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_T 14011-2023 页岩气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和预测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B_T 14011-2023 页岩气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和预测要求.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75-010CCSE11N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140112023代替NB/T140112016页岩气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和预测要求Shalegas-Technicalrequirementofseismicdataprocessingandinterpretationandprediction202310112024-04-11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础工作15地震资料处理36地宸资料解释57地震综合预测6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NB/T1401120
2、16页岩气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和预测技术规范,与NB/T14011-201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引导语,增加了引用GB/T31483、GB/T33685和GB/T33684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的表述,删除了“脆性”“地应力”“总有机碳含量”等术语(见第3章,2016年版的第3章);b)增加了页岩气甜点指标及解释预测流程厘定(见4.3),原4.3和4.4位置调整(见6.1和6.2);c)对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与现行规范重复的内容进行了规范性引用,不再罗列(见5.15.6);d)增加了处理试验中共炮检距矢量片相关内容和要求(见5.2);e)增加了叠前深度
3、偏移中各向异性处理有关要求(见5.3.13);f)增加了OVT或COV域地震数据处理有关要求(见5.3.14),原条款序号顺延;g)增加了处理资料归档中宽方位处理归档数据有关要求(见5.6.2);h)更改了地震资料解释内容,并增加了质量控制、报告编写和成果提交内容(见6.16.7,2016年版的6.1和6.2),将原“沉积相带预测”有关内容移至“地震层序地层解释”下(见6.5,2016年版的7.5.1);i)更改了地震预测中岩石物理分析、地震正演模拟、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反演等内容,并调整其位置(见7.17.4,2016年版的7.17.4);j)增加了地震预测中各向异性裂缝预测要求(见7.5.6
4、),更改了地应力预测的有关要求(见7.5.8);k)“综合评价”不再单独列章节,重写并考虑开发程度高的情形(见7.6,2016年版的第8章);D将原“优质页岩预测”更改为“甜点要素预测”(见7.5,2016年版的7.5),增加了孔隙度、含气量(见7.5.3、7.5.4)等预测要求,其他保留内容的相应条文表述进行了更改;m)将“地震预测成果图件、成果检查、成果报告和成果归档”等章节调整至“地震综合预测”下(见第7章,2016年版第9章第11章),并对有关要求进行相应的更改(见7.77.9)。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准化技术
5、委员会(NEA/TC26)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油气分公司、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分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喜武、陈亚琳、刘倩、陈军芳、侯艳、刘宇巍、徐云贵、王飞、薛野、姚秋昌、许杰、王畅、黄旭日、潘树林、邹贤军、苟其勇、蒋立伟、孟庆利、朱斗星、张昊。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6年首次发布为NB/T14
6、0112016;本次为第一次修订。页岩气地震资料艇解释和预测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页岩气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和预测工作中的基础资料准备、具体工作环节及相应的成果质量检查、成果报告和资料归档等方面的技术内容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页岩气地震资料处理、解释、预测与综合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1483页岩气地质评价方法GB/T33684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GB/T33685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GB/T39541
7、页岩气藏描述技术规范NB/T10839页岩气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规程SY/T5928地震勘探资料归档规范SY/T5933地震反射层地震地质层位代号确定原则SY/T6732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规程SY/T6749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规程SY/T7002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31483.GB/T33685和GB/T33684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基础工作4.1 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4.1.1 地震好!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按照GB/T33685和SY/T6732的规定执行。4.1.2 地震解释和预测基础资料41.21三l三收集与整理按照GB/T33
8、684、SY/T6749和SY/T7002的规定执行,应包括但不限于:地震叠前方位道集数据;微地震监测解释成果数据。41.22 4收集与整理按照GB/T33684、SY/T6749和SY/T7002的规定执行,应包括但不限于:岩相及成像测井解释成果数据;地层压力和地应力数据。41.23 三51收集与整理按照GB/T33684、SY/T6749和SY/T7002的规定执行,应包括但不限于:岩心裂缝描述数据;岩石力学实验数据。4.2 基础资料检查4.21 地敷建基础资料检查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4.22 地IK解释和预测基础资料检查按照GB/T33684和SY/T6749的规定执行,并
9、要求:a)工区内宜有1口井以上的横波测井资料,如果没有,可通过虚拟方法计算得到横波测井资料;b)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频宽、保真度、偏移距范围和方位角分布等关键参数应适合地震反演。4.3页岩气甜点指标及解释预测流程度定页岩气甜点评价指标及其标准按照GB/T31483的规定执行,页岩气地震解释预测宜包括图1中所列的主要技术工作环节,并按照相应流程进行。资料淮备与检查T地震属性分析构危地层解杼岩石物理分析T地震正演模报一地质甜点预ltI-曲臣嫁台崩工程相立网制图1页岩气地震解峰预溜主要技术工作环节和流程5地震资料处理5.1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页岩气地震资料处理设计中应突出各向异性处理,重
10、视各处理步骤的振幅质量控制。5.2 癖献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处理试验中应进行共炮检距矢量片(OVT或COV)道集划分及细分试验。5.3 姻瞅术要求5.3.1 格急换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5.3.2 观濡槌定义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5.3.3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5.14 子波T性处理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5.15 WeiE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5.16 叠前去噪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叠前去噪应采用保真方法,注意保护低频有效信号。5.17 7丽卷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5.18反榔I按照GB/T336
11、85的规定执行,反褶积宜利用测井资料优选参数。5.3.9速度分析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5.H0Kn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5.3.11 叠后时间偏移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5.3.12 *前时间偏移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速度模型修改应满足页岩层成像合理、信噪比高、偏移后道集拉平等要求。5.3.13 叠前深度偏移5.3.13.1数据准备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地表起伏较大时应将数据校正到合适的地表圆滑面,若实施逆时偏移(RTM),应有炮域数据。1.1.1.2 2方法参数试验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1.1.1.3 3速度建模按照GB/
12、T33685的规定执行,宜求取倾斜各向同性(TTI)介质或垂直横向各向同性(VTI)介质各向异性参数,且空间分布特征符合构造形态和地质规律,确保偏移后道集校平。1.1.1.4 4偏移处理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应满足如下要求:根据地震资料品质、构造特征、各向异性特征和勘探目标选择偏移方法;出深度域共成像点(ClP)道集,道头数据保留方位信息建立各向异性速度场。1.1.1.5 5质量控制检查图件包括:a)偏移速度场和偏移方法试验剖面;b)纵向、横向层速度剖面;c)不同构造部位的CIP道集:d)纵向、横向叠前深度偏移(时间域和深度域)剖面;e)各向异性处理参数与成像剖面叠合图;D连井剖面
13、。1.1.14 OVT或CoV域地震数据史理1.1.14.1 页岩气工区若为宽方位或全方位观测系统采集地震数据,可开展OVT或COV域数据处理。1.1.14.2 在交叉排列上应按照炮线距和检波线距等距离划分,抽取炮检距矢量片集,形成具有大致相同方位角和炮检距的OVT或COV道集。1.1.14.3 3OVT或COV数据集存在炮检距缺失、覆盖次数严重不均时,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并保证单一OVT片的偏移距、方位信息规则化。1.1.14.4 OVT或COV道集上可选择进行能量补偿、噪声衰减处理。1.1.14.5 OVT域偏移成像可采用常规的KirChho行偏移处理。1.1.14.6 偏移
14、后的螺旋道集同相轴存在波浪现象时,应进行方位时差校正,消除方位各向异性的影响,校平道集。1.1.14.7 应与解释结合,确定方位角划分方案,形成分方位叠加数据。1.1.14.8 质量控制检查图件包括:a)共炮检距矢量片炮检距和方位角分布图;b)规则化前后覆盖次数图;c)方位各向异性校正前后螺旋道集;d)方位各向异性校正前后偏移剖面;e)分方位叠加剖面。1.1.15 叠前道集资料切理1.1.15.1 采用的处理技术应做到相对振幅保持。1.1.15.2 应校平共反射点道集上的有效反射同相轴,并保留大反射角的反射信息。1.1.15.3 偏移后保留方位信息的螺旋道集处理按照SY/T7002的规定执行。
15、1.1.16 祚资都惜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5.117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5.4 终成果剖面显示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5.5 成果验收与质i价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方位各向异性校正后的螺旋道集宜突出各向异性特征。5.65.6.1 姻蝴随告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5.62按照SY/T5928的规定执行,针对宽方位处理,归档数据还应包括:a)方位各向异性校正前后螺旋道集的纯波数据:b)方位各向异性校正后分方位、全方位趣加的纯波和成果数据。6地震资料解群6.1 地震反射层位的命名地震反射层位的命名按照SY/T5933的规定执行。6.2 地震
16、反射层位的标定纵波地震反射地质层位的标定按照GB/T33684的规定执行。转换波地震反射层位的标定按照SY/T6749的规定执行。6.3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6.3.1 层位解释按照GB/T33684的规定执行。6.3.2 断层解降与分级评价6.3.2.1 断层解释按照GB/T33684的规定执行。6. 3.2.2断层分级评价按照GB/T39541的规定执行,还可采用智能化断层自动识别技术,对断层进行综合拾取和组合,并进行分级分类评价。6.4 构造成图按照GB/T33684的规定执行。6.5 地震层序地层解舞按照GB/T33684的规定执行,宜开展页岩目的层段岩相识别,包括但不限于:a)建立页岩岩
17、相(组合)的测井相、地宸相识别模式;b)基于地震岩相识别模式,预测页岩岩相(组合)的三维空间分布。6.6 地曩解释质检查按照GB“33684的规定执行,优质页岩岩相地震识别应符合地质规律。6.7 成果报告编写与成果提交按照GB/T33684的规定执行,可提交页岩岩相(组合)地震识别成果图件。7地震综合预测7.1 岩石物理分析按照SY/T7002的规定执行,针对页岩目的层,还宜满足如下要求:a)根据测井数据,开展页岩气特征参数测井岩石物理分析;b)根据岩石物理测试标定测井数据,构建适合相应地区和页岩层系特征的岩石物理模型;c)基于测井岩石物理分析和岩石物理正反演,遴选适合工区各甜点要素的敏感参数
18、。7.2 地覆正演模拟按照SY/T7002的规定执行,针对页岩目的层,还宜满足如下要求a)可基于岩石物理参数进行测井尺度一维地震正演模拟;b)可综合测井数据及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设置正演模型参数,开展二维或三维正演模拟:c)可根据正演模拟分析结果,建立该区页岩气储层及甜点地震响应模式。7.3 地震属性分析按照SY/T7002的规定执行,针对页岩目的层,还宜满足如下要求:a)刻画不同尺度断裂,可利用相对保真保幅的地震资料提取相干、曲率、最大似然等地震属性:b)预测词层参数,可提取相对振幅保持资料的有关振幅类属性;c)预测含油气性,可提取时频类有关属性;d)提高页岩特征参数预测的可靠性,可进行多属性
19、分析。7.4 地反演7.4.1 )m5W三三按照GB/T33684的规定执行,若无横波资料,可利用经验公式或岩石物理模型计算得到。7.42 地震资料例域按照SY/T7002的规定执行。7.43 叠后地震反演按照SY/T7002的规定执行。7.44 4叠前地震反演按照SY/T7002的规定执行,针对目的层,叠前地震反演还宜满足以下要求:a)根据叠前弹性参数和各向异性参数反演测试情况,选择合适的反演方法:b)根据实际资料情况确定参与反演的入射角度和方位角度范围,确定合适的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方法和参数;c)在具备三维三分量地宸资料的情况下,可开展多波地震资料联合反演或转换波地宸资料独立反演,获取目标储
20、层弹性参数和各向异性参数;d)可依据岩石物理模型选择对应的反射系数方程,建立包含各向异性的低频模型,针对叠前方位道集进行VVAZ和AVAZ分析,得到登前方位各向异性反演结果。7.5甜点要索预测7.5.1 页岩厚度利用岩石物理分析结果,选择页岩储层弹性参数门槛值,从反演的弹性参数计算得到页岩厚度值。7.5.2 有机碳总含(TOC)根据岩石物理分析建立的预测模型,将反演的弹性参数数据体转化为有机碳含量数据体。7.s311三r根据岩石物理分析建立的预测模型,将反演的弹性参数数据体转化为孔隙度数据体。7.5.4n*根据岩石物理分析建立的预测模型,将反演的弹性参数数据体转化为含气量数据体。7.a5蝌根据
21、岩石物理分析结果,选择适合研究区的脆性计算模型,将反演的弹性参数数据体转换为岩石脆性指数数据体。7.56螃1.1.1.1 通过岩石物理正演,获得不同尺度裂缝地震响应特征。1.1.1.2 通过登后地震资料的方差、相干、曲率或最大似然等属性,获得大尺度断缝描述。1.1.1.3 采用方位各向异性分析,获得小尺度裂缝密度与方位。1.1.1.4 采用VTl各向异性分析,获得低角度裂缝描述。1.1.1.5 完成的裂缝发育强度和方位成果图件,可通过成像测井及岩心描述结果进行验证。1.1.7 地层压力利用地层速度体,选择合适的压力预测模型,获得地层压力分布。1.1.81.1.8.1 优选地应力计算模型,并进行
22、可靠性评价。1.1.8.2 宜采用VTI各向异性模型,计算单井地应力。1.1.8.3 优选弹性理论模型,计第三维地应力大小。1.1.8.4 采用高精度曲率和构造应变等地震属性,确定水平地应力方向。7.6 甜点评价7.6.1 页岩气甜点要素地震预测应综合考虑页岩地质特征、工程需求、资料品质和技术方法等条件。7.6.2 综合地质和工程甜点要素预测结果,优选各个要素的权重,划分甜点分级有利区。7.6.3 6.3在开发程度高、钻井资料丰富的页岩气区块,可通过地质建模方法,获得精细甜点分布。7.7 地震预测成果图件7.7.1质量控制图件: 页岩层精细标定图; 岩石物理分析交会图; 测井标定的目标层弹性参数剖面图; 目标层弹性参数平面图;一目标层弹性参数反演的误差分析图。7.7.2成果图件:研究区构造图;研究区裂缝分布图;研究区页岩厚度分布图;一研究区ToC、孔隙度、脆性、含气量分布图;一一研究区地层压力、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应力差等地应力分布图:一研究区甜点综合评价图。7.8 地震预测成果检查按照NB/T10839的规定执行。7.9 地震预测成果报告按照GB/T33685的规定执行。7.10 地震解释和预测成果归档地震解释和预测成果归档按照SY/T5928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