚至百岁以上的老人还独自住在单元楼里,处于空巢状态,这让人想起来都觉得悬。再说了,我们不是每个人退休后都能在身边有一群相知相近的老友的,往往老友们都住得挺远,本来我们的行动就不那么利落,聚一次并不容易。就算身边有几个老友,也免不了有一天会“半零落”To在一个越来越拉长的老年期内,老年人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能力的衰退(特别是行走的能力),老年人滞留在家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而且,丧偶率也是随高龄的到来而增加的。我们会越来

6、越感到寂寞,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我们怎样才能在寿命延长的那段生命中,有一个好的生活质量,能感到安全、慰藉和爱?大多数老人喜欢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因为这样使他们更有安全感;而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他们又需要社会的援助,而能得到很好照料的地方并不是家里,而是一些养老场所。这就让原来给他们安全感的家,变成了不安全的地方。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高龄老人来说,各种养老场所,不仅能得到很好的照料,还会有一大群同龄朋友,而且这里的朋友不同于我们工作时那些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的由利益连接的朋友。在我国,大多数高龄老人还是生活在家中,很多人把晚年安全寄托在小区物业和居委会身上,希望他们能提供必要的

7、服务,如社区办的老年饭桌、送餐、家庭病床、料理家务等。此外,很多人还希望能享受日间照料中心即托老所的服务。顺应这种需要,不少小区的居委会也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增加一些助老措施,有的小区还有专为老人设置的紧急呼叫系统。如北京西城区为639户无子女老人安装了救助门铃;108个居委会和家委会开办了老年饭桌,开通了便民热线电话,电脑联网服务,老年人有困难,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西城区还组织了数千人的志愿服务队,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为10万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还建立了870张家庭病床。两年前,在一个座谈会上,北京的一些居委会主任纷纷向我介绍了他们所在小区的这些助老措施,有些居委会的助老措施办得相当有特色

8、,解决了不少老人的难题。但是,一是这些措施并非制度,多是居委会领导的爱心所致,因而并不普遍;二是一些居委会的助老措施的救助能力有限,因为我国特有的单元楼房往往是相对比较隔绝封闭的环境,高龄老人的生活困难无法及时得到解决。而且,居委会并不是养老机构,它的职能是一级政府,而不是专门的养老院。他们的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把精力全用在照顾老人上。在北京,己经很少有人再住在大杂院里了,过去那种许多家住在一个大杂院里,我家钥匙放在你那里,你家孩子放在我这里的情景已经不再有了。我时常在想,怎么现在大家一水地都安了防盗门呢?我小的时候,家中一把“将军不下马”的锁就算很安全的门锁了,全家就一把钥匙,还老是放在门梁

9、上,开门时一摸就得。那会儿别说你家有个老人,就是有个卧床不起的病人,邻里都会帮忙的,到了晚上,经常全院子的人都把饭碗端出来,聚在一起吃饭。现在可倒好,往往邻居住了好几年,彼此还都不认识。北京还多次发生过高龄老人死在家中达几个月,尸体都臭了,引得苍蝇乱飞,才被发现的惨剧。人与人之间,分明是咫尺天涯!我们老了以后该住在哪儿呢?我觉得,这是每一个即将退休的人都应该想明白的问题:因为老年是我们一生中最漫长的一段生命,值得你下一番大功夫。你的童年加上少年,只有20年,你的青年时期也只有15年左右,你的中年时期大约是15年,而你的老年呢?可能长达30年到40年,甚至长达50年,那么你好好筹划一下住在哪儿,

10、可是件大事情。如果你确实在考虑养老的问题,那么,你首先要考虑的就应该是“住。对于上了点岁数的人,究竟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合适呢?我们住的地方需要哪些条件呢?可能这是见仁见智的事儿,但据我的经验,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地方,大致需要这样一些条件:第一,位置要适合。老年人一般都有乡土情结,最好是在郊区,比较容易亲近自然的地方,有山有水。郊区一般绿化度都比市区要高,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有相当的浓度,这样有益健康。现在北京不少老年人到郊区买房,一是房价便宜,而且物业费也便宜;二是人口密度也比较低,不像市区那嘈杂。一般老年人都喜欢清静。而且老年人已经不再工作,位置偏远一些并不影响老人的生活,只要方便子女看望即可。而子

11、女看望频率一般在一到两周,那么离市区两个小时以内的车程都是可以接受的。在北京,郊区住宅一般都在这个车程之内。第二,要有适合老年人的交往空间。老年人既喜欢清静,又害怕寂寞;既需要要有私密的空间,又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生活圈子,能够相互探讨老年人感兴趣的话题,需要有使他们能够交往的公共空间。经常组织些老年人的活动或者有老年大学,有一些可以满足老年人各种爱好的条件。第三,医疗卫生设施。老年人出于健康的需要,最好在小区有一些体育健身设施,小区要有紧急呼叫的医疗条件,离医院距离不能太远。第四,周围物价要比较便宜、丰富。老年人行动不便,大多难以远程购物,商业设施要比较完善,而且老年人己经不再工作,收入有限并且

12、是固定的,一些高档的大商厦并不适合老年人。第五,安全性。小区应有无障碍设施,便于高龄老人的活动。要有相应的保安条件。我早就在筹划自个儿的晚年了,我的计划是这样的(我这人一辈子计划多得数不胜数,而且多半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不过这并不妨碍我每天脑子里产生无数个根本实现不了的计划):退休后,先找一处适合老年人居住的房子(把自己一辈子攒的这点儿小钱投进去,过比较舒服的日子,便是我对未来的全部理想),目标己经锁定,就在北京郊区,区域么一一现在着重是昌平、通州、密云、怀柔、顺义5个地方。因为这5个区是北京空气最好的几个区,并且房价都是我这样的工薪人士能够承受的。从我退休到75岁这一段时间,我准备好好享受生活

13、。好房子,好环境是第一目标。现在我己经物色到几处,不妨与大家核计核计。一,顺义的东方太阳城。房价是3000元,而且绿化达80%,据说那里还有老年大学。那里还有一项规定,必须是年龄在55岁以上的老人,才有条件买房。就是房价对我来说稍高一些。二,通州的西上园。房价是2600元,那里的特色是各种服务设施比较全,生活比较方便。三,昌平的太阳城老年公寓,房价是4500元。那里交通方便,而且有无障碍设计,装修也全是环保型的。房价是贵了点儿,但据说可以用旧房换新房,所以也被列入我考虑的范围。四,密云。虽然密云的房子我还没定下哪个小区,但那里一是没有污染,环境优美,二是房价均在1400元左右,这能让我买了房以

14、后,还不至于把自己那点儿有限的积蓄化光。还能在买房以后,考虑旅游等其它享受的问题。诸位可别以为我是这些房地产商的“托儿”,我确实认真地考察过这几个房产项目。我一直这样认为,市里的房子最好让爱热闹的年轻人去住吧,反正他们比咱们有钱。郊区的房子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而且咱们老年人最好住的“扎堆儿”,咱们有共同语言,没人陪咱说话儿,咱们老年人自个陪自个儿说话儿,彼此也容易理解,有点儿事儿还能互相帮衬着。在郊区买一套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房子,是一种过渡性的房子。房子买好之后,我就准备上几年的老年大学,同时要把早想游览的地方走一遍,或者就开一家小店,像褚琴她爹那样,做个小店主。我和几位朋友讨论过退休后的房

15、子问题,虽然大家都是工薪阶层,且都分有一套公房,但都有了买房的打算,而且都倾向于到郊区买房。有的想买远郊区的农家小院,退休后能种花种草什么的;有的想像我一样,开个小店。我也曾想过买一个农家小院,甚至还想过如果自己有钱的话会考虑买栋别墅。但我对自己非常了解,似我这等懒人,虽然也想“采菊东篱下“,好随心所欲地种个花儿草儿什么的,把自个儿的小院弄得像“仙境”一样!但转念一想,我是最怕打扫院子的,更重要的是像我这样不会生炉子的主儿,住农家院肯定冬天会中煤气一一想到自己有可能中煤气,”采菊东篱下的所有浪漫念头立刻就一古脑跑到爪哇国去了。既然自己修行太浅,没那仙风道骨,也就甭去追求如梦如仙的境界了一一肉眼

16、凡胎之人,索性就追求那点儿世俗的欢乐吧。再说我还有个毛病:人来疯,喜欢热闹,不能住在人口密度太小的地方,找邻居说个话都得走挺远。我想来想去,觉得自己最适合郊区的那种周围绿化程度高的低层住宅楼,邻里之间交往方便,买东西方便,亲近自然方便,离医院不太远就行。不过,这并不是我最后的归宿,在75岁以后,我就准备一生中最后一次搬家了。在高龄之后,我会考虑到养老机构生活,首选是老年公寓。因为写这本书,才认真想到了养老问题。在我印象中的养老机构,就是过去农村的敬老院或者郊区的养老院。十多年前,我曾在外省采访过这样的养老院,里面住的都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孤寡老人。因为很少有外人到他们那里去,我记得当时采访时,一个

17、老太太拉着我的手,怎么也不肯放开。我很有点尴尬,被她攒了一会儿之后,很想把手抽回来,又怕伤老人的自尊心,只好任她攒着。不过我注意到她的手很黑,手被攒着也罢了,我只是担心她会摸我的脸但很快就理解了她,因为到这里来的年轻人太少了,终于逮着一个,让她把内心的慈爱释放出来。我一直忍着,直到她把我抚爱够了,才抽身出来,长出了一口气。由此我想,这些没有子女的老人还是很孤寂的。虽然养老院的环境很好,但老人们还是很渴望家庭生活,渴望亲情的。在我们大部分人眼里,到养老院是一种无奈之举,如果谁把自己年迈的父母送到养老院去,似乎是一种不孝的行为,会让别人耻笑。比如我自己,就不会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去,尽管我忙得没时间照

18、顾他们,但若是送他们进养老院,我就会在内心谴责自己一一我宁肯请个保姆照顾他们。而不少老年人也认为,到养老院就是等死,而且也不如自己家里舒适,有的老人可能就是宁肯独自死在家中也不到养老院去。不仅是我,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养老院里的集体生活与舒适是挂不上钩儿的。不到万般无奈,也不会住到里面去。我们还是习惯于住在“家”里,家给我们的安全感与舒适感,是任何地方都得不到的。然而在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家”的概念也发生了改变。家,不再仅仅是一种婚姻形式、财产形式的体现了。由于经济的发展,在人们的不同年龄,随着迁徙或者居住方式的不同,家也会出现不同的形式。比如我前面说到的,目前北京就有一些原本空

19、巢的老人住在一起,方便互相照顾的新型家庭形式。而另一种市场化的改变家庭形式的住宅新形式一一老年公寓,也开始在中国出现了。老年公寓这种住宅方式,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因为它是介于“家与养老院之间的一种养老场所,在“家”与社区之间,搭了一座桥。一般认为它是一种专供老人集中居住的专用住宅,是一种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是说,从养老的角度,它是“家”的延伸。老年公寓又与过去的敬老院、福利院不同,不是用来收养无经济来源的孤寡老人和低收入家庭送养的老人,不属于国家或集体创办的社会福利设施,而是由社会投资兴办并按企业化经营管理的老年专用住宅。什么东西一但进入市场,人们就有了选择的余地

20、。入住的老人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健康状况选择住房等级和服务档次。在今天,由于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而产生的安全养老需求,养老方式也有了多种选择。当社会进入老龄化之后,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将催生出一个巨大的老年住宅市场。老年公寓不仅有家庭生活的自主性,又能有个可以融进去的老年社会环境,而且能得到较好的照顾,对我来说,是比较理想的养老环境。我琢磨着,真到了75岁以后,什么财产呀,什么家不家的也就不那么要紧了,要紧的是长年与我们相伴的孤独寂寞,没有安全感。这两年,我采访了不少空巢家庭的老人,对这一点感受太深刻了。我相信,我们现在习惯居住的防盗门一关,便”老死不相往来的单元楼房,是最不适合高龄老人居住

21、的。那了高龄,我就准备卖掉原来的住房,到老年公寓去建个小窝。近年来,不少专家们呼吁:应多开发老年公寓和老年住宅养老模式。他们认为:许多地方搞养老调查,一提就是有多少老人愿住老年公寓。其实这是把老年公寓和养老院的概念混淆了。住老年公寓,准确地说仍属家庭养老,因为老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并不会改变。只是老年家庭以集中生活的方式,可方便地获得来自社区全面的服务。大多数老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对这种养老方式更容易接受。我倒不是反对敬老院的形式,这也曾经是我们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体现。但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进入老年,可能对养老的要求又高了一些,相比上一代老人,我们可能更矫情一点,因为我们的经济条件比他们好一些了。凭

22、我对自己的了解,到了高龄以后,大概就过不了集体生活了一一即使敬老院里两个人一个房间我可能也受不了。这把娇气的老骨头既要过家庭生活,又要能得到社会的援助。一些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的专家们在开讨论会时说,现在许多养老院里都是能活动的老人与患病的、卧床的、痴呆的老人混居,一进养老院就闻到一股浓浓的异味,让人产生一种压抑感。所以,他们认为自己将来可以接受老年公寓或老年住宅式养老,而不愿住进养老院。一些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香港等地一些养老行业的管理和经营者也认为,大多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是一种无奈。一位老人家属曾向经营者说,其实不愿把母亲送进养老院,但没有办法。老人已卧床3年,4个儿女轮流侍奉己精疲力竭,还

23、造成许多家庭矛盾。专家们普遍认为,国内一些媒体报道养老院怎么怎么好,有多少多少老人愿住养老院实属一种误导。进入养老院的,只能是一个特定的老年群体,这并不是社会养老的全部。其实,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讲,即便是空巢丧偶老人,也愿住老年社区形式的老年公寓,而不愿去养老院。有一些愿意与儿女住在一起的老人,还希望能开发一种适合代际居住的老年住宅,并能享受来自社区的全程照料。因此,专家们呼吁:应多发展符合我国家庭传统养老模式的老年公寓和老年住宅。北京,目前有各类养老机构316所,其中由政府主办的268所,由社会开办的48所,共有床位16000张。但多数养老设施条件较差,档次较低,不能满足大多数老人对养老的需

24、求。而且,北京城区现有的养老设施除近一两年新建的外,多是于80年代采取见缝插针、因陋就简的办法兴建起来的,不仅房屋质量差、结构也不尽合理,且设施不配套,缺少卫生间、医务室及活动场地。我觉得,真正的社会化养老应该是各种年龄、各种自理情况、各种服务档次都有的老年住宅,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地选择。过去的敬老院也是社会化养老的一种形式,但由于是一种福利性质,老年人是没有选择的,而且也只能是少数确实没有经济来源的老人才能享受。而老年公寓就不同了,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家”的程度与社会照料的程度。老年人就有充分的自主性。老年人对居住的选择,实际上也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自己社会交往的选择

25、,对生活圈子的选择,是应该得到满足与尊重的。过去那种养老院的集体生活,单调而缺少乐趣,没有家庭气氛,i般来说,只是承担了对老人的照顾功能,而很难满足老年人精神上的其它需求。我不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养老院会不会逐渐消失?老年公寓是介于老人住宅与养老院中间的一种居所,它既可使老人有独立的居住单元,保持家庭气氛,又可获得各种较好的社会服务。我琢磨着,如果是过去那种养老院,别说我舍不得把我的老爹老娘送进去住了,要是我老了,我的孩子把我送到那里,我也得跟他急!老年公寓在发达国家非常的盛行,是供健康老人集中居住的专用住宅。而类似的商品住宅的方式在中国出现,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有人作过统计,我国近几年

26、每年入住老年公寓的需求达1200万人,看来人们的观念真是转变了。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这将是一个巨大的住宅市场。西方国家的社会化养老机构也经历了这样一个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公寓己经逐步取代了部分传统的养老院。在丹麦,尽管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但从1998年起就再也没建过一座养老院。具有“老年王国”之称的瑞典,专为老年人建造配有若干公用服务设施的公寓或住宅。在美国,老年公寓也很普遍,大多为私人所办,也有教会办的,美国政府则给予部分补贴。西方一些国家的老年公寓,入住的老人有独立的套间,设有卧室、起居室、储藏室、洗浴设备和小厨房。老人可携带自己喜爱的家具,购置洗衣机、烘干机。每户设紧急呼救系统。

27、各层面设老人活动室或整个公寓楼分设娱乐室、健身房、阅览室、会客室等,并设医务室、监护室及招待客房。公寓服务人员负责打扫卫生、维修设备,也可根据需要送餐到户。辅助设施有小商场、邮电所、银行、车库等。高层公寓设有电梯,电梯内有椅子供老人休息。档次较高的老年公寓还有游泳池、保龄球及室外草坪、喷泉等。据说美国老年人独立性很强,退休后一般不依靠儿女,大都生活在老人服务院所,其中老年公寓是最常见的一种。老年公寓是由政府或社区出资为退休老人提供的低收费的老人住所,一般收住65岁以上的老人,大都身体健康、生活自理,无需他人过多照顾。大多数美国人退休后将自己的房子卖掉,住进老年公寓。用卖房的钱支付公寓所需。美国

28、政府拨专门款用于老人小型住宅的设计与兴建,或者整修老人现有的住宅。此外,政府规定公寓不得对老人提高房租,在土地税等方面,对老人有减免的优待。在美国,最大、最典型的老年社区就是太阳城中心了。太阳城中心从1961年开始开发建设,从一开始就规划成为佛罗里达乃至全美最好的老年社区。太阳城中心坐落在佛罗里达西海岸,位于坦帕和萨拉苏达之间,距佛罗里达最好的墨西哥海湾海滩只有几分钟的路程。这里的居民必须是55岁以上的老人,18岁以下的陪同人士一年居住不能超过30天。这可以理解,因为这毕竟是政府面向老人的福利,其它年龄段的居民也就不能享受了。社区内设计建造了各种户型以适应不同类型老人的要求。太阳城中心现有来自

29、全美及世界各地的住户16000名,且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新住户经常对整个社区内的“太阳城中心”(独立家庭别墅)、“国王之殿”(连体别墅)、“湖中之塔”(辅助照料式住宅和家庭护理机构)、“庭院”和“阿斯顿花园”(出租的独立居住公寓)以及“自由广场”(辅助照料式住宅和家庭护理机构)六大居住社区之间的关系感到迷惑。以上各社区共同享用一个邮局,超市、医疗机构、银行和教堂。但在很多方面,各社区均有自己严格的机构、组织和规划。然而许多娱乐性和社会性节目活动对六个社区的所有成员开放。在太阳城中心每人每年享用综合会所的费用为140美元。享受的康乐设施包括室内和室外游泳池,网球和推圆盘游戏场,草地保龄球,健

30、身和娱乐中心,会议室,和一个10000平方英尺的剧场。社区还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人们能够建立密切的联系和交流。这里大约1/3的居民是活跃的高尔夫球爱好者。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高手,都可以享受126个洞的高尔夫球场。在交纳入会费后,每年每人费用大约为1500美元。太阳城中心是世界闻名的高尔夫学校的本部。全美草地保龄球锦标赛也在这里举行。太阳城中心为它的居民创造了一种友好、有活力的生活方式。货品齐全的购物场所,餐厅,邮政和宗教服务尽在社区之内,专业化的防火、防盗和医疗设施和服务都给人一种安全感。在瑞士,很多老人在进入高龄以后,也都会选择住到老年公寓去。他们往往会在去之前,把自己的房子、家俱都卖了或捐

31、给慈善机构,仅留下几件喜欢的家俱或装饰品,带到老年公寓里装饰自己的房间。我想,在一个保隙体系很健全的国家,财产对于个人、特别是高龄老人来说,没有太多的意义。西方国家老年公寓的建设,一般采取多渠道集资,商品化微利经营的办法。老年公寓种类较多,名称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可分为普通型老年公寓、养老院型老年公寓和医护型老年公寓三种。普通型老年公寓与普通居民公寓很相似,就是每个老人有一套房,一般为一室一厅一厨一卫。住老年公寓与住家里相比有以下不同:一是住房面积较小,二是没有了大量室内外劳动。住入老年公寓,室外劳动就不管了,室内清洁也由公寓或委托公寓来管。三是做饭方便。住这种公寓的老年人,仍是自己做饭吃,但

32、做饭所需粮、菜、酱、油等,通知公寓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就派人代买送上门,免去了采购物品的劳累。四是医护规范。公寓的医护人员,定期上门做保健,小病随时上门医疗,大病及时送医院。还有一种就是医护型老年公寓。这种公寓与医院比较类似。有些老年人因患了某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例如瘫痪在床等,就可以申请住医护型老年公寓。这种公寓,多为每个老人住一间类似旅馆的房间,即卧室与卫生间在一起。因为这些老人一天到晚躺在床上不能行动,一般不需要带有客厅和厨房的房间。在我们国家,老年公寓还属于曙光初现的阶段,大多数老年人还没有把目光投向这里,基本上还是习惯于居家养老。一方面是人们的观念还没有转变,传统的养老方式毕竟延续了很

33、多年了,一种新的养老方式流行起来,也确实需要时间。另一方面,这种市场化运作的老年公寓还很少,国家也没有相应的法规出台来鼓励投资者进入这个领域。面对老年公寓这种新形式,老年人的心理也比较复杂,很多人还是将其与传统的敬老院等同起来。据说有的老人进了老年公寓,自己虽然过得挺自在,别人却不能理解,一些过去与她在一起晨练的老人竟会无端地怜悯他,儿女也被人指指点点。也有一些老人想到老年公寓去彻底享清福,但又怕得罪子女;要为子女看孩子,早晨要送孙子上学,中午要管孙子吃饭,放心不下孙子,也就死了这个念头。现在虽然各地都建了一些老年公寓,但入住率却并不让人乐观。大多数老人普遍对老年公寓的情况不甚了解,即使有了意

34、向,到一些老年公寓参观也多是走马观花,不知内里0据说有的老年公寓白天热热闹闹的,到了晚上却十分冷清。虽然每天参观的人川流不息,但来者多为各单位组织的老同志,参观以后都觉得这里条件不错,也很羡慕入住的老人能在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可是真的下决心入住者却寥寥无几。但近些年这种情况有些改变,不少老年人的观念开始有了一些变化,有不少人表示愿意选择社会养老,尤其是在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不愿增加子女负担,不想成为子女的累赘,那时会考虑住到老年公寓。有位老人对我说:“如果我不能自理,肯定就会住到老年公寓去。现在的老人,不能再指望忙忙碌碌的孩子们在你床前尽孝了。”“为什么现在不去呢?我问他。“其实早

35、就想去,但总觉得别人会指指点点,所以就老是犹豫。不过,等动不了的时候,就没什么选择了,只能去了。”我发现,现在还有一个怪现象:对于老年公寓,老的不想去,没老的倒早瞄上了。别看很多八九十岁的老人还坚守在单元楼里,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一些五十多岁的准老人,却早已瞄上老年公寓,不断打听那里的情况了。他们想的很清楚:“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独生子女的父母,若干年后,我们老得动不了时,人到中年的孩子肯定有他们自己的一大摊子事,而且上有4位老人,下有子女,他们肯定没有能力照管我们。我们最好早为自己找到归宿,免得影响他们的前途。重要的是我们两口子都有固定收入,入住老年公寓的费用应该不成问题。反正,住老年公寓有人管

36、,有人聊天,还不拖累儿女,省心省事,两全其美。”此外,目前我国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各种档次的老年公寓还很少,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人们能够选择的余地很小,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刺激这种特殊商品市场的发育。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已超过10乐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跨入老龄化社会。然而,对于迅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人们还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楼市对“白发浪潮”应对不及,因而对于老年公寓这个潜在的大市场缺乏眼光,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只把眼睛聚集在高档商品房上,导致这一类商品房的空置率大幅增加。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表明,2002年全国竣工住宅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但“银色住宅”比重微乎其微。我查阅了中国许多大城市的

37、楼市广告,发现以老年人为市场目标的房产信息极少。专家们认为,目前我国房地产商在开发设计中,对老年需求的考虑几乎是空白。北京现有的一些老年公寓也多建在城乡交界处,这些地方,交通不太方便,相对来说房地价低,可以减轻老人的负担,这对老人来说,既是好处也是难处。好处是清静、空气好;但有的地方交通或者医疗都不方便,也使老人们望而却步。在今天,老人们面临这样的尴尬:一方面他们希望得到子女的照顾,享受亲情;,一方面他们为了子女的前途与发展,又不得不与子女分开居住而十分孤寂。但目前我国这种单一的住宅方式、这种单元楼与邻里不相往来的格局,使空巢老人生活又有诸多的孤独与不便。从习惯上,老年人比较留恋过去,在居住方

38、面总希望继续居住在自己曾长期生活过来的地方,因为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子女工作压力较大,老人们平时也就和老邻居、老熟人有些来往。所以很多老人对社区养老模式很依赖,即使有的社区对老人的帮助服务并不好,老人们也不愿意离开家。而且,对一些丧失生活能力、需要有专人护理的老人来说,一般的养老机构收费相对较高,经济是对很多家庭是不小的负担。对子女来说,请一个保姆照顾,每月也就几百元,从经济上更合算。这也就使得我国目前住进各种养老设施的老年人不足100万,不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机而我国目前8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900万。另一项调查表明:大部分老年人不愿意进养老机构。还有一个数字更耐人寻味:在各种养老设施中,最好

39、的入住率也只有30%。在很多老人心中,老年公寓与过去的敬老院没什么区别,他们觉得耄耋之年再从家庭走向社会,学会过集体生活,已经无法适应,不是万般无奈,不会走这条路。然而,高龄老人在家独处,形影相吊,孤独难遣,会感到晚年的凄凉和落漠无助,又会失去生活的信心。对养老模式的争论,社会学家们一直难以形成统一的看法,我却觉得,对于高龄老人来说,安全是第一重要的,生命最重要。有的老人,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如果当时身边有人的话,及时送到医院,没准儿就救过来了呢!我觉得,面子上的事儿与老年安全比起来,太不算个事儿了!而老年公寓呢,恰恰是在社会化的环境中,创造了一种家庭氛围养老设施收费偏高,也是老年人难于接受社会

40、养老的另一问题。据调查,对于生活完全自理的老年人,城区养老机构每月人均入住费为817元,乡镇为600元左右;半自理的收费标准为城区1021元,乡镇为700-800元;完全不能自理的收费标准为城区1200元,乡镇为800-1100%,如此的收费标准,对于那些收入偏低的老年人来说很难承受。一般来说,现在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80岁左右的占多数,到了这个年龄,孙子也大了,不用自己操心了,操持一日三餐也力不从心了,呆在家里对儿女来说是负担。但在我国,这一年龄层的老人退休工资都比较低,一般都需要儿女资助才能入住,这使很多老人心理上产生很大负担。有一个例子很典型,是新华网上的一篇报道。大连西岗区工人村街道的董

41、家长老人今年76岁,每月的退休金600多元钱。老伴75岁,患糖尿病,无退休金(据说这样一老养一老的家庭在大连市还有很多)。董家长和老伴早就想进养老院(注意:是养老院,他们还没敢想老年公寓),但他们跑遍了全市的养老院,-一般收费每人每月都在500元以上,最低的也得450元。董家长有5个子女,虽然都很孝顺,但其中2个下岗,2个退休,剩下1个在岗的,月收入只有600多元,而且家家都有上学的子女,对资助老人进养老院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董家长的退休金在大连市还不算低呢!大连市7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多数的退休金比他还低,他们都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退休的。那时的工资水平很低,在大连市这个年龄段的老人的退休

42、金大多数都在500元左右。如果进养老机构,要么不够,要么连看病吃药等必需的零花钱都一点儿剩不下。在大连市还有一部分享受每人每月221元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老人,还有一部分只靠每人每月154元遗属基本补助金生活的职工遗属老人。这部分老人如想进养老院,按目前的收费标准,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很多老人想住到养老机构去,但如果问起他们,却都说去不了。设施好的收费太贵,去不起;去得起的,条件又太差,不愿去。有位孝顺女儿,为了让她的老母亲晚年生活得好一些,跑了好几家养老院。在一家收费几百元的的养老院中,她看到七八个老人合住一间房,而且还没有卫生间。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不错的,每月收费2000多元,于是只好知难而

43、退,因为她老母亲的退休金每月只有700多元。据说在河南开封市有一家办得不错的老年公寓,收费合理,生活环境也好。院内鸟语花香,食堂很宽敞,室内都有卫生间和暖气,两人住一间。当地几位老教师去住了没多久,就都选择了放弃。原来一对教授夫妇只在那里吃了一顿早饭,就因为不合口味而打消了念头。有一位教师是听到那里一个月只能洗一次澡,就放弃了。现实的情况是:老年人需要住进老年公寓和各种养老机构的人很多,但社会能提供的数量、品种和居住价格远不能满足。据测算,在目前的社会生活水准下,要想把养老机构经营得能达到老人生活的起码要求,每人每月收费不能低于500元。今后,国家不再包办养老事业,依靠社会力量经营养老机构将是

44、今后的主要方向。因此,没人会去干赔钱的买卖。而且一些养老机构也面临经济问题。有的人将老人遗弃在养老机构就不管了,因此造成很多纠纷。据报载,天津市河北区劲松护养院的李久茹院长讲一个他们护养院里发生的一起不太愉快的事情。有一位老人是在2001年的7月30日住进来的。老人入住时的健康状况不是很好,不仅患有比较重的老年痴呆,而且还有脑梗塞的后遗症,全身都不能活动,同时他右腿骨骼性骨折,也就是说这位老人一点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老人入院之后,完全靠院里照料她。到今年2月27号,老人因为感冒有点咳嗽,发烧,院里跟家属沟通过,给老人吃点药,当时他们也同意了,用药之后老人的病情没有控制住,家属到院里就提出,这个

45、药是假的,然后就抢走一瓶药,从那以后使院里和家属的关系紧张起来了,再给家属打电话他们几乎不接,一打电话他听出是护养院他们就把电话放了。还有一次,他们给老人的女儿打电话,她女儿说,你不要再给我打,你有事情给我哥哥打电话,以后他死了,我可能都不去。这颇让护养院的同志反感,但是老人的病情控制不了,3月6日他们把老人送到医院,在住院期间,每天老人的用餐是护养院定点去送,每天24小时派专人在那儿照顾他,儿女几乎不去,到老人病情好转,应该把老人接回去了,院里又跟家属讲,希望他们能把老人接走,但是他还是不接,护养院只好把老人又接回来,一直到现在她还住在院里。但是从二月份以后,家属就再也不交费了,而且很少到护

46、养院看老人一眼。目前,在一些养老院,类似的纠纷不少,有的人把老遗弃在那里就不再过问,养老院只好将老人的家属告上法庭。除了观念之外,经济问题也是困扰老年公寓遍地开花的原因。我个人认为,为了应对老龄化的高潮,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使老年公寓这个巨大的市场得以开发。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儿的老年公寓呢?我觉得首先是价格不能太高,因为老年人只能靠退休金养自己,财力有限,不可能住高档住宅。二是房屋格局应该不能太封闭,既有独自生活的场所,也便于得到社区照顾。老年人大多害怕寂寞,而且高龄老人一般已经没有什么“隐私”,对“私密”的要求不是太高,而对聊天的要求较多,除了能得到照顾外,还能随时与老伙伴们交流。三是

47、既要有独立的厨房,又要有集体食堂。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愿意自己做点可口的饭菜则自便,若身体不适时也能到食堂就餐,儿女们来看望时,也可以不必太受累而到食堂进餐。四是公寓要有基本的家庭生活设施和独立的卫生间。五是医疗设施要健全,在老年人突发急病时能及时得到治疗。符合这些条件,基本上就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了。我总是私下暗忖:似我这般“矫情”的老东西,多半不招人待见:又不想多化钱,又要享受细致的照料,提了这么多无理要求”,如今都是市场化经济了,谁愿意干这赔本嫌吆喝的事儿呀?其实,嫌我矫情的人,只要不他年轻时不出意外,多半有一天也会活到变成我这样U多事儿”的老东西一一那时候你就知道上了年纪的人,为

48、什么都十分娇气了,因为我们的身体变脆弱了,更需要社会的特殊保护。而建设符合我们这个时代老年人要求的老年公寓,让大多数老人能安享晚年,则需要国家给政策了。让从事老年住宅开发的人有利可图。当然,微利即可。我公然地来矫情一下,也给想从事这种住宅开发的人,了解老年住宅市场一些借鉴作用,让他们在开发建设时不那盲目。权当我这是给他们作了点儿市场调查吧!近10年来,中国的每个家庭儿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中最明显的就是住房的改善了。这些年,没有搬过家的人似乎很少,人们忙着搬家、装修,不少人甚至成了装修的行家。成年子女基本上不再与父母挤在一起了,分开居住已相当普遍。同时,由于经济发展与人们对健康的重视

49、,高龄老人增多,使老年群体人数急骤扩大,很多老年人开始产生了到环境相对较好,又不太偏离城市的城郊居住的愿望,对老年公寓的需求也口益增加。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叫齐芳的老同志的“退休计划”,我觉得挺有代表性,不妨抄录在此。她说:我与老伴思虑再三,选定在家与在老年公寓相结合的养老方式,努力唱好夕阳三步曲。第一步:老“少”年美声曲(她的意思是老年早期)。我们身体强健,精力充沛,在家养老平日与子女分居,节假日子女回家,我们享受天伦之乐,心里踏实不孤单,心情舒畅,日子安然,感觉真美!平日里,老伴在外打工,一是锻炼身体,二是有个精神寄托,对社会做点贡献,三是增加点小小积蓄,手中有点钱,身体保平安。四是广交朋友,豁达健身心。我打门球,上老年大学唱歌、学文学,满负荷的生活方式,我觉得很有滋味。第二步,老中年夕阳曲(这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