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控制回路故障的判断和检修方法与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LC控制回路故障的判断和检修方法与技巧.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P1.C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其维护检修方法和技巧,很多电工都不得法,笔者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从事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和管理工作,对P1.C开发应用和维修工作特别感兴趣,积累了较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技巧。1、P1.C输入与输出一只小小的P1.C灵活地控制着一个复杂系统,所能看到的是上下两排错开的输入输出继电器接线端子、对应的指示灯及P1.C编号,就像一块有数十只脚的集成电路。任何一个人如果不看原理图来检修故障设备,会束手无策,查找故障的速度会特别慢。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根据电气原理图绘制一张表格,贴在设备的控制台或控制柜上,标明每个P1.C输入输出端
2、子编号与之相对应的电器符号,中文名称,即类似集成电路各管脚的功能说明。有了这张输入输出表格,对于了解操作过程或熟悉本设备梯形图的电工就可以展开检修了。但对于那些对操作过程不熟悉,不会看梯形图的电工来说,就需要再绘制一张表格:P1.C输入输出逻辑功能表。该表实际说明了大部分操作过程中输入回路(触发元件、关联元件)和输出回路(执行元件)的逻辑对应关系。实践证明如果你能熟练利用输入输出对应表及输入输出逻辑功能表,检修电气故障,不带图纸,也能轻松自如。2、输入回路检修判断某只按扭、限位、线路等输入回路的好坏,可在P1.C通电情况下(最好在非运行状态,以防设备误动作),按下按扭(或其他输入接点),这时对
3、应的P1.C输入点端子与公共端被短接,按扭所对应的P1.C输入指示灯亮,说明此按扭及线路正常。灯不亮,可能按扭坏、线路接触不良或者断线。若进一步判断,按扭如果是好的,那么用万用表的一根表笔,一头接P1.C输入端的公共端,另一头接触所对应的P1.C输入点(上述操作要小心,千万不要碰到220V或UoV输入端子上)。此时指示灯亮,说明线路存在故障。指示灯不亮,说明此P1.C输入点已损坏(此情况少见,一般强电入侵所致)。3、输出回路检修对于P1.C输出点(这里仅谈继电器输出型),若动作对象所对应的指示灯不亮,在确定P1.e在运行状态下,那么说明此动作对象的P1.C输入输出逻辑功能没有满足,也就是说输入
4、回路出故障,按前面讲的,检查输入回路。若所对应的指示灯亮,但所对应的执行元件如电磁阀、接触器不动作,先查电磁阀控制电源及保险器,最简便的方法,用电笔去量所对应P1.C输出点的公共端子。电笔不亮,可能对应保险丝熔断等电源故障。电笔亮,说明电源是好的,所对应的电磁阀、接触器、线路出故障。排除电磁阀、接触器、线路等故障后,仍不正常,就利用万用表一只表笔,一头接对应的输出公共端子,另一头接触所对应的P1.C输出点,这时电磁阀等仍不动作,说明输出线路出故障。如果这时电磁阀动作,那么问题在P1.C输出点上。由于电笔有时会虚报,可用另一种方法分析,用万用表电压档量P1.C输出点与公共端的电压,电压为零或接近
5、零,说明P1.C输出点正常,故障点在外围。若电压较高,说明此触点接触电阻太大,己损坏。另外,当指示灯不亮,但对应的电磁阀、接触器等动作,这可能此输出点因过载或短路烧牢。这时应把此输出点的外接线拆下来,再用万用表电阻档去量输出点与公共端的电阻,若电阻较小,说明此触点已坏,若电阻无穷大,说明此触点是好的,应是所对应的输出指示灯已坏。4、程序逻辑推断现在工业上经常使用的P1.C种类繁多,对于低端的P1.C而言,梯形图指令大同小异,对于中高端机,许多程序是用语言表编的。实用的梯形图必须有中文符号注解,否则阅读很困难,看梯形图前如能大概了解设备工艺或操作过程,看起来比较容易o若进行电气故障分析,一般是应
6、用反查法或称反推法,即根据输入输出对应表,从故障点找到对应P1.C的输出继电器,开始反查满足其动作的逻辑关系。经验表明,查到一处问题,故障基本可以排除,因为设备同时发生两起及两起以上的故障点是不多的。5、P1.C自身故障判断一般来说,P1.C是极其可靠的设备,出故障率很低,但由于外部原因,也可导致P1.C损坏。例1:一只工作电源为220V的接近开关,其输入P1.C信号触点两根引线与接近开关的220V的电源线共用一根4芯电缆,一次该接近开关损坏,电工更换时,错把电源的零线与输入的P1.C的公共线调错,导致送电时烧坏了3路P1.C输入点。例2:一次系统电源变压器零线排因腐蚀而中断,导致接入P1.C
7、220V电源升到38OV,烧坏了P1.C底部的电源模块,后整改时增加了380/220V的隔离控制变压器。例3:西门子S7-200的P1.C输出公共端标I1.、21.等,工作电脑为AC1.IN表示,+24V电源为1.+M表示对初学者或经验不足者容易搞错。如果错把1.+M当作220V电源端子,送电瞬间即将烧坏P1.C24V电源。根据长期工作经验可以知道,P1.C、CPU等硬件损坏或软件运行出错的概率几乎为零,P1.C输入点如不是强电入侵所致,几乎也不会损坏,P1.C输出继电器的常开点,若不是外围负载短路或设计不合理,负载电流超出额定范围,触点的寿命也很长。因此,我们查找电气故障点,重点要放在P1.
8、C的外围电气元件上,不要总是怀疑P1.C硬件或程序有问题,这对快速维修好故障设备、快速恢复生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笔者所谈的P1.C控制回路的电气故障检修,重点不在P1.C本身,而是P1.C所控制回路中的外围电气元件。附P1.C控制回路详解一、控制回路的基本要求1 .能进行手动跳、合闸和由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实现自动跳、合闸,并在跳、合闸动作完成后,自动切断跳合闸脉冲电流(因为跳、合闸线圈是按短时间带电设计的)。2 .能够反应断路器的分、合闸位置状态。3 .能监视下次操作时分、合闸回路的完整性。4 .具有防止断路器多次重复动作的防跳回路。5 .有完善的跳、合闸闭锁回路。二、典型的控制回路Ol基本的
9、跳、合闸回路上图为简化后的跳、合闸原理图,+KM和-KM代表正、负电源,D1.为断路器辅助触点,HQ、TQ分别为合、跳闸线圈。注意:手合/遥合/重合闸动作接点并不是同一个合闸出口接点,手跳/遥跳/保护跳也不是同一个跳闸出口接点,此处简化是为了方便理解。假定断路器在合闸状态,断路器辅助接点D1.常开接点闭合。当保护装置发跳闸命令,跳闸出口接点闭合,通过正电源一跳闸出口接点一D1.-TQf负电源构成回路,跳闸线圈TQ得电,断路器跳闸。断路器完成跳闸动作后,D1.常开接点断开跳闸回路,D1.常闭接点闭合,为下次合闸做准备。断路器合闸过程同理,此处不再赘述。利用D1.常开接点断开跳闸电流,一是为了防止
10、跳闸出口接点粘连造成跳闸线圈TQ烧坏(因为TQ的热容量是按短时通电来设计的);二是因为如果由跳闸出口接点来断开跳闸电流,由于接点的断弧容量不够,容易造成接点烧坏,这就为下一次保护跳闸(或合闸)埋下了隐患且不易被发现。02监视回路以上的回路是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前面提到的控制回路的基本要求,控制回路应该能够反映断路器的位置状态以及跳合闸回路的完整性。所以我们在回路中增加了TWJ、HWJ来监视跳闸回路、合闸回路的完整性。图中用绿色表示。HWJ和TWJ分别为合、分闸监视继电器。当开关在分位时,D1.常闭触点闭合,TWJ继电器所在回路导通,TWJ动作,在本图下方的TWJ常开触点闭合,分位指示灯点亮,反
11、应断路器在分闸位置,合闸回路完好。同理合位指示灯亮时,指示断路器在合闸位置,跳闸回路完好。此时有一个问题需要思考?在分闸监视回路导通时,有电流流过合闸线圈HQ,会不会引起断路器合闸误动作?答案是不会的,因为在分闸监视回路中串入了限流电阻R,回路中流经的电流会很小,低于合闸线圈HQ的启动电流值,因此并不会合闸。03跳、合闸保持回路在分、合闸操作时,发出的遥合/分指令一般为几百毫秒的高电平脉冲,为防止该脉冲在分、合闸操作结束前失效,保证分、合闸动作完全,需要加入保持回路。直观上讲就是为了防止跳、合闸出口接点先于D1.辅助接点断开,导致分、合闸动作未完成,因此增加了跳、合闸自保持回路。详见图中蓝色部
12、分。其中HBJ和TBJ分别代表合、跳闸保持继电器,Sl代表储能弹簧的行程节点。当合闸操作时,HBJ继电器导通,HBJ常开触点闭合,这时无论合闸出口接点是否断开,合闸回路都会通过HBJ触点导通,完成合闸操作,此时无论合闸出口接点是否先于D1.辅助接点断开,都不会影响断路器合闸。分闸同理。但是增设HBJ继电器有一个弊端,发出合闸命令HBJ动作后,此时合闸回路的通断完全由辅助接点D1.决定,如果弹簧未储能,断路器无法正常合闸,D1.常闭触点就一直闭合,合闸电流一直存在,易烧毁HQ,所以要串入储能弹簧的行程节点S1.04合后继电器(KKJ)断路器分、合闸操作一般有就地手动、远方遥控以及保护装置自动控制
13、三种方式,控制回路应该具有区分保护装置动作和人为操作断路器的功能,所以还应加入合后继电器(KKJ),详见图中紫色部分。前面我们介绍过手合/遥合/重合闸并不是一个接点,结合图中的紫色部分我们可知:CHJ为重合闸接点,TJ为保护跳闸接点,YHJ为遥控合闸接点YTJ为遥控分闸接点,HHJ为合后继电器,QK为开关操作把手简单介绍一下QK开关把手当把手位置在远方时,、接点导通,可进行遥控操作。当把手位置在就地合闸时,接点导通,完成就地合闸操作。当把手位置在就地分闸时,接点导通,完成就地分闸操作。图中的KKJ继电器为双位继电器,当手动(遥控)合闸时,KKJ继电器动作,置“1”,并且始终保持直到分闸才返回;
14、当手分/遥分触点闭合时,KKJ继电器返回,置0,并且始终保持直到合闸才返回。由于存在二极管(单向导通),CHJ和TJ是不会触发KKJ继电器的,KKJ的作用是用来判断是正常的分合闸操作,还是故障时保护装置的跳合闸动作。当正常的分合闸操作时,KKJ应变位,当保护动作跳合闸时,KKJ应不变位。KKJ的常开接点提供给“事故总”信号以及重合闸装置使用。05防跳回路所谓防跳并不是防止“跳闸”而是防止“跳跃”。跳跃指的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断路器不断重复跳合一跳合一跳的过程。导致跳跃的原因如下:发生跳跃会导致导致故障电流多次冲击,损坏断路器甚至爆炸。防跳回路详见图中红色部分,其中TBJV为防跳继电器。当保护装
15、置动作时,跳闸回路中有电流流过,防跳回路中的TBJ常开触点闭合,此时如果发生合闸触点黏连的情况,合闸命令一直发出,那么合闸触点一TBJVfTBJ这条回路导通,防跳电压继电器TBJV将会电压自保持,自保持中的TBJV触点闭合,在HBJ旁的TBJV常闭触点将断开,切断合闸回路,防止断路器“跳跃二如果跳闸期间没有分闸命令存在,则在断路器完成分闸后,跳闸回路被D1.常开接点断开,TBJ电流线圈失电,此时由于合闸接点一直是断开的,不能形成TBJV电压自保持,复归。TBJV重新闭合,合闸回路完好,不影响下次的跳合闸。由以上动作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防跳的本质就是“防合”,将断路器保持在“跳闸”状态,防跳由跳闸
16、回路防跳电流继电器TBJ启动,合闸回路防跳电压继电器TBJV保持实现。下面来思考两个问题:防跳回路的存在会不会影响正常的合闸?不会影响正常合闸的,因为在正常的分合闸过程中,分闸指令发出后TBJ启动防跳回路,同时自保持跳闸回路,在跳闸完成后辅助接点D1.会切断跳闸回路,TBJ失电,退出防跳回路。此时并不会影响正常合闸。会不会出现TBJ还未启动防跳回路,辅助接点D1.就已经断开跳闸回路的情况?如果TBJ动作不迅速,快速完成跳闸后,TBJ不能合上,确实无法启动防跳回路,所以要求TBJ防跳继电器的灵敏度必须要高,接于跳闸回路的TBJ电流线圈,要求其在分闸时造成的压降要小,规程规定不能大于控制电源额定电
17、压的5%oTBJ电流线圈的额定动作电流不能大于分闸电流的50%,保证TBJ在跳闸过程中可靠动作。06控制回路的闭锁为保证断路器工作的安全,控制回路往往采取多种闭锁措施,当条件不满足时,禁止断路器的操作。常见的闭锁回路一般有三种:(1)断路器的操作系统异常时对分、合闸回路进行闭锁。当液压机构的液压、空气操动机构的空气压力过高或过低,弹簧操动机构弹簧未储能,SF6断路器的SF6压力低等,这些都将串接在跳、合闸回路中的常闭接点断开,不允许断路器分合。(2)存在不同电源需要并列的场合,断路器控制回路要增加同期闭锁回路。(3)为了满足防误操作需要,在断路器的操作回路中应增加防误闭锁回路,在不具备操作条件时将控制回路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