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增学生实验观察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增学生实验观察能力.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摘要)小学科学教学具有创造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有机融合科学教学,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构建高效课堂。而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策略,希望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观察能力;核心素养1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317(2024)06053-055小学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
2、力的重要环节,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往往存在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实践机会、课程内容难以引发学生兴趣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以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借助丰富多样的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的规律和本质内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的学科综合素养。一、确定实验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学生能够长久保持学习动力的关键性因素,就是学习兴趣。学生只有保
3、持浓厚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界以及科学实验中的各类现象主动观察,长此以往,就会逐步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为此,教师应开展趣味性实验教学,用形象生动的实例,呈现复杂和抽象的理论知识。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还能让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获得对科学课程魅力和乐趣的切身体验和感悟。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和启发,要根据不同的验内容,确定不同的观察目标,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参与实验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此,教师应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为了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教
4、师要精心设计课前导入和课程结束环节,以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实验项目。学生可以合作设计和制作科学实验、发明创造,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例如,在教学“动力小车”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入项目驱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设计与创作”等实际项目。鼓励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小汽车模型,用橡皮筋、气球或螺旋桨等,实现小车的运动。这种项目驱动的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此外,在课程结束之后,为了检查
5、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还可给学生布置科学小探究任务,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学生可以测试他们设计的小车或其他装置,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改进,运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也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进行科学小发明,从而充分激发研窕科学的兴趣。二、强化实验体验,增强学生观察能力实践体验是观察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及方法。因此,在实践体验策略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自然环境中,如植物园、动物园、公园等场所,让他们通过观察真实的自然环境,了解植物、动物的生长发育、相互关系和对环境的影响等。这样,
6、学生就可以从实践中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探究问题。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环节和项目。例如,让学生观察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特性,或者观察不同物体的热量传导和热量辐射等科学实验。这些实验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式,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科学观察的积极性,进而促使学生爱上科学观察。又如,教科版科学五下设计、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一课的教学,根据上节课讲授的有关船的知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观察不同种类的船只,真实、形象地向学生讲解与船有关的知识。通过观察,学生能够获得船的种类、大小、形状等
7、方面的知识,了解船的结构和构造,了解船的基本原理。还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船的设计和制作。这种组合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创造潜力,增强合作意识,其教学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三、运用比较实验,强化学生观察意识教师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运用比较观察的形式,能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不同实验内容的差异,通过观察和对比,强化观察意识。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对比实验,引导学生深入总结和分析多个实验内容、方法、流程和结果。这样,既可以将学生好奇心充分激发出来,还能引导学生对每个实验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生活是科学实验的主要来源,同时又要在生活中有效运用科学原理。教师要有机融合学生生活
8、与科学实验,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实验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为此,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在对比实验中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有机融入生活化素材和资源,引导学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例如,在磁铁有磁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以下观察活动。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玩过磁铁吗?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物品容易被磁铁吸引吗?那么我们今天就共同来测试老师带来的物品。”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猜想哪些物品能够被磁铁吸引。接着,组织学生在组内动手实践,通过比较实验的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看看究竟哪些物品容易被磁铁所吸引。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对这些物品的不同点进行
9、比较。最后,教师因势利导,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利用磁铁找一找身边能被吸引的铁制品有哪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试验和观察,由此产生了实验结果。这种方式,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在比较观察活动中,学生能够真切地体验科学活动,深刻认知科学理论,由此促进自身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四、结合生活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应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实践引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现象,并在现实生活中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热情,教师可以将实验活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项目主题。教师可以设计与家
10、庭、社区或环境相关的实验项目,这样,能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愿和动力。例如,在教学“天气”单元的内容时,由于天气密切联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学生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要根据每天的天气情况进行运动锻炼和穿衣等。而天气的变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也同时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素材。如,通过观察云,可预测未来的天气,这就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在课后实践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学校操场上,对天空中云朵的形状进行观察。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的想象力自由驰骋,并根据观察结果,对第二天可能的天气情况进行推测。最后,根据实际的天气情况,印证推测结果。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代
11、气象技术,本单元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制作天氟预报,让学生通过对天气预报的关注,拓宽知识视野,充分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意识到培养自身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这样,就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自身的观察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领域内的专家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让学生了解项目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学习科学的重要性。五、优化实验评价,检验学生观察能力科学教育的评价不仅仅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包括道德品质、创新能力等。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笔试、口头答辩、实验报告、项
12、目展示等。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实验观察能力、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反思他们的学习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以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彩虹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问题,帮助他们认识到保护自然界的重要性。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明白光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创设实际情境,如户外实验、自然环境考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奇观,如在阳光和水珠的作用下观察彩虹。通过这些实际情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学原理和自然界的美丽,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在教学评价中,除了评价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也应评价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对自然界的认识。学生的实验报告、口头报告或项目展示,可以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以此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具有科学素质、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未来人才。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是小学科学课的宗旨和任务之一,而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也能对学生观察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实验引导和对比实验观察,在实践项目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