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证书 水盐代谢障碍及酸碱平衡紊乱相关考试考点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兽医证书 水盐代谢障碍及酸碱平衡紊乱相关考试考点全套.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畜牧兽医证书水盐代谢障碍及酸碱平衡紊乱相关考试考点第一节水盐代谢障碍水和电解质是构成体液的重要组成成分,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2部分。细胞内液是大多数生物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而细胞外液则是组织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摄取营养、排出代谢产物,因此,体液总量、分布、渗透压及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一日这种稳定遭到破坏,即可引起水盐代谢障碍和酸碱平衡紊乱,从而影响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一、水肿(一)水肿概述组织间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蓄积过多,称为水肿。水肿液在体腔内蓄积过多时,称为积液或积水,如胸腔积水(胸水)、腹腔积水(腹水)、心包腔积水、
2、脑室积水等。水肿发生于皮下时,称为浮肿。当组织器官发生炎症而出现方肿时,称为炎性水肿。水肿发生于全身时,称为全身性水肿;出现于局部时,称为层部性水肿。器官、组织水肿的一般形态变化特征是:体积增大,被膜紧张,颜色变浅或苍白,温度下降,弹性降低,功能减退。这些变化是因水肿液过多蓄积,压迫经织、细胞以及毛细血管,致使毛细血管闭锁,并使组织细胞与血管隔离,从而造成胞缺血、缺氧、代谢障碍等所致。(二)病因和机理正常情况下,组织间液的量是保持相对恒定的。这种恒定的维持有赖于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和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动态平衡。一旦这2种平衡发生障碍,就可能引起水肿。1.组织间液循环障碍在生理状态下,组织间液与血
3、液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的维持,决定于2种力量的作用:一种是促使体液滤出毛细血管的力量,即毛细血管的血压和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另一种是促使体液回流入毛细血管的力量,即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的静水压。这2种力量的对比,决定着液体滤出或回流的速度。在生理情况下,毛细血管动脉端的滤出力量大于回流力量,故液体滤人组织间隙;而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则回流力量大于滤出力量,故组织间液流入毛细血管内。同时,另一部分组织间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内,经淋巴途径流入血液。这样就可维持组织间隙内液体的相对动态平衡(图4.1)o以上诸多因素中的任何一种因素发生异常,都可能造成组织液循环障碍,促使组织间液蓄积。Q)毛细血
4、管壁通透性增强生理状态下毛细血管仅允许水分、各种离子成分(如钠离子、葡萄糖等)和少量白蛋白通过。在病理状态下,许多因素都可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这类因素包括以下几点。组织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增多、氢离子浓度升高等,均可使毛细血管基底膜发生变性、液化,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有些细菌毒素(如葡萄球菌毒素、败血性链球菌毒素)或蛇毒素等含有透明质酸酶,可分解毛细血管壁上的透明质酸,使通透性增强。体内产生的某些血管活性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激肽类、腺昔、乳酸等,均可增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临床上所见炎性水肿、中毒性水肿、变态反应性水肿等的形成机理,主要是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所致。(2)组织液渗透压
5、升高常因组织缺氧、炎症及组织损伤崩解产物(蛋白崩解产物、核昔、肽类、钾等)在组织间隙蓄积,或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组织间隙渗出增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此外,当心、肝、肾功能不全时,水、钠在组织间隙内蓄积,可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弓I起血浆液体成分向组织间隙渗出明显增加而发生水肿。一般在局部炎症过程中,引起局部组织间液渗透压升高,出现局部水肿。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时,可使渗出到组织间隙中的液体成分增多,而回流人毛细血管静脉端的组织间液减少,造成组织液增多。如果增多的程度超过淋巴回流的代偿限度,则弓I起水肿。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压升高,当各种原因引起
6、静脉淤血时,都可使静脉压升高,组织液回流受到限制,因而出现水肿。如心力衰竭时引起全身性水肿,肝硬变时引起腹水,妊娠时子宫压迫器外静脉引起后肢水肿等。(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是使组织液回流入血的主要力量因此,当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回流减少,生成增多,可出现水肿。这种水肿常是全身性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血浆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含量,因为它的含量多、分子小、吸水性强,对渗透压影响大。一般认为,每100m1.血浆蛋白质总量低于5g,或白蛋白含量低于2g时,即可发生水肿,称为低蛋白质性水肿。造成血浆蛋白质降低的原因很多,可因饲料品质低劣、搭配不当造成的蛋白质摄取不足,消化
7、道疾病时消化与吸收障碍;肝功能不全时蛋白质合成减少,肾病综合征时丧失蛋白质过多等所致。淋巴液回流受阻组织间液除了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入血外,一部分从淋巴管道回流人血。当淋巴管阻塞后,使组织间液回流减少而引起水肿,称为淋巴性水肿。淋巴管阻塞常见于淋巴管炎、肿瘤压迫等。止匕外,心力衰竭、全身性淤血静脉内压升高时,亦可使淋巴液回流受阻,从而导致水肿。2,水、钠潴留正常时,机体对水、钠的摄入和排出量,通过容量调节和渗透压调节来维持动态平衡,保证体液总量和组织间液量的相对恒定。其中肾脏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如肾对水、钠排出减少,就可能引起组织间隙水、钠潴留,而导致水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或肾小管对水、钠重吸
8、收增多,都会妨碍肾脏对水、钠的排出。Q)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球炎症时,肾小球机能障碍,滤过率下降。心力衰竭、肝硬变、腹水等,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随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亦降低;同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通过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反射地引起交感一肾上腺髓质兴奋,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加之肾血流量降低,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增多,又能使肾小球人球动脉收缩,从而加重肾小球缺血,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2)肾小管重吸收增多肾小管重吸收增多是决定体内水钠潴留的主要方面。引起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激素。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任何
9、能使抗利尿激素或醛固酮分泌增多的因素,都可引起肾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多。另外,肝功能严重损伤影响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灭活,也可促进或加重水肿的发生。肾血流重新分布。动物的肾单位有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2种。皮质肾单位接近肾脏表面,它们的髓裨较短,因此重吸收水、钠的作用较弱。髓旁肾单位靠近肾髓质,它们的髓神长,重吸收水、钠的作用也比皮质肾单位强得多。正常时,肾血流大部分通过皮质肾单位,只有小部分通过髓旁肾单位,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力衰竭、休克),可出现肾血流的重新分配,这时肾血流大部分分配到髓旁肾单位,使较多的水、钠被重吸收,导致水钠潴留。以上所述,是水肿发生的一般原因和机理,但具体到疾病过程
10、中出现的水肿,多数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临床上对具体病例要做具体分析。(三)水肿类型依据水肿发生的原因,临床上将水肿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心性水肿左心衰竭可引起肺水肿,右心衰竭则引起全身性水肿。左心衰竭,肺部血液回心受阻,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大量渗出引起肺水肿。右心衰竭引起的全身性水肿,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下疏松结缔织丰富的部位和身体下部的水肿最为明显。心性水肿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水钠潴留和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这2种因素。2 .肾性水肿肾性水肿属于全身性水肿,是肾脏疾病的重要体征。肾功能不全和肾炎时都可能出现全身性水肿。肾性水肿在临床上的表现是以皮
11、下组织疏松部位,特别是眼睑、阴囊、腹部皮下等部位最为明显。当肾功能不全和肾炎时,都可因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增多,或血浆蛋白大量从尿中丧失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水肿。肝性水肿多见于肝硬变。在肝脏严重硬变的情况下,引起肝功能障碍,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使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同时,因肝功能障碍,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使体液中这2种激素含量升高,使肾小管重吸收水、钠加强,导致水钠潴留,并引起全身性水肿。此外,肝硬变时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造成腹腔内器官静脉淤血,使门静脉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血浆液体大量的漏出到腹腔内,因而可引起腹水。
12、4 ,营养不良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又称为恶病质性水肿。常见于动物慢性饥饿、营养物质缺乏、慢性传染病、严重寄生虫病、恶性肿瘤等。在这些疾病过程中,都能引起低蛋白血症,同时有不同程度的代谢障碍,主要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因而引起全身性水肿,并且伴有机体消瘦和贫血等体征。5 ,中毒性水肿和炎性水肿中毒性水肿和炎性水肿是指机体遭受各种毒物或致炎因素作用后所引起的水肿。主要是由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显著增强,同时组织内组织分解产物蓄积,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滞水性增强所致的局部性水肿,常伴有局部充血、肿胀现象。(四)常见水肿的病理变化1.水肿液的特性依水肿的原因不同,可分为非炎性水肿和炎性水肿2类。非炎性水肿时
13、,由血管渗出的液体称为漏出液;炎性水肿时,由血管渗出的液体称为渗出液。两者主要区别见表4.1o2 .水肿组织的形态变化由于水肿器官和组织结构不同,呈现病变特点也不同。Q)皮肤水肿眼观,皮肤肿胀明显,颜色苍白,弹性降低,质如面团,指压留痕且恢复缓慢。皮肤切面富有液体挤压时流出大量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水肿部位的皮下组织呈胶冻样。如水肿液浸及肌间结缔组织,则间质明显增宽,呈白色条状纹理(彩图4.2)o镜检,可见皮下组织间隙增宽,其中有大量液体,间质中胶原纤维肿胀,甚至崩解。结缔组织细胞、肌纤维、腺上皮细胞肿大,胞浆内出现水泡,甚至发生坏死。腺上皮细胞往往与基底膜分离。淋巴管扩张。HE染色标本中水肿
14、液可因蛋白质含量多少而呈深红色、淡红色或不着染(仅见于组织疏松或出现空隙)。(2)黏膜水肿黏膜高度肿胀,半透明,严重时呈胶冻样,触压有波动感。(3)肺水肿眼观,肺体积增大,表面光亮湿润,可形象地描述为水汪汪,亮晶晶。由于水肿液存在于间质与肺泡腔内,使间质增宽,并因吸人空气和肺泡内水肿液相混,形成泡沫样液,故肺切面上有大量泡沫样液体从肺组织间与支气管内流出(彩图4.3)o镜检,肺泡内充满的淡红色液体中,混有少量脱落的肺泡上皮。炎性水肿时,水肿液中还有白细胞成分。在增宽的肺间质中可见到淋巴管扩张。(4)肝、肾、心、脾等水肿眼观,由于肝、肾、心、脾等组织结构致密,肿胀不明显,只是表现为被膜较紧张。镜
15、检,肝脏水肿时,水肿液主要蓄积于肝细胞索与窦状隙之间,持久性肝水肿可导致肝细胞萎缩。肾内水肿液存在于肾小管之间,使间质变宽,肾小管受压迫。心脏水肿时水肿液出现于心肌纤维之间,使心肌纤维分离,甚至萎缩与变性。(5)脑水肿眼观,脑沟变浅,脑回变扁平,脑室扩张,内含大量脑积液。镜检,神经细胞肿胀,严重时发生变性、核浓缩、虎斑小体消失等变化,脑实质内毛细血管充血,血管周围淋巴间隙扩张,充满液体。(五)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水肿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水肿发生的部位、程度及持续时间。一船轻度水肿除去原因即可恢复。但严重或持久水肿,发生于重要器官时,可因水肿液压迫组织,造成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引起不良后
16、果。如脑水肿时,由于脑室积液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病畜往往呈现精神沉郁,运动障碍,甚至昏迷死亡。喉头水肿时,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心包与胸腔积水时,心舒张不全,腔静脉受F迫,静脉血回流障碍,导致全身淤血。肺水肿则妨碍气体交换,引起机体缺氧。此外,组织水肿后,代谢障碍,可引起变性、坏死,或再生能力减弱损伤后不易愈合二、脱水机体由于水和电解质的摄人不足或丧失过多,而引起体液容量减少并伴发系列功能、代谢障碍的病理过程,称为脱水。根据体内水分丧失的程度与血钠及血浆渗透压改变的关系,临床上将脱水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3种类型。(一)高渗的兑水以水分丢失为主、钠丧失次之的脱水,称为高渗
17、性脱水,又称为缺水性脱水或单纯性脱水。其主要特征是:血液浓稠,血浆渗透压升高,细胞脱水,皮肤皱缩,患畜表现口渴,尿少而比重大。1.病因Q)饮水不足多见于在山地或沙漠运输与放牧的动物,因水源缺乏而饮水不足。也可见于咽部发炎、食道阻塞以及破伤风等疾病时,由于饮水障碍而引起饮水不足。(2)失水过多失水的途径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经胃肠道丢失。如肠炎时,由于在短时间内排出大量的低钠性水样便,故容易造成机体失水多于失钠。经皮肤、肺脏丢失。如过度使役,常使动物大汗淋漓才奂气过度,导致大量水分随呼吸运动而丢失。经肾丢失。可见于丘脑因受肿瘤等压迫而使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障碍,马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代谢障碍而对
18、抗利尿激素反应性降低,因而经肾排出大量1渗尿;也可见于因服用过量的利尿剂,使大量水分随尿排出而造成高渗性脱水。2病理过程此型脱水,由于水分的丢失多于钠的丢失,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因此机体出现一系列代偿适应性反应,以保水排钠维持细胞内外液的等渗状态。这些反应包括以下几种。由于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间液中的水分被吸入血液增多,以降低血浆渗透压,结果导致组织间液渗透压升高。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刺激丘脑下部视上核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反射性地引起患畜渴感而饮水,另一方面又通过视上核一垂体途径,使脑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加强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分排出,故此时尿量减少。血浆中钠离子浓度升高使血钠过高,这时
19、又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减少,使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从尿中排出的钠增多,以降低血浆与组织液的渗透压,故尿比重增大。通过上述保水排钠的代偿适应反应,使脱水所致的血浆渗透压升高与血液循环障碍得到缓解。如果脱水继续发展,则机体的抗脱水能力将逐渐下降疾病性质亦随之发生变化。3 .对机体的影响早期或轻度脱水,经机体调节,可使血浆渗透压有所降低彳盾环血量有所恢复,对机体影响不大。但如果病因未除,脱水过程持续发展,则进人失代偿期,对机体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果脱水持续下去,则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继续升高,细胞内水分不断地被吸出,造成细胞内脱水,如发生脑细胞脱水,患病动物呈现出运动障碍和昏迷等神经症状,甚至可导
20、致死亡。细胞内氧化酶的活性降低,分解代谢增强,酸性代谢产物堆积,非蛋白氮含量增多,再加之尿液生成减少,故易导致酸中毒和氮质血症。脱水持续进行。从皮肤和呼吸器官蒸发的水分相应减少,散热发生障碍,因而使体温升高。此种因脱水所致的体温升高,通常称为脱水热。根据失水程度和临床症状,可将高渗性脱水分为3种:轻度,失水量相当于体重的2%5%,患畜有渴感,少尿,可视黏膜干燥,皮肤弹性下降;中度,失水量相当于体重的5%10%,患畜有明显口渴,少尿,可视黏膜干燥,皮肤弹性丧失、干燥,血液黏稠,心动过速,血浆尿素氮含量及肌酊含量升高,精神沉郁;重度,失水量相当于体重的10%15%,患畜少尿、无尿,血压下降,脉搏细
21、速,心音低弱,血浆非蛋白氮升高,血清K+的浓度升高,严重时酸中毒,容易导致死亡。(二)低渗性脱水以钠丢失为主、水分丧失次之的脱水,称为低渗性脱水,又称为缺盐性脱水。其特征是: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容量及组织间液减少。患畜不感口渴,早期尿量多而比重小,容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1.病因Q)补液不当最常见的原因是腹泻、剧痛、中暑和过劳等引起体液大量丧生后只补充水分,忽略了电解质的补充.使血浆和组织间液的钠含量减少,其渗透A降低。(2)失钠过多慢性肾功能不全时,醛固酮分泌减少加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多收。此外,治疗水肿时,使用排钠利尿的药物亦可引起低渗性脱水。如长期连续服用氯曝嗪类等抑制肾小管对钠重吸收的利尿
22、剂,导致钠离子大量丢失,同时还限制钠盐的摄入时,常可引起明显的低渗性脱水。2病理过程此型脱水因钠丢失过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早期机体出现一系列代偿适应性反应,以维持血浆渗透压。这些反应有以下几种。血浆渗透压降低后,组织间液中的钠离子进入血液,使组织间液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液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细胞内,结果引起细胞水肿。又因细胞外液减少,血浆容量降低,严重时可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血浆渗透压降低片卬制丘脑下部渗透压感受器的兴奋性,故患畜不表现渴感同时使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分也减少,而尿量增多,使血浆容量下降。血浆中钠离子浓度下降,血容量减少,可使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加强肾
23、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故尿的比重下降。3.对机体的影响机体通过保钠、排水的调节,常可使血浆渗透压有所恢复,可使轻度的脱水得到缓解而不致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如病因未除,失钠持续进行,则可引起严重的后果。(1)细胞水肿细胞外液低渗,使水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水肿,神经细胞水肿可引起颅内压升高,而出现神经症状。组织间液因而显著减少。(2)外周循环衰竭由于组织间液减少,水分又不断地由肾脏排出,从而使血浆的容量愈来愈少,进一步导致循环血量明显不足,血液浓稠,黏度增大,流速减慢,血压下降,出现外周循环衰竭。氮质血症随着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生,肾脏的血流量也显著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因此尿量也急剧减少,排尿减少可
24、导致血中非蛋白氮浓度不断升高,从而引起氮质血症。此时,患病动物呈现四肢无力,皮肤弹性减退,眼球内陷,静脉瘪缩等症状。自体中毒严重的低渗性脱水,常由于神经细胞内严重低渗,影响神经细胞内酶系统的活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最后,患病动物常因血液循环衰竭、有毒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引起自体中毒而死亡。根据失钠程度和临床症状,也可将低渗性脱水分为3种:轻度,相当于每千克体重丢失氯化钠0.5g,患畜常表现无力,不爱活动;中度,约每千克体重丢失氯化钠073g,患畜常卧地不起,视力障碍,厌食,心率快而脉搏细弱;重度,约每千克体重丢失氯化钠l25g,患畜常出现昏迷等神经症状。(三)等渗的兑水等渗性脱水又称为混
25、合性脱水,是指体内水分和盐类都大量丧失的一类脱水。其病理特点是:血浆渗透压保持不变,水和钠成比例丧失。1.病因等渗性脱水多见于急性肠炎、剧烈而持续的腹痛和大面积烧伤等疾病的初期。如急性肠炎时,肠液分泌亢进,并随腹泻而大量丢失;居U烈腹痛时,因肠液大量分泌和大量出汗,使等渗体液大量丧失;大面积烧伤时,大量血浆成分由创面流失。所以在这些病程中都可发生等渗体液大量丢失,从而引起等渗性脱水。随着脱水的发展,往往又随呼吸和皮肤不断蒸发水分,结果导致失水又略多于失盐(钠)。2.病理过程等渗性脱水初期,由于水、钠按比例大量丧失,故血浆渗透压不变。但随着脱水的发展,伴随呼吸与皮肤蒸发水分,则转向失水略多于失钠
26、,血浆渗透压随之升高。此时,一方面通过丘脑下部渗透压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患畜产生渴感,并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加强肾小管重吸收水分,使尿量减少;另一方面因血钠浓度升高,使醛固酮分泌减少,钠排出增加,从而达到排钠保水的目的。同时,因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间液甚至细胞内液的水分逐渐向血管内转移,以维持循环血液量相对恒定。但由于血浆中的实际Na+含量降低,所以转移组织间液、细胞内液和增加饮水仍不能保持机体内的水分,最终导致血液容量降低,血流缓慢,甚至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3.对机体的影响等渗性脱水既有因血量减少而引起的循环衰竭等低渗性脱水症状,又有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及细胞内脱水而引起的口渴和尿少等高渗性脱
27、水症状,古表现出具有高渗性和低渗性的综合性脱水特征。此外,等渗性脱水还可引起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障碍。如当严重腹泻引起等渗性脱水时,由于胆汁、肠液、胰液(这些消化液中含有与血浆内浓度相似的钠、钾和浓度较高的HC0;大量丢失,势必导致血钠与血钾过低,血浆碱储减少,进而引起酸中毒。同时还可能由于血容量降低彳盾环衰竭,机体缺氧,酸性产物堆积在体内,从而进一步加重酸中毒。(四)脱水补液原则在补液前,应查明脱水原因和类型,测定血钠量,针对机体失钠情况给予补充以调整血浆渗透压。一般说来,高渗性脱水,以补水为主,盐与水的比例为1:2(份生理盐水加2份5%10%的葡萄糖溶液)低渗性脱水,以补盐为主,盐与水
28、的比例为2:1;等渗性脱水,盐与水的比例为1:1。在补液时,还应根据脱水程度定补液量。第二节酸碱平衡紊乱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必须保持相对恒定(PH值为7.357.45),才能保证细胞代谢和机能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相对恒定称为酸碱平衡。许多因素可破坏酸碱平衡而引起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时,会引起物质代谢紊乱,甚至会导致动物死亡。一、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和碱性物质,另外有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随饲料、饲草进入机体内。如糖、脂肪、蛋白质完全氧化产生COz进入血液与WO形成碳酸;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还产生一些有机酸(如丙酮酸、乳酸、乙酰
29、乙酸、B羟丁酸等)、无机酸(如硫酸及磷酸等)和氨、碳酸氢钠等。通过机体的调节,可维持酸碱平衡。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下列途径进行的。(一)血液缓冲系统的调节由弱酸及弱酸盐组成的缓冲对分布于血浆和红细胞内,这些缓冲对共同构成血液的缓冲系统。血液中的主要缓冲对有4对。碳酸氢盐-碳酸缓冲系统(在细胞内KHCO,-HCOs,在细胞外液中为NaHc0-H:Co)是体内最强大的缓冲系统。磷酸盐缓冲系统(NaZHP0。-NaH2P。),是红细胞和其他细胞内的主要缓冲系统,特别是在肾小管内的作用更为重要。蛋白缓冲系统(NaPr-HPr),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细胞中。血红蛋白缓冲系统(KHb-HHb和KHb0
30、,-HHbo),主要存在于红细股内。以上4对缓冲系统,以碳酸氢盐-碳酸缓冲系统的量最大,作用最强,故临床上常用血浆中这一对缓冲系统的量代表体内的缓冲能力。缓冲系统能有效地将进入血液中的强酸转化为弱酸,强碱转化为弱碱,维持体液PH值正常。如上述调节过程中,缓冲对的2个组分发生相互转化,在肺脏和”脏的调节下,2个组分可保持相对稳定,以继续有效地发挥缓冲作用。如血液中乳酸增多,消耗NaHCoS,生成乳酸钠和H2CO-H2CO;分解成CO,和水,使血液口CO2浓度升高,可兴奋呼吸中枢使之排出加快,NaHCOyHCO,的值保持相对稳定。(二)肺脏的调节肺脏可通过改变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幅度,增加或减少CO,
31、的排出量以控制血浆H:C0;的浓度,从而调节血液的PH值。当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气分压降低、血浆PH值下降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深加快才非出二氧化碳增多,使血液中HCO的浓度降低;当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或血浆PH值升高时,呼吸变慢变浅,排出二氧化碳减少,使血液中HCO的浓度升高。(三)肾脏的调节血液和肺的调节作用很迅速,肾脏的调节作用发生较慢,但维持时间较长。肾脏主要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产NH,和重吸收Na+并保留HC0。,从而维持血浆中碳酸氢钠的含量,来调节酸碱平衡。1.碳酸氢盐的调节包括从肾小管液中重吸收HCO,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HCO的重新生成。这2个过程
32、都是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主动分泌H+实现的。碳酸氢盐的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以交换管腔液中的NaH-C0;的Na+而形成碳酸,碳酸又分解成H2O和CO2zH2O随尿排出,而CO2可散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重新生成HC0;然后进入血液,通过H+-Na+交换使管腔液中的NaHC0;逐渐减少,是否全部吸收则根据机体的需要。(2)碳酸氢盐的重新生成如肾小球滤液中的NaHCO。全部吸收,仍不足以恢复血浆的NaHCO,时,远曲小管中的NaHP0;和NaCI中的Na也可通过H+-Na+交换而被吸收。必须分泌氨才能使H+-Na+交换继续进行下去,因为肾小管中大部分阴离子都是C,它与分泌的H+形成盐酸,使小管
33、液PH值下降。当PH值降至4.5以下时,肾小管就停止分泌H。HC成C助于小管上皮细胞进一步分泌Ho这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生成的HCO,是新形成的,可以补偿血液消耗的NaHCOso代谢性酸中毒时,NH,的分泌明增加。2.碱多排碱机体内碱性物质过多时,血浆PH值上升,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碳酸酊酶的性降低,HC0:生成和H分泌减少,NaHCO等碱性物质重吸收人血也相成减少,此时,大量NaHC0,、NaH;P。可随尿排出,以降低血浆PH值。(四)细胞的调节组织细胞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实现的。*细胞间液H+浓度升高时,H+弥散人细胞内,而细胞内等量的K+移至细胞外,以维持细胞
34、内外离子平衡。进入细胞内的H+可被细胞内缓冲系统调节。当细胞间液H浓度降低时,上述过程则相反。二、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机体虽然具有强大的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但是在许多疾病过程中,常可破坏这种平衡,引起酸碱平衡失调。酸碱平衡失调时,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过多,以致体液的酸碱度(PH值)超出正常范围。体液的PH值由NaHCO:/HCo:决定,正常为20:1.PH值为7.4。如果NaHC0:/H:C0:小于20:1.PH值低于正常值,则体内酸过多,机体表现出多方面的临床症状,称为酸中毒。反之若NaHCO,WCO:大于20:1,PH值高于正常值,则称为碱中毒。血浆中NaHC的含量受代谢状况的影响,对维持体液
35、PH值而言是代谢性成分。血浆中HCO的含量受呼吸状况的影响,对维持体液PH值而言是呼吸性成分。由血浆NaHCO:含量原发性降低(或升高)弓I起的酸中毒(或碱中毒),称为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血浆中HCO,的含量原发性升高(或降低)引起的酸中毒(或碱中毒),称为呼吸性酸中毒(或碱中毒)。据此,酸碱平衡紊乱可分为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一)代谢性酸中毒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机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NaHCO,大量丧失而引起血浆中HCO,原发性减少,称为代谢性酸中毒。它是临床上酸碱平衡失调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病因Q)固定酸生成过多在许多内科病和传染病过程中,由于发热、
36、缺氧、血液循环障碍或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作用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加强,引起乳酸、酮体、氨基酸等酸性物质生成过多并大量潴留于体内,从而导致血浆PH值下降。(2)碱性物质丢失过多,是由于血液中碱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常见于急性肠炎和肠阻塞等疾病。止匕时,由于肠液分泌加强,吸收障碍,使大量碱性物质丧失过多,酸性物质相对增多。(3)肾脏排酸减少肾功能不全时,常易发生酸性物质的排出障碍。如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时,体内许多酸性代谢产物如磷酸、硫酸等均不能经肾脏排出而潴留于体内,成为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原因。另外,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病变引起细胞内碳酸酊酶活性降低,F1.O和C。不能生成H2C0;
37、而导致泌氢障碍,或任何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产氨、排氨受限,均可导致酸性物质不能及时排出而在体内蓄积。(4)酸性物质摄入过多口服过量的氯化筱、氯化钙等酸性盐类药物时可引起酸中毒。这是因为上述药物在体内均可产生H+,如氯化铉在体内解离为NH与Cl,其中NH;在肝内转变为尿素的同时,还可释放出H+,后者可酸化体液而使血流中HCOo下降,形成高氯血症性酸中毒。2 .代偿适应反应血浆缓冲系统代偿当机体内形成的固定酸(乳酸、酮体、氨基酸等)增多而使血浆中氢离子浓度增加时,机体为了维持内环境恒定,体液内的缓冲系统首先用碱储与之中和,产生对酸碱平衡影响较小的弱酸和中性盐,达到对强酸性物质的代偿性缓冲作用,使体液
38、特别是血液的PH值不致发生变动。CHeHoHeOOH(乳酸)+NaHC0;CHCH0HC00Na+H2C0(2)呼吸代偿经碱储缓冲而生成的大量H2CO可不断分解为HQ和C。这样不仅H+增高,而且CO,分压也升高,二者均可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导致呼吸加深加快,肺泡通气量增多,加速呼出C。,以降低血液中C。分压,随之血浆中HzCO:浓度亦减少。由此可见,代谢性酸中毒时虽然NaHCO,含量减少,但经过呼吸代偿,使血浆中HCQ浓度亦相应减少,从而调整了NaHC0:/HC0:的值,使其保持不变。一般来说,呼吸系统的代偿是非常迅速的,它可在十几分钟内呈现出明显的呼吸增强作
39、用。因此,时吸加强是急性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标志之一。肾脏排酸保碱功能增强血浆中增多的HCO,并不能由呼吸加强完全消除,还有一部分被血液缓冲对中碱性磷酸钠(NaZHPO)缓冲,生成NaHCO,NaFP。(酸性磷酸钠)。所生成的NaHCo,使血浆中的碱储得以补充,而产生的NaHPo,则从肾脏排出。如肾脏机能正常,在排出NaHPOo的过程中,其中的Na*还可与肾小管上皮生成的NH;进行交换,结果回收了碱储而将新生的NH,H,P0,排出体外,但此时尿液呈酸性,并且镀盐的含量增加。其反应式如下在血液HPONaHC0:+NaH,P0,在肾脏NaHP0:+NH,+HC0:NaHCo:+NH,H,P0,此外,
40、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分泌H+和NH的作用增强,以排酸保碱。此时,由于肾小管排H+增多,故排K+就相应减少才是高了血浆中K+的浓度。总之,肾小管上皮通过排出H+和NH,而回收Na+及HCO,使血液中的碱储得以恢复,NaHC0,/HC。的值得到调整,从而将血浆PH值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称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但这种代偿功能是有限的,当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或肺功能发生障碍时,血浆的PH值继续下降,于是就发展为失代偿性酸中毒。3 .对机体的影响在失代偿性酸中毒时,血液中增高的氢离子浓度对机体各系统特别是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大。酸中毒不仅能使心肌收缩减弱(H+增多可竞争性抑制Ca2+和肌钙蛋白结合,从而抑制心
41、肌的兴奋-收缩偶联),心肌弛缓,心输出量减少;而降低心肌发生心室颤动的阈值,导致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室颤动。H+还可降低外周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使其扩张而血压下降。中枢神经系统可发生高度抑制继而昏迷,最后多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死亡。4 .治疗原则代谢性酸中毒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病重时可补碱性溶液,碳酸氢钠应为首选药物。(二)呼吸性酸中毒机体呼吸功能发生障碍,使体内生成的CO:排出受阻,或由于某些原因使CO:吸入过多,从而引起血液中HzCO:浓度原发性增高而产生高碳酸血症,称为呼吸性酸中毒。1.病因Q)呼吸中枢受抑制脑炎、脑损伤、麻醉剂过量、脑肿瘤等疾病,可使呼吸中枢受到抑制而导致肺通气
42、不足或呼吸停止在体内潴留。(2)呼吸肌麻痹有机磷中毒、严重肌无力和高位脊髓损伤等疾病。(3)胸廓疾病胸部创伤、胸膜腔积液等。(4)呼吸道阻塞或不畅肿瘤压迫、喉头水肿、异物堵塞气管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5)肺部疾病较广泛的肺组织病变,如肺水肿、肺气肿、大面积的肺萎缩或肺组织广泛性纤维化以及肺炎等。(6)血液循环障碍心功能不全时,由于全身性淤血,CO,的运输和排出受阻,可使血中HCO;浓度升高,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吸入CO2过多当厩舍过小,通风不良或畜群过于拥挤时,常因空气中C。含量过多,使病畜吸入过量的CO乙发生酸中毒。2 .代偿适应反应呼吸性酸中毒时,呼吸系统常失去代偿作用,机体的代偿调节主要靠
43、血液中缓冲系统和肾脏的功能来完成。Q)血浆缓冲系统代偿当CCZ排出受阻而使血液中H2CO,浓度升高时,就可导致NaHC0;与WCO:的比值小于20:1,使PH值下降,从而使血液中缓冲作用大大降低。此时,缓冲系统主要靠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缓冲系统来调节,其反应式如下:F1.CO;+HbHHb+HC0:H2CO;+HbO2H-Hb02+HC0从上述缓冲反应中可以看出:血液中部分Co2在生成HzCO;后,可与血红蛋白起反应而生产HC。后者再与Na+结合形成NaHCOo这样就有助于使NaHCOH2CO的值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另外,当血液内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时工。还可借助其分压差而弥散入红细胞内,在红细胞内
44、碳酸酊酶的作用下与心0结合形成H2COjoHzCO:离解后产生的HCO:浓度如超过了血浆内HCO的浓度,就可由红细胞内向血浆中转移,为了维持阴阳离子的平衡,血浆内C则进入红细胞,以替补红细胞内所丧失的HC0;,使血浆中HC0;浓度增高,NaHCOH,C0;的值得至!J维持。(2)肾脏的代偿与代谢性酸中毒时相同。但应注意,肾脏虽然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但其生成HCO: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要让这种代偿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经过一定时间(数小时至数日)才有可能。3 .对机体的影响呼吸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和代谢性酸中毒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呼吸性酸中毒有高碳酸血症,高浓度的CO,可使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升高
45、,导致患病动物精神沉郁和疲乏无力。若C0,含量不断升高,脑血管更加扩张,则可引起脑水肿,致使病畜昏迷。在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或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急性发作时,K+往往从细胞内移向细胞外,使血钾急剧升高,常可引起心室颤动,导致患病动物急速死亡。4 .治疗原则先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功能。如果PH值过低,可谨慎使用碱长药物。(三)代谢性碱中毒因碱性物质摄入过多或固定酸大量丢失使血浆中NaHCO,原发性增加,称为代谢性碱中毒。1.病因酸性物质丢失过多在急性胃肠炎时,由于严重的呕吐导致酸性胃液大量丢失,使血浆中C减少,原来与CI结合的Na+则相对增多,Na再与HCO结合成NaHCO:而引起碱中毒。另外
46、,当大量胃酸丢失后,肠道消化液中的NaHC。不能被胃酸中和而被吸收人血,这也是碱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碱性物质摄入过多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应用大量的碱性物质也可引起碱中毒。(3)血钾降低当血钾过低时,一方面可使肾小管排钾减少,排H+增多,导致血浆中HCO增多;另一方面,细胞内的K*和细胞外的Na、H互换转移,结果导致细胞内的酸中毒和细胞外的碱中毒。2 .代偿适应反应呼吸系统代偿血液中NaHCO,浓度原发性增高时,H*浓度降低口PH值升高,使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呼吸变浅变慢,通气量降低,血液中CO,排出减少,使HC0,浓度逐渐升高;但呼吸浅表又可导致机体迅速缺氧,因此,通过呼吸机能的改变所进行的代偿是
47、短暂而有限的。(2)肾脏的代偿当血液中PH值升高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产生NH,的能力降低因此与肾小管中的Nat交换量也随之减少,于是体内多余的NaHCO,可随尿排出,尿液呈碱性。这是肾脏排碱保酸作用的主要形式。由于HC0:在肾小管腔中的浓度升高,可减少C和酸性代谢产物(如乳酸、酮体等)的排出,血氯往往偏高。细胞的代偿细胞外液H*浓度降低,引起细胞内的H+与细胞外的K进行跨膜交换,结果导致细胞外液H浓度升高,往往伴发低血钾症。通过上述代偿反应,如果NaHCO/HCO,的值恢复20:1,血浆PH值在正常范围内,称为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反之则称为失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3 .对机体的影响代谢性碱
48、中毒时,氧离曲线左移,释放出氧气的量减少,此时虽然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正常,但组织有可能缺氧,病畜出现精神沉郁、昏睡甚至昏迷;碱中毒时,血浆中游离钙转变为结合钙,导致神经一肌肉的兴奋性增强,病畜出现反射方进和肌肉抽搐;碱中毒可引起低血钾和低血氯。4 ,治疗原则首先应解除病因,可给患病动物输生理盐水,因为它的PH值为7。含氯较正常血浆多1/3,可提高血氯,促进NaHC0:排出,所以能纠正碱中毒。严重碱中毒时,可适当给予酸性药物,并注意补钾。(四)呼吸性碱中毒由于肺换气过度,使体内CO2排出过多,并导致血浆中HzCO;含量原发性降低,称为呼吸性碱中毒。Q)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强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初期,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呼吸加深加快,肺泡换气过度,呼出大量COzo(2)某些药物中毒某些药物如水杨酸钠中毒时,也可兴奋呼吸中枢,导致CO,排出过多。机体代谢亢进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或机体发热,由于物质代谢亢进,产热增多,加之高血温的直接作用,可引起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强。2 .代偿适应反应呼吸性碱中毒时,由于血浆中HzCO;含量减少,形成低碳酸血症,pH值升高,故可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减慢,