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审计关口前移强化内部审计职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审计关口前移强化内部审计职责.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推ifi审计关口前移,强化内部审计职责引言随着我国公立医院规模的不断发展与扩大,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高。如何合理的配置审计资源、构建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应有的作用,是现阶段公立医院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伴随着公立医院改革日益深入,公立医院管理内涵与运营模式呈多元化、复杂性,内部审计作为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也被赋予了更高标准的使命与职责。在新时期,公立医院应正视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审计关口前移的现状与困境进行分析,更加积极主动的推动审计关口的前移、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责,才能确保公立医院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屹立不倒。面对挑战和机遇,新时代的内部审计不仅在审计业务范围上
2、不断拓展,在制度规范执行落实、内部控制管理、各类经济风险防范化解、医院合规有序经营等方面的监督、评价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而且相比于传统查错纠弊的事后审计,审计介入节点也不断前移,逐步延伸到事前、事中,甚至是过程全覆盖,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监督。一、审计关口前移的现状与困境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实际工作中,审计关口前移存在一定的困境与难点:(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难以获得保障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相关规定制度均明确指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规定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参与可能影响独立、客观履行审计职责的工作。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也明确指出“单位
3、的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属于不相容岗位,应当相互分离。”各级各类法规政策,均要求内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保持独立性,不参与具体业务执行,以确保内审人员从全局、整体的角度去评价风险,客观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可能导致的后果及准确的责任归属,保证审计监督、评价与建议的客观、公正、合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单位内审机构、内审人员常常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面临着许多影响独立性的工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屡屡发生。如公立医院在采购业务流程中,内审人员几乎会以监督的身份参与采购业务的论证、招标谈判、合同会签等工作,如果在这些环节中不小心“越俎代庖”或不得不“越位履职”,那后续内审人员再对该项经济业务进行
4、专项审计将违背“内审独立性”原则,无法确保在未来相关的审计活动中百分百做到客观、公正。(二)认知上的限制与差异1 .审计价值观念的差异。一般而言,事后审计的工作量虽然大,但由于是既定的事实,特别是涉及财务损失或挽回的价值,容易出成果。而事前审计、事中审计虽然防患于未然,把风险扼杀于萌芽状态,但审计量化的价值容易被低估。2 .业务部门认知的矛盾。审计关口前移,内审人员提早对相关经济业务进行相应的审查,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限制”或“推迟”经济业务进度,容易引发业务部门的误解,产生矛盾。(三)内审机构设置不够健全1 .虽然各级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要求医院应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足专职审计人员,以满足医
5、院内部审计部门正常履职、开展工作的需求。但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内审部门并未独立设置,而是与其他职能部门合并设置,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工作的效率受到影响。同时,人力配备与工作量不匹配,影响内审工作定位的合理性。参与采购招投标(谈判)、经济合同会签等业务已成为医院内审部门常态化的日常监督工作。以笔者所在医院为例,内审人员两名,年审核经济合同数量五百余份,且合同类型涉及服务、货物、工程、信息类、科研等多种业务;年参加招标谈判等监督工作百余次,涵盖项目近四百项。在目前内审人员有限的情况下,仅合同会签和谈判监督等常规监督工作己挤占内审部门开展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专项审计工作的时间与精力
6、,导致内部专项审计业务开展时间受限、范围较窄、作用有限。2 .专业受限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与广度。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涉猎多领域的知识。目前公立医院内审人员几乎是财务专业出身,工程专业、法律专业等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微乎其微。内审人员专业的局限性造成审计范围相对受限,一般是对账务报表例行审计检查,查错纠弊。(四)审计信息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大数据时代,各类经济业务涉及的信息数据复杂繁多且分散,单靠人工统计、测算、分析的工作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审计的工作需求。但大多数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缺失或不够完善,严重制约内部审计工作数据信息的整合与分析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部审计的工作效
7、率与质量。二、推进审计关口前移,强化内部审计职责公立医院应以审计关口前移为契机,创新审计理念,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实现审计全覆盖,加大力度揭示公立医院运营发展中各类风险隐患,强化内部审计职责,构建防控结合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助力医改,确保公立医院合规有序的运营发展。(一)树立底线思维,厘清内审职责,确保“独立性”在审计关口前移工作中,内审人员应从审计角度合理合规的开展监督、评价与建议。以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公正地监督整个经济业务流程,不得兼任与内审不相容的工作职责,提供的是建议而非最终意见,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二)加强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人员队伍建设1 .
8、取得领导支持,建立健全内审机构,确保其独立性与权威性;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与工作流程;配备不同专业层次且数量充足的内审人员,优化审计队伍结构。可以在内审机构内部分门别类地设置不同方向的审计小组,将专项审计业务和关口前移的日常审计监督(诸如招标谈判、合同会签等经济业务)区分开,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独立性。甚至可以再进一步细分业务类别,这样才能确保内审人员在各项各类审计工作中合规有序的进行监督、评价与咨询工作。2 .内审人员应不断加强学习,积极拓展业务知识面,主动学习与医院运营发展相关的知识体系,充实自我。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注意增强风险意识,全面提升执业综合素质,坚持谨慎、客观、严肃的工作
9、态度,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开展。此外,内审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还需要注意审计方式的运用、沟通技巧的变通,避免与被审计对象或其他业务科室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与矛盾,提高审计效率。(三)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当前,多数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以事后审计为主,对于事前、事中审计关注度不够或缺乏。尽管事后审计能够评估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相对准确地对存在问题进行评价与定性,并进行相应整改,但属于事后补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的管理与发展。随着公立医院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与不断拓展,经营风险随之加大,审计关口前移势在必行。医院应开展风险导向型审计,以风险评估为主,关注不同风险问题,选择审计重点,预防和控制风险。同时鉴于目
10、前医院内审人员数量有限,且医院经济业务复杂繁多,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可从业务金额、业务性质等因素界定审计关口前移的业务范围,重点把握高风险领域,有针对性地设置审计关口前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防范共性问题,从源头上规范业务流程,提升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1 .总结经验、防患未然。内审人员要善于总结归纳工作中发现的突出、主要的问题,建立风险清单,通过交流沟通、风险提示等各种方式提醒、监督业务科室从始至终规范业务流程。2 .以风险为导向、加强靶向监督。重点关注高风险、易出错的经济业务,加强对该类业务的审计力度与频次,有的放矢,提高审计效益,逐步从重点关口前移过渡到过程全覆盖的审计模式。3 .内审人员也
11、应与时俱进,具备全局眼光,以多种方式不断拓展内部审计监督的广度与深度,将传统的事后审计逐步延伸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乃至全过程监督和评价经济活动,构建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四)以审计关口前移为契机,从建章立制、规范流程、风险管控等方面,同步推进和完善医院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审计部门应加强与纪检监察、财务、人事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与信息共享,形成多部门联动,贯通监督机制,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督促,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助力公立医院的合规有序运营与发展。1 .强化审计问题整改到位及整改结果运用,以审促改,以改促运营规范。第一,要持续抓好审计整改,压实责
12、任,密切关注及跟进整改工作。对已完成的整改事项要巩固成果、转化运用;对尚在整改的事项要加快进度、尽快完成;对需长期整改事项要有序推进、实现审计问题整改见底清零”。医院应促进内部审计整改结果的应用与转化,通过完善内部审计整改制度,及时跟踪整改进度,确保整改到位。通过经验交流或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深度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彻底解决与处理好深层次问题,以进一步规范各类经济业务的合规有序,形成经济业务内部良性有效的循环与闭合,实现审计整改的作用与意义,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要善于举一反三,建立“点问题、批处理”的内生整改机制,避免出现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到位和屡查屡犯的情况,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对于整改
13、不到位或屡查屡犯的现象要加大处罚与监管力度,以真正推动系统性解决问题,实现“治已病、防未病”,促进相关工作规范管理。第三,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公立医院应完善内部审计通报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应及时与科室绩效、个人评优晋升选拔等工作紧密结合。审计的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层决策提供服务参谋,同时对于审计发现的体制机制上的风险与漏洞,医院要及时完善与规范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流程,切实把审计结果转化为治理效能。2 .规范医院经济业务流程的内控管理,保证制度有力执行、落实到位。以合同会签为例,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要求,对经济合同实施归口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诸如,主办部门作为经办部
14、门在订立合同前必须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主体资格、经营范围、履约能力、资信情况、委托代理权限等相关证明材料。应对合同标的、数量、工期、质量、验收等全部条款进行认真审查,同时对合同的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法务部应对重大金额或重要业务的经济合同的内容、条款进行全面审查,对于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风险提出减少或避免的措施和意见,以确保医院权益;内审机构作为监督部门的职责是监督整个业务流程是否按流程制度执行,诸如合同的会签流程是否合规、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存在廉政风险等。只有各司其职,认真履职不缺位,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3 .健全配足医院的法务岗位。医院应提高
15、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认识到法务人员的重要性。法务人员不仅在合同会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能为医院相关的法律事务出谋划策。(五)借助外部审计力量,形成内外监督合力基于人力不足、业务受限等各种因素导致内部审计效果与质量被削弱的情况不可避免,公立医院可寻求外力,选择优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开展审计工作以弥补内部审计的短板,拓展审计范围,促进单位内审机制的完善,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六)善用信息化手段与工具,优化审计方式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公立医院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信息化制度体系,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构建大数据内部审计工作模式,有效提高审计能力、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顺
16、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内审人员要坚持科技强审,要善于利用信息化平台的共享资源提取大量数据,借助信息化工具加大数据整理与分析力度,拓展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弥补传统审计方式与审计资源不足,大幅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发现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效率性。诸如,推进经济业务信息化流程,对重要经济业务可进行实时动态监控,跟踪经济业务是否规范有序,争取第一时间发现风险,做到风险早回避、早降低、早控制。结语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监督管理,监管的重要性不亚于医院运营管理。内部审计作为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应不断创新审计资源配置、业务管理和结果运用等机制,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不断强化并完善内部审计职责,提高内部审计效能,为公立医院运营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