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09762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定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保定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保定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保定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保定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定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定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保定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二。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目录一、规划背景1(一)“十二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情况1(三)存在的主要问题3二、发展思路4(一)指导思想5()基本原则5_(三)发展目标6I、l八、6(一)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保发展底线6(二)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助推现代农业发展7(三)提高气象融入服务水平,助力智慧城市建设8(四)加强生态环境气象能力,服务美丽保定建设9(五)加强预报预测能力建设,服务民生大局9(六)加快气象探测能力建设,实现基础业务现代化10(七)加快基层台站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一流”台站11四、重点工程H()智慧城市象服务-1:程11(二)现代农业气象服务

2、工程14(三)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升工程17(四)大气综合治理气象保障工程19(五)“一流台站”建设工程20五、重大政策及措施21(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落实21(一)明确事权划分,发挥资金效益22(三)强化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发展22(四)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22(五)健全法规体系,保障规划实施232016-2020年,是保定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建设“经济强市、美丽保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保定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谋划未来五年保定气象事业发展的大局,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气象预报预测预

3、警、综合气象观测能力,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气象保障水平,为我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气象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情况“十二五”期间,在市政府、河北省气象局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保定市的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气象整体实力明显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支撑作用不断提高,气象现代化体系基本建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建立了由“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出台了与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相配套的政府规章,制订和完善了以保定市重大气

4、象灾害应急预案为基础的应急预案体系。成立了市、县灾害防御中心的机构编制。推进部门间合作,建立健全了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部门应急响应机制。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向乡镇和农村延伸,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已经起步,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迅速,全市已发展了6800名农村气象信息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公众气象服务产品更丰富、内容更科学、渠道更畅通,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85分以上;重大天气过程服务精准、重大活动保障有力,决策服务更加主动、及时、有效;气象为农服务作用突出,人工影响天气效益明显,大气污染防治支撑有力。气象保障服务公众满意、部门称赞、领导肯定,气象工作影响更大、受益人群更广、效

5、益更高。气象基础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气象预报预测系统逐步完善,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有新进展,初步建立了精细化要素预报业务,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与影响评估。气象综合监测网逐步完善,编制实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拓展生态观测、环境监测、气候资源等观测领域;信息资料网络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气象技术装备保障能力得到加强。部门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显著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显著加强,党建工作走在市直机关前列。全面践行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要求,认真落实“两个责任”。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十二五”期间,全市获评省级文明单位10次,较“十一五”增长400%o“十二五”期间,全市获

6、得省级综合观测业务技术能手3人。在全省高空观测、地面观测、综合业务、人工影响天气等多项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优异成绩。(二)面临的形势保定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气象灾害频发的城市,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不断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水平,实现“一个全面建成、两个翻番、三个高于、四个明显提升“总体目标,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气象服务能力的需求;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气象保障能力的需求;三是环境治理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水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实现重大突破的气象服务需求;四是服务民生安全,坚守民生主线,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需求。(三)存在

7、的主要问题“十二五”期间,保定市的气象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对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象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气象服务的领域需要拓宽、方式需要改进,向社会化的气象服务机构提供信息资料和业务支撑的能力还不够;一些公共气象服务没有纳入社会公共服务,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和时效性不够,需要不断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覆盖面和均等化。二是气象预报预测能力亟需提高。社会公

8、众和各行各业对气象预报预测的期望越来越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综合观测能力和自动化水平、气象资料加工处理和共享供给能力等综合业务能力不强,需要加快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三是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不足。在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的探测范围、精度、时空分辨率等方面,尚不能满足精细预报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城市内涝、交通、旅游、环境、生态等领域的气象灾害探测能力滞后;气象灾害防御基层组织体系以及群防群控机制尚不健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所需的标准、规范等基础制度建设有待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资金投入不足,多部门联动的防灾救灾体系整体功能有待强化;气象灾害风险转移和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不高,全

9、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能力亟待提高。四是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有待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保障体系尚未形成,对极端天气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尤为不足,气候承载力评估、应急准备认证、巨灾保险等灾害风险管理能力薄弱,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大数据应用转化能力不足;大气污染源排查和污染事件规律研究还不够,大气污染防治的部门合作机制还不完善。五是应对经济转型发展能力不足。我市专业性的气象观测网、精细化的监测预警能力,针对性的气象服务能力与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重点在人工影响天气以及农业、环境、交通等专业气象领域差距明显。六是基层气象台站建设落后。保定市气象部门现有18个基层气象台站,由于社会发展

10、等客观原因,台站建设发展慢,台站占地面积小,近50%的县级气象机构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能满足业务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市近30%的气象台站不符合探测环境要求需要整体搬迁或局站分离建设。二、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坚守发展、生态和民生三条底线,围绕美丽保定建设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以气象现代化为主线,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发展气象事业,着力发展安全气象、民生气象、经济气象、生态气象,以抓好重大工程落实,不断增强气象综合实力,为决战十

11、三五、打好翻身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优质的气象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需求引领。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围绕经济强市、美丽保定建设需求,把绿色发展贯彻到气象事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升气象服务民生、促进生产、支撑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更高质量的气象服务成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如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出贡献。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协调中央和地方气象事业,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气象部门和各级政府共同推进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的新格局。统筹协调气象业务、服务和管理,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服务社会化、工作法治化,促进气象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坚持科技引领。坚持气象现代化发展方向

1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解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的难题,大力推进气象信息化,发展智慧气象,全面提升气象科技含量;建立和完善行业内外的开放合作机制,促进全社会资源和气象信息充分利用和共享,提高气象科技合作质量。坚持依法行政。扎实推进气象法制建设,科学组织气象灾害防御和气象服务供给,规范社会气象行为,培育和监管社会气象服务市场,营造依法发展气象事业、履行气象职责、管理气象事务的法治环境。(三)发展目标完善气象现代化体系,建立与气象现代化体系相适应的新型事业结构,到2020年,建成覆盖城乡、保障有力的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布局科学、功能先进的现代基础气象业务体系,技术领先、支撑有力的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

13、系,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到88%以上,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量达到30分钟,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气象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形成与国家气象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相适应,具有保定特色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事业整体实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三、重点任务紧紧围绕保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防灾减灾需求,进一步强化监测基础,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水平,达到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业务体系,提升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为保持保定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十三五”期间,着力完成以下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保发展底

14、线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落实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和保定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1-2020年),市、县成立气象灾害防御中心,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城乡基层综合服务管理等平台建设内容,推进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和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的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队伍。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地方性法规、预案及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应急联动机制,落实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转移机制,发展气象指数保险。强化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支撑,发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评估、区划和预警服务业务,提高城市规划及重大工程建设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

15、行性论证水平。完善气象应急保障系统,提高对突发环境事件、森林火灾、重大社会活动的应急气象保障能力。(二)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加快农业气象分中心建设,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和业务服务平台,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全生育期的系列化农业气象服务,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服务,及时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和完善保定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提升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保障,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强化市、县级气象部门为农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保

16、定农业气象服务系统,提高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发展的气象保障能力。丰富气象服务产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产品,实现气象服务产品多样化、精细化,保持公众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完善多渠道气象信息传播平台,推动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完善农村信息员队伍,强化农村气象服务。加快气象监测预警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气象信息服务站行政村全覆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气象保障能力。加强科普宣传,开展气象科普基础设施和示范项目建设,构建多元化气象科普平台,提高气象知识普及率。(三)提高气象融入服务水平,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气象服务均等化。强化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保

17、障,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开发多样化、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完善气象信息发布系统,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公众服务满意度。发展智慧气象。全力推进“互联网+”气象,促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气象深度融合,实现观测智能、预报精准、服务开放;以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为突破口,推进气象公共服务数据化、在线化、均等化,实现智慧气象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充分融合,强化供电、供热、供气、交通、城市防涝等城市生命线气象保障服务。加强交通、能源、物流、旅游气象服务。完善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推进气象与交通部门、公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拓宽气象服务

18、信息发布渠道,全面提升交通气象服务水平。围绕能源“节约、清洁、安全”发展需求,开展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普查和监测评估,强化风电功率、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电网安全运行气象服务。加强物流气象服务,开发物流气象服务系统,实现天气预报产品、路况信息实时共享,提供物流线路的观测预报预警信息。将气象服务融入“智慧旅游”,加强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开展旅游景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及特种景观气象预报服务技术的研究,建立信息收集与共享机制,整合加工与旅游安全相关的各类服务信息,完善智能化旅游气象服务系统,提升保定“智慧旅游”发展水平。(四)加强生态环境气象能力,服务美丽保定建设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完善空气

19、质量预报和重污染天气预警系统建设,增强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强化生态气象服务,建立气象灾害对生态影响预警指标体系,开展气候变化对森林、湿地等主要生态区的影响评估,提升气象为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保障能力。加强以春季小麦抗旱、西部山区经济林木的防雹和以水库蓄水为目的的增雨作业体系建设。完善市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建立现代化的人工增雨、防雹业务技术系统,提高市级人影指挥中心的监测、资料采集、指挥决策等综合能力;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保障系统;建立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评估系统,配合省局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科学实验研究。加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化人工增雨(雪)防雹业务布局,完善人工影响天

20、气作业指挥系统,提高人工影响天气装备保障水平和作业能力,实现人工增雨(雪)年增水量达2.1亿立方米,防雹保护面积达到80万亩。(五)加强预报预测能力建设,服务民生大局加强天气预报能力建设。以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为核心,建立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的气象预报业务;发展基于影响的预报和基于风险的预警业务,完善临近预警、短时预报、中短期预报业务体系;建立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发展数值预报释用和集合预报技术,开展3公里和城市1公里气象要素预报业务,稳步提高24小时晴雨预报和气温预报准确率;完善灾害性天气监测和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分区预警准确率和预警时效。加强气候预测能力建设

21、。完善延伸期预报和月、季、年预测业务体系,开展延伸期重要天气过程、月季灾害趋势和灾害性气候事件影响预测,重点开展针对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的发生时段、强度、持续时间的预测;建立客观化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开展市县两级候观测分析和预测产品,提高气候预测水平。加强气象数据环境建设,健全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完善部门间资料双向共享机制,建立标准化资料共享流程。开展气象资料再分析业务,提升气象数据质量和可用率。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气象及相关行业数据进行融合分析,提升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六)加快气象探测能力建设,实现基础业务现代化加快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提高大气及相关系统数据采集能力,发展立体化、网格化综

22、合气象观测系统;完善气候观测网,提高精度观测能力;优化天气观测网,实现对天气的立体化、高覆盖观测,重点提升垂直观测能力;完善区域气象灾害观测网布局,站点空间分辨率达到城区3公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5公里、平原10公里,提高中小尺度突发灾害监测能力;建立部门间大气观测站网规划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各类大气观测设施建设,提升农业、交通、水利、生态、环境、风能、太阳能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气象观测能力;统筹应用社会化观测资源,加强全社会气象数据收集和共享。加强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提升综合观测系统实时运行监控能力,探索观测设备的社会化保障机制,加强各类观测系统设备级质量控制,实现气象观测站实时运行率达95%

23、,气象观测数据可用率达99%o(七)加快基层台站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一流”台站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编制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完善基层气象台站总体建设规划。加快基层气象台站业务用房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建设基层综合气象业务平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气象灾害防御指挥平台,升级改造基层气象台站信息网络系统,提高基层台站对气象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作用。四、重点工程围绕保定市重大发展战略,特别是针对经济整体转型、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绿色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着眼气象事业发展重大任务,拟在“十三五”期间开展以下重点气象工程建设。(一)“智慧城市”气象服务工程1 .申报理由及必要性。保定市是气象

24、灾害种类较多的地区之一,暴雨、干旱、冰雹、霜冻、大雾、大风、雷电等气象灾害发生强度大、频率高,对粮食生产、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等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深化改革要求的进一步加强,现有的气象服务存在不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存在着应对防灾减灾的需求;存在着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存在着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存在着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的需求本工程旨在改善现有不足状况,积极建立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从防御入手,最大限度化解气象灾害风险,提高全市气象防灾减灾水平。2 .建设内容及规模。(1)建设气象灾害立体观测站网。建成布局合理,地基和空基观测综合集成、功能完善、运行稳定、

25、质量可靠的立体气象观测系统。全面实现观测业务现代化,观测要素、布局和时空分辨率适应预报服务需求。基本实现重点区域雷达探测无盲区,具备云探测、全球定位系统的大气垂直精确探测的综合地基观测网,优化增加地面天气观测站网布局,山洪重点防治区约5公里,一般防治区约10公里。(2)建设智慧城市气象综合监测平台。一是建设基于物联网、智能传感器的智能感知系统,对天气气候系统的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开展长期持续稳定的观测,依托省级气象大数据资源池和气象云服务平台,实现对重大气象灾害发生的前兆、过程、落区、程度的全程定量监测;二是完善综合监测平台运维保障系统,提高综合监测系统运行监控能力。完善1个市级,18个县级

26、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系统。将气象监测基础设施维护纳入政府购买服务之中,强化气象综合监测基层队伍建设。(3)建设智慧城市气象服务平台。一是建立城市运行气象保障服务平台,提高城市运行的保障能力。二是建立基于城市运行的决策服务平台。三是建立集气象信息服务和科普于一体的社区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四是建立基于新媒体的公众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微信、网站)。五是建立基于互联网+,发展气象+旅游、气象+城管、气象+交通等专业专项气象信息服务平台。(4)建设智慧城市气象业务支撑平台。加强气象资料的分析处理,提高精细化预报业务水平,加强上级数值预报产品的使用和精细化预报产品加工处理,提高预报预警两性两率。建立精细化预报平台

27、,实现城市24小时逐时预报,72小时实时滚动预报发布业务,实现乡镇预报的全覆盖。建立重大灾害天气过程的灾害预警机制,提高灾害风险影响预估能力。(5)建设智慧城市气象大数据平台。强化气象部门以外数据的共享、采集、处理,为业务支撑平台和服务平台提供支持。如:地下管网信息、高分辨率地理信息、承载体社会经济数据、交通流量信息、旅游景点实景监控信息等等。(6)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推进市、县突发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建立突发预警发布传播机制,依托社会资源,融入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平安保定建设,拓展信息发布渠道,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结合,实现预警信息的多部门共享和快速发布,提高信息发布的及时性、覆

28、盖面。(7)建设基础数据库和风险评估系统。建立市级气象灾害防御基础信息数据库,1个市级,22个县(市、区)级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及评估系统。(8)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和信息发布系统。完善省市县三级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指挥平台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完善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18个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和5个防雷示范工程。3 .工程投资:17338万元。4 .建设年限:本工程建设年限2016年一2019年,建设周期为48个月。5 .效益分析:工程项目实施后,将形成覆盖全市,立体、连续、自动化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进一步提高对灾害天气的监测能力,满足保定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和信息互通共享等需求;通过提

29、高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和提升气象灾害防御组织协调能力,提高气象信息员队伍素质,以及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将极大地提高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效率,快速调度各成员单位联合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二)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工程1 .申报理由及必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保障,而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如何趋利避害是重中之重。作为农业大市的保定,西部山区盛产大枣、核桃、苹果等干鲜果品。根据保定市“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在在安新、徐水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2个,总面积200万亩;建设2-3个国家级农业园区,4-5个省级农业园

30、区。围绕山区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要求,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保定农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在农产品优势区建立布局合理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监测体系,对增强农业防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和减轻因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建设内容及规模(1)生态经济沟保障子工程林果气象监测系统建设。联合农业公司,气象科技公司建立林果气象数据实时监测、实景监测终端50100个。开发“互联网+气象”精准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建立林果气象灾害指标体系,适宜度评价、灾害风险预警及服务系统。完善“二微、一网、一端、一系统”建设,与社会主体联合打造“生态经济沟服务”众包服务平台。太行山林果气象试验站建设。根

31、据“一县一品”中选定的本地特色果树,实现物候观测的常态化,出台物候观测技术规范和流程。依托小气候站建设林果物候监测基地和气象灾害防御实验示范基地;在不同海拔梯度建设标准林果小气候观测站50个,用于科学试验数据采集。(2)现代农业园区保障子工程气象监测系统建设。根据“一县一品”中选定的本地特色果树或经济农作物,出台物候观测技术规范和流程,开展物候观测,建立数据库。在农业园区联合农业公司,气象科技公司建立气象数据实时监测、实景监测终端100-200个。开发“互联网+气象”精准农业气象服务系统。研发普遍适用的特色农业观测业务平台,兼容各类农作物观测数据的入库,存储、调取。建立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适

32、宜度评价、灾害预警及服务系统。完善“二微、一网、一端、一系统”建设,积极融入农业科技IlO网络平台,与社会主体联合打造“农气服务”众包服务平台。园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以“八有标准”建设气象基础设施20-30套(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共同投资)。(3)农业保险保障子工程。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建设。与保险公司、保险大客户建立数据代表性强的气象灾害监测网,完善对大风、雷电、冰雹等气象灾害监测机制和网络。市保险气象信息服务中心建设。依托气象服务中心,与保险行业协会共同投资建设保险气象服务中心业务平面(专兼职人员3-5人);开发气象保险专业服务平台,实现气象、保险数据共享,形成“气象预警+风险防范+保险信息服务

33、”一体化服务平台。农业气象保险指数研发系统建设。与保险公司联合开发,实现农作物保险精细化费率厘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探索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设计。3 .工程投资:3300万元。4 .建设年限:本工程建设年限2016年一2020年,建设周期为60个月。5 .效益分析: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工程包括农业气象监测、农业气象方面的情报、农业气象灾害防治、农业气候划分、农作物产量预测、农业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内容。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工程的实施,对提高粮食安全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显著减轻因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云水资

34、源开发利用提升工程1 .申报理由及必要性。保定市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存在资源性缺水,春冬季节沙尘、雾霾频繁发生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问题,围绕水生态修复、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完善全市人影作业队伍管理机制,完成地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标准化建设任务。建立功能完善、运行可靠、适应各类天气系统的作业指挥和效果评估系统。完善人影运行机制,实现全市人影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加快发展现代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防雹减灾、改善生态环境,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水资源与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高防灾减灾科学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2 .建设内容及规模。(1)加强地基人工增

35、雨作业能力。主要包括:完善15个地面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站点的升级建设;更新火箭发射系统12套。开展无人机春秋冬三季增雨(雪)作业试验。引进先进火箭防雹系统在西部山区选择1-2个作业点开展火箭、高炮防雹对比试验。(2)加强云水资源监测能力。依托气象监测网适当增加监测站点,在重点增雨作业保障区、山区防雹保护区建设移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和多通道微波辐射仪;在全市22个县级人影基地,分别布设多通道微波辐射仪、全自动激光雨滴谱仪、激光测云仪、雾滴谱仪、能见度仪、六要素自动气象站。(3)建设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和技术保障基地。主要包括:新型作业技术示范和作业设备检测平台。(4)加大科研合作,科学开展增

36、雨效果评估和新型设备使用的实验,提高人影水平。(5)建设市级人影安全监控及可视作业指挥系统,将固定、流动作业点全部纳入实时市局监控指挥范围。3 .工程投资:1240万元。4 .建设年限:本工程建设年限2016年一2020年,建设周期为60个月。5 .效益分析:工程实施后,将建成技术装备比较先进、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统筹集约、省市县协调发展、与国家及京津冀区域联动的保定市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体系和工作体系,人工增雨、防雹应用技术研发应用取得重要成果,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协调指挥和科学作业水平得到增强;可有效提高保定人工影响天气开发云水资源能力和技术水平,在现有人工增雨(雪)、防雹作业效益基础上

37、,每年可多增加降水2亿立方米以上,增加经济效益约1.5亿元;再增加防雹作业保护面积50万亩以上,增加经济效益近亿元;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在服务农业生产、缓解水资源紧缺、防灾减灾、保护生态等方面的社会效益。(四)大气综合治理气象保障工程1 .申报理由及必要性气候变化对生态与环境产生极大影响,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保定市空气质量全国倒数的地位形势严峻,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环保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市委市政府将“还保定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作为实现“3344”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措施,也为气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气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

38、环境气象观测网,建立健全生杰环境气象监测评估和评价系统,提高极端气候事件监测水平和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修复提供优质气象保障。2 .建设内容及规模。(1)建设气候和生态气象观测站网。依托气象监测网适当增加监测站点和特种设备,在我市有代表性的生态类型区建设生态气象地面观测和国家级台站气候观测网;市区内新建多要素自动站8套;市域内建设由1部风廓线雷达、2部云高仪、18部降水现象仪、10套称重式降水和2部低空超声测风仪构成的边界层气象观测网;由卫星遥感监测和综合地面卫星接收站构成的综合遥感观测系统。(2)增加空气成分监测能力。在保定站增加空气负离子观测业务;在保定站增加气传花粉

39、观测业务;在保定建设1个臭氧柱总量及廓线监测站;在保定、涿州、深源3个站点增加总降尘量监测业务;在保定市布设1套环境气象移动应急监测设备;在徐水、曲阳2个县级市建设反应性气体监测站,实现对大气中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0)、臭氧(03)、二氧化氮(No2)、氮氧化物(NOx)和氨类气体含量的监测。(3)建立气候、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完善精细化的延伸期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建设环境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和空气重污染气象预报预警系统。3 .工程投资:1895万元。4 .建设年限:本工程建设年限2016年一2020年,建设周期为60个月。5 .效益分析:该工程完成后,可实现对保定基本气

40、候状态、气候变化事实的连续、高精度观测,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气候与气候变化分析与研究提供基础气候观测资料;将提高我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为政府部门大气污染防治调控、大气污染源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我市生态环境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修复提供气象保障。(五)“一流台站”建设工程1 .申报理由及必要性。基层气象台站是气象事业的根基和气象工作的基础,是气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是提高气象预报预测、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基本保证,是实现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保定市气象部门现有18个基层气象台站,列全省第一位,按照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基层气象机构基

41、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气发201416号)进行统计,近50%的县级气象机构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能满足业务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的施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难度越来越大。2 .建设内容及规模。主要包括:2个台站整体搬迁,1个市级业务用房建设,7个基层台站业务用房建设和2个台站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共计建设业务用房建筑面积8854平方米。3 .工程投资:4016万元。4 .建设时间及进度:工程建设年限:2016年一2020年。5 .效益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改善了基层气象台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基层气象台站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42、优质气象信息服务,社会效果显著。五、重大政策及措施为保障“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确保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提出以下政策措施建议:(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落实继续加强和完善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各单位要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气象事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按照职责分工,落实目标责任,积极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建立本规划与省以及相关行业规划之间的衔接机制。加强领导,科学组织,推动各层次、各领域、各区域气象事业协调发展。完善对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制度,建立规划实施评估与动态修订机制,适时开展规划的修编和调整工作,确保规划的科学有效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落实。(二)明确事权划分,发挥资金

43、效益进一步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和相应的资金渠道,明确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把增强气象能力建设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逐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强气象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工程效益,加强气象事业稳定运行和维持保障。(三)强化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将气象科技创新纳入保定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组建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整体开发”的

44、人才工作指导方针,将基层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队伍纳入各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素质优良的气象人才队伍,为气象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四)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和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的新要求,要稳步推进气象服务体制、业务科技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调整气象服务供给方式,强化政府气象职能,激发社会市场活力。优化气象总体业务布局,创新科技驱动发展机制。建成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五)健全法规体系,保障规划实施要进一步加强气象法规建设,继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发挥好法律法规对十三五规划的政策支持作用,在立法的导向和指导思想上,重点放在

45、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上,放在对气象法精神的具体落实上;要认真贯彻执行气象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气象工作的重要文件,依法加强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预警信息传播、人工影响天气、雷电防护等工作,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政策环境。附表保定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年限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总投资(万元)资金来源预期效益备注申请国家投资省投资市县投资“智慧城市”气象服务工程保定2O16年2O2O年(1)建设气象灾害立体观测站网。建成布局合理,地基和空基观测综合集成、功能完善、运行稳定、质量可靠的立体气象观测系统。全面实现观测业务现代化,观测要素、

46、布局和时空分辨率适应预报服务需求。基本实现重点区域雷达探测无盲区,具备云探测、全球定位系统的大气垂直精确探测的综合地基观测网,优化增加地面天气观测站网布局,山洪重点防治区5公里,一般防治区10公里。(2)增强气象装备保障能力。完善1个市级,18个县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系统。(3)建设基础数据库和风险评估系统。建立市级气象灾害防御基础信息数据库,1个市级,22个县级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及评估系统。(4)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和信息发布系统。完善省市县三级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指挥平台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完善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18个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和5个防雷示范工程。(5)建立城市安全气象

47、保障系统。完善保定市和22个县级城市积涝风险预警和安全运行气象保障系统,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17个气象防灾减灾社区,实现发布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17338518340212834工程项目实施后,将形成覆盖全市,立体、连续、自动化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进一步提高对灾害天气的监测能力,满足保定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和信息互通共享等需求;通过提高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和提升气象灾害防御组织协调能力,提高气象信息员队伍素质,以及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将极大地提高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效率,快速调度各成员单位联合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保障工程保定2O16年2O2O年(1)农林小气候站建设。全市范围内建设苹果、核桃、梨、桃、大枣、葡萄等农林小气候观测站50个,(2)实景监测基地建设。全市范围内实景监测基地5个。(3)粮棉小气候站建设。全市范围内优质粮棉农业气象监测网络小气候观测站3个。(4)实景站点监测。市域内建设实景监测3个。(5)农业气象实验基地建设.徐水、涿州各建设农业气象试验基地1个。(6)林果实验基地建设。顺平、易县各建设林果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